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 || 理工學院朱寶亭教授領銜的新藥研發團隊獲深圳市「孔雀團隊」資助

2021-02-26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SSE

Team leader Professor Bao-Ting Zhu is an expert on molecular and cellular studies of cellular events and drugs. He was selected into the National Thousand-Talents-Plan in 2012 and currently serves as Professor and Associate Dean of the School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CUHK (SZ). 

    團隊帶頭人朱寶亭教授是細胞和分子藥理學專家,2012年入選國家「千人計劃」(長期項目),現任港中大(深圳)理工學院副院長及教授。

Professor Zhu obtained his B.M. and M.S. degree from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in 1985 and 1988, respectively. He obtained his PhD degree in pharmacology from University of Texas in 1992. In 1998, he assumed an independent faculty position a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While working there, he received promotions to Tenured Full Professor in 2004, and endowed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in 2005. A year later, he was appointed as the Director for the Department of Basic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In 2007, Prof. Zhu joined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School of Medicine to assume a prominent academic position as the endowed William W. Abercrombie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in Cancer Research.

    朱寶亭教授於1985年、1988年先後就讀於復旦大學醫學院並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和藥理學碩士學位,1992年獲美國德州大學藥理學博士學位,1998年受聘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任助理教授,2004年晉升為藥理學終身教授,2005年晉升為藥理學冠名傑出教授,2006年任南卡羅來納州藥學院系主任,2007年任堪薩斯大學醫學院任腫瘤研究終身冠名傑出教授,同時任藥理學終身教授及堪薩斯大學癌症中心腫瘤生物學研究組帶頭人。

One of Prof. Zhu’s research interests centers around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iochemical, molecular, and cell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of steroid hormones and drugs. In recent years, Prof. Zhu has also developed a strong interest in studying the memory and cognitive functions of the brain, in an effort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olecular and chem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se vital neuronal functions. Professor Zhu has authored or co-authored over 130 publications with 7000 citations. Professor Zhu has been invited to edit or review papers for more than 30 international journals, including Cancer Res, Endocrinology, JPET and PNAS. He is also a reviewer of several research foundations, including NIH, NSF, SNSF, and The Research Grants Council of Hong Kong.

    朱寶亭教授的研究領域涵蓋基礎分子藥理學、腫瘤藥理學及疾病分子機理學。主要研究重點是甾體激素受體拮抗劑的設計、合成和藥理功能的研究,已在國際上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了近130餘篇高質量學術論文,引用次數7000次。朱寶亭教授應邀擔任Cancer Res、Endocrinology、JPET、PNAS等30餘種國際專業雜誌審稿者或編委,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NIH)、美國國立自然科學基金(NSF)、瑞士國家科學基金會以及香港研究資助局等科研基金的評審委員。

相關焦點

  • 港大醫學團隊獲國家資助 研發3D列印人體器官組織
    摘要2019年,蘇州諾普再生、香港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天津大學、北京積水潭醫院、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合作的關於「功能組織與器官體外精準製造技術與重建」研究項目,成功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這也是是現時唯一對港澳地區撥款資助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
  • 港大醫學團隊獲國家資助 研發3D列印人體器官組織
    港大醫學團隊獲國家資助 研發3D列印人體器官組織 2020-05-18 14: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科大海洋系劉青松團隊項目入選2019年中國十大海洋科技進展
    近幾年,劉青松教授在南方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系組建了一支具有國際視野和競爭力的海洋磁學年輕研究團隊。該團隊以國家對海洋資源與環境的重大戰略需求以及前沿科學問題為導向,將「設備購置與設備研發」相結合,大力推動海洋磁學平臺建設和方法創新,開拓海洋磁學研究新方向。
  • 超級耐藥菌來勢洶洶 深圳這支"孔雀團隊"準備消滅它們!
    超級耐藥菌來勢洶洶 深圳這支"孔雀團隊"準備消滅它們!針對這一難題,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籌)組建了一支人工改造噬菌體治療超級耐藥菌研發團隊,該團隊最近剛獲批深圳市「孔雀團隊」,計劃在未來5年裡致力於研究細菌的耐菌機制和對應的噬菌體藥劑開發,深圳市政府將給予2000萬元經費資助。這是先進院黃術強博士在近日「創新知行薈」活動上發布的最新消息。
  • 王英偉教授團隊喜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受理期間的評審結果,我院麻醉科主任王英偉教授領銜的《全麻藥誘導新生動物神經細胞選擇性凋亡的機制及對嬰幼兒認知功能影響的臨床多中心研究》課題申請喜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資助。王英偉教授的團隊長期致力於全麻和鎮痛機制以及全麻藥神經毒性的研究。
  • 四川大學楊勝勇教授團隊在化學領域權威期刊Chemical Reviews發文
    近日,我校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勝勇教授團隊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Gisbert Schneider教授團隊在化學領域權威期刊Chemical Reviews雜誌(IF:54.301)在線發表了題為「Concept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Computer-Assisted Drug
  • 深圳大學植物人工染色體設計與合成團隊2020年誠聘博士後
    深圳大學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植物人工染色體設計與合成團隊(莫蓓莘教授、黃騰波教授、劉琳副教授、於宇助理教授),因科研工作需要,面向國內外誠聘5-6名博士後。出站博士後認定為深圳市後備級人才或孔雀計劃人才的可以獲得160萬購房補貼(參照深圳市人社局認定標準);(10)博士後人員進站,可自願選擇落戶深圳市。選擇落戶深圳市的,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辦理隨遷入戶。博士後子女入託、入學等按深圳市相關條例執行;(11)可在聘期內以項目負責人身份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深圳市基礎研究項目等各級科研基金課題。
  • 寧諾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與空客達成合作意向
    寧波諾丁漢大學李達三首席教授益小蘇說。多年來,他憑著對複合材料科學和技術的基礎研究與實踐應用,帶領他的團隊步入國內一流、國際矚目的複合材料科學發展快車道,在高性能結構性複合材料多功能化、航空先進複合材料技術以及綠色複合材料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近日,本端記者獲悉,由益小蘇領銜的研究團隊與空客達成合作意向,雙方將共同開展航空先進複合材料領域的研發。
  • ——記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
    攻克量子世界的制高點——記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來源:新華網 2013-04-12 李江濤 吳晶晶   初春時節,北京傳出喜訊:清華大學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聯合組成的團隊在實驗中首次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被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稱之為
  • 科技人物|張冬梅教授:實幹創新,抗腫瘤新藥研究獲突破
    實幹創新,抗腫瘤新藥研究獲突破 記暨南大學藥學院張冬梅教授 本報記者莫文藝 張冬梅一直圍繞中藥和天然藥物來源抗腫瘤藥物先導物的藥理作用機制研究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新藥研發開展工作,先後主持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課題
  • 重磅| 罕見病遺傳密碼再獲破譯!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荊志成教授團隊...
    面對肺動脈高壓重大挑戰,荊志成教授帶領團隊二十年如一日進行臨床和基礎研究。2019年,團隊完成首次中國人大樣本IPAH臨床隊列全基因組遺傳研究,發現全新IPAH致病基因BMP9,引起國際學術界高度關注[1]。
  • 山東科技大學引進鋁電池科研團隊 獲政府億元資助
    1月8日,記者從山東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引進的「鋁離子動力和儲能電池團隊」獲批青島市科技創新高層次人才團隊,成為青島市首批引進的2個頂尖人才團隊之一,將獲得1億元財政綜合資助。據悉,「鋁離子動力和儲能電池團隊」由山東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引進,團隊帶頭人戴宏傑教授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化學系終身榮譽教授、國際碳納米研究領域領軍人物,在石墨正極材料的鋁離子電池研究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 又㕛叒傳喜訊!我院神經內科牽頭成功申報國家重點研發專項
    又㕛叒傳喜訊!因此,開發有效治療NMOSD的新藥是全世界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前期研究發現,具備免疫調節和組織損傷修復等功能的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hUC-MSC)具有治療NMOSD的前景,特別是管陽太教授團隊獲得國家衛健委hUC-MSC治療NMOSD備案後開展的臨床研究發現,hUC-MSC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南方科技大學李闖創團隊招聘博士後多名,有機化學方向
    2、依據自身符合的條件情況,在站或出站留深博士後可申請 "深圳市孔雀計劃C類人才"或者"深圳市後備級人才",享受5年160萬的獎勵津貼(免稅)。 3、研究業績優秀的博士後將有機會到美國著名大學一流實驗室繼續深造。 4、研究團隊提供必需的科研、實驗設備,提供充足的科研經費。
  • 見圳40 | Horst Vogel:積極轉化科技成果,以新技術縮減新藥研發進程
    曾獲瑞士科學院院士、美國發明科學院院士、中科院 「國際人才計劃」-國際傑出學者、中科院「國際人才計劃」-特需人才、深圳市鵬城學者、深圳市傑出人才、中國政府友誼獎。要讓眾多疾病的治療取得突破,基礎科學研究至關重要。
  • 吳以嶺院士領銜科研團隊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領銜團隊完成的「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院士領銜,師生比18:11 | NWU古生物學「豪華教學團隊」已上線
    在這個特殊的開學季,以舒德幹院士,張興亮、張志飛、劉建妮等長江學者領銜的地質學系古生物學與地層學教研室共18位教師(其中高級職稱14位)全員攜手,以大課串講的形式,用中英雙語為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11名碩博士生線上開授《高級門類古生物學+古生物學原理》這門專業平臺課。學生評價,「這陣容,太豪華!」
  • 深大團隊製備出高性能黑磷電晶體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馬璇)記者昨天從深圳大學獲悉,該校二維材料光電科技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的張晗特聘教授團隊與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喻學鋒研究員團隊和武漢大學廖蕾教授團隊合作,在二維黑磷領域取得新進展,通過金屬離子修飾的方法製備出高穩定性且高性能的黑磷電晶體。
  • 北理工獲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稱號
    王越院士是國家級教學名師和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帶頭人,主講的《信息系統與安全對抗理論》是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王越院士還領銜主持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擔任全國競賽組委會主任20 年。目前,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已成為組織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受益面廣、影響力強、認可度高的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
  • 近日,山東這位教授團隊在SCI期刊Advanced Scienc上發表論文!
    近日,青島大學藥學院王克威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藥學院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屠鵬飛、姜勇教授團隊合作在國際著名SCI期刊Advanced Science(IF=15.804)發表並封底長文。北京大學藥學院青年教師艾曉妮博士、王克威教授團隊的博士生吳洋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屠鵬飛教授、姜勇教授和王克威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