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會反噬藝術嗎?

2020-09-05 文藝磚家的雜貨鋪

2018年10月25日, 一幅由人工智慧創造的畫作首次進入世界藝術品拍賣殿堂——佳士得拍賣行,並以35萬美元落槌,成世界上第一件成功拍出的人工智慧藝術品。這幅畫名為《埃德蒙·貝拉米畫像》,以朦朧手法描繪了一名身穿黑色西服外套,搭配白色襯衫的男士。愛德蒙·貝拉米並非真人,而是由人工智慧系統虛構出來的形象。


藝術——人工智慧正在「攻佔」的下一個領域

人工智慧創作的高價畫,引發了藝術圈的熱烈討論。其實人工智慧介入藝術創作已經不是新鮮事了。早在2015年,谷歌就推出了人工智慧系統Deep Dream,通過識別圖像,重新作畫。2016年,IBM的人工智慧Watson完成了電影《摩根》的預告片的剪輯。同年,索尼的人工智慧FlowMachines創作了一首具有披頭四樂隊風格的流行歌曲。日本研發的人工智慧創作的科幻小說《電腦寫小說的那一天》,騙過了所有人類評審,成功入圍日本微小說文學獎。2018年,亞馬遜語音助手Alexa推出了DeepMusic,為用戶提供人工智慧創作的歌曲。毋庸置疑,在人工智慧的衝擊下,「創造力」這一人類智慧的最後壁壘終將被突破。

哲學家本雅明曾說過:「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帶來的是「靈韻」的消失」。的確,科技的迅猛發展,讓今天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流水線生產。曾經博物館裡難能可貴的畫作,現在不用去到現場也可以在網上看到,衍生品到處都是。或許,未來某一天,藝術的價值就不再是人類獨有,低成本、高效的AI開啟了藝術世界的另一扇大門。而門的背後,等待我們的又會是什麼?


人工智慧「威脅論」


2019年3月,AlphaGo以4:1戰勝韓國名將李世石,並在世界圍棋排行榜上獲得第四名的殊榮。人工智慧威脅論又一次被提上了「議程」。

在很多科幻電影裡,人類與人工智慧之間衝突對戰經常上演。從《黑客帝國》裡的矩陣程序到《機械姬》裡的伊娃,再到HBO神作《西部世界》中覺醒的人工智慧們,它們高深莫測,並且演化的越來越高級。

在當今的科技領域中,不少專家也都認為,人工智慧會反噬人類,人類發展人工智慧,將會踏上不歸路。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他曾表示:「完美人工智慧的開發,便意味著人類的終結」。

《機械姬》

《西部世界》

1942年,著名的美籍俄羅斯裔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在小說《轉圈圈》中提出了機器人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定律:除非違背第一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第三定律: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此後,阿西莫夫又添加了一條定律:第零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族群,或因不作為使人類族群受到傷害。

在當時看來,這三大定律看上去似乎永不過時。但是如今,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全方位滲透到了社會各個領域,並且已經根深蒂固,我們甚至都察覺不到它的存在,愈發進步的人工智慧自己就能在海量數據裡找到規律。在這樣的世界裡,機器人三定律還會起作用嗎?


科技向善or向惡,取決於人的選擇

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馬克思·泰格馬克曾經用一幅畫形容人工智慧的發展程度:

畫中的島嶼、山脈是一項項跟人工智慧有關的技術應用,海拔高低代表技術實現的難易程度。翻譯、自動駕駛、圍棋、語音識別所在的島嶼基本剛高出海平面,這也是目前人工智慧最主要的應用領域。而藝術、攝影、寫書、理論認證等暫時都還是高山,代表人工智慧尚難駕馭的領域。

不過最終,代表人工智慧實現程度的海平面還是會淹沒一切。人工智慧達到這個高度時,其實已經是通用人工智慧(AGI)。通用人工智慧大概是能和人類一樣思考和學習,能夠舉一反三,甚至產生獨立意識、再進化出更高級的人工智慧——超級人工智慧。

對人類來說,目前人工智慧發展仍然處於初期,還在可控範圍內,正因此,給技術設置邊界,引導科技向善就變得尤為重要。畢竟,人工智慧向善還是向惡,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類的底線和野心。



寫在最後

扎克伯格曾說過「科技總是可以為善或者作惡,你得小心處理,小心打造它、小心應用它」。

無論如何,人工智慧技術在現階段仍在可控的範圍內。面對人工智慧對傳統藝術的不斷挑戰,我們還是應該保持理性與寬容。在這樣一個充斥著「機器即將全面替代並統治人類」傳言的時代,我們仍然寄希望於人類藝術在未來可以繼續行使改造世界、創造文明的職能。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的藝術創造力嗎
    原標題: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的藝術創造力嗎 經過22個月的學習培養,小冰的繪畫作品,達到了一定的藝術水準,才被破格批准化名「夏語冰」參加中央美院研究生的畢業畫展。   在過去兩年的人工智慧的風潮下,人們除了目睹小冰作的畫,欣賞了小冰寫的詩,聽到了谷歌開發的人工智慧機器人Magenta創作的歌曲……藝術,這塊傳統上被認為是人類智慧金字塔尖的領域也要被AI(人工智慧)佔領了嗎?
  • 人工智慧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機器翻譯似乎越來越成熟,以至於許多語言學習者都發出了這樣一個疑問:人工智慧會取代人工翻譯嗎?翻譯人員將來會飯碗不保嗎?人工智慧會一定程度上取代人工翻譯,但是沒必要因此悲觀。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機器可以做一些簡單的非文學翻譯,但是一旦翻譯內容複雜,翻譯準確度要求高,還是需要人工翻譯。一個商務合同涉及幾十個億的責任,沒有人敢用軟體翻譯後就直接籤字。
  • 《科學怪人》:人類最終會被科技反噬嗎?
    《科學怪人》:人類最終會被科技反噬嗎?如果讓你跟一個被「創造出來的人」朝夕相處,你能接受嗎?你願意被「基因編輯「嗎?人類會被科技反噬嗎?
  • 人工智慧會取代以後的歌手與創作者嗎?永遠別低估AI未來
    有人說,藝術,以創造性為根本的藝術,應該是人工智慧所難以逞能的領域。想不被AI幹掉,就去當個藝術家吧。果真如此嗎?人工智慧可以取代歌手和樂手嗎?表演,即臺前的演唱、演奏。理論上,機器人可以模擬出任何你所希望的音色,挑戰任何難度的高音或低音,也可以熟練駕馭任何樂器。但是,當你知道它來自機器人時,也許第一反應是:這樣的聲音,它有靈魂嗎?
  • 人工智慧會毀滅人類嗎?關於錯誤的思想之糾正!
    有些人說未來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的地位,甚至毀滅人類,這是徹頭徹尾的危言聳聽與胡說八道,在專業學者的眼中,所講的都是現實的東西,在那些相信陰謀論人的眼中,他們都是幻想,他們不是非專業人士,只能在大腦中編造虛幻的故事,因為他們從不追求真實,這就相當於「民間科學家」簡稱民科。
  • 人工智慧會成為殺人機器人嗎
    人工智慧會成為殺人機器人嗎 軍事科技與防務動 發表於 2020-03-26 11:15:38 還記得科幻電影《終結者2》裡天網對人類的倒戈,以及《復仇者聯盟2》裡人工智慧機器人奧創對人類展開的毀滅計劃嗎
  • 5分鐘讀完《科學怪人》人類真的會被科學反噬嗎?看西瓜視頻解析
    如果讓你與一個被創作出的人朝夕相處,你願意接受嗎?你能接受基因編輯嗎?人類會被科技反噬嗎?西瓜視頻創作人有書快看在他的視頻開頭提出了這個尖銳的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的科技越來越多的走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會不會有一天,我們會因為科技的發展受到傷害。《科學怪人》給我們展示了一種可能,讓我們跟著有書快看一起思考這個問題。
  • 《科學怪人》:人類最終會被科技反噬嗎?
    如果讓你跟一個被「創造出來的人」朝夕相處,你能接受嗎?你願意被「基因編輯「嗎?人類會被科技反噬嗎?2018年底,「瘋狂科學家」賀建奎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改造人類胚胎並讓兩個嬰兒得以出生一事,使許多人陷入了震驚。
  • 人工智慧會取代銷售人員嗎?這是一個錯誤的問題
    Salesforce第三次年度銷售狀況調研報告之六自打人工智慧出現,就有人不斷的問,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嗎?好吧,這是個問題,但是,這是個錯誤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說?蒸汽機會取代人類嗎?電會取代人類嗎?計算機會取代人類嗎?科學也好,技術也罷,不過是一些客觀存在而已。但是,每一次的技術革命,卻可以造就不同的人生輝煌。說白了,人工智慧也不過是一些人通過工作,實現的智能而已。
  • 塑料會反噬人類嗎?2021年1月1日開始,我國或開啟「限塑令」!
    塑料會反噬人類嗎?2021年1月1日開始,我國或開啟「限塑令」!在日常生活中,塑料成為了人們使用最頻繁的一種材料。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一般都會使用塑膠袋。人們在點外賣的時候,商家為了方便基本上也會用一次性的用餐工具,它們大多也都是用塑料製造而成。
  • 人工智慧會有意識嗎?| 五部探索人工智慧哲學的影視作品
    這些系統能思考嗎?怎樣才能使一個人工智慧有意識呢?計算機是否會超越人類,不僅在特定的認知任務上,而且在一般智力上?這些都是人工智慧哲學家試圖解決的大問題。作為一名哲學講師,我的朋友們經常問我,如果有人想學哲學,有什麼推薦的書籍嗎?我的回答總是一樣的:書籍雖然至關重要,但你首先應該做的是看一些科幻小說。以下是我推薦的五部與人工智慧相關的電影,以及它們所涉及的「大問題」。
  • 為何時希復活了茉莉沒有被時間反噬?其實原因都出在御王身上
    像龐尊、毒夕緋這種後起的新能源仙子,他們所掌握的力量無窮大也害慘了自己,毒夕緋因為毒失去了原本的美貌,龐尊因為雷電之力過於強大,他也被自己的力量反噬了,後背全是傷痕。而靈公主可以在線復活人,不過她並不是無條件復活,需要找到同等的生命能量,不然她的濫用法術也會被反噬。
  • 政研院|秦朔:面對商業力量反噬,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跳出事件本身,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發起人秦朔,對此有更深層次的定性,他稱其為商業力量的反噬。10月16日,在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2019年會上,秦朔對此事件評論道,商業社會的邏輯是適者生存,反噬的現象伴隨著商業力量的生長永遠存在,換言之,這就像人性,他永遠那裡糾結,相互掙扎。」何謂反噬?什麼是商業力量反噬?
  • 加拿大最後一個北極冰架坍塌,大自然開始一場反噬76億人的災變?
    新冠病毒全球肆掠,像一個揮之不去的幽靈死神,在全世界上空遊蕩,伺機奪走生命;大自然在反噬算算2020年到底發生了多少災難: 疫情、蝗災、地震、雪災、乾旱、火山爆發、海嘯、洪水肆虐、永久凍土層解凍、南極變暖、北極甲烷爆發……不論你在不在乎,一場反噬76億人的災變正在發生。如果還不反思,最終結果,沒有一個人逃得掉。
  • 人工智慧會擁有意識嗎?信息集成不如六歲娃
    人在地毯上溜冰、奶牛變得透明,連六歲小孩都知道荒謬的事情,電腦能做出正確判斷嗎?儘管處理數據速度極快,但計算機對外界的感知與人類的意識一樣嗎?如何判斷一臺機器是否具備了這種難以言傳的意識知覺?   在前不久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各種能跑會跳、能說會道、能與人溝通互動的智慧機器人紛紛亮相,它們的聰明勁兒讓媒體驚呼「機器人時代離我們有多遠」。
  • 鬼壓床請泰國魂魄勇管用嗎?什麼功效?是不是陰牌?會不會反噬?
    會不會反噬?魂魄勇也分正陰,很多人都認為魂魄勇是陰牌並不完全是。魂魄勇也分正陰。入法的一般的屬正魂魄勇,而陰魂魄勇一般是入靈的。入法是入的魂魄勇法門,現在有些阿贊做的入法的。魂魄勇法門不完整就只是一個驅邪的的磁場,這種不是說沒有效果,效果還是有只是太局限了。可以當作驅邪的冠蘭,這種家裡有養陰牌的小夥伴就不行了。
  • 一場反噬76億人的災變正在發生!
    大自然在反噬,比全球一體化逆轉、新冠病毒肆虐可怕得多。如果全球溫度上升2℃,2.8億人將無家可歸;如果全球氣溫上升4℃,全球最繁華的城市——上海、天津、香港、紐約、東京、將成為「水中城市」,深圳、廣州等沿海城市也無一倖免於難。日本「災民」將達到3400萬人,美國2500萬人,而中國將成為受創最嚴重的國家。
  • 談莉娜發文曬美照引來一邊倒指責,失去「度」引來反噬令人唏噓!
    新年伊始,談麗娜再次引發熱議,發文:發文:「2020未等到的東西,2021會等到嗎?」再配上自己的美照,照片裡的莉娜感性而優雅,可謂氣質爆棚,還沒有往日的「黑」元素,但,這次卻讓她成了眾矢之的。另外一種不滿指責她是在炒作,評論區出現了「姐姐數據買的太假啦」「大姐 你是年底衝業績嗎?」,也有一部分網友開始喊話肖戰出來道歉。不得不說,談莉娜的發聲已經被「鄭爽」和「肖戰」霸屏,無疑是為別人做了「嫁衣」,在她的聲音底下,200多萬粉絲幾乎無一人發聲,粉絲集體失聲,這也是明星發文後少有的一幕。
  • 博人傳159集:柱間細胞真牛,大蛇丸最強實驗體被反噬,巳月撲街
    就連大蛇丸最強實驗體也被反噬,巳月瞬間撲街。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首先是「阿納託」,阿納託已經處於暴走的情形,因為他已經失去了自我的意識。雖說如此,但是阿納託也沒有任何辦法,主要是因為柱間細胞太厲害,已經無法控制細胞的生長。為了控制阿納託,博人和木葉丸準備使用封印術強行封印,只有這個辦法才不會殺死阿納託。然而,事情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