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最危險的粒子!比原子還要小,卻有著黑洞一樣的力量

2020-08-30 宇宙及宇宙外讀者

在我們的宇宙中,中子星是除了黑洞以外最緻密的物體,而在中子星的核心內部,有一種最危險的物質的存在,那就是「奇異物質」。如果一個物體具有傳染性,能將接觸到的任何東西都轉化為自己的同類,那它將是可怕且無敵的。

要想知道奇異物質是什麼,那就要從最基礎的開始說起,什麼是中子星?

一顆巨大質量的恆星,通過超新星爆炸後會形成一顆中子星。

當恆星核心的核聚變停止時,由於沒有力量來抵抗恆星的引力,它開始發生重力塌縮,內部的粒子會在強大的壓力下緊緊壓縮在一起。

最終電子被壓進質子裡,和質子融合在一起形成中子,這時原子內部全部都是緊挨著的中子。

為了阻止進一步的塌縮,中子間的勢力,開始和它們自身的引力做博弈。如果引力戰勝斥力,那恆星就會變成黑洞,相反它就會成為一顆中子星。奇異物質的出現,是因為中子星核心中的物質發生了某種改變。

在說這種變化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原子核中原本都有些什麼。原子核裡面是質子和中子,它們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組成,夸克粒子永遠不會單獨出現。

如果你硬要把它們拆開,它們會用你的這股力量去形成新的夸克。夸克有很多種類型,可只有組成質子和中子的上夸克和下夸克可以構成穩定的物質,其它類型的夸克會衰變得特別快。但在中子星內部就不一樣,中子星內部有超強的壓力。

有一種假說認為,它裡面的質子和中子被分解成夸克,它們緊壓在一起,形成一波「夸克湯」。這些夸克粒子組成了夸克物質,這樣的物質組成的天體叫「夸克星」,也叫「奇異星」。

就是在這個天體中,夸克發生某種變化,生成了奇異物質。一些夸克轉變成能夠製造奇異物質的奇夸克,奇異物質非常緻密且極其穩定,甚至能獨立存在中子星外部,可以說這種物質是最理想的狀態了。但如果真是這樣,對我們來說就不太好了。

因為它很可能有傳染性,任何被它接觸到的物質都會變成奇異物質,而擺脫它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它扔進黑洞裡。不過奇異物質存在於中子星內部,只有當兩個中子星相互碰撞或者是被黑洞撕裂的時候,才會灑出來。

灑出來的東西中,還有一種叫「奇異夸克團」的奇異物質,它和中子星的核心一樣緻密,最小能有原子那麼小。它會在太空中飄蕩幾百萬年甚至幾十億年那麼久,直到它撞上一顆恆星或行星,則將這顆天體上所有的物質都變成奇異物質。

我們無法預測它什麼時候會撞上地球,但有推測說奇異夸克團的數量比一個星系裡的恆星還要多。它們形成於宇宙早期,很可能是暗物質,但這些都是推測。

太陽系至今沒有碰上奇異物質,所以往後遇到的概率也很小。但如果天文學家真能找到奇異星,那不管是對天文學家本人,還是對宇宙的研究都是意義重大的。

相關焦點

  • 宇宙中最危險的物質—「奇異星星」
    中子星是除了黑洞以外最緻密的物體,在它們的核心中,我們可能會發現最危險的物質的存在——「奇異物質」,一個極端得能讓宇宙改變規則的「奇異物質」,它是夸克物質的一種。這使得中子星變得像一個城市那麼大的原子核,但是擁有如同太陽般的質量。中子星核心環境是如此的極端,以至於核物理的規則發生了變化,甚至可能會誕生一種十分危險的物質。但先不要著急,在我們了解規則是如何被破壞的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規則。質子和中子,即構成原子核的粒子,由更小的稱為夸克的粒子組成。夸克一點也不喜歡孤單,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受限制。
  • 黑洞會滅亡?比原子還要小的粒子竟能「反殺」黑洞,吸收一切能量
    黑洞對於現在的我們已經不是那麼陌生了,如果需要,我想,依靠越來越先進的技術我們會更加了解它的內部,但你知道黑洞是如何產生的嗎?而它的剋星是誰你又知道嗎?接下來,小編帶你領略其中奧妙。但宇宙萬物相生相剋,因此龐大如黑洞也沒能逃離這個怪論,它也有害怕的東西,有相對的剋星。黑洞只是一個三維的空間物體,即使它曾經是一顆質量及其巨大的恆星,但隨著時間的推進,它還是會一點一點的變小,當然過程及其緩慢,任何先進技術都很難捕捉得到。
  • 黑洞力量到底有多大,能夠撕碎原子嗎?
    很多人對黑洞的力量完全一無所知,總幻想著黑洞中還有物質存在,那麼這種物質是什麼形態呢?甚至有人問:黑洞裡的原子被撕碎了嗎? 答案是肯定的,黑洞不但撕碎了原子,還撕碎一切最小的粒子。宇宙中存在著三種緻密天體,即白矮星、中子星、黑洞,這三種天體都是以破壞原子結構為存在依據的。
  • 黑洞力量到底有多大,能夠撕碎原子嗎?裡面物質是什麼形態?
    很多人對黑洞的力量完全一無所知,總幻想著黑洞中還有物質存在,那麼這種物質是什麼形態呢?甚至有人問:黑洞裡的原子被撕碎了嗎?答案是肯定的,黑洞不但撕碎了原子,還撕碎一切最小的粒子。宇宙中存在著三種緻密天體,即白矮星、中子星、黑洞,這三種天體都是以破壞原子結構為存在依據的。
  • 盤點這個宇宙中最小的粒子排名
    與質子這類的粒子比較,普朗克粒子是極小極重的粒子,比現在未知的夸克,希格斯粒子,中微子,引力子等等還要小很多。許多物理學家認為普朗克粒子會因為霍金輻射而消失不見。依照理論估計,普朗克粒子的壽命只有 10E-43秒,或 普朗克時間。這麼極短的一霎那時間,目前尚無法成功地測量。
  • 宇宙跟它比起來,也許比原子還要小
    宇宙在人類的未知世界裡面,它扮演的是什麼樣的角色?雖然它對我們來說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但是可能還有一個更大的世界,宇宙可能比那個世界還要小的很多,就像小到一個原子一樣那麼小。人們一直在尋找宇宙的最終的結論,為了追蹤它的起源,人們一直在嘗試著揭開一些長期存在的一些謎題。比如什麼是質量?以及他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它們是什麼東西組成的?什麼是弦,宇宙最基本的單位是什麼?
  • 黑洞和原子的驚人相似,雙黑洞結合為「引力分子」,宇宙太神奇了
    在宇宙中,黑洞是無與倫比的存在。不論是質量還是引力,都強大到令人們瞠目結舌。同樣的,就像原子核僅僅佔了原子的極小空間卻牢據絕大部分質量一樣,奇點也只是黑洞中心的一個點,卻幾乎是黑洞全部質量的集中點。)更有趣的是,就像氫氣、氧氣這種雙原子分子一樣,宇宙中也有雙黑洞。
  • 黑洞中央奇點被發現 或為宇宙中最小單位/圖
    黑洞中央奇點被發現 或為宇宙中最小單位/圖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什麼是世間最小的事物一直是經久不衰的問題,人們曾經認為我們所看到構成建築基礎的沙粒是最小的物質,然後當原子被發現後,一度被認為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 宇宙中最危險的物質——可能像細菌一樣蠶食整個地球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兩顆中子星因引力而合併絕對是宇宙中最劇烈的事件之一。他們表演一種宇宙之舞,巨大的力量把他們拉在一起,把他們曾經圓形身體變形成粗糙的長方形。中子星搖擺不定,但最終變成黑洞。正是在這些事件中,科學家們假設一種危險的、不可預測的物質可能被拋入宇宙。它可能已經存在於地球上,存在於我們的水中,或者隱藏在北極的隕石中。這種奇怪的物質就像一種病原體——感染並將正常物質轉變成完全不同的東西。
  • 強如黑洞也有剋星,這種剋星卻比原子還小,網友:像鬥獸棋
    強如黑洞也有剋星,這種剋星卻比原子還小,網友:像鬥獸棋說起宇宙中最恐怖的天體,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肯定就是黑洞,黑洞那吞噬一切的特性,讓它在宇宙中是個霸主般的存在,就連速度最快的光都逃不脫它的掌心。不過,黑洞的這個神話早已經被霍金打破,霍金認為在宇宙中存在一種亞原子粒子,這種粒子不但不怕黑洞的吞噬,甚至能夠「反殺」黑洞,將黑洞的能量搶奪一空。這種粒子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呢?快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亞原子粒子又被稱為次原子粒子指的就是比原子更小的一種粒子,它包括電子、中子和質子以及光子、介子等等。現在物理學粒子物理的研究,主要研究的就是亞原子粒子。
  • 黑洞是宇宙裡最具力量的特殊天體,並且有能力摧毀整個世界?
    黑洞宇宙裡最神秘的宇宙是很奇怪的,但是如果一定要選出最奇怪的那絕對是黑洞。黑洞會刺激人們的想像力我們能看到他們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巨大的引力,讓它成為宇宙裡摧毀力最強。他是開一個恆星只要幾秒鐘,但他們也有另一面他們不是可怕的危險的東西。
  • 它是宇宙中最小的粒子,但它從大湮滅中拯救了宇宙
    研究人員找到了展示我們宇宙中最小的粒子是如何把我們從徹底殲滅中拯救的演示方法科研人員想方設法證明宇宙中最小微粒是如何使人類免於徹底毀滅的的圖:宇宙大爆炸後的極速膨脹使得最初的微觀宇宙延伸為宏觀,並將宇宙能量轉化為物質
  • 太空中發現的十大最危險的事物
    以下是在宇宙中發現的最危險的十大事物!第四名:流浪黑洞黑洞可能是在宇宙中最引人關注的物體了但是一種理論認為:其毀滅性的力量可能近在咫尺。流浪黑洞遠近聞名 ,這些巨大的黑洞可能會竄進恆星系中並將其全部吸入!
  • 答「什麼力量推動了行星恆星黑洞自轉公轉,而且一直轉動下去?」
    一種是由各種旋轉著的天體放射出的以每秒30萬公裡的勢能運動著的有曲率的射線粒子。這種射線粒子在宇宙中是無處不在地密布著的。它們把散布於宇宙中的熱粒子(也即最小粒子,組成萬物的最終粒子)驅趕在了幾個恆星發射出的射線粒子的交匯處,由此而形成了黑洞。這些射線粒子以每秒30萬公裡的勢能中所包含的力,像鞭子抽打陀螺一樣地抽打著黑洞,讓黑洞高速旋轉著。
  • 宇宙中最危險的物質——奇異物質,像病毒一樣感染所有接觸的星體
    據目前人類所了解到的,中子星是除了黑洞之外密度最大的天體,而在中子星的內部,我們可能會找到宇宙中最危險的物質——奇異物質。這種物質突破了人類掌握的所有物理法則,被學者們認為是探索宇宙起源的關鍵,也被猜測和暗物質有關。它能夠吞噬和感染所有接觸的行星和恆星,就像是喪屍病毒,一旦被感染,就會淪為全是奇異物質的星球。
  • 宇宙中有比電子更小的物質存在嗎?
    宇宙中當然有比電子更小的物質存在,目前我們已知在宇宙空間中,除了電子之外,還有中微子和光子都屬於最小的粒子。理論上黑洞的中心奇點也極小,未來人類或許還會發現其它比電子小的微觀物質,比如某些暗物質;還有可能,以後的科學家會發現原來場(磁場、電場和引力場)也是一種更小的物質。
  • 宇宙的五個時代,時間盡頭的原子與可觀測的宇宙一樣大
    正電子對的湮滅導致了伽瑪射線的產生,大多數天然的正電子對原子來自於星系的凸起。我們宇宙的未來圖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關於亞原子粒子的問題的答案。質子會衰變嗎?我們的標準粒子物理模型說它不應該,但是我們從實驗室實驗中得到的唯一信息是我們還沒有足夠長的時間來回答這個問題。如果質子衰變,那麼它將需要10年的時間。
  • 用最重的黑洞去探測最輕的粒子?
    後來的另一部小說《三體》中,丁儀為此獲得了諾貝爾獎,而」宏原子「也曾被提議作為對付三體人入侵的秘密武器。在我們浩瀚的宇宙中,也有可能存在更為巨大的「宏原子」。基於廣義相對論的預言,旋轉黑洞會和一些極輕粒子形成一個穩定的球狀結構,被稱為帶毛黑洞或者」引力原子」。如何尋找這些」巨大原子」?
  • 用最重的黑洞去探測最輕的粒子?
    後來的另一部小說《三體》中,丁儀為此獲得了諾貝爾獎,而」宏原子「也曾被提議作為對付三體人入侵的秘密武器。 在我們浩瀚的宇宙中,也有可能存在更為巨大的「宏原子」。基於廣義相對論的預言,旋轉黑洞會和一些極輕粒子形成一個穩定的球狀結構,被稱為帶毛黑洞或者」引力原子」。如何尋找這些」巨大原子」?
  • 掌握宇宙生死的粒子,被稱為「上帝粒子」,比原子小卻能毀掉一切
    引言:在現實的宏觀世界中,所有的物質都由微觀世界的粒子組成。而在很多人看來,微觀世界裡最微小的粒子應該就是原子了。其實不然,還有一種粒子比原子還小。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它是一種能夠主宰宇宙命運的粒子,因此被稱為「上帝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