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領銜團隊完成的「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一項目由以嶺藥業旗下的河北以嶺醫藥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完成單位)攜手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河北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等共同完成。
吳以嶺院士在人民大會堂頒獎現場
作為2019年度生命科學領域的唯一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也是年度生命科學領域的最高獎,「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研究」的重要價值不言而喻。這一研究項目首次形成了指導微血管病變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論,取得中醫藥治療微血管病變重大突破,是對中醫藥傳承與創新最好的例證。
項目主要完成人
從微血管角度應對CVD防治挑戰,吳以嶺院士團隊潛心研究十餘年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顯示,目前大約有2.9億心血管病(CVD)患者,每10秒有1人死於CVD,CVD死亡率仍居首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是CVD重要的高危因素,會造成血管內皮損傷,導致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嚴重影響患者預後。從微血管病變開始到心血管病發生,是一個連續的心血管事件過程,就像鏈條一樣環環相扣,因此也將這一過程稱為「心血管事件鏈」。
面對這一對人類健康威脅最大的疾病,吳以嶺院士帶領科研團隊自2005年始,依託兩項國家973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從微血管角度闡述CVD的發病機制和有效治療途徑。吳以嶺院士團隊歷時十餘年,分別從理論、機制、臨床三個方面開展研究。
首次系統構建脈絡學說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屬重大理論原創
「圍繞微血管病變這樣一個國際性難題,結合心腦血管病、糖尿病這些重大疾病,在中醫學術理論上做出了重大的創新。」吳以嶺院士指出,「大家都知道經絡學說,但是沒人知道脈絡學說,我們兩個973項目恰恰是構建起一個新的理論學說——脈絡學說。「脈」中醫叫血脈,實際上同等於西醫解剖學的血管。脈絡就是血管的分支,包括了微血管、微循環。我們構建了脈絡學說後,又提出了脈絡學說的核心理論——營衛理論,建立了臨床辨證、診斷標準、用藥規律,形成了一個系統理論指導臨床心腦血管病、糖尿病及其血管併發症的防治,從而開闢了一個新的治療途徑」。國家973計劃專家組評價:「脈絡學說營衛理論形成了指導微血管病變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論,屬於中醫藥學術研究的原創成果」。
吳以嶺院士介紹,「圍繞著這一創新理論,我們採用既往研究的三個通絡治療心血管病的中成藥——通心絡膠囊、參松養心膠囊、芪藶強心膠囊,簡稱為『通絡三寶』,通心絡膠囊治療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研究其對微血管保護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參松養心膠囊治療心律失常,同樣能改善微循環;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心衰,也能發揮保護微循環的作用。」
揭示通絡治療微血管病變的核心機制是保護微血管內皮細胞
吳以嶺院士指出,「項目十餘個課題組從2005年開始研究,分析了3.3萬多條研究數據,揭示了微血管病變以微血管內皮細胞為核心和啟動因素,血液成分、神經體液調節共同參與心、腦、腎等臟器細胞結構和功能損傷的多維時空、動態演變且複雜的網絡病變規律。」
項目的系列實驗證實,保護微血管內皮細胞是治療心腦血管病等臨床重大疾病的關鍵機制,保護微血管,改善心、腦、腎的微循環組織血流灌注,從而起到有效的治療作用。國家973計劃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取得中醫藥治療微血管病變重大突破」。
循證醫學研究解決國際醫學界臨床重大難題獲高度評價
課題組採取了完全符合國際標準的隨機、雙盲、多中心、安慰劑平行對照的臨床循證醫學研究,證實通心絡膠囊治療急性心梗無再流,能夠縮小心梗面積、改善心功能,療效提高20%,在解決CVD這一國際難題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參松養心膠囊治療室性早搏伴心功能不全,在減少室性早搏的同時可改善心功能,為這一臨床難題提供新的治療藥物;參松養心膠囊治療竇性心動過緩伴室性早搏,可減少室早的發生,同時提高心室率,填補了快慢兼治、整合調律藥物治療空白;在國際標準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可提高臨床療效16%,同時改善心功能、減少複合終點事件發生率。
通心絡膠囊、參松養心膠囊、芪藶強心膠囊幹預心血管事件鏈,贏得了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評價。芪藶強心膠囊的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循環頂尖雜誌——《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編輯部評論:「讓衰竭的心臟更加強勁——中國傳統醫學給我們的啟示」。這一研究被評為該雜誌的年度學術亮點。《自然》心血管分冊也給予了肯定性評述,《新英格蘭雜誌》副主編安東尼教授也評價:「芪藶強心臨床研究取得了非常鼓舞人心的結果。」
創立了中醫學術創新與轉化新模式,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值得提出的是,該項目研究形成了多學科交叉的高層次人才隊伍,當選院士一名、院士有效候選人兩名、獲省部級一等獎四項、著作一等獎一項、出版《脈絡論》專著、發表論文240篇、獲發明專利19項;同時還創建了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血管-脈絡病專委會和絡病研究與創新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
「通絡三寶」先後被列入中華醫學會、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制定的權威指南、共識和大學教材《中醫內科學》《中西醫結合內科學》、第9版西醫《內科學》和人民衛生出版社《中西結合神經病學》中,吳以嶺院士主編的教材《絡病學》同時在全國40家高校開課,通心絡膠囊、參松養心膠囊、芪藶強心膠囊近三年的銷售額87億元人民幣,上交稅金超過11億元,約4350萬人次服用治療,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國家973計劃專家組稱:「本研究創立了『理論+臨床+新藥+實驗+循證』一體化的中醫學術創新與轉化新模式,中醫傳統理論創新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產生重大原創成果,為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做出了示範」。
編輯整理 | 中國醫學論壇報 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