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理工學院倪維明教授論文榮獲美國生態學會「傑出生態學理論...

2021-01-09 騰訊網

摘要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校長講座教授倪維明教授的論文「Carrying capacity in a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 with habitat connectivity」榮獲美國生態學會的「傑出生態學理論論文獎「(Outstanding Ecological Theory Paper Award)。

學會&獎項簡介

美國生態學會(ESA)成立於1915年,是美國最大的專業生態學家組織,在全世界擁有10000多位科學家會員。ESA每年評選出了多個獎項,包括傑出生態學理論論文獎(每年一篇),旨在表彰在生態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學術成果。

獲獎論文簡介

倪教授的論文於2017年發表在Ecology Letters,題目為「Carrying capacity in a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 with habitat connectivity」,第一作者為邁阿密大學張波博士,倪維明教授為共同作者。

該論文將數學分析,數值計算和實驗工作相結合,以解釋空間種群生物學中的一個基本問題:環境因素和運動方式的空間異質性如何決定人口的區域豐度。與先前理論工作的預測相反,論文發現在空間異質環境中獲得的區域均衡豐度比同質環境中的更低。

教授簡介

倪維明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校長講座教授。他在1972年於國立臺灣大學(中國臺灣)獲得學士學位,在服滿兩年兵役後,於1979年獲得紐約大學(庫朗研究所)博士學位。1979年以來,他先後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擔任助理教授,明尼蘇達大學擔任教授,2010至2017年,他在華東師範大學擔任偏微分方程中心主任。

倪教授的研究領域主要是偏微分方程,近十年來專注於生物中的數學問題。他已在相關領域發表100餘篇學術論文。他的論文絕大多數均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上,並被大量地引用,倪教授還是全世界被引用最高的數學家之一

教授採訪

Q

倪教授您好,可以請您簡要地介紹一下這篇論文及您的研究歷程嗎?

倪維明教授:這篇論文主要講述了兩個結論的數學和實驗證明,第一個是在異質環境中隨機擴散的種群比未擴散的種群具有更高的總規模,另一個是均勻分布的資源比異構分布的資源支持更高的總承載能力。第一個結論似乎違反了許多人的直觀,它也同時顯示,似乎有必要重新審視並定義生態學中的一個重要的基本觀念 - 「總承載量(carrying capacity)」:基於我們的研究,它似乎應該是「動態的」 – 不但依賴於資源總量,也與種群中個體的運動速率息息相關。第二個結論推翻了過去基於logistic方程的推斷,並指出資源與環境變化對物種的重要影響。

這篇文章的出發點是從數學來的。我是從2008年開始研究數學在生態學領域的應用的,張波在2012年聽了我的一個報告後,我們開始合作——她想從實驗的角度來證明或否定我做的數學預測,我本人也非常好奇。我們從單一方程做起,第一次實驗以浮萍為研究對象,2015年完成了實驗,實驗結果證實了第一個結論,但因為那是違反直觀的,而且實驗不夠嚴謹,而遭到質疑。第二次實驗以酵母(yeast)為對象,使用了現代精確的生物儀器(包括鐳射及liquid-handling robot)來保證實驗的嚴謹性,最後實驗結果證明了上述的兩個結論。

我們團隊裡既有實驗生物學家,也有理論生態學家,我在其中主要負責以數學證明模型結論的正確性。數學證明是不會錯的,生物實驗結果也是不會錯的,需要注意的就是模型的建立。我們得出了一個違反直觀的結果,就可以對之前的logistic模型進行優化,讓模型更反應真實,對(其他)相關自然現象也希望能夠增加了解。

Q

您怎樣理解數學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呢?

倪維明教授: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在其他領域應用廣泛,如生物、物理、工程等等。通過建模,數學的一個基本觀念常常可以應用到許多領域,既能將表面上不相關的現象在本質上連接起來,也能對一個現象有較為深入的了解。比如,波在二維(例如:聲波)和三維(例如:水波)中傳遞現象的差異,完全可以從數學公式上讀出來;我至今還記得當初學到這件事時激動的心情,也讓我決定進入這個專業。

我認為數學是了解現象或解決問題最嚴謹的辦法,能規避直觀帶來的錯誤判斷;換個角度來說,直觀源自於經驗,而數學使我們得到正確的直觀。對世界的認知,我個人充滿了好奇心,我覺得這不僅在數學方面對我有深刻的影響,也給我的職業生涯平添了很多樂趣。

Q

您對於本科生學習數學有什麼建議呢,如哪些課程比較重要呢?

倪維明教授:本科的數學課程基本上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微積分是基礎,一定要學好,多練習,多思考。

數學分支很細,差別也相當大,比如代數和分析,各方面差別都比較大。想把數學的每一個方向都徹底弄明白,困難也不小。大學目前修讀應用數學與分析方面的同學稍微多一些。本科的時候,可以開始注意自己的興趣取向,像微分方程、概率論和最優化這些課程就為我們以後使用、分析數學模型的能力提供了基礎,平時應該注意積累,廣泛的閱讀或選修其他領域的學科,以便將來能將數學與其他學科結合。在做學問上,保持赤子之心(好奇心),自然實現跨領域研究。

來源: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SSE Media Centre出品

相關焦點

  • 港中大(深圳)兩位教授入選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原標題:港中大(深圳)兩位教授入選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深圳特區報2019年12月3日訊 日前,2019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公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張大鵬教授、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黃憲達教授入選,其中張大鵬教授已連續六年入選。
  • 姚天順教授榮獲「NLPCC 2019傑出貢獻獎」
    2019年10月9日-14日,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的中文信息技術專業委員會(TCCI)第八屆CCF國際自然語言處理與中文計算會議(簡稱「NLPCC 2019」)在甘肅敦煌舉行。會議上,國內資深計算語言學專家、東北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的創始人姚天順教授榮獲NLPCC2019傑出貢獻獎。
  • 城環方精雲院士獲美國生態學會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
    當地時間4月16日,美國生態學會公布了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生態研究中心方精雲院士因「在推動生態學發展、服務國家和國際政策制定以及建立生態學共同體方面的傑出貢獻」獲此殊榮(https://www.esa.org/esa/ecological-society-of-america-announces-2019-award-recipients/)。
  • 天津醫科大學姚智教授榮獲中國免疫學會傑出學者獎
    11月7日~10日,中國免疫學會成立三十周年慶典暨第十三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於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會上,天津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微環境與疾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姚智教授被授予「傑出學者獎」。    來自全國各地、港、澳、臺和海外的4000餘名代表參加本次大會,盛況空前。
  • 範維澄院士榮獲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傑出貢獻獎」
    11月13日,2020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年會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燃燒項目進展交流會在廈門開幕,在會議開幕式上,我校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建者和現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範維澄教授榮獲2020年度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傑出貢獻獎」。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紅光研究員為範維澄教授頒發榮譽證書。
  • 嚴傳俊教授獲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傑出貢獻獎」
    西工大新聞網11月13日電(沙治邦)11月9日,在重慶大學召開的2013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會議上,西工大動力與能源學院資深教授嚴傳俊和西安交通大學原校長蔣德明教授榮獲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傑出貢獻獎」。
  • 雲南大學校長方精雲獲「馬世駿生態科學成就獎」和「中國生態學...
    國際生態學會主席Eun-Shik Kim在開幕式上致辭,他充分肯定了中國生態學學會在國際上的地位和積極作用,並希望能夠與中國生態學學會開展更廣泛和深入的國際交流與合作。40周年紀念活動,頒發了「馬世駿生態科學成就獎」和「中國生態學學會突出貢獻獎」。
  • 中大醫學院盧煜明教授榮獲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盧煜明教授剛榮獲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以表揚他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的革命性貢獻,可及早診斷唐氏綜合症及多種遺傳病。現時全球每年有超過90個國家逾7百萬名孕婦受惠。
  • 港中大(深圳)2020屆本科畢業生錄取就業數據來了!他們去了哪裡?
    但是,在港中大(深圳)這樣一所國際化大學中,無論是專業選取、課程設置、書院制、全人發展、導師體系,還是職業生涯指導、國際交流交換、科研商賽、升學就業指導,都為學生提供了人性化的豐富的機會。很多畢業生能在升學時自如轉換專業方向,並獲得世界一流大學的高度認可,就是得益於港中大(深圳)靈活的專業選取制度和豐富的國際交流交換機會,所帶來的紮實的學科基礎和寬廣的學術視野。
  • 中科大80後教授、潘建偉高徒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機器之心報導作者:杜偉、陳萍自 2017 年榮獲歐洲物理學會頒發的菲涅爾獎和 2020 年初美國光學學會頒發的阿道夫隆獎章,這位 80當地時間 10 月 7 日,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 2021 年度羅夫 · 蘭道爾和查爾斯 · 本內特量子計算獎(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 港中大(深圳)486名研究生畢業
    同時,港中大(深圳)迎來首屆4位博士畢業生,他們均來自理工學院的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博士項目。據悉,港中大(深圳)今年畢業的研究生在校期間表現優異,很多同學在讀研期間參與學科競賽或取得科研成果,在國內外期刊、會議發表論文,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項目。
  • 青島大學特聘教授呂智涵當選ACM美國計算機協會傑出演講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珍梅今年的教師節當天,青島大學數據科學與軟體工程學院呂智涵博士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教師節禮物,一封由美國計算機協會(ACM)主席Gabriele Kotsis籤名的賀信,祝賀他入選ACM傑出演講者(ACM Distinguished
  •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李洪雷教授榮獲「全國傑出青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李洪雷教授榮獲第九屆「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稱號,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支振鋒教授、謝增毅教授、翟國強教授榮獲第九屆
  • 雲大校長方精雲獲國際生態學大獎
    當地時間8月12日,在美國路易斯維爾舉辦的第104屆美國生態學會頒發了2019年度「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中國科學院院士、雲南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教授方精雲應邀出席並領獎。該獎由美國生態學會主席頒發。方精雲領獎 (來源:北京大學新聞網)「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由美國生態學會設立,旨在紀念享譽世界的傑出生態學家羅伯特·惠特克。
  • 中科大80後教授、潘建偉高徒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曾獲...
    機器之心報導作者:杜偉、陳萍自 2017 年榮獲歐洲物理學會頒發的菲涅爾獎和 2020 年初美國光學學會頒發的阿道夫隆獎章,這位 80 後教授在量子領域的研究成果再次獲得了國際上的認可。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立數據科學學院 戴建崗教授擔任首任院長
    數據科學學院是港中大(深圳)繼經管學院、理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後的第五所學院,由戴建崗教授擔任首任院長。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戴教授利用這些數學模型幫助設計、控制和優化各種複雜系統,包括半導體生產線、數字通信網絡、大型數據中心、呼叫服務中心、醫院病人流量管理和打車平臺等。戴教授在南京大學數學系獲學士、碩士學位,後赴美國史丹福大學深造並獲博士學位。1990年,戴教授加入喬治亞理工學院,1998年晉升為正教授,2007年受聘為Edenfield講座教授, 2012年加入康奈爾大學。
  • 喜訊 || 理工學院朱寶亭教授領銜的新藥研發團隊獲深圳市「孔雀團隊」資助
    團隊帶頭人朱寶亭教授是細胞和分子藥理學專家,2012年入選國家「千人計劃」(長期項目),現任港中大(深圳)理工學院副院長及教授。    朱寶亭教授於1985年、1988年先後就讀於復旦大學醫學院並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和藥理學碩士學位,1992年獲美國德州大學藥理學博士學位,1998年受聘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任助理教授,2004年晉升為藥理學終身教授,2005年晉升為藥理學冠名傑出教授,2006年任南卡羅來納州藥學院系主任,2007年任堪薩斯大學醫學院任腫瘤研究終身冠名傑出教授,同時任藥理學終身教授及堪薩斯大學癌症中心腫瘤生物學研究組帶頭人
  • 西電焦李成教授榮獲2020年吳文俊人工智慧傑出貢獻獎
    12月10日,2020年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部主任、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人工智慧學院教授焦李成榮獲吳文俊人工智慧傑出貢獻獎。、提名獎及陝西省優秀博士論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