養鳥人士的文化愛好

2021-01-08 畫眉鳥部落

養鳥人士的文化愛好——鳴蟲

對於養鳥人士來說在家裡賞鳥賞魚,喝著一口清香的紅茶,再舒服不過了,但這似乎還不夠,因為缺少了某種悅耳的聲音,到了這個季節如果聽不到這聲音會很鬧心的。那麼這種聲音是什麼大師奏響的呢?對於老玩家來說都知道,那就是中國又一大民俗文化——鳴蟲。冬天飼養鳴蟲是獨有的一種感受自然的方式,雖然室外寒風嗖嗖,飄著雪花,但在溫暖的家中聽著小蟲奏響的東方樂曲,仿佛又進入了春季和夏季,別有一番樂趣,這就是有養鳥人士的生活,簡單、愉悅,默默地傳承老祖宗的文化。

鳴 蟲 文 化

— 歷 史 來 源 —

鳴蟲文化,一蟲之微,一器之樸,其中所蘊含的民俗與文化意蘊卻開掘不盡。

蟋蟀、蟈蟈、油葫蘆並稱中國「三大鳴蟲」。蟋蟀具有頑強無敵、勇決勝負的武士風採,被譽為「天下第一蟲」,古人玩蟋蟀講究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叫「留意於物」,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南宋宰相賈似道,竟然因玩蟲而誤國;第二種境界稱「以娛為賭」,把鬥蟋蟀作為賭博手段;第三種境界叫「寓意於物」,這是最高境界,多為文人雅士所為。人們喜歡把蟈蟈關在小籠子裡,聽它的叫聲;油葫蘆則是天才的歌手。古時候,懷中揣著一個做工考究的葫蘆,裡面有隻好油葫蘆,往往是高貴身份的象徵。

所謂鳴蟲,其實所指是很模糊的,自然界裡善於鳴唱的昆蟲很多,在中國古代有馴養玩賞傳統的幾種,包括:屬於蟋蟀科的蟋蟀、油葫蘆、金鐘兒、梆子頭,及金鈴、竹蛉等各種鈴蟲;屬於螽斯科的蟈蟈、扎嘴兒、紡織娘等。

— 三 大 鳴 蟲 —

蟈 蟈

蟈蟈的觀賞分兩種,賞形與賞聲。賞形則審其外觀,各有所愛,悅目即可,無須多言。我喜歡綠蟈蟈,你喜歡鐵蟈蟈,一律無可厚非。賞聲則是對叫聲的品評,大有文章可作。對於蟈蟈叫聲的品評,多年來已形成了固定的鑑賞標準,符合這標準的就好,不符合的就不好。基本上不以個人的喜好為轉移。

蟈蟈與人一樣,絕大多數是紜紜眾生那級別的,叫聲嘈雜急促而混亂,音質不純淨,批批拉拉帶有雜音,這樣的蟈蟈毫無價值,到了我手裡聽一聽叫成這樣,不是送人就是餵鳥。

蟈蟈裡大概只有半成到一成的比例是叫聲嘹亮而純淨的,謂之「亮叫」,在亮叫中叫聲特別嘹亮的被稱為「大亮叫」。亮叫和大亮叫是屬於初級能玩的貨色,目前市價大約五十到一百元之間。亮叫的特點在於音質要相對純淨,沒有嘈雜的雜音,而且音量要大,象交響樂隊裡的長號。

比亮叫更高一級的是叫「憨兒」,音質不但要求純淨和嘹亮,更要求渾厚頓挫之感。叫的節奏一定要慢,一聲一聲單擺浮擱,象吟誦詩詞一樣一個字一個字的送到你耳朵裡。大概相當交響樂隊裡的圓號。能叫出「憨兒」的蟈蟈到不了百中之一。

叫憨兒又分兩種,一種是渾厚而響亮的,如牛吼,稱為亮憨兒或者牛憨兒,另一種是渾厚而沉鬱頓挫的,如蛤蟆叫,成為蛤蟆憨兒或蛤蟆音兒。後一種是最高境界。

總體而言,叫聲的鑑賞標準是:叫的慢的比叫的快的好,叫聲純淨的比叫聲嘈雜的好,叫聲洪亮的比叫聲尖銳的好,叫聲渾厚的比叫聲洪亮的好。

三 個 字 總 結——慢、厚、淨

以上所說皆為蟈蟈的天然叫聲,為「本叫兒」。另有玩家通過對蟈蟈翅膀的處理,改良它的叫聲,即在翅膀上粘一滴松香或硃砂之類藥物,加重翅膀分量,使蟈蟈翅膀摩擦頻率降低,使其叫聲節奏變慢、叫聲變厚重的玩法,稱為:藥叫兒。但是藥叫蟈蟈通常為玩家所不恥。比如你懷揣一叫憨兒的蟈蟈,朋友聞聲是必要你倒出來看一眼的。但如果你跟人家說明這是一點藥蟈蟈,則對方必會說:「咳,點藥的啊,那不必看了」。

蟋 蟀

蟋蟀俗稱蛐蛐,古時候也叫促織,號稱「天下第一蟲」。蟋蟀是昆蟲中的田間歌手,由於它們的鳴聲婉轉動聽,惹人喜愛,屬於昆蟲綱中的直翅目蟋蟀科。蟋蟀不但善鳴,而且更喜鬥,故有雄雞鬥蟋蟀的故事流傳至今。

蟋蟀又名蛐蛐、中華鬥蟋,古人稱促織或蛩,它是秋天鳴蟲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種。此昆蟲的雄蟲善於打鬥,自古以來,我國人民都以觀其打鬥來獲取樂趣,因而又被稱其為「鬥蟋」和「將軍」。它不僅好鬥,也善於跳躍,而且善於鳴叫,故而成為歷代盛行的玩賞昆蟲。

此蟲全身呈褐色,有很長的觸角。後足大,善於跳躍。雄蟲體長20~25毫米,有2根尾須,俗稱「二尾子」。雌蟲有4根尾須,兩長兩短,中間還有一個產卵管。蟋蟀頭頂漆黑且有反光,上有橙黃色縱紋。雄蟲前肢長達腹端,大多數個體無後翅,也有少數雄蟲有後翅,並能飛翔。雄蟲發音鏡略呈長方形,鳴聲洪亮。音節勻稱,略有施音。發音時,兩個前翅豎立起來,因摩擦而發出「吱吱吱吱」的聲音,能連續鳴叫不已。

此蟲不僅會叫出悅耳的聲音,而且有好鬥的習性,因而被人們認為是最有價值的一種玩賞蟲,屢鬥屢勝的蟋蟀常可被炒至極高的價值。

油 葫 蘆

油葫蘆又名結縷黃、油壺魯,由於其全身油光鋥亮,就象剛從油瓶中撈出似的,又因其鳴聲好像油從葫蘆裡傾注出來的聲音,還因為它的成蟲愛吃各種油脂植物,如花生、大豆、芝麻等,所以得」油葫蘆」之名。油葫蘆在北京話讀成油呼擼,是田間地頭甚至平房院落都非常常見的一種蟲子。有點像蛐蛐,但比蛐蛐個大、粗壯。我們平常見到的油葫蘆,腦袋除了眼睛和頭頂,都是黃色的,它的學名是黃臉油葫蘆,是鳴蟲油葫蘆的主要一員。油葫蘆叫聲清幽,帶著綿長而深遠的顫音,常常覺得妙音近在耳邊,而蟲遠在十數步之外,這是由於野外的油葫蘆善於利用縫隙、孔洞等立體結構,使鳴聲共鳴放大。

油葫蘆的品種較多,常見的品種有體色偏黑的「黑葫蘆」,體色偏棕的「紅油葫蘆」。有一種稱「琵琶翅」的,翅長,末端鈍圓,可蓋過尾須的1/3,其鳴聲洪亮。有一種翅翼很薄而透明的,稱「玻璃翅」或「薄翅」,鳴叫的聲音較低而發飄。一種稱為「長翼」的,翅長但端部不寬,聲音一般是中音。對以上這幾種油葫蘆,鳴蟲愛好者編了個順口溜:飛翅貴,玻璃脆,琵琶脆、長翼亮。這是內行對它們的評價。

頭部額高著稱為「壽星頭」;頭圓者寬者稱為「蒜頭」;頭渾圓者稱為「珠頭」。三者中以「壽星頭」為貴。 油葫蘆的鳴聲,其音節大致有兩類:有一類的鳴聲如「居---、優、優、優」,像是油從葫蘆中傾注出來的聲音,是名副其實的油葫蘆,此為佳品;另一類鳴聲如「吉、吉、吉」,則屬較次者。

中國的鳴蟲民俗文化是中國獨有的,幾千年來受到國人的喜愛,所以才能流傳至今,現在的爬寵文化再好,也是引進國外的,而鳴蟲民俗文化是我們國家民族本生本土的。過去提籠架鳥、玩蟲玩鳥被看作是不務正業,紈絝子弟的作風,登不了大雅之堂,這都是沒有文化底蘊的人的看法。而現今我們把它作為一種文化傳承光大,作為一種行業去推崇,這是歷史的進步,是時代的發展,是變化著的市場需求,我們不能一味地追求時尚而忘掉老祖宗留下最具有價值的文化遺產!

作為中國籠鳥文化傳承人,我們一定要引領著籠鳥文化愛好者,向著規範、健康豐富的方向發展。在為傳承民俗文化做出貢獻的同時,也為規範這個行業、引領新興行業發展做出最大的貢獻!

相關焦點

  • 家裡養鳥風水好不好?家裡養鳥風水禁忌
    家裡養鳥風水好不好?家裡養鳥風水禁忌 在風水學上,養鳥招財旺宅的說法。尤其是老人們養鳥都覺得是一種吉利的象徵而修身養性。然而養鳥也是需要講究風水的,那麼在風水學中,養鳥的風水禁忌有哪些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越來越多人喜歡養鳥,那麼養鳥需要注意什麼呢?
    越來越多人喜歡養鳥,那麼養鳥需要注意什麼呢?城市裡走一走、逛一逛,時不時你會發現有一個寵物店,也有許多專門的養鳥的店,店裡店外鳥叫聲悅耳。是的,因為現在都市生活節奏快,人們很少有機會能去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也很少能外出旅遊或者遠足,所以很多人都會寄情於養花養鳥,來親近自然、彌補不能遠足的遺憾。說到養鳥,你對養鳥又有哪些了解呢?其實概括來說無非就是四課、五心、五多、五不要。1、 四門功課養鳥的四門功課,即選、養、遛、盤。
  • 養鳥人觀鳥:背後是男人對人生的嚮往,刻著自由和孤傲的責任感
    可是各位養鳥人,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知道「養鳥」這件事的?我們為什麼養鳥?鳥代表了什麼?大家說法不一,在別人看來,養鳥無非是和養貓養狗一樣的寵物愛好罷了。但為什麼養鳥人大多數是男人呢?其實從心理上講,鳥也許承載了很多男人脆弱又敏感的內心。
  • 百靈會叫「十三套」 鷯哥竟然是「話癆」 胡同養鳥人的樂趣
    今天說說北京人四大愛好中的養鳥。從清末到民初,北京的四九城遛鳥的人很多,《燕京雜記》裡說:「京師人多養雀,街上閒行車有臂鷹者……」老北京養鳥的習慣,要追溯到滿族人養鳥聽音的傳統。1644年順治帝遷都北京,也把旗人提籠架鳥的嗜好帶進了北京,並為京城平民百姓效仿。
  • 家庭養鳥最擔心的就是鳥倒毛,教你兩個方法減少室內的羽毛
    對於每個養鳥的朋友相信多少都會有不同的煩惱。比如鳥生病了,鳥不乖巧,鳥不開叫等等,不過不管你飼養哪種鳥都會遇到一個共同的煩惱,那就是鳥倒毛!對於有專門的飼養環境的來說可能還好一些,七零八落九齊毛說的就是一般鳥兒的倒毛時間。
  • 八年養鳥經驗,總結出的預防籠養鳥羽蝨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當然有快樂也會有憂愁,對於家庭養鳥來說最使人憂愁的莫過於鳥兒生病了。今天咱們說的這種情況相信養鳥時間長的朋友們都會遇到過,那就是鳥長了羽蝨。鳥蝨是什麼?鳥蝨體型非常小,肉眼需要仔細看才能發現,呈灰色或者淡黃色,有咀嚼式的口器。它們的壽命很短往往就生存幾個月。如果沒有宿主那只能活一周左右。
  • 關於養鳥,您需要注意這幾點!
    新手養鳥,這幾點您可以看看,滿滿的乾貨,值得一看!養鳥其實根據養鳥人飼養的方向,飼養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一般而言,有這三種類型:第一種,寵物鳥。但不論您是養什麼鳥,培養鳥哪一個方向,養鳥的工作,都繞不開以下這幾點:「飼料」、「衛生」、「遛鳥」、「管理」、「換毛」、「天性」。
  • 養鳥需要注意些什麼?
    大自然裡面我覺得最美麗的一種生物就是鳥類,因為鳥類有五顏六色的羽毛,有不同的生活習性,鳥類的美麗是大自然裡面最大的一個進化優勢,所以家裡面養只美麗的小鳥,是最好不過了,今天我說的就是養鳥的一些事情,大家一定要看看哦!
  • 養鳥,動念了嗎?
    前段時間,阿寶到山居後,便有人在詢問一些關於養鳥的事,我想我還是略作些總結吧。。。
  • 養鳥,需要注意這「6大關卡」
    養鳥,需要注意這「兩早」、「三定」:第一關,選籠關。養鳥需要選擇籠子,養畫眉鳥就選擇專門的畫眉鳥籠,養金絲雀就選擇專門的金絲籠。籠子的大小和形狀,都是根據鳥本身的特製而定的,故而鳥籠不要亂選,最好依據鳥的品種進行選擇。
  • 養鳥需要知道的幾個知識,快來看看吧
    說起養寵物,很多人都會想到貓咪和狗狗,也有很多人是喜歡養鳥的。但是在養鳥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課,不然到時候手忙腳亂,不知道怎麼照顧,這裡有幾個養鳥需要注意的事項,一起看看吧小鳥都是很好動的,無論是關在籠子裡還是飛出去,適當的運動對小鳥是很有利的,可以給你養的小鳥選擇一些適合的玩具哦,比如說樹枝,天然纖維繩等等,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小鳥放飛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門窗哦
  • 我市開展「愛鳥周」宣傳鳥文化活動
    >
  • 養鳥人進階手冊:鳥食罐背後隱藏的智慧,如何起源又有什麼用途?
    鳥食罐是我國瓷器歷史中的重要一環,也是上千年觀賞鳥飼養史裡讓養鳥人津津樂道的一個配件。看似不起眼的鳥食罐,背後卻涵蓋了不同朝代中的圖騰文化、工藝特點和不同鳥兒的飲食習慣。鳥食罐的背後是我國古代養鳥文化中,體現人們智慧和審美的重要縮影。
  • 前輩們留下的養鳥經驗!金青(石燕)的選鳥與馴養
    好的金青一口氣能唱出七八個音調來,深得養鳥人的喜愛。雖然現在養金青的不多,不過前輩們留下的養鳥經驗還是很多值得我們所學習的。今天我們來說說金青的選鳥與馴養一般選鳥的原則是:1、觀羽毛:脖子也就是從下巴開始往下,胸部以及腹部的羽毛一定是要全金黃色的,如果有其它顏色的毛影響觀賞性,顏色越是純,越是金黃越好。
  • 5種常見的籠養鳥:紅耳鵯叫聲洪亮悅耳,還自帶「避雷針」
    5種常見的籠養鳥:紅耳鵯叫聲洪亮悅耳,還自帶「避雷針」哈嘍大家好,這裡是每天看盡科技知識,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呆萌的寵物了!在我國籠養鳥的種類繁多,就算是被很多人認為是養不活的麻雀,也有人能養的很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5種常見的籠鳥,其中的紅耳鵯不僅叫聲悅耳,而且在頭上還自帶「避雷針」,看起來特別的有趣。接下來就一起了解一下吧第1種就是金翅。金翅雀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能看見,在公園裡也能見到金翅築巢。
  • 初次養鳥需要選擇什麼鳥?新手會很難選擇,這裡會有幾點建議
    其實選擇養鳥只是自己的興趣愛好,就跟其他人養寵物貓和寵物狗一樣,都是因為個人的喜歡,鳥的種類實在是多了,有的喜歡鳥類會講話的,比如是會大型鸚鵡,鷯哥或者是八哥,有的就是喜歡叫聲比較好聽的,比如是畫眉或者是金絲鳥,這個也是根據自己的個人愛好吧,那麼新手對於選擇怎麼樣的鳥比較適合呢?
  • 養鳥人功課:從煤山雀貝子談起,了解下容易弄混的山雀和水嘴現象
    大家好我是觀賞鳥文化作者板慄和酥餅,觀賞鳥文化和貓狗都是寵物文化,但有一個區別是養鳥文化的地域差別非常明顯,從外型上來說南方更傾向於小巧玲瓏型的鳥,北方更傾向於身形較大的鳥。從籠具上來說,南方傾向精緻雕刻的鳥籠,北方傾向樸素大方的素籠。隨著南北文化的同化,漸漸這些區別也都不存在了。今天我們要討論的鳥,也是我國觀賞鳥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貝子。
  • 西南第一鳥市見證川派籠鳥文化發展
    魯候御而殤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這恐怕是中國最早關於養鳥的記載。從周代至先秦時期,鳥兒都不是在籠中的。人們對鳥的借喻和讚美,僅僅都只針對野鳥。到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作《鶯賦》:「堂前有籠鶯,晨夜哀鳴,悽若有懷。」自此,或為目前可查到的最早針對籠中鳥而的吟誦,也以此可推測,也就是說,中國籠鳥的發源,很可能是在18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
  • 老漢一輩子養鳥被尊為「鳥把式」,最後一次鬥鳥失敗鳥毀人亡
    養畫眉,老李可謂是有理論有實踐,他珍藏了一本清朝時期用毛筆撰寫的「養鳥秘籍」,他一有空就看,不認識的字找別人請教。小鎮上養鳥的只有一二十戶,人們經常提著自己的鳥籠子登門向他請教。人多了,這個喊李師,那個喊李把式,他高興得滿臉紅光,更不會放過賣弄養鳥學問的好機會。
  • 讀書是一種什麼樣的愛好
    當一個人說「咱就是個讀書人」,他不僅在自謙——相對於世俗的評價尺度,他也很自負——相對於超然的文化標準。「讀書人」曾是一種社會身份,指接受過傳統教育的人,老百姓將他們稱為「上過學堂的」或「喝過墨水的」。在人們普遍不識字的農業時代,讀書與否本身就是地位的重要標誌。如今初等教育已經普及,專業化分工細緻,讀書逐漸演變為一種業餘愛好。那麼,這究竟是什麼樣的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