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如其來的新發地批發市場聚集性疫情,北京市分秒必爭,主動出擊,果斷調升應急響應級別,快速鎖定疫情重點地區、重點人群實現精準防控,開展千萬級的人員核酸檢測……
▲下沉到街道社區參加防疫工作的機關黨員幹部在北京市豐臺區東高地街道檢測居民體溫(6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李欣攝
6月13日晚,按照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社區防控組的部署,市直機關重啟幹部下沉基層社區(村)參與疫情防控工作。85家市級單位1360名幹部6月15日全部返回原下沉的242個社區(村)參與疫情防控。6月23日,北京市直機關再次增派150名黨員幹部支援豐臺區疫情防控……
若有戰,召必回!從2月份下沉「三無」小區、人口「倒掛」村到如今的中高風險地區,眾多市區兩級下沉幹部始終奮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和街道社區幹部、志願者等一起,共同構築起一道守護城市、守護生命的堅強防線。
▲7月11日,解除隔離人員在新發地市場內等待乘坐接駁車前去取車取物。
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7月10日,中國疾控中心在官網公布的通報中提到,北京市新發地市場相關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在此次聚集性疫情發生近一個月之際,記者走近這些再下沉幹部,傾聽他們的心聲。
戰鬥在高風險地區
【個人簡介】竇江濤,男,1984年出生,現任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民五庭副庭長,下沉豐臺花鄉幸福家園社區臨時黨支部書記。
【自述】我是6月15日重返花鄉幸福家園社區的。當時豐臺區花鄉地區是全國唯一一個高風險地區,幸福家園社區出現過確診病例,距離新發地批發市場直線距離僅兩公裡左右,社區居民平時前往新發地買肉買菜的不在少數。
從2月份開始,二中院10名下沉幹部在幸福家園社區奮戰90多天,6月初剛剛撤回本職工作崗位。當院機關黨委下達再次下沉的命令後,大家無一人退縮,紛紛在微信群回復「若有戰,召必回」,主動請纓出徵,最終全員返崗。
我問家有幼子的劉萬琨、解理慧為什麼要繼續「逆行」,她們說「面對危險,共產黨員不上,誰上?」9月就要退休的老黨員林立,父母都臥病在床需要照顧,但他毫不猶豫,率先請戰:「堅決站好退休前的最後一班崗。」
去花鄉育菲園小區報到的前一晚,下沉幹部張玉賢猶豫良久還是將此事告訴了家人。8歲的兒子擔心地問:「爸爸,很危險吧,你能不能不去?」他對兒子說:「你看到咱們小區大門口戴紅袖標的叔叔阿姨了吧,他們給小區築起了一道防疫牆,咱們才能這麼安全。」
再次下沉,我們第一次穿上防護服、佩戴護目鏡,在三十七八攝氏度高溫的戶外工作。每天核酸採樣結束後,大家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但沒人叫苦喊累。
2月份至今,二中院各位下沉幹部全力以赴,配合社區工作者做好站崗巡邏、環境消殺、人員摸排、服務居家隔離群眾等工作,為社區戰「疫」築牢堅固屏障。此外,我們還發揮專長參與社區治理、調解社區糾紛,開展法律諮詢50餘次。
「全力以赴,是我們對居民最好的回報」
【個人簡介】龐婧華,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四級調研員,田村路街道幸福社區下沉帶隊幹部。
【自述】6月15日,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黨組召集我們原先下沉的10名同志,重返海澱區田村路街道幸福社區和半壁店第二社區,再次投入戰「疫」。
幸福社區有8個小區、1處平房區,多為老舊小區,住戶2000餘戶,社區僅有7名工作人員,疫情防控難度大。通過「敲門行動」和大數據篩查,社區摸排去過新發地等市場的居民26人,加上共同生活人員共計52人。我們逐人建立居家觀察檔案、籤訂《居家觀察承諾書》,逐戶張貼「溫馨提示」,每天對其健康情況進行跟蹤記錄。半壁店甲1號院曾出現1名確診患者,正是因為社區管控及時,才有效避免了疫情在社區傳播。
近期,北京多次高溫預警,大家穿梭於各個小區,每天都要來來回回走上好幾公裡。夏天垃圾不能過夜,一些居家觀察人員請我們幫忙丟垃圾,大家毫不遲疑地接過來,噴灑消毒後再丟到垃圾桶。
6月22日,田村路街道升級為中風險地區,按照「應檢盡檢、願檢盡檢」要求,對轄區居民全面開展核酸檢測。6月25日端午節,天下著雨,我們全副武裝出現在採樣現場登記信息、貼碼。為加快速度,大家顧不上吃飯、上廁所,夜幕降臨工作結束才發現手臂已經麻木,雨衣外是雨水,裡邊是汗水。
「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咱北京有你們,我們放心!」居民的理解與支持是我們執著堅守的最大動力!全力以赴,是我們對居民最好的回報。
下沉女幹部成了「宣傳員」
【個人簡介】曹晗,女,1987年出生,北京市委政法委涉外處二級主任科員。
【自述】通州區潞城鎮大營村地處城市副中心腹地,總人口近3000人,外來人口佔比高達2/3。針對村內人員複雜、居家隔離人員管理難、防控政策宣傳效果不佳等難點,市委政法委10名下沉幹部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將疫情防控與法治建設、基層治理深度融合,以創新輿論宣傳為切入點,打造了以「大營春天」為品牌的疫情防控宣傳體系。
下沉工作組創辦《大營春天·通訊周報》,還製作了一些廣播節目,開展普法宣傳,介紹先進典型,曝光違規案例,讓村民及時了解疫情期間村裡的大事要事,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
作為下沉工作組中唯一的女幹部,我發揮專長,轉變角色成為一名人物專訪記者、政策解說員和宣傳員。
楊志軍是大營卡口管控負責人,常因檢查給村民帶來「不便」而被埋怨。我利用下班時間採訪他,熬夜撰寫稿件,在首期周報上刊出專訪。村民們了解到他頂風冒雪嚴管卡口的辛苦付出,明白了這一切是為了守護村民健康和安全,都能自覺規範言行,卡口秩序明顯改觀。
向妻子「看齊」上防疫前線出一份力
【個人簡介】閆巖,男,35歲,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直屬北京市林業勘察設計院會計。
【自述】我的妻子池豔宇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管護師。2月6日她接到單位通知,要迅速集結醫護人員支援武漢。「我必須馬上報名。」她堅定果斷的眼神我記憶猶新。當時,我腦海中迅速閃現出許多畫面:醫護人員在前線緊張的工作狀態、年幼的女兒、她每周需要3次透析的父親……妻子看出了我的想法,她告訴我:「職責所在,義不容辭。時間很緊,我趕緊收拾行李,不要告訴爸媽。」
之後的日子,我努力當好「後勤部長」和女兒的「班主任」。在網上買菜,跟視頻學做飯,輔導女兒學習,幫父母剪頭髮……盡力讓妻子在前線安心工作。
4月6日,北大醫療隊凱旋,20日正式解除隔離。再看到妻子,我心中有了向她看齊的渴望。
疫情反覆,市園林綠化局接到了繼續下沉東城區胡家園社區的任務。這次妻子照顧「小家」,我積極請戰,希望像她一樣,到防疫前線出一份力。
6月15日到社區以來,有驕陽似火下的汗流浹背,有暴雨傾盆時的手忙腳亂,有被誤解後的委屈,也有被認可時的感動。一次,一個騎著摩託的年輕人不顧攔截和呼喊,徑直衝過檢查點。我一路飛奔追到他家樓下,勸他回去測體溫、查出入證。旁邊一位老大爺看到後,對我豎起大拇指。小小的動作讓我感受到了群眾的認可,成就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村民把我們當成防疫的「主心骨」
【個人簡介】徐建強,男,1972年出生,北京市直機關工委統戰部副部長,疫情期間帶領團隊兩次下沉一線抗疫。
【自述】今年春節,我攜妻女回河南老家過年。本想藉機把去年因重大活動推遲的年假休了,儘儘孝道、陪陪老人。當看到不斷新增的新冠肺炎病例數字時,我意識到形勢嚴峻,作為一名黨員應該及時返崗。我把妻女留在老母親身邊,停止休假,返回工作崗位。
居家觀察結束後,我主動請纓赴一線戰「疫」。2月28日,根據組織安排,我與4位同事一起下沉通州區大豆各莊村。
大豆各莊村常住人口803人,外來人口1500餘人,是典型的人口「倒掛村」,人員流動性強,防控任務重。最初入戶摸排時,有的村民抱怨,有的嫌麻煩甩臉色……我們耐心解讀政策、宣講防疫知識,贏得理解和支持。漸漸地,村民把我們當成防疫的「主心骨」。再次下沉到村裡時,村民都說:「你們來了,我們心裡就踏實了!」
幾個月來,我們下沉幹部幾乎沒有節假日,累計排查節後返京人員1317人,入戶服務居家觀察人員1025人。在防疫中,我們組建立了早晨交換信息、午間簡短學習、晚上整理總結的工作制度,提煉出「一查二核三貼四掃五叮囑」的入戶排查「五步工作法」。
守護大豆各莊村平安,我深感欣慰、自豪,但也有「辛酸」。寒風酷暑可以忍,超負荷工作也能扛,可3顆牙鑽心痛卻時常讓我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本想趁疫情緩解、下沉組撤回時把壞牙拔掉、把妻女從老家接回,可當我剛拔了牙、縫完線從手術室出來,就接到再次下沉大豆各莊村並擔任2個下沉村工作組組長的任務,我二話沒說就重返一線。因為村裡情況我熟悉,村民我了解,更重要的是,我是一名共產黨員。
「不畏百戰驅疫苦,但看京華又蓬勃!」
【個人簡介】楊浩,男,北京市委網信辦政策法規處幹部。
【自述】2月26日市委發布下沉通知後,我主動請纓下沉到朝陽區十八裡店鄉小武基村參與疫情防控。小武基村常住人口4671人,租住人口多達18000餘人,疫情防控挑戰不小。
新發地批發市場聚集性疫情發生後,十八裡店鄉成為中等風險地區,任務更加艱巨。結合大數據篩查,我們開展「敲門行動」,逐戶摸排;開展核酸檢測,僅兩天就檢測13000餘人,並迅速實現全員應檢盡檢。
全村共4個出口,緊靠東四環的村中心路出口承擔了70%的人員進出量,除村民步行進出外,還有大量機動車通行,且不乏汙水車、垃圾車等大型車輛。入夏以來,雷雨頻繁,雨天路滑增加交通事故風險,也經常造成擁堵。既要對每位進村人員測溫查證,又要保證村口正常交通秩序,避免對四環路輔路交通造成影響,成為一項挑戰。
我們加緊研判,提前做好布控,把測溫與疏導相結合,把行人與車輛分離,值守人員從四環路輔路一直列隊到入村前最後一步,保證了車流暢通,秩序井然。
疫情防控形勢好轉,有群眾出現鬆懈麻痺情緒。炎熱的天氣也消磨大家的耐性,防控卡口不時出現一些小摩擦。在我看來,要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終勝利,穩定群眾情緒的工作至關重要,唯有以最大耐心做最細緻的工作,才能完成這項艱巨任務。面對不願佩戴口罩的群眾,我友善相勸,避免他們覺得傷面子而產生牴觸情緒;面對不願核酸檢測的村民,我詳細講解政策,解答困惑,讓他們了解檢測過程、克服畏難情緒……
能為基層防疫貢獻綿薄之力,我感到無比榮幸。我寫下一首詩,獻給所有為此次疫情防控傾注心血的同志們:首善英姿壯志多,冬裘夏葛護家國。不畏百戰驅疫苦,但看京華又蓬勃!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 作者 李斌 王君璐
編輯:黃品超
流程編輯:王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