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從3個維度去衡量,分別是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如果三者都是佔據極其重要地位的,那無疑是國家一級文物;如果三者具有一定價值的話,那就是國家二級文物;如果是三者價值相對一般,那只能是國家三級文物。
我們下面要來重點介紹的這件只特殊的「青蛙」,就因為比正常的「青蛙」多長了一條尾巴,讓它從國家三級文物升級為了國家二級文物。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懵圈了,青蛙居然長了尾巴,這估計不是青蛙吧,很可能是其他類似青蛙的動物,別多猜了,下面就來一起來看看這件特殊的「青蛙」文物吧!
這件文物叫做「越窯青瓷蛙形水盂」,如今被收藏在了常州博物館中,雖然說在常州博物館中算不上什麼重量級的文物,卻也吸引了許多遊客的觀摩。
「越窯青瓷蛙形水盂」是越窯,屬於西晉時期的文物,它的規格是高3.6釐米、口徑4釐米、底徑3.2釐米,功能應該是類似盂的器皿,一般用來盛放液體的。說實話這隻「越窯青瓷蛙形水盂」的造型還是蠻特殊的,西晉時期就有如此精湛的技藝,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那種神乎其神的能力。
但是細心的人一看就會發現這隻「越窯青瓷蛙形水盂」非常的古怪,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越窯青瓷蛙形水盂」居然長了一隻尾巴,在我們的常識中,那麼為什麼這隻「越窯青瓷蛙形水盂」會有尾巴呢?
有文物專家解釋稱很可能是古代工匠在製作時發生了失誤,畢竟古代比不上現代那麼的文化水平進步,其實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卻無法說服人。
還有的專家說這條故意留著的尾巴應該是古代工匠故意設下的懸念,或者說是一個創意,可能是有著某種特殊的寓意呢?
或許正是因為「越窯青瓷蛙形水盂」的畫蛇添足,才讓「越窯青瓷蛙形水盂」的價值提升了一個等級,從國家三級文物升級為了國家二級文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