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人才最高資助可達2億?南太湖新區目前發展情況如何?一起來看湖州速度

2020-11-09 浙江發布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有請發言人》推出特別節目「高水平小康 高品質生活」,第二期聚焦湖州。

  本期節目請來了中共湖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六順,就《用「綠水青山」譜寫高質量發展文章》這一話題,和大家聊聊湖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情況。

  楊六順就媒體記者、場外觀眾等關心的問題,為大家一一解答。

今年三月, 總書記在湖州考察期間,對湖州提出了「順勢而為、乘勝前進」的新要求 。湖州是如何答好這張順勢而為、乘勝前進的「民生卷」的?

  湖州主要是聚焦「富民、惠民、安民」,答好順勢而為、乘勝前進的「民生卷」。

  在富民方面,堅持鍛長板和補短板兩手抓。鍛長板,就是通過發展生態富民經濟,不斷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今年前三季度,儘管面臨嚴峻挑戰,全市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依然分別增長了4.3%和6.1%;補短板,就是堅決打贏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堅戰,今年湖州要確保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達到年人均1萬元以上,力爭消除30%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下的村。

  在惠民方面,大力度推進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工作。教育方面,到年底要累計新建和改擴建幼兒園10所,啟動改擴建中小學23所,新建義務教育學校8所。衛生方面,最近浙北醫學中心剛投入使用,硬體設施是目前省內最好之一,未來將通過與浙二醫院的深度合作,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加優質健康的服務。養老方面,今年要實現示範型鄉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全覆蓋。

  安民方面,平安湖州建設「十三連冠」,主要是因為矛調中心等基層基礎工作做得比較紮實。目前,湖州矛調中心已全覆蓋。今年安民方面還有一件大事,就是通過「洗樓式」排查、精密智控等措施,有效防控疫情,率先實現復工復產。

前不久,湖州在上海舉辦了「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專場推介會,「美麗」已經成為了湖州的代名詞。湖州在擦亮美麗湖州「金名片」上做了哪些努力?

  湖州的「美麗」,既包括外在美,更包括內在美。外在美,主要是通過同步推進美麗城市、美麗城鎮、美麗鄉村建設,讓湖州全域都是美麗風景。內在美,主要是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國文明城市建設等工作,讓湖州處處洋溢美麗風尚。

  正是通過這種內外兼修、點面結合、整體提升的創新思路,完善機制、落實制度,樹好形象、練足內功,持續擦亮美麗湖州這張「金名片」。

2019年度,湖州成為全省唯一因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效顯著被國務院表彰激勵的地市,想請問一下湖州是如何破解看病難、看病貴、看病煩問題的?

  破解這方面難題,湖州主要是堅持「三醫聯動」「六醫統籌」。所謂「三醫聯動」,是指醫保、醫療、醫藥聯動;所謂「六醫統籌」,是指醫保、醫療、醫藥、醫院、中醫、醫生統籌。

  通過這一系列的改革創新,湖州取得了3方面成效:

  • 一是提升了基層能力,各醫共體牽頭醫院逐步將醫生「沉」到了基層。去年,各區縣基層就診率平均達到71.85%,超過省裡65%的目標要求。
  • 二是提高了醫療水平,各醫共體牽頭醫院通過全面託管、重點託管、專科幫扶等形式與杭州、上海等地13家大型醫院合作,原本要到大城市就醫的部分患者,在湖州本地就可以享受一流專家的醫療服務。
  • 三是做強了智慧醫療,通過醫療信息的互聯互通,實施「醫後付」「影像無膠片化」等便民措施,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病人少跑腿,真正方便了群眾。

「十三五」期間財政總收入,湖州的成績如何?

  湖州財政總收入,2016年360億,2019年540億,突破500億元大關。今年一到三季度 財政總收入增長7%, 地方財政收入增長7.7%,兩項增幅都在全省是第1位的。

2018年湖州就出臺了東西部協作地區就業脫貧的專門的政策,這個政策具體是怎麼做的,效果如何?

  對口幫扶,精準扶貧方面,湖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真情實意、真抓實幹、真金白銀」要求,主動作為。

  特別是在交通、就業、租房等方面加大補貼力度,2019年以來,湖州共吸收了22個省份1.68萬名建檔立卡人員到湖州就業,年收入人均增加3萬元以上。

垃圾分類這項工作,湖州已經兩年獲得優秀了 ?

  是的,湖州對垃圾分類高度重視,大力實施五大專項行動,不斷創新分類模式,有效加強智慧監管,努力提升處置能力,垃圾分類取得了階段性的顯著成效,在全省率先實現「一負一零一全」目標。

  一負:垃圾總量負增長;一零:垃圾零填埋,所有的垃圾做到無害化處理,去年和今年處理遺留的陳腐垃圾23萬噸;一全:能力全匹配,建立垃圾集中焚燒、餐廚垃圾集中處置中心、大件垃圾園林垃圾的處置設施。2018、2019年兩年考核中,湖州市被評為優秀市,2019年考評中獲得第一名。

湖州在全國首創了數字生活服務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湖州老百姓能享受哪些服務?

  今年4月25日,湖州數字生活新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通過線上可以直接享受到商貿、教育、健康、交通以及菜場等數位化便民服務。

聽說湖州馬上就要多一所本科高校了?

  是的,湖州師範學院有一個求真學院,被轉設為公辦普通本科類高等院校,這項工作省教育廳正在公示 ,這意味著湖州即將設立一所公辦本科高校。

2019年6月,湖州南太湖新區正式掛牌成立,這是浙江大灣區建設中的「四大新區」之一。一年多過去了,南太湖新區現在發展到一個什麼樣的規模?

  南太湖新區是省大灣區建設首批「四大新區」之一。首先是高起點繪好施工圖,堅持邊整合、邊謀劃、邊推進,新區只用了33天時間就完成整合、掛牌、正式運營。其次,湖州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打造「大平臺」上。以長東片區為核心啟動區建設,統籌推進湖州科技城、康山片區重點平臺的建設,大幅提昇平臺承載項目的能力。浙江大學湖州研究院、電子科大長三角(湖州)研究院先後落戶在南太湖新區。第三,聚焦產業發展,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生命健康三大領域,加快構築現代產業體系。

在南太湖新區,有不少企業項目在拿地不到兩周就可以進場施工了, 這個速度是一個什麼概念?

  這是一個很快的速度。南太湖新區項目推進比較快,一方面,得益於平臺基礎打得比較紮實。新區建成之後,湖州把新區的空間進行重新整合和構建,構建了「一湖兩城三區多園」的功能格局。這樣為項目的投資增強了針對性,為項目的配套提供了一個提前量。另一方面,得益於「三服務」活動中形成的項目全周期服務管理模式。新區的每個項目從前期開工到竣工投產的各個重點環節,以及審核、規劃、施工等關鍵節點,都有相關部門進行專門的服務, 現在新區就有199名工作人員在項目一線為企業、為項目提供駐點服務。

聽說南太湖新區很多項目的推進是要上牆的,看它推進的快還是慢,如果慢了,可能相關的領導是要被問責的是嗎?

  項目上牆,掛圖作戰,這在南太湖新區是一個常態化的做法,目的就是加快項目推進。因為政府服務不到位,工作人員工作不到位,是要進行批評教育的。

湖州位於江蘇、上海和浙江的中心位置,有地域優勢,湖州也在不斷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步伐。現在從湖州到上海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現在從湖州到上海,高速公路大概需要1個半小時左右,坐高鐵從杭州繞道,需要2個小時。今年6月4日,滬蘇湖高鐵在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期間正式全線開工建設,建成後湖州到上海最快時間也就半小時,疊加湖杭高鐵,湖州將擁有十字形鐵路。所以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人流、物流、資金流、創新流的流動,湖州一定會從長三角地理中心轉變成為發展高地。

交通便利可以加速湖州融入長三角地區,但同時也面臨長三角地區諸多城市的競爭,湖州如何從這些城市中脫穎而出,吸引更多的優質企業來落戶發展?

  一是強化政策供給。比如湖州專門設立1000億元的扶持資金保障重大項目落地達產。

  二是強化平臺承載。大力推進平臺整合提升,增強國家級開發區、國家級高新區、國家級度假區和11個「萬畝千億大平臺」承載能力,及高新區的擴容提質。目前,湖州還在實質性推進長三角產業合作區湖州片區規劃建設。

  三是強化改革賦能。打好「標準地+承諾制+一窗代辦」等改革組合拳,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最多80天」實現率達100%。積極爭取國家級試點,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市場採購貿易試點都已經獲得批准。

  四是強化要素保障。通過盤活存量、爭取增量、做優流量,保障項目用地,前三季度湖州工業用地1.34萬畝,這個量應該是比較大的。同時利用綠色金融改革,強化金融保障,銀行貸款的增速,湖州已經連續18個月排在全省第一位。

  五是強化精準服務。推進「五未」(籤約未開工、開工未竣工、竣工未投產、投產未上規、上規未達產)項目專項行動。對存有困難的項目進行全面梳理,正在逐一解決。

  通過這些措施,湖州今年原定目標是要確保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580個,獨立選址的億元以上工業項目300個、投產項目200個,到9月底這些目標全部實現了,要超額完成年初預期的目標。

怎樣讓湖州人走得出去,也能回得來?

  首先,要創造足夠的就業創業機會。這些年,湖州大力招商項目、培育產業,把經濟蛋糕越做越大,增加創業就業機會,從而聚焦人才,特別是湖州人才回歸。

  其次,努力提供優惠的人才支持政策。湖州的人才政策力度是比較大的,比如,給予頂尖人才最高資助是2億元,給來湖就業創業的大學生購房補貼最高可達35萬元、最高的房租補貼可以達到5萬多。在外湖州籍人,回鄉創業就業,相關補貼還可以提高10%。

  第三,努力營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充分發揮區位、交通、生態、文化、生產生活成本低等組合優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最強制度供給打造最優的營商環境,真正把湖州建設成低成本創業、高品質生活的城市,讓在外湖州人回得來、留得住、發展好。

「綠水青山」對於湖州來說是寶貴的財富,也是湖州經濟發展中的一抹亮色,怎麼保護好、利用好,把生態財富轉化為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這些年湖州做了很多探索,最重要的經驗是什麼?

  這個轉化,湖州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賣石頭」到「賣風景」。通過集中關停礦山,取而代之的是鄉村旅遊、民宿經濟等實現了大發展。第二階段,是從「賣風景」轉向「賣環境」「賣生活方式」。在湖州的青山綠水間塑造全新的生產生活場景,增強對年輕人的吸引力,著力以人才和創新來推動湖州高質量發展。

如果說美好的風景是外在美

那麼綠色發展理念就是內在美

讓我們一起期待

內外皆美的湖州

在未來還將用「綠水青山」

寫下怎樣高質量發展的

新文章

相關焦點

  • 回顧2020、展望2021丨中科院湖州中心揚帆再啟航
    中科院湖州中心各專業創新中心是湖州市人民政府、湖州南太湖新區管理委員會與中國科學院共同搭建的技術創新與成果轉移轉化示範性平臺,一直以來在人才集聚、成果轉化及技術創新方面的優秀成果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帶頭作用。
  • 吃螃蟹不一定要吃陽澄湖的 湖州南太湖毛腳蟹也很贊
    浙江最好河蟹——湖州南太湖毛腳蟹(毛腳蟹取名湖州方言,國家工商總局8月剛批覆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以示區別江蘇無錫、吳江等地的太湖蟹)。前年央視大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七集《我們的田野》裡,介紹中國河蟹美食時,就是選擇湖州養殖基地裡的螃蟹,隨即為廣大大閘蟹吃貨所熟知並銘記。  它由湖州市農業局推薦,品質安全有保障。
  • 浙江湖州將長三角一體化勢能變為強勁發展動能
    這背後,是湖州欲從長三角地理中心向發展高地轉變,建設長三角中心花園與綠色發展引領區的願景。翻看一季度數據,湖州的主要經濟指標有10項居浙江省第一。1月至4月,湖州新開工項目227個,計劃總投資775.6億元;新籤約億元以上項目261個,計劃總投資1162.2億元。
  • 技術強基、製造強國——看微宏如何助力浙江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為全面落實製造強國戰略,引領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全球先進位造業基地,浙江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杭州召開,會議以視頻形式舉行,各市、縣(市、區)設分會場。微宏動力作為浙江製造高質量發展之路上的同行者和南太湖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代表,也受邀參加該次大會。
  • 記者帶你探秘湖州「火箭工廠」
    位於南太湖新區黃芝山路上的藍箭航天技術有限公司是湖州名副其實的
  • 2019上半年長興新房籤約破6千套,土地市場攬金近20億!
    1.5 長興下轄鄉鎮普通住宅籤約情況   二、上半年長興商品房預售證申領情況從湖州2分鐘進入太湖龍之夢樂園  4月30日下午,省重點工程湖長二通道連接線項目正式交工驗收,通車試運行。申蘇浙皖高速公路新增湖州南太湖互通及連接線工程連接線段,經歷730天,全長1225米的湖長隧道正式交工驗收,今後,從湖州進入太湖龍之夢樂園將由原來的20分鐘縮短到2分鐘。
  • 西海岸引入頂尖人才團隊
    □記 者 張忠德  通訊員 韓麗 潘傑 報導  本報青島訊 3月17日,青島西海岸新區與山東科技大學
  • 錢塘新區著力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區
    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澤、譚蔚泓等5名院士受聘成為錢塘新區「舉才官」,並向杭州索元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等36家企業頒發最具影響力、最具發展動力等六個獎項。譚蔚泓表示,接下來將發揮「舉才官」作用,藉助杭州醫藥港的區位優勢,為新區引進人才,幫助新區人才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
  • 寧波杭州灣新區(前灣新區)發展前景如何?熱銷樓盤有哪些?
    其中,新春系列招聘會26場,每月「逢十」大型招聘會14場,小型招聘活動89場,累計參會企業5200餘家次,同比增長8.3%,提供崗位12.6萬餘個,同比增長43.2%,進場求職人員8.9萬餘人次,同比增長112.4%,達成初步就業意向2.8萬餘人次,同比增長36.7%。同時,組織268家次企業參加校企合作對接活動,開展赴外技能人才招聘活動11場,引進技能人才1200餘人。
  • 這些院士大咖都要來湖州啦
    首屆世界青年博士南太湖論壇暨2020南太湖精英峰會今天拉開序幕20多位海內外院士和800多名青年博士、高端人才齊聚湖州院士專家將圍繞各自領域的來源:南太湖先鋒除了贏取積分,您的作品還有機會登上湖州發布和愛湖州微信哦!南太湖號推薦
  • 丁漢院士團隊獲無錫頂尖人才頂格支持
    交匯點訊 2020太湖人才峰會8月5日在無錫開幕。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丁漢院士團隊,作為頂尖人才創業團隊,拿到了2020年度無錫「太湖人才計劃」1億元資金支持。這是無錫第一個享受頂格支持政策的項目,也是迄今為止,省內對頂尖人才兌現的最高支持。
  • 他豪砸200億打造西湖大學,帶領頂尖人才揚言要超清華,如今怎樣
    眾所周知,清華大學更側重理科方面人才的培養,而北大則正好相反,更注重文科方面的培養,不可否認的是,這兩所大學都是我們中國最頂尖的學府,培養出的人才,更是數不勝數,這些人才遍布祖國各地,都在憑藉自己所學,為祖國做出貢獻,這兩所大學都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經歷數年的文化積澱,實力自然毋庸置疑
  • 湖州警方嚴厲打擊涉野生動物違法犯罪
    記者從湖州市公安局食藥環支隊獲悉,近期湖州警方根據情報線索,深挖細查、快速出動,破獲了多起非法收購、出售瀕危野生動物案件。在此,警方也提醒市民飼養寵物前,要了解是否屬於國家保護動物,慎重網購寵物。3月27日17時,長興縣公安局民警根據線索在長興縣太湖中路某水族館內抓獲嫌疑人陶某,搜查扣押豬鼻龜2隻、黃頭側頸龜5隻。經鑑定,扣押的豬鼻龜等動物都被列入CITES公約(2019版)附錄II中。
  • 建設銀行湖州分行:善建者,行綠色之道
    張翔介紹道,通過發展指數可以真實反映綠色發展整體情況及趨勢變化;星級評價體系覆蓋全轄所有支行網點,並對不同機構序列設置不同評價指標、評分標準和權重。建立評價體系和指數理能夠將綠色經營的理念融入到各支行的經營中,逐步讓綠色金融成為支行經營的中堅力量。
  • 成都:加快人工智慧產業發展 最高給予2億元支持
    其中,對推進人工智慧核心技術研發等方面提出推動產業基礎的培育,同時,有關產業能級和產業生態的培育也有明確支持,比如,對產業龍頭企業牽頭建設人工智慧產業技術研究院,緊密結合市場需求開展技術研發、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和人工智慧領域創新型企業孵化,成都最高給予2億元支持。
  • 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十問湖州」第一次專題研討會
    2018-06-01 09:01 | 湖州日報5月31日上午,湖州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十問湖州」第一次專題研討會,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深入交流「十問湖州」部分課題調研情況。市委書記馬曉暉主持。
  • 深圳「人才日」:人才齊聚 共話創新發展
    目前,這套系統已在粵港澳大灣區、成都、青島、上海、北京等國內外100多個城市和地區廣泛應用。  培養有創造力的人才,深圳要打造四個「中心」  如何精準測量1納米的長度?如何精確測量1皮米的長度?1飛米的長度?1阿米的長度?1仄米的長度呢?用什麼科學原理?  演講一開始,長期專注量子科學研究的薛其坤拋出的一連串問題,吊足了觀眾胃口。
  • 「湖州桑基塘魚」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
    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湖州桑基塘魚」品牌推介會在南潯區和孚鎮荻港漁莊舉行。目前該產品已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產品評審及公示,成為繼長興紫筍茶、湖州太湖鵝、湖州湖羊、莫幹黃芽、安吉白茶、長興「胥倉雪藕」後湖州的又一國家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產品。什麼是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有何意義?當天的推介會上,與會專家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
  • 2016頂尖青年人才最多的高校竟然不是清華北大…
    他目前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利用網絡控制理論,了解大腦結構的腦網絡等。主要研究成果發表於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國際頂尖期刊。  顧實博士發表的發表的部分論文如下:  經過幾年的發展,這些項目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一批青年學術牛人已經開始嶄露頭角,成為各高校中的學術骨幹。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這些項目~  國家優青:國家優青是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2年設立的一種支持青年人才的科研項目,每年400名額,至今共計有約2000人入選。
  • 兩江新區聚合「人才強磁場」
    6月5日,兩江新區在兩江協同創新區面向全球舉辦了首場「雲引才」活動,在線直播吸引551.7萬人關注,活動結束半小時收到簡歷近3萬份。6月18日,阿里雲創新中心(重慶)入渝一年之際,阿里雲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西南地區首個產業人才實訓基地正式啟動,並同步發布CloudX雲智能學院2020產教融合「青雲計劃」「數智未來」計劃等多個針對「雲、大、物、智、移」產業人才的培訓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