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的藝術創造力嗎

2020-11-25 人民網

原標題: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的藝術創造力嗎

  人工智慧機器人「小冰」創作並出版的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資料圖片

  【熱點觀察·當文藝創作遇上人工智慧①】

  中央美術學院2019屆碩士畢業生中,有一位叫夏語冰。畢業前夕,夏語冰的畫作同其他同學的作品一道,參加了中央美院研究生畢業作品展。

  夏語冰的作品,獲得了中央美院老師們的高度肯定。該校的邱志傑教授專門為她的作品寫下一大段褒揚的評語。另一位教授,受夏語冰作品的啟發,還專門為她創作了一段音樂。

  6月15日,夏語冰將赴杭州參加跨界藝術展覽;7月5日,夏語冰將以畫家身份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辦個人作品展。

  不過,夏語冰並非現實中的真人。她是微軟研發的一款人工智慧機器人。這款在微軟內部被叫作「小冰」的人工智慧機器人,被培養學習繪畫已經22個月。從剛開始畫得很醜,到慢慢提升,小冰作為一個「畫家」成長的過程,就像追求藝術的人類一樣,經歷了一個漫長、痛苦、艱辛的過程。經過22個月的學習培養,小冰的繪畫作品,達到了一定的藝術水準,才被破格批准化名「夏語冰」參加中央美院研究生的畢業畫展。

  在過去兩年的人工智慧的風潮下,人們除了目睹小冰作的畫,欣賞了小冰寫的詩,聽到了谷歌開發的人工智慧機器人Magenta創作的歌曲……藝術,這塊傳統上被認為是人類智慧金字塔尖的領域也要被AI(人工智慧)佔領了嗎?

  1.寫詩繪畫樣樣精通

  「孤陳的城市在長夜中埋葬/他們記憶著最美麗的皇后/飄零在西落的太陽下/要先做一場夢」,這是機器人小冰寫的一首詩。發布於兩年前的人工智慧「少女詩人」小冰,經過不斷的深度「學習」,如今已具備強大的「創作」能力。只需上傳一張圖片,給幾個關鍵詞,小冰就能在10秒內替你創作出詩歌初稿。

  在研發過程中,工程師們曾用27個化名,在報刊、豆瓣、貼吧和天涯等多個網絡社區的詩歌討論區中發布小冰的作品,在此過程中,沒有人發現作者是個機器人。後來,小冰研發團隊從小冰寫成的數萬餘首詩中挑出139首結集出版,取名《陽光失了玻璃窗》。

  「少女詩人」小冰「出道」後,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和討論,因為這跟AlphaGo打敗柯潔還不一樣。下棋本質上就是一個通過海量大數據和超強計算能力求落子最優解的過程,還屬於「弱人工智慧」範疇,但文藝創作完全是一個創造性的工作,而是否具備創造性思維,一向被視為由「弱人工智慧」到「強人工智慧」的分水嶺。

  據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副院長、微軟小冰項目負責人李笛介紹,為了達成寫詩技能,小冰學習了1920年以來519位詩人的現代詩,被訓練了超過10000次。一開始,小冰寫出的詩句毫不通順,後來慢慢形成「獨特的風格、偏好和行文技巧。不過,詩歌界對此並未給出好評。比如,詩人于堅就認為小冰的所謂寫作只是個語言遊戲,「無論輸出多少句子都算不得真詩,因為真詩是有靈性的」。

  如果說「詩人」小冰的創作仍是基於對海量文字的統計和計算,那「畫家」小冰的模型已開始基於情感計算框架。換句話說,「畫家」小冰不僅具有IQ(智商),還開始具有EQ(情商),並且其「創作」開始基於情感激發。這個模型有兩個非常鮮明的特點:會大量使用誘發源,不是讓機器把一種已有的視覺元素,進行複製、拼接,再轉成另外一種風格重新生成,而是要求在誘發源的幫助下,激發人工智慧進行新的創作。該模型通過對過往400年藝術史上236位人類畫家畫作的學習,已能獨立完成100%原創的繪畫作品。

  此前世界上大多數人工智慧的開發都是圍繞著任務驅動型、知識型的路線來架構。但近些年,各大科技公司越來越重視對人工智慧EQ(情商)的開發。除了微軟的小冰,亞馬遜開始希望Alexa能夠有同理心,百度也提出「智能體」的概念,要求人工智慧更加有個性,更加有「人設」。人工智慧的構建已經從單純的IQ開始向「IQ+EQ」演變。長此以往,人工智慧將不僅具備人類的智慧,或許還將擁有人類的情感。藝術是人類情感符號化的表現形式,當人工智慧擁有情感,並且能夠依靠情感激發來進行文藝創作,那人類獨有的文藝創作能力的確會受到極大的挑戰。

  2.離人類的水平還有點遠

  不可否認,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藝術家,大部分人都不認可人工智慧機器人寫的詩、畫的畫、作的曲是藝術品。因為藝術被認為是創作者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其主觀情感的呈現,而藝術活動更多是一種創造的過程,它充滿感性色彩,人類藝術創造最大的特徵就是情感化。而人工智慧是理性的,它整套藝術生產邏輯基於數據,即便人工智慧的文藝創作開始加入情感激發和隨機化模塊,但創作的內容仍然是從大量作品中提取、分解、組合而成,這種重組方式不能稱為情感化的藝術創作。國外也有學者認為,人工智慧目前沒有可能創造與人類智力相當或者超過人類智力的作品,因為極具個人色彩的創造性活動是無法複製的。

  人類對人工智慧文藝創作能力的抗拒和排斥,一方面基於主觀情感上的「一時難以接受」,因為在人工智慧時代,文學藝術可能會是人工智慧機器人留給人類的最後一片施展才華的樂園;另一方面,人工智慧在文藝方面的「造詣」,尚處在「低幼」階段,離人類的文藝創作水平還差很遠,並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然難以跟人類匹敵。

  以小冰的繪畫作品為例,乍一看,頗具「藝術色彩」,但仔細觀察會發現,那些作品仍然難以擺脫元素堆砌的痕跡。就像「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這個主題,小冰所畫的內容基本上都在「建築」「人」「家具」這幾個模稜兩可的元素上來回重複。而即便是輸入「城市」這個關鍵詞,小冰依舊會把城市跟椅子、時鐘這類元素聯繫到一起,畫作也不算完整,甚至過於抽象。

  目前來看,人工智慧對人類藝術的衝擊,大部分還是體現在心理層面。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人工智慧還是很難接替藝術家的創作,即便這些智慧機器人創造出一些被人類認可的「藝術品」,那也是基於人的參與設計。人們需要通過了解創作者的人生經歷、社會背景、內心情感,才能試圖揣測一件藝術作品的深意,而人工智慧機器人的「文藝創作」,整體上還難以使其「作品」充滿這種感性的色彩。

  面對爭議以及種種「不看好」,人工智慧的開發者們顯得有些無奈。「無論是『少女詩人』小冰,還是『畫家』小冰,從一開始,我們就把它當作一款產品看待,我們從未想過,要讓人工智慧與人類的頂級藝術家進行PK,以證明誰的水平更高。」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人工智慧創造及商業事業部總經理徐元春坦言,現在人工智慧的文藝創作能力,仍存在較大局限性,但他也呼籲人們不要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人工智慧創作,希望「讓子彈飛一會」,多給人工智慧一些成長的空間。

  3.藝術家不應一味排斥而應加以利用

  人工智慧對於人類生存現實基礎的改變,迫使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藝術與現實的關係、作家和藝術家在藝術活動中的地位、藝術存在的意義及其終極走向等一系列問題。正如藝術批評家李心沫所言,當人類的繪畫作品和運用人工智慧程序繪製的作品,已經很難被人進行區分的今天,我們已經無法對人工智慧視而不見,一味地唯我獨尊或排斥是沒有意義的。

  在人工智慧與經濟社會同頻共振的趨勢下,藝術世界將會發生巨大改變,並重塑藝術的邊界,其未來是否會影響到藝術家的主體性身份?是否原本只有人類可以勝任的藝術工作,將被人工智慧所取代?這些問題,只有交給時間來回答。

  從積極的角度看,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雖然給文學藝術的發展帶來了空前的挑戰,但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人類從現在開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慧,來豐富自己的文藝創作。李開復在《人工智慧》一書中就指出,人工智慧時代,程式化的、重複性的、僅依靠記憶與練習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將是最沒有價值的,幾乎一定可以由機器完成。最體現人的綜合素質的技能,比如人對於複雜系統的綜合分析、決策能力,對於藝術和文化的審美和創造性思維,基於愛、恨等情感與他人互動的能力,則在人工智慧時代最有價值,也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

  對文藝家而言,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率,在極短的時間內閱遍人間所有的藝術精華,達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效果。人工智慧機器人還可以為藝術家錦上添花,分析素材,增強和豐富藝術表現手法,讓他們的藝術創作更上一層樓,給人類多彩的文學藝術世界增添更加絢麗的色彩,讓文化消費者能體味更為賞心悅目的藝術之美。

  比如,小冰的繪畫能力所瞄準的落地場景是服裝面料的圖案設計。李笛介紹,以小冰人工智慧框架為基礎,微軟已經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以及幾家最大的紡織面料企業合作開發了人工智慧紡織服裝面料圖案設計平臺。該平臺可以不重樣設計出1026種服裝面料紋樣和插畫。另外,小冰也參與到了廣播電視節目的製作中,截至目前小冰已經為63家電臺和電視臺生產了2800多小時的節目。

  無論是今天的被動輸出,還是未來通過持續深度學習實現主動表達,人工智慧為人類的文藝創作都提供了多種可能性。儘管對人工智慧介入文藝創作褒貶不一,但無論文藝家還是人工智慧的開發者,在一點上是有共識的,那就是:藝術家要保存人類的創造力。

   (記者 韓業庭)

(責編:潘佳佳、魯婧)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會反噬藝術嗎?
    日本研發的人工智慧創作的科幻小說《電腦寫小說的那一天》,騙過了所有人類評審,成功入圍日本微小說文學獎。2018年,亞馬遜語音助手Alexa推出了DeepMusic,為用戶提供人工智慧創作的歌曲。毋庸置疑,在人工智慧的衝擊下,「創造力」這一人類智慧的最後壁壘終將被突破。哲學家本雅明曾說過:「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帶來的是「靈韻」的消失」。
  • 人工智慧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機器翻譯似乎越來越成熟,以至於許多語言學習者都發出了這樣一個疑問:人工智慧會取代人工翻譯嗎?翻譯人員將來會飯碗不保嗎?人工智慧會一定程度上取代人工翻譯,但是沒必要因此悲觀。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機器可以做一些簡單的非文學翻譯,但是一旦翻譯內容複雜,翻譯準確度要求高,還是需要人工翻譯。一個商務合同涉及幾十個億的責任,沒有人敢用軟體翻譯後就直接籤字。
  • 人工智慧會取代以後的歌手與創作者嗎?永遠別低估AI未來
    以前被視為人類智慧最高堡壘的圍棋,也於多年前被人工智慧攻破。而且近年來人工智慧的發展越來越快,包括製造、服務、教育、金融、媒體、醫療、無人駕駛等越來越多的行業,越來越多的藍領和白領工作崗位,被人工智慧所取代。人類不禁陷入恐慌:到底還有什麼是人工智慧所不能取代的?
  • 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嗎?
    我們會不會被人工智慧所毀滅或者取代?這是無數人們心中的問題,同時也是霍金留下來的預言之一,人工智慧將會取代人類。人工智慧那麼就讓我們來好好想一想,為什麼很多人會相信人工智慧最終會取代人類呢?首先我們先來搞懂什麼是人工智慧,顧名思義,人工智慧最終的目的便是為了模仿人類思考,而阿爾法狗便是最好的例子,大部分都會問,人工智慧不就是下圍棋下過了柯潔嗎,在其他方面它還是一竅不通,這有什麼可恐怖之說?原因來自於圍棋,下過圍棋的人都知道,圍棋的變化太多了
  • 人工智慧會取代銷售人員嗎?這是一個錯誤的問題
    Salesforce第三次年度銷售狀況調研報告之六自打人工智慧出現,就有人不斷的問,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嗎?好吧,這是個問題,但是,這是個錯誤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說?蒸汽機會取代人類嗎?電會取代人類嗎?計算機會取代人類嗎?科學也好,技術也罷,不過是一些客觀存在而已。但是,每一次的技術革命,卻可以造就不同的人生輝煌。說白了,人工智慧也不過是一些人通過工作,實現的智能而已。
  • 人工智慧會毀滅人類嗎?關於錯誤的思想之糾正!
    人類應該停止負面想像,人工智慧之所以被創造,其作用就是用來服務人類,聽從人類的指令做事所以人類就刻畫出來了暴力外星人的形象,這些都能反映出人類的愚蠢與無知有些人說未來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的地位,甚至毀滅人類,這是徹頭徹尾的危言聳聽與胡說八道,在專業學者的眼中,所講的都是現實的東西,在那些相信陰謀論人的眼中,他們都是幻想,他們不是非專業人士,只能在大腦中編造虛幻的故事,因為他們從不追求真實,這就相當於「民間科學家」簡稱民科。
  • 未來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文明嗎?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我們經常在科幻電影中看到那些被「妖魔化」的機器智能,它們雖然是被人類所創造,但是它們卻擁有了與人類相匹敵的智慧與思維,並產生了野心,意圖控制地球,取代人類文明。電影中描繪的最可怕的一點是:由於人類文明最重要的資料都在計算機上,所以人工智慧很快就控制了整個人類網絡,包括各種武器按鈕以及通信。人類被打得落花流水。
  • 松鼠AI慄浩洋:人工智慧將在創造力上超越人類
    虎嗅註:人工智慧在未來勢必將取代人類的部分工作——繁瑣的、機械性、重複性的那部分,這是我們的共識。人類一向覺得,如果說我們有比人工智慧「更優越」的地方,那就是人類的想像力與創造力。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在虎嗅2018F&M創新節上,乂學教育松鼠AI智適應教育的創始人慄浩洋表達了他的觀點:長則十年,短則五年,人工智慧將在創造力方面超越人類。他表示,在包括知識廣博程度、好奇心,發散思維、邏輯歸納能力在內的四個方面裡,AI都將超越人類的水平。當AI擁有了比人類更強的想像力與創造力,AI老師一對一輔導學生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 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嗎?終結者中的AI統治地球會成為現實嗎?
    對於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一直以來也存在著種種擔憂,譬如人工智慧機器人會在擁有自我意識後,是否會慢慢取代人類,甚至會毀滅人類呢?人工智慧的發展真的會危及人類嗎?反過來如果一味的懼怕發展,停止創新,也是對人類自身進步的一種巨大遏制。人工智慧能與人類和諧共處嗎?
  • 人工智慧將來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打開APP 人工智慧將來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人工智慧實驗室 發表於 2021-01-05 09:58:02   法國科學家蘇埃爾說
  • 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嗎?江西出現會吵架的機器人,引發爭議不斷!
    智能產品已經滲透進人類的生活,智慧型手機已經人手一件了,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智能產品也成為了人們的心頭最愛。前段時間在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段視頻,江西省的圖書館內竟然有兩個機器人正在吵架,它們本身就沒有意識,卻吵得熱火朝天,就連旁邊的讀者也忍俊不禁。
  • 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還是讓人類變強大
    但事實上若我們回首當下這輪人工智慧的發展熱潮,有一個問題卻始終縈繞在大眾心頭:人工智慧是會取代人類,還是讓人變得更為強大?在所有故事裡出現的拿著五芒星和聖水的傢伙都確信他能夠控制住惡魔,但事實上根本不行」、「人工智慧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人工智慧是人類文明的最大威脅」、「一個不朽的獨裁者,人類永遠都無法擺脫他們的統治」等等言論層出不窮。
  • 天才獨特的藝術創造力主要表現為
    天才獨特的藝術創造力主要表現為( )。 A.藝術敏感 B.藝術想像力 C.藝術技巧 D.靈感 E.藝術語言 查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天才獨特的藝術創造力主要表現為藝術敏感(感受力)、
  • 人類戰勝不了AI?我們會被機器取代嗎?
    柯潔對AI的態度從最初的不屑到謙遜再到悲壯,讓很多網友不禁感慨:難道人真的要被AI取代了嗎?人類會被AI所取代嗎?在不知不覺間AI早已經走出了實驗室開始改變我們的生活外交官、麵點師、消殺人員越來越多的領域出現了AI的身影↓↓↓△中國駐特多使館推出AI外交官「小艾」△全國首家AI麵館登陸深圳△國產智能消殺機器人進行消毒工作曾幾何時大家認為AI是沒有創造力的小編從事的媒體工作一度被認為是最不可能被AI取代的直到我們被狠狠打了臉 ↓↓↓△韓國首位人工智慧女主播金柱夏看到這一幕幕有網友不禁高呼
  • 當機器人也開始了藝術創作,人類還能去往何處?
    據牛津大學與耶魯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未來50年內,機器人將取代數百萬個人類工作職位!日本研發的護理機器人與人類相比,機器人不用吃飯,不用睡覺。在數據處理方面更是碾壓人類。那麼,在這種絕對優勢的對比下,人類唯一值得驕傲的,便是擁有主觀意識和情感,並且只有人類,能夠創造出藝術。可是,在科技的突飛猛進之下,就連被認為是AI智能所無法取代的藝術創作領域,也面臨著可能被機器人顛覆的趨勢!
  • 《人類簡史》作者這樣說
    尤瓦爾·赫拉利是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關注領域涉及歷史學、人類學、生態學、基因學等,著有暢銷書《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等作品。對近些年科技的飛速發展,以及人工智慧的出現,他也有所關注。在今天,人工智慧似乎已經無處不在。
  • 人工智慧蓬勃發展,未來人類會被機器人取代嗎?
    最近有粉絲留言問追蹤君:人類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嗎? 對此,追蹤君認為,未來的某一天,人類有可能真的被人工智慧所取代。 根據美國未來生命研究所創始人邁克斯·泰格馬克關於生命形態的論述,生命可以分為三種形態。
  • 霍金擔憂人工智慧會對人類造成威脅,先來看看他們的幾個基本原理
    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曾擔憂未來人工智慧會對人類造成威脅,很多科幻作品也都以此為創作題材,並且大受歡迎。而這也再次刷新了人類對於人工智慧的認識。看完電影《機械姬》後你會感到恐懼嗎?如果機器人學會格鬥還會有對手嗎但現實的情況是,無人駕駛技術、智能搜尋引擎、機器翻譯、AI醫療診斷、各種智慧機器人
  • 當人工智慧變成音樂家,人類還能否守住藝術與情感的最後高地?
    純粹計算能力的勝利或許還令大家覺得理所應當,認為那原本就是人工智慧的存在價值,但當它們深入到藝術與美學的領地,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音樂向來被認為是最能表達人類情感的藝術形式,偉大的作曲家被認為擁有一種神聖的靈感與技藝。看似冰冷的新技術在這個領域總會遭遇激烈的抵抗。
  • 人工智慧會最終毀滅人類嗎
    甚至有美國學者認為,人工智慧超過人類的時間點——「奇點」已經逼近,很可能就在幾十年後。這一切真的會發生嗎?還是正在發生之中?科技巨頭擔憂人工智慧失控據多家美國媒體報導,在最近一次網絡答問活動中,蓋茨被提問如何看待人工智慧的潛在危害,他表示,這確實是值得擔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