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並不是世界呈現在我們感官面前的樣子,而是世界在我們認知中的樣子!
源自於美國的一項調查測試,研究人員將標價分別為10美元、35美元、45美元、90美元的紅酒提供給受試者,要求受試者先比較35美元與45美元的紅酒,再比較10美元與90美元的紅酒。兩種情況下,受試者都匯報說更貴的紅酒口味更好,並且10美元和90美元的紅酒之間的愉悅感差異更顯著。
然而事實上,標價10美元和標價90美元的酒瓶中裝的是一模一樣的紅酒。
在此之前,研究者們已經發現了在人類的認知中,高價等同於高質,但當時這個結論被認為是勢利使然,並未被重視。研究人員在上述實驗中使用核磁共振成像設備觀察受試者的大腦活動。成像揭示出,當受試者品嘗他們認為更貴重的紅酒時,大腦與愉悅感有關的區域亮了。事實證明這並不是勢利或者某種表象的心理感覺——而是他們真實地感受到了更大的愉悅感。
人類的情感泛泛來說僅有兩個-即愉悅和痛苦。具體而言,兩者會包含許多形態,例如愉悅包含幸福、安寧、愛與歡樂等正面積極的感受,以及美、放鬆和舒適等感官愉悅。痛苦包括悲傷、憂慮、害怕、恐懼、孤獨等刻骨銘心的負面感受,也包括及疼痛等生理層面上的感受。
在感官層面,事物或者讓你感覺良好,或者讓你感覺受傷。一道前菜可能會點亮你的味蕾,也可能讓你大倒胃口。
但如果體驗只關乎感官,為什麼我們在欣賞藝術珍品的時候得到的愉悅感遠勝於觀看複製品?
如果感官知覺是相同的,為什麼我們在梵·高的《星夜》面前感受到的狂喜與戰慄遠遠要比審視仿製品深刻得多?
確切地說,我們從某個事物中得到的愉悅(或痛苦)源自我們自身對事物的認知。人類原本就是本質主義者,我們對事物的反應受制於我們所相信的事物的本質,以及事物的本來面目。
你對痛苦的感受很大程度上並不來自於痛苦本身,而是源自你對痛苦的過度反應!
這一結論同樣適用於生理上的痛苦。實驗中研究者對受試者進行電擊實驗。這項研究將48個受試者配對,每對受試者分別進入兩個房間,他們可以選擇給對方播放一個聲音,或者操作一次電擊。
實驗人員將受試者分為兩組。第一組受試者被告知他們的搭檔選擇了電擊,過一會兒他們就會被電一下。第二組受試者被告知對方選擇了播放聲音,但也意外地遭受了一次電擊。兩組都使用了同等電壓。
實驗結果表明,一開始就知道會被電擊的受試者感受到的痛苦更強烈,他們的痛苦貫穿了整個實驗期間。而認為電擊是意外的受試者痛感較小,恢復得也更快。
無論愉悅還是痛苦,人們的認知而不是生理感受決定了體驗的強度。重要的並不是世界呈現在我們感官面前的樣子,而是世界在我們認知中的樣子!
-----THE END-----
人生終需好奇和妄想,帶領我們抵達未知的生命!
謝您的閱讀,如果有價值請關注、轉發、點讚、點評並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