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原理在園林中的應用

2020-11-24 建設工程教育網

  近年來,我國城市綠化得到長足發展,但許多綠地形式單調、功能單一、維護投入大,而重景觀、輕生態以及過分追求「一次成型」的狀態也遠未改變,影響了城市綠地系統的健康和服務功能。雖然這種狀況正在得到改變,森林進城、生態優先,生態園林得到普遍倡導,認識到綠地的生態環境效益不僅取決綠化的覆蓋面積(覆蓋率)和佔地面積(綠地率),而且取決於空間結構和綠地類型,以及構成綠地的生物群落類型。但生態優先、生態原則往往成為一種虛化的概念性招牌,無法體現在綠地的工程實體中。在規劃方案的制訂和設計的評審中憑經驗和感覺,或是遵從首長意志,或是依靠某個知識理論已嚴重老化的老專家。環城、交通幹道的綠帶建設存在盲目攀比現象,但對其作用的認識非常模糊,一些工程規劃不符合國情。以人為本、天人合一成為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以人為本就是滿足人的需要,但是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怎樣去取捨?天和人怎樣才能合一,或者接近合一?這些問題沒有完全解決。

  1、自然不屬於人類,人類屬於自然

  自然生態系統是與當地環境長期相互作用、協同進化的產物,其結構複雜,穩定性高,具有自我維持、更新和發展能力。自然生態系統中的頂極群落是生態功能最強大的生態系統類型。

  地球環境的演變產生了生物,生物又改變了地球環境,生物物體與其生存環境所構成了具有極其複雜相互作用的動態複合體——生態系統,每一種生物有其特有的環境資源利用方式和與其他生物間的生物關係,即生態位。人類作為一個生物的種群,與其他生物一樣,生存離不開與生物一起協同演化的自然環境,也就是說,人類依賴於自然生態系統——生命支持系統而生存,但自從人類有了文明和自己的生產之後,人類開始按自己的需要去利用和改造自然界,並且人類的活動水平及影響力不斷加大,已對自然演進的過程及自然結構體系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具有與地質要素相同的塑造自然結構與改變自然演進過程的能力。人類一方面依賴於自然生命支持系統,另一方面憑藉自己的能力構建了與自然系統相隔離的龐大人工系統,越來越使自己變成生態位高度特化的生物。城市就是按照人類的意志和願望,對自然系統進行強烈改造和適應而建立起來的人工環境系統。城市是一種建築物高度密集的人造實體,人口高度密集的社會實體,能流、物流、信息高速交換的經濟、科技、文化實體。但任何一個城市都是建立在在自然系統本底基礎上的,無論是整體意義上的城市,還是生物意義上的城市人群不可能離開區域或全球生態系統而獨立生存。

  2、園林綠地系統是連接人工環境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的橋梁

  吳良鏞教授在《人居環境科學導論》這本著作中指出,人居環境地,是人類聚居生活的地方,是與人類生存活動密切相關的地表空間,是人類在大自然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場所。在空間上,人居環境又可以再分為生態綠地系統與人工建築系統兩大部分。城市作為人居環境的典型類型離不開生態系統的生物物質、能量,離不開經過長期演化獲得的大氣環境、光熱環境、水環境,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心理機制。但是現代城市人居環境越來越向自然環境異化方向發展,人類的居室、辦公樓受到人工控制的程度越來越大,城市的空間,甚至局部大氣越來越多地被人造物所充塞,所建造的庇護所(Shelter)越來越特化,人們在四季有空調的建築物內感到「舒適」,越來越依賴局部大氣、溫度、製造系統、交通運輸系統,這種矛盾的二重性需要一個中介來進行調和,無論是環境還是心理都需要這種調和,能承擔這種功能上和空間上的調和作用只有依靠園林綠地生態系統,只有當園林綠地生態系統成為人居環境的主體部分和連接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生態系統的橋梁,才能實現吳良鏞先生所說的「人居環境建設本身就是人與自然相互聯合和作用的一種形式,理想的人居環境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3、生態學研究尺度與園林綠地之間的關係

  師法自然一直是我國園林的造園準則。20世紀70年代以來,生態理論得到進一步發展,傳統的開敞空間方法加入生態學理論,給城市規劃注入新的血液,開始了城市生態綠化的研究和實踐。城市生態綠化是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創造融合自然的生態遊憩空間和穩定的綠地基礎上,運用生態的原理和技術,借鑑地帶植物群落的種類組成、結構特點和演替規律,以植物群落為綠化基本單元,科學而藝術地再現地帶性群落特徵的城市綠地。它是順應自然規律,利用修復技術,構建層次多、結構複雜和功能多樣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維持、更新和發展能力,增強綠地的穩定性和抗逆性,實現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觀的可持續維持和發展。

  現今已對城市生態綠化(地)的研究主要有:

  1)園林綠化生態效益的研究。包括園林植物計算綠量回歸模型的建立,園林植物以及人工群落的生態功能性和生態適應性的研究(釋氧固碳、蒸熱吸熱、滯塵降塵、減菌、減汙、抗汙、抗寒等)。

  2)城市生存環境綠色量群的研究。包括綠色量、園林綠地的功能量化、城市綠化環境評價與需求調查。

  3)城市森林綠地和環境質量的定量評價研究。

  4)城市生態綠地的效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分析。

  國外的綠化,早期發展一直以崇尚富裝飾性植物的設計為特色,較東方傳統造園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更強的徵服自然的色彩。隨著環境的不斷惡化,以研究人類與自然的相互動態平衡為出發點的生態設計思想開始形成並迅速發展。發展最早和最快是美國從19世紀下半葉至今,生態的設計思想先後出現了四種傾向:

  1)自然式設計——與傳統的規劃設計相對應,通過植物群落設計和地形起伏處理,從形式上表現自然,立足於將自然引入城市的人工環境,美國奧姆斯特德(Frederic Law Olmsted)極為推崇此模式。

  2)鄉土化設計——對區域的生態因子及其周圍環境中植被狀況和自然史的調查研究,使設計切合當地的自然條件並反映當地的特色,代表人為西門德斯(Simonds)和詹遜(Jenson)。

  3)保護性設計——對區域的生態因子和生態關係進行科學的研究分析,通過合理設計減少對自然的破壞,以保護現狀良好的生態系統,納紹爾(Joan Nassauer)、惠爾克(Willian Weilk)和夏戈(Billy Gress)在設計中運用了該思想。

  4)恢復性設計——在設計中運用種種科技手段來恢復已遭破壞的生態環境。代表人物有K.希爾(Kristina Hill)和A.丹尼斯(Agnes Denes)。

  最近又提出了生態展示性設計的概念,即通過設計向當地民眾展示其生存環境的種種生態現象、生態作用和生態關係引起了廣泛關注。

  生態學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不同的生態學研究尺度與綠地系統建設的層次有大致的對應關係。

  3.1 區域綠地體系

  區域的含義指城市群或城市與城郊複合體。在區域這個層次,綠地系統的建設目標應是建立一個區域生態安全格局。這包括兩個層面:第一,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格局,特別區域水循環;第二,生物多樣性維護安全格局,主要在於景觀(生態學概念的景觀)和生態系統層次上的生物多樣性維護安全,城郊和城鄉結合部、河口溼地是區域甚至全球生物多樣性維護重要所在,特別是一些鳥類、魚類的重要棲息地或遷徙過境地。

  3.2 城市綠地體系

  這裡的城市指城區部分。城市空間上是多種生態系統的聚合,由於其建築往往所佔的比例最大,完全不同於自然系統的下墊層性質與人為活動所排放的物質能量改變了城市局部環境,使得城市在生態上成為孤島,朝著不適於人居的方向發展。所以城市綠地的最主要作用是緩衝孤島化傾向,儘量使城市的生態環境因子保持接近自然系統的狀態。

  景觀生態學中的斑塊——廊道——基質模式可以用來描述城市空間格局的一個基本模式。按照生態學性質,基質是城市的建築物,綠地生態系統構成斑塊、廊道。在城市整體個層次上,由斑塊和廊道構成的綠地生態系統能夠起到掩蓋建築物基質的作用,理想的狀況是,城市下墊層的生態性質由綠地生態系統主導,使城市不再成為生態上的孤島,與周邊系統融為一體,創造出一個合適人居的戶外環境。但綠地生態系統不能解決所有的生態問題,如碳氧的平衡等。某些規劃聲稱以碳氧平衡作為確定綠量(綠化率、覆蓋率)的依據,實際上誇大了綠地的作用,城市根本不可能依靠自己解決碳氧平衡,碳氧循環即使不是全球機制所決定,也至少是一個大區域的機制所決定。

  生物多樣性維護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依賴於景觀層次上的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城市及郊野的自然系統保留斑塊在生態學上往往具有特別意義,有些生境和生物群落可能是非常獨特的,甚至是惟一的。但是完全重新構建人工綠地,不必過於強調物種多樣性,只需滿足生態調節功能——結構——物種的關聯要求和審美要求即可。那種拼命追求物種數量的導向實際上走向形而上。生物多樣性不是簡單的物種數量疊加,並且大量引來外來物種的潛在威脅人們已得到共識。

  廊道(林帶)需要一定的寬度,但寬度標準很難作出定量結論。目前環城林帶、交通幹線林帶存在著相互盲目攀比的現象,但對其作用的認識卻是非常模糊的。自然系統的廊道主要起著生物通道的作用,但在城市是否要強調生態通道?在林帶改善小氣候效應方面,農田防擴林的研究成果很值得借鑑。有一些觀點非常強調林帶與主風向的關係,實際上線狀林帶對風的改變只限於林帶高度3~5倍的範圍,除非林帶形成網絡。林帶的建設須考慮城市生態特點。我國的三北防護林建設成果雖然巨大,卻有明顯的失誤,如在乾旱地帶,缺水是主導障礙因子,營造喬木林帶以後,樹木的蒸騰作用使地下水位下降,生境更加旱化,如用旱生灌木和草木卻能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筆者推想我國的林帶理念可能部分來自於中國人的圍牆觀念,如同歷史上的圍長城一脈相傳,但萬裡長城並不能擋住外族進入中原。

  景觀的美學價值是一個範圍廣泛、內涵豐富、動態變化的難以確定的問題。都市人的審美時尚回歸自然、返樸歸真,但久居深山的農民卻見高樓大廈最興奮。保持景觀中最大的生態系統多樣性,給予最大的信息量可以作為一種準則。

相關焦點

  • 平面構成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而其構成原理是把這些基本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法則進行創造性的組合。平面構成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就是要把點、線、面等概念性的基本要素物化,置換成具體的園林設計要素。我們從美學的角度出發,可以把現代園林景觀中的景點、路線、區域抽象成平面構成的基本要素:點、線、面。  (一)點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點是造型領域中最小的視覺單位,點沒有大小,沒有形態,沒有方向,只有位置。
  • 考研非統考專業介紹:生態學
    一、專業介紹  1、概述:  生態學原本是研究生物界動態平衡的過程、機制和制約條件,以生物為主要研究對象,屬於生物系的一個學科。隨著本世紀70年代以來,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的呼聲越來越高,生態學更注重研究動物、植物、生態系統的環境協調性。生態學逐漸發展成為生物學與環境工程相結合的學科。
  • 科學網—我與《動物生態學原理》的緣分
    ■王德華 1987年12月還在讀研究生的我郵購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動物生態學原理》,當時的書訊應該是從科技新書目錄中獲得的
  • 有機覆蓋物在園林中的應用
    它已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城市綠化中應用了數十年,並發展成為一個相對成熟的產業。有機覆蓋物已在我國的北京,上海和其他地方使用,並得到越來越多的園丁的認可,但總體而言,它仍處於起步階段。類型覆蓋物的概念來自園藝,在應用於城市園林綠化時通常分為三類,即有機覆蓋物,無機覆蓋物和植生覆蓋物。
  • 狼尾草在園林中的多種應用形式
    隨著鄉野園林風格的日益流行,狼尾草以其他觀賞植物所不具備的優點漸漸成為各國景觀設計師的最愛和諸多庭園造景所選。狼片植或叢植,搭配花壇狼尾草可與許多花草搭配組合,使花壇富有層次感和動感。在庭院等小面積造景項目中,狼尾草最好以多株組合或與其他植物組合栽種,達到點景效果,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注意點到為止即可,過多使用則會使整體景觀變得凌亂、荒涼。
  • 筑邦學堂|園林景觀苗木應用——地被植物
    城市園林綠化對地被植物的應用策略 從地被植物自身的特點出發進行分析,除了以上的特點之外,地被植物還有很多的特點,例如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觀賞價值等,將其應用在城市的園林綠化建設中,可以提高城市綠化的生態效益,改善城市環境,通過改善城市的園林綠化環境,促進人們生活中各種消極因素的消除,美化是城市等。
  • 淺談:營口市園林植物應用現狀及對策
    營口市位於遼東半島西北部,近年來隨著遼寧沿海經濟帶的開發,營口市加大了城市建設的步伐,與之同步的園林綠化工作在綠地面積、綠化覆蓋率以及園林布局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園林植物應用方面營口市大量採用外來樹種和本土樹種,大大提高了綠化效果。但是通過調查發現,營口地區在園林植物種類選擇和應用上還存在一些不足,應進一步改善,以提高綠化水平。
  • 海棠的文化底蘊及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海棠品種繁多,花姿瀟灑,栽培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古以來就廣泛應用於園林綠化之中。早在《詩經》之中,就有海棠類植物的記錄,比如《詩經·衛風·木瓜》一詩中的「木瓜」、「木桃」、「木李」全都是屬於海棠類的植物,它們(果實)在古時候常常被作為禮品互贈。漢代時期,海棠以其優美的姿色,被應用到皇宮園林中,作為觀賞性植物。
  • 湖北08年自考生態學概論考試大綱
    本課程從生物個體、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等不同層次闡明生態學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應用,著重培養學生的生態觀、系統觀及環境意識。;了解種群、群落原理在農業生產實際中的應用;認識生物圈及不同類型生態系統的組成、結構及特點,掌握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信息傳遞規律。
  • 生態學本科教育——實踐與思考
    一、生態學本科教育的現狀與發展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環境及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關係的一門基礎性強、研究範圍廣、學科間滲透面大、應用領域不斷拓寬的重要學科。雖然,人類面臨的種種挑戰性生態問題的解決不完全取決於生態學的發展,但生態學的核心作用和具有的特殊意義是不言而喻的。生態科學在促進科學進步、發展經濟、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維護人類持久生存和發展方面都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政府在對涉及環境、資源等方面的政策和議題進行決策時,需要借鑑和依賴相關學科原理及其研究成果和結論。生態學作為解決人類生存環境中重大問題的理論基礎,日益為人們所接受。
  • 景觀生態學的理論基礎
    生態演替進化是景觀生態學的一個主導性基礎理論,現代景觀生態學的許多理論原則如景觀可變性、景觀穩定性與動態平衡性等,其基礎思想都起源於生態演替進化理論,如何深化發展這個理論,是景觀生態學基礎理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 園林植物分類及其應用
    對植和列植:作為行道樹,提供綠蔭,界定空間,引導遊人的遊覽路線。叢植:作主景,也可做假山、雕塑、建築等的配景,也可以作背景。吸引昆蟲和鳥獸1.花灌木豔麗的花朵吸引很多的蜜蜂、蝴蝶等進入園中。2.灌木果實成熟後,會吸引鳥類及小型獸類下到地面附近採食,為園林增添生命情趣。
  • 植物色彩藝術在別墅園林設計中的顛覆性應用
    色彩設計的目的在於增強園林景觀的美感,使其更富感染力,為了使色彩設計效果更加突出,在設計過程中還必須遵循統一協調、對比突出及師法自然等設計原則。那麼植物色彩藝術在別墅園林設計中有什麼應用呢?下面是千盟園景小編的介紹。
  • 論園林設計中的植物構成要素
    植物景觀的基本元素讓花園構成了極富變化的無限活力,植物的構成讓園林的設計如虎添翼,園林作為一個重要的部分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四、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的運用   在現代景觀設計上,他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應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根據施工的植物群落,以及人工輔助設施建設,提高植物的整體效果。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 浙江首屆生態學本科專業畢業生就業深造前景好
    杭州網訊 全班32名學生,只有個別學生還在挑選用人單位,其餘學生有的已經考取浙江大學等高校的研究生,有的已經被錄取為環境監測大隊的公務員,更多的則是進入到和環境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工作……浙江農林大學生態學本科專業101班的32名畢業生即將離校,讓老師們欣慰的是,雖然是浙江省首屆生態學本科專業,但是每一個畢業生或就業或深造,發展前景都很不錯
  • 園林工程師證報考要求 報名條件怎麼考?
    園林工程師證報考要求 報名條件怎麼考?園林工程師z怎麼辦理?持z上崗、晉升、評級、申請營業執照,出國,等都可以使用!詳情請加老師V信,持z上崗國.家在倡導,這是個必然趨勢。園林工程師證報考要求 報名條件怎麼考?園林專業,農學院林學院都有,可能在農學院就是農學學位,林學院就是工學學位。
  • 生態學專業就業方向_畢業後幹什麼
    生態學專業就業方向_畢業後幹什麼 2013-06-14 00:16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觀花植物雛菊在園林景觀中應用的四種方式!
    隨著園林景觀多樣化發展和人們審美的提升,園林綠化不再單一地被賦予改善環境的作用,同時也承擔起了美化環境、陶冶情操的功用,即綠化效果不但要綠,更要多彩多樣化。觀花植物便走進人們的視野。其中,雛菊葉密集矮生,顏色碧翠,花朵嬌小玲瓏,色彩和諧。雛菊具有君子的風度和天真爛漫的風採。
  • 園林景觀苗木應用—地被植物
    園林地被植物是指可以覆蓋裸露地面的低矮植物,地被植物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和環境保護作用。在現代園林中,地被植物是必不可少的景觀,它們在由灌木,樹木和草坪形成的自然群落的整合中發揮作用,但是它們也具有自己的特徵。
  • 木蘭科植物的園林應用的特點
    中國園林網6月18日消息:木蘭科植物屬雙子葉植物綱木蘭亞綱的一個較原始的科。廣義的木蘭科包括有木蘭亞科、八角亞科、五味子亞科、水青樹亞科等,狹義的木蘭科指木蘭亞科和鵝掌楸亞科。那麼木蘭科植物的園林特點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