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雜談】5月15日,楊振寧和莫言這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北京大學展開了一場名為「科學與文學"的對話,楊振寧問莫言,「如果把愛迪生請來,在這個世界生活一個禮拜,哪一個東西是他最意想不到的?」,莫言的答案是手機。楊振寧表示贊同,稱手機是資訊時代的標誌物,而莫言則認為手機影響著人們的交往方式和觀念意識。
於是就有了早上剛剛公布的北京高考作文題目:科學家和文學家關於手機的不同看法引發你什麼樣的想像和思考?
愛迪生
一、題目解析
說實話,如果我是考生,看到這個問題可能會先懵掉,這是考作文呢還是考科技呢?真的,這個題目其實作為一個科技選題是將更為有趣的。
還好現在我不是考生,於是我一頓搜索,大概把這個題目理出個頭緒:
首先、愛迪生的生卒年份分別是1847年和1931年;
其次,根據美國國會2002年6月15日的269號決議案記載,電話最早出現於1860年,由安東尼奧·穆齊發明;
再者,世界上第一通手機打出的電話,是1973年4月3日,由時任美國摩託羅拉公司通訊部門經理的馬丁·庫珀在紐約曼哈頓的街頭,用他們最新研發的行動電話原型機打出的;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1911年,愛迪生曾經在《Cosmopolitan》雜誌上預言,電話將有一天會變得更加智能,通過電話說出適當的名稱,甚至能夠從毒品市場獲得報價。
馬丁·庫珀
再整理一下你會發現什麼?
1、愛迪生離我們也沒那麼久遠,他生活的那個年代,電話已經發明出來了,這種不用見面就能聽到對方聲音的溝通方式對愛迪生而言並不陌生,事實上,愛迪生發明並完善了碳精電極麥克風與響鈴接收器,在20世紀80年代仍被應用於電話上。所以一上來就講愛迪生覺得手機能打電話很神奇的考生可能有點悲劇;
2、手機在愛迪生去世42年之後才出現,所以愛迪生沒見過手機,雖然相對他那個年代來講能夠實現隨時隨地通話是很酷,但是把電話做小並實現移動化,對於他這麼聰明的人來講不是個驚喜,即使是到了21世紀初,手機無非也就是變得更小巧罷了,除非愛迪生先生喜歡玩貪吃蛇,否則那個時候的手機估計還是很難打動他;
3、愛迪生的最後那個預言其實很大程度上讓這道高考題失色不少,看到自己預言的東西在眼前出現,你覺得愛迪生會怎麼看?愛迪生會感到驚奇的,或許不是手機本身,而是移動網際網路。如今我們可以立馬把眼前看到的東西拍下來發給朋友,能夠輕輕動幾下手指就訂好機票和酒店,這些可能愛迪生不會想到,但是能帶給他的驚喜或許仍然有限。
作為一個考生,要在考場這個這麼特殊的場合,用幾分鐘時間審題後思考這麼多東西,就算考生知道了上述的所有內容,你覺得考生又應該怎樣作答?
二、有才網友回復
不知道怎麼回答?微博上有各種網友和作家都對這個題目進行了調侃。不妨讓我們看看他們的看法。
科學家:(中略700字手機功能介紹)愛迪生:真是令人欽佩的發明,如何保證它的電力供應呢?科學家:手機電池是直流電哦。愛迪生:哈哈哈哈。科學家:但充電必須要用交流電哦交流電哦交流電哦交流電哦交流電哦交流電哦交流電哦交流電哦交流電哦交流電哦。愛迪生,卒。——by @馬伯庸
(背景補充:目前的電源供應系統分為直流和交流兩種,其中愛迪生為了點亮電燈先發明了直流電,而在愛迪生手下工作的尼古拉·特斯拉則開發了交流電,有著「交流電之父」之稱。他們兩人一直在供電系統上有著爭端,愛迪生一直不認同交流電。由於愛迪生始終不認同交流電系統,使得特斯拉憤而出走,最終甚至成為敵人,為了打擊對手發明的交流電,愛迪生以交流電電死狗、貓以及大象等動物,並且不斷宣傳造謠,以讓大眾對於交流電產生危險的印象。當然了,雖然愛迪生極盡所能打壓交流電系統,但是事實是,如今交流電已經成為工業和社會供電的主流。)
特斯拉
手機像我們的一個器官。生活越來越依賴手機。這是愛迪生當年發端的創造的後果。他穿越到今天,未必會感到驚奇,以他的大才,一定早就想像我們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他會和科學家討論手機的原理,和文學家討論手機和想像的關係。對科學家,手機更強大重要,對藝術家,會思考手機激發的人性變化。——by @張頤武
Day1:愛迪生在中關村買了個1phone;Day2:他接到了「法院」的電話;Day3,他收到他媽出車禍的簡訊,得向農行帳戶轉帳250萬;Day4,他用微信搖一搖,結果到了酒吧被打了一頓;Day5,他在街頭拍了一胖子跳躍,發了個微博;第六天,愛迪生(1879-2013)——by @聞新者
當然了,大家廣為轉發,並且紛紛評為滿分的,是這一篇:
各位網友,你對這個話題又有什麼看法呢?如果你有神回復,不妨在評論區中蓋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