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一次看《孔雀》與2005年看的時候心境是完全不同的。
那一次是跟蹤電影院的熱點,知道了中國影壇多了一個明星,一個充滿抑鬱、有點神經質的演員,她叫張靜初,以及被《孔雀》帶回那個年代的某種壓抑和無奈。
這一次看孔雀是在漫長的疫情期間跟兒子交流電影時,他跟我推薦華語影片,建議我再看一次顧長衛的《孔雀》,他說在此之前,顧長衛是一個十分優秀的電影攝影師,《紅高粱》、《霸王別姬》、《陽光燦爛的日子》、《菊豆》、《邊走邊唱》等二十多部優秀華語電影都出自他的鏡頭,《孔雀》是他導演的第一部電影。
所以,這一次我看到的是一個閱盡人間甘苦的攝影師眼裡的生命故事,他讓我想起被扔進那個時代始終沒有走出來的兒時夥伴......,也讓我看到快樂似乎只屬於糊塗的人,清醒的人都活著痛苦中。
02
《孔雀》講述一個北方小城市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兄妹三人的成長故事,電影分三段,每一次都從他們家走廊的晚餐開始:「很多年過去了,我還清楚地記得70年代的夏天,我們一家五口一起在走廊裡吃晚飯的情景......」
以弟弟高衛強的獨白講述姐姐高衛紅、哥哥高衛國和自己的故事,但似乎,他們從來就沒有走出那個走廊。
姐姐高衛紅是一個會拉手風琴的漂亮女孩,她不甘心自己的青春在搽屁股、刷藥瓶中度過,和所有嚮往愛情和美好生活的女孩一樣,她有著自己藍天白雲的夢想,也有美麗的舞臺夢。
她想當一個傘兵,內心的激蕩也被一個英俊傘兵熱情的目光所點燃,但這場夢很快被現實所擊碎;她會拉手風琴,認了一個與她有同樣愛好的長者做乾爸,結果這個熱情再一次被澆滅......
現實面前她以自身的「寶貴資源」換取表面的光鮮:為取回被人拿走的降落傘以女性私處視人為代價;為了替受人欺負的哥哥出氣而以性為代價;為了調換壓抑的工作而以結婚為代價......
哥哥高衛國是一個大腦受損有點痴呆、而且肥胖、行動遲鈍的老大,他是家庭和社會的弱者,所以受到父母的特別疼愛,分糖果的時候他總是比弟弟妹妹多,即使對漂亮女孩的非分之想也會得到媽媽的支持與幫助。
他在單位被欺負、挨揍、被解僱、被心儀的女孩鄙視、到弟弟學校被當成流氓......,這些似乎都不會讓他感到痛苦,他的臉上總是洋溢著笑容。
弟弟高衛強家裡是唯一在學校讀書的學生,在不知道電影的結果前,我會以為他將是這個家庭的未來的希望,但我的推理錯了,導演並沒有賦予他「希望」的使命,而是將他「犧牲」在自己的虛榮和父親的殘暴裡。
那個原野上飄著降落傘的上空仿佛就是一個虛幻的理想,而那個反覆出現的走廊似乎就是他們從未走出的命運。
03
人們怎樣才能擁有快樂和幸福,是美麗的青春?還是聰慧的大腦?或是愛情的甜蜜?怎樣的人生才會痛苦呢?是愚蠢和無知嗎?還是醜陋呢?
這三個孩子中,最醜陋、最愚蠢的是哥哥,但哥哥更多的時間裡都是幸福的、快樂的,他被父母所寵愛,他幾乎是整個電影中唯一在笑著的人。
妹妹在單位犯了錯被媽媽訓斥,他將同事鎖在冷庫差點出人命,卻有父母為他求情;
妹妹張揚個性用自行車拉著降落傘被媽媽認為很,生拉硬扯地被推倒在地;弟弟畫了一張女孩裸體的圖片被父親大喊「我們家出了個流氓」;哥哥對紡織廠的漂亮女孩不切實際的追求卻讓媽媽低三下四地求女孩到家裡吃飯......
在這個家庭,或者說那個年代,正常的青春激情被壓制,不正常的妄想卻被裝模做樣地鼓勵......
因為哥哥被欺負妹妹不惜以性為代價為他撐腰,而哥哥自己卻給欺負他的人送來燒雞;哥哥的並不知道自己的形象有什麼不妥,到學校送傘卻遭到了弟弟的拒絕;哥哥被當成流氓被人拳打腳踢,感到萬分羞恥的卻是一旁用傘扎他的弟弟......
全家人都扶不起在自行車上行走的哥哥自己不知道生的痛苦,弟弟妹妹卻想用老鼠藥毒死哥哥......
04
我問兒子從這部電影中看到什麼?他說:「是孔雀,我是覺得人們都活成了孔雀,籠子裡的孔雀,給人觀賞的孔雀。」
「或者說是為了給人觀賞而活著。弟弟和妹妹從小就希望自己能夠高人一等,想要去追求那些能帶他們離開現有環境的虛無,然而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去真正為了改變命運而搏一搏,他們都為現實所妥協,最後都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只能像籠子裡的孔雀一樣,把自己的美展示給人看。」
而真正的「美」,往往也都是外人所看不見的,它們卻成了姐姐企圖換來外人可見「羽毛」的交易的籌碼。
「因為《孔雀》是一個劇情片,不是神話片。胖子哥哥可能是因為本身智商不高,也不可能有更高的境界追求,所以他註定了是平凡的;而弟弟和妹妹,則活成了他們原本不想要的平庸的樣子。
「其實我覺得很多人就像孔雀一樣,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瘋狂的開屏來展示自己的美。但是孔雀開屏的時候,一面是美,另外一面是孔雀屁股,象徵著骯髒,看到美的一面的人看不到它骯髒的一面;看到了它骯髒一面的人,想讓它展示一下美卻又那麼難。」
05
弟弟和妹妹的青春到底熄滅在怎樣的塵世裡呢?也許就在他倆偷了媽媽的錢換來的菸酒沒有敵得過姐妹聯手給人獻殷勤開始,就註定了她對尊嚴的價值觀;也許從媽媽扯落她的降落傘時就踐踏了她的夢想;也許從那個漂亮女生當眾幫助他又單獨羞辱他就註定了他不相信愛情;也許父親尖銳的叫聲成為了宰殺他青春的刀。
故事快結尾時,姐姐偶然看見當初激發她夢想的英俊傘兵,當時他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和一身威武的軍裝點燃了她心中的激情與夢想,也是他將她推向了絕望的深淵。就像一直哽在她喉嚨裡的一根刺。
此刻,他正在街邊毫無顧忌地大嚼手中的肉包子,平庸得像一個路人甲,成為世俗生活邋遢的中年男人,自行車後座上坐著他髒乎乎的兒子,拎著大包小包的妻子就是當初得到他的幫助當上傘兵的女孩。
妹妹走過去跟他說:「我跟弟弟說你永遠愛我」,而他一臉茫然地問道:」您貴姓?「
看來變得平庸的不僅僅是被毀滅了夢想的妹妹和弟弟,也包括曾經在「夢想」中的傘兵夫婦,看似高貴的他們實則是世俗的真正代表。
必須承認,無論一個人如何蛻變,都很難脫離他最初與這個世界建立的關係,所以,我想,《孔雀》作為顧長衛第一部導演的作品,是不是會有更多攝影師看世界的角度,還是身份轉換為導演後想呈現給觀眾的某種人生呢?
又想起楊德昌那句話:「你看到的我看不到,我看到的你看不到,我怎麼知道你看到什麼呢?」所以,任何觀眾所看到未必就是導演或攝影師的本意。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成功的電影給予觀眾的不僅僅是感官上的享受,更是心靈的震撼和對生命的思考。《孔雀》是一部看完後讓人心情難以平復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