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生態學的理論基礎

2021-01-15 LAC景觀網
景觀生態學的理論基礎

admin 2004-04-22 來源:景觀中國網

  許多學者對景觀生態學基礎理論的探索已經作出了重要貢獻,例如Risser等提出的5條原則,Forman等提出的7項規則等等。但從景觀生態學理論研究現狀來看,目前用理論這一術語表達

  許多學者對景觀生態學基礎理論的探索已經作出了重要貢獻,例如Risser等提出的5條原則,Forman等提出的7項規則等等。但從景觀生態學理論研究現狀來看,目前用理論這一術語表達景觀生態學的基礎理論,比用原理、定律、定理等方式更適宜些。相關學科為景觀生態學提供的基礎理論,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7項。


  1.生態進化與生態演替理論


  達爾文提出了生物進化論,主要強調生物進化;海克爾提出生態學概念,強調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係,開始有了生物與環境協調進化的思想萌芽。應該說,真正的生物與環境共同進化思想屬於克裡門茨。他的五段演替理論是大時空尺度的生物群落與生態環境共同進化的生態演替進化論,突出了整體、綜合、協調、穩定、保護的大生態學觀點。坦斯裡提出生態系統學說以後,生態學研究重點轉向對現實系統形態、結構和功能和系統分析,對於系統的起源和未來研究則重視不夠。但就在此時,特羅爾卻接受和發展了克裡門茨的頂極學說而明確提出景觀演替概念。他認為植被的演替,同時也是土壤、土壤水、土壤氣候和小氣候的演替,這就意味著各種地理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的連續順序,換句話說,也就是景觀演替。毫無疑問,特羅爾的景觀演替思想和克裡門茨演替理論不但一致,而且綜合單頂極和多頂極理論成果發展了生態演替進化理論。


  生態演替進化是景觀生態學的一個主導性基礎理論,現代景觀生態學的許多理論原則如景觀可變性、景觀穩定性與動態平衡性等,其基礎思想都起源於生態演替進化理論,如何深化發展這個理論,是景觀生態學基礎理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2.空間分異性與生物多樣性理論


  空間分異性是一個經典地理學理論,有人稱之為地理學第一定律,而生態學也把區域分異作為其三個基本原則之一。生物多樣性理論不但是生物進化論概念,而且也是一個生物分布多樣化的生物地理學概念。二者不但是相關的,而且有綜合發展為一條景觀生態學理論原則的趨勢。


  地理空間分異實質是一個表述分異運動的概念。首先是圈層分異;其次是海陸分異;再次是大陸與大洋的地域分異等。地理學通常把地理分異分為地帶性、地區性、區域性、地方性、局部性、微域性等若干級別。生物多樣性是適應環境分異性的結果,因此,空間分異性生物多樣化是同一運動的不同理論表述。


  景觀具有空間分異性和生物多樣性效應,由此派生出具體的景觀生態系統原理,如景觀結構功能的相關性,能流、物流和物種流的多樣性等。


  3.景觀異質性與異質共生理論


  景觀異質性的理論內涵是:景觀組分和要素,如基質、鑲塊體、廊道、動物、植物、生物量、熱能、水分、空氣、礦質養分等等,在景觀中總是不均勻分布的。由於生物不斷進化,物質和能量不斷流動,幹擾不斷,因此景觀永遠也達不到同質性的要求。日本學者丸山孫郎從生物共生控制論角度提出了異質共生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增加異質性、負熵和信息的正反饋可以解釋生物發展過程中的自組織原理。在自然界生存最久的並不是最強壯的生物,而是最能與其他生物共生並能與環境協同進化的生物。因此,異質性和共生性是生態學和社會學整體論的基本原則。


  4.島嶼生物地理與空間鑲嵌理論


  島嶼生物地理理論是研究島嶼物種組成、數量及其他變化過程中形成的。達爾文考察海島生物時,就指出海島物種稀少,成分特殊,變異很大,特化和進化突出。以後的研究進一步注意島嶼面積與物種組成和種群數量的關係,提出了島嶼面積是決定物種數量的最主要因子的論點。1962年,Preston最早提出島嶼理論的數學模型。後來又有不少學者修改和完善了這個模型,並和最小面積概念(空間最小面積、抗性最小面積、繁殖最小面積)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更有方法論意義的理論方法。


  所謂景觀空間結構,實質上就是鑲嵌結構。生態系統學也承認系統結構的鑲嵌性,但因強調系統統一性而忽視了鑲嵌結構的異質性。景觀生態學是在強調異質性的基礎上表述、解釋和應用鑲嵌性的。事實上,景觀鑲嵌結構概念主要來自孤立島農業區位論和島嶼生物地理研究。但對景觀鑲嵌結構表述更實在、更直觀、更有啟發意義的還是島嶼生物地理學研究。


  5.尺度效應與自然等級組織理論


  尺度效應是一種客觀存在而用尺度表示的限度效應,只講邏輯而不管尺度無條件推理和無限度外延,甚至用微觀實驗結果推論宏觀運動和代替宏觀規律,這是許多理論悖謬產生的重要哲學根源。有些學者和文獻將景觀、系統和生態系統等概念簡單混同起來,並且泛化到無窮大或無窮小而完全喪失尺度性,往往造成理論的混亂。現代科學研究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尺度選擇。在科學大綜合時代,由於多元多層多次的交叉綜合,許多傳統學科的邊界模糊了;因此,尺度選擇對許多學科的再界定具有重要意義。等級組織是一個尺度科學概念,因此,自然等級組織理論有助於研究自然界的數量思維,對於景觀生態學研究的尺度選擇和景觀生態分類具有重要的意義。


  6.生物地球化學與景觀地球化學理論


  現代化學分支學科中與景觀生態學研究關係密切的有環境化學、生物地球化學、景觀地球化學和化學生態學等。


  B.E.維爾納茨基創始的生物地球化學主要研究化學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平衡、變異以及生物地球化學效應等宏觀系統整體化學運動規律。以後派生出水文地球化學、土壤地球化學、環境地球化學等。波雷諾夫進而提出景觀地球化學、科瓦爾斯基更進一步提出地球化學生態學,這就為景觀生態化學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景觀生態化學理應是景觀生態學的重要基礎學科,在以上相關理論的基礎上,綜合景觀生態學研究實踐,景觀生態化學日益發揮出自己的影響。


  7.生態建設與生態區位理論


  景觀生態建設具有更明確的含義,它是指通過對原有景觀要素的優化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調整或構造新的景觀格局,以增加景觀的異質性和穩定性,從而創造出優於原有景觀生態系統的經濟和生態效益,形成新的高效、和諧的人工-自然景觀。


  生態區位論和區位生態學是生態規劃的重要理論基礎。區位本來是一個競爭優勢空間或最佳位置的概念,因此區位論乃是一種富有方法論意義的空間競爭選擇理論,半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佔統治地位的經濟地理學主流理論。現代區位論還在向宏觀和微觀兩個方向發展,生態區位論和區位生態學就是特殊區位論發展的兩個重要微觀方向。生態區位論是一種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而更好地將生態學、地理學、經濟學、系統學方法統一起來重點研究生態規劃問題的新型區位論,而區位生態學則是具體研究最佳生態區位、最佳生態方法、最佳生態行為、最佳生態效益的經濟地理生態學和生態經濟規劃學。


  從生態規劃角度看,所謂生態區位,就是景觀組分、生態單元、經濟要素和生活要求的最佳生態利用配置;生態規劃就是要按生態規律和人類利益統一的要求,貫徹因地制宜、適地適用、適地適產、適地適生、合理布局的原則,通過對環境、資源、交通、產業、技術、人口、管理、資金、市場、效益等生態經濟要素的嚴格生態經濟區位分析與綜合,來合理進行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生產力配置、環境整治和生活安排。因此,生態規劃無疑應該遵守區域原則、生態原則、發展原則、建設原則、優化原則、持續原則、經濟原則等7項基本原則。現在景觀生態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如何深化景觀生態系統空間結構分析與設計而發展生態區位論和區位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進而有效地規劃、組織和管理區域生態建設。

給Ta打個賞

發表評論

相關文章

相關焦點

  • 景觀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遙感是一種以物理手段、數學方法和地學分析為基礎的綜合性應用技術,具有宏觀、綜合、動態和快速的特點。在景觀生態   1 3S技術    3S技術即遙感(RS)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和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
  • 景觀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景觀生態學的發展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新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從景觀多樣性與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各層次生物多樣性之間的相互關係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景觀規劃等方面評述 近年來景觀生   摘要 景觀生態學的發展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新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
  • 第七屆全國景觀生態學學術研討會第一輪通知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化加速,帶來了區域景觀格局的變化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下降,直接影響到區域的生態安全與可持續發展。與之同時,十八大報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淨的「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著眼長遠的憂患意識和深沉的歷史使命感。
  • 2013成人高考生態學基礎複習:第一章 緒論
    二、問答題  1.簡述生態學研究對象的主要層次。  答:宏觀生態學:在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景觀生態系統、生物圈等宏觀層次上探討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微觀生態學:對其內在機理進行研究,就是在分子、細胞等微觀水平上探討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  2.生態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 2013年成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複習:第一章 緒論
    答:宏觀生態學:在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景觀生態系統、生物圈等宏觀層次上探討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微觀生態學:對其內在機理進行研究,就是在分子、細胞等微觀水平上探討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2.生態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思考題一、問答題1.簡述生態學發展的四個階段。
  • 科學網—景觀尺度生態學控制實驗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記者李潔尉 通訊員周飛)記者從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獲悉,該園科學家近日成功地歸納了景觀尺度上的生態學控制實驗類型。
  • 歐陽志雲:中國生態學研究發展40年
    我國生態學家率先提出了社會-經濟-自然複合生態系統理論;率先提出生態工程原理並推動其在工農業中的應用與實踐;以生態系統服務為基礎,確定生態保護目標與關鍵區,創新生態保護政策;首先提出開展生態省、生態城市與生態縣建設,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的形成與實施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也為全球將生態系統服務與生物多樣性全面應用於政策制定提供了典範。
  • 生態學本科教育——實踐與思考
    生態學在促進科學進步、發展經濟、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維護人類持久生存和發展方面都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作為生物科學與環境科學的橋梁和紐帶,是宏觀生物學與環境生物學的重要理論基礎。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 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考試常見考點:生態學的概念和研究...
    生態學的概念和研究內容是全書的開端,主要要求掌握生態學的定義和生態學的研究內容,能夠做相關內容簡單的選擇、填空題。1.生態學的定義是重點,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係及其作用機理的科學,具體地說是研究有機體與其周圍環境(包括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
  • 生態學原理在園林中的應用
    但任何一個城市都是建立在在自然系統本底基礎上的,無論是整體意義上的城市,還是生物意義上的城市人群不可能離開區域或全球生態系統而獨立生存。  3、生態學研究尺度與園林綠地之間的關係   師法自然一直是我國園林的造園準則。20世紀70年代以來,生態理論得到進一步發展,傳統的開敞空間方法加入生態學理論,給城市規劃注入新的血液,開始了城市生態綠化的研究和實踐。
  • 湖北08年自考生態學概論考試大綱
    (次重點)  識記:生物地理群落;個體生態學;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生態系統生態學;景觀生態學;全球生態學  理解:生態學的歷史發展過程及趨勢;生態學分支學科。  應用:生態學的5種研究途徑;生態學5種觀察方法。  (三)生態學的任務。
  • 城市規劃師考試輔導:區域景觀規劃初探
    區域景觀規劃的原理  2.1 生態學原理  生態自然條件是區域景觀規劃的基礎,認為城市自然山水格局是一切城市景觀規劃的基礎和源泉。生態學作為一門研究生物有機體同環境相互關係的一門學科,本身就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在此,借鑑邊緣效應和食物鏈等生態學原理對區域景觀規划進行論述。
  • 科學網—生態學「獨立門戶」之後
    尤其是近年來,隨著人口增長、環境破壞、資源與能源短缺、生物多樣性喪失、全球氣候變化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出現,生態學的研究迅速向其他自然科學和許多人文社會科學滲透。 另一個情況則是,中國的經濟建設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面臨著十分嚴峻的生態形勢。生態破壞已明顯制約中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如任其發展,將動搖我國生存與發展的基礎。
  • 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模擬試題03
    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模擬試題03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5個小題,共25個空,每空1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31、能夠被植物葉綠素吸收利用的太陽輻射稱______。36、根據生境類型,生態學可分為陸地生態學、海洋生態學、淡水生態學和______ 四類。37、種群的自動調節可分為行為調節、______和遺傳調節三類。38、競爭排斥原理又叫______。39、當資源不足的時候,物種之間為利用資源而產生的競爭稱為______ 。
  • 2011成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模擬試題
    36、根據生境類型,生態學可分為陸地生態學、海洋生態學、淡水生態學和______ 四類。  37、種群的自動調節可分為行為調節、______和遺傳調節三類。  38、競爭排斥原理又叫______。  39、當資源不足的時候,物種之間為利用資源而產生的競爭稱為______ 。
  • 方精雲:生態學研究要解決理論和現實問題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生態學系教授、理學部副主任、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從事全球變化生態學、群落生態與生物多樣性、生態遙感、生態草牧業等方面的研究。今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方精雲獲評「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這一重要獎項。
  • 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匯總一
    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匯總一關於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的名詞解釋,同學們在備考時可得好好了解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匯總一:生命表:用來描述種群生存與死亡的統計工具。
  • 2016考研專業:生態學專業
    本文為大家介紹生態學專業。  2、研究方向:  生態學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種群生態學  02生態系統生態學  03擾動生態學  04理論生態學  05環境生態學(註: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東北師範大學為例)  3、培養目標:  本專業要求學生具備生態學專業紮實和寬厚的理論基礎知識、系統的研究方向專門知識和堅實的實驗技能,熟悉所從事研究方面的科學理論和技術的最新發展和動向;具備獨立申請、主持科研項目和獨立解決科研問題的能力
  • 考研非統考專業介紹:生態學
    2、研究方向:  生態學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種群生態學  02生態系統生態學  03擾動生態學  04理論生態學  05環境生態學(註: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東北師範大學為例)  3、培養目標:  本專業要求學生具備生態學專業紮實和寬厚的理論基礎知識、系統的研究方向專門知識和堅實的實驗技能
  • 港中大理工學院倪維明教授論文榮獲美國生態學會「傑出生態學理論...
    > 摘要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校長講座教授倪維明教授的論文「Carrying capacity in a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 with habitat connectivity」榮獲美國生態學會的「傑出生態學理論論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