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土地利用規劃是絕不受產權邊界或行政邊界限制的,因為河流是流動的,交通道路是連通,被汙染的大氣也在隨風任意飄散。每塊土地和每一片水體都與其他的土地和水體相聯繫在一起;每一個居住點、社區和城市都與周圍的社會、經濟、政治、自然區域的條件相互影響,我們應當尊重這種關係。
區域景觀規劃概念的界定
區域和區域規劃
區域(region)是個非常廣泛的概念,人類的任何生產、生活活動都離不開一定的區域。由於不同的研究對象,不同學科對「區域」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政治學認為區域是國家管理的行政單元;社會學則將區域看作是具有相同語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徵的人類社會聚落;而經濟學視區域為由人的經濟活動所造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特徵的經濟社會綜合體;地理學把區域定義為地球表殼的地域單元,認為整個地球是由無數區域組成。美國地理學家惠特爾西(D.Whittlesey)對區域作了比較全面和本質化的界定,認為「地球表面的任何部分,如果它在某種指標的地區分類中是均質的話,即為一個區域」;也就是具有特定共性、同質性、內聚力的區域。
區域的基本特徵和屬性包括:(a)區域的客觀性和物質性,即區域是客觀實在的一種物質實體;(b)區域的地域性和可度量性,即區域具有一定的面積,有明確的範圍和邊界,是可以度量的;(c)區域的層次性和系統性,即區域是有系統的,是可以劃分層次的;(d)區域的開放性和耗散性,即區域是一個開放的、耗散的系統;(e)區域的不重複性和不遺漏性,即按同一原則、同一指標劃分的區域體系,同一層次的區域不應該重複,也不應該遺漏。
區域規劃(regionalplanning)是指在一個特定的地區範圍內,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長遠計劃和區域的自然條件及社會經濟條件,對區域工業、農業、第三產業、城鎮居民點以及其他各項建設事業和重要工程設施進行全面的發展規劃,並做出合理的空間配置。使一定地區內社會經濟各部門及各分區間形成良好的協作配合,城鎮居民點和區域性基礎設施的網絡更加合理,各項工程建設能更有序地進行,從戰略意義上保證國民經濟的合理發展和協調布局,以及城市建設的順利進行。簡言之,區域規劃就是在一定區域範圍內對整個國民經濟建設和土地利用進行總體的戰略部署。劉易斯·芒福德(LewisMunford)認為「區域規劃是對那些依靠土地、資源、構築物等活動的有意識的導引和整合。」
景觀和景觀規劃
景觀(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體所構成的綜合體。其最早出現在《聖經》(舊約全書)中,用來描繪具有所羅門王國教堂、城堡和宮殿的耶路撒冷城美麗的景色,後來景觀又具有地理學和生態學上的意義。景觀是複雜的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在大地上的烙印,是多種功能(過程)的載體,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現為:(a)風景:視覺審美過程的對象;(b)棲居地:人類生活其中的空間和環境;(c)生態系統:一個具有結構和功能、具有內在和外在聯繫的有機系統;(d)符號:一種記載人類過去、表達希望與理想,賴以認同和寄託的語言和精神空間(俞孔堅,2002,2003)。
景觀規劃(LandscapePlanning):是指在較大尺度範圍內,基於對自然和人文過程的認識,協調人與自然關係的過程,具體說是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適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當的土地利用(俞孔堅,2003)。景觀規劃最基本的含義就是利用景觀學原理來指導景觀建設。其內容包括視覺景現(創造符合審美要求的環境形象)、環境生態(創造符合生態原則的環境空間)、人文景象(營造特定的精神環境)三大方面內容。但現階段景觀學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統的原理和方法,景觀規劃師往往借鑑相關學科的原理和方法來進行景觀的規劃與設計。目前,生態規劃的思想,土地利用規劃的思想,可持續發展的規劃思想等被廣泛應用在景觀規劃領域。
區域景觀規劃
區域景觀規劃(regionallandscapeplanning):是指在區域的範圍內進行的景觀規劃,是從區域的角度,區域的基本特徵和屬性出發,基於規劃地域的整體性、系統性和連續性。區域景觀規劃著眼於在更大範圍內,從普遍聯繫的自然、社會、經濟條件出發,研究某一點(譬如城市)與周圍的環境的關係,以及周圍環境條件對城市的影響,從而更加科學、嚴謹、系統地規劃區域景觀。區域景觀規劃概念的提出應該說是對區域規劃和景觀規劃的內容的有力補充,區域景觀規劃是區域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區域景觀規劃是更大範圍和尺度的景觀規劃,有價值的區域規劃應該從對人類的需求和景觀的理解開始。因此區域規劃,區域景觀規劃,景觀規劃是對土地利用和景觀的不同層次上的規劃。現階段,人們對區域景觀規劃的重要性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關注,對從大的尺度、自然地理特徵、氣候區域差異、地理區域差異等因素而造成的區域景觀特徵和特色缺乏應有的認識和有力的規劃及保護。「新的區域模式將取決於景觀的特徵:它的地理和地形特徵、自然資源,取決於土地利用、農業和工業方式、以及它們的分散與整合;取決於人類活動,包括形形色色的個人和社會活動」(LudwingK.Hilberseimer)。
區域景觀規劃的原理
2.1 生態學原理
生態自然條件是區域景觀規劃的基礎,認為城市自然山水格局是一切城市景觀規劃的基礎和源泉。生態學作為一門研究生物有機體同環境相互關係的一門學科,本身就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在此,借鑑邊緣效應和食物鏈等生態學原理對區域景觀規划進行論述。
2.1.1 邊緣效應與區域景觀規劃
1942年地理植物學家Beecher發現,不同地貌單元生物群落的界面地帶,結構往往比較複雜,不同生境的物種於此共生,種群密度大,生產力水平較高,於是他將這種現象稱為「邊緣效應」(edgeeffect)。然而Beecher的概念側重邊緣效應現象和邊緣效應結果的敘述;而王如松、馬世駿提出了邊緣效應的一般概念:在兩個或多個不同性質的生態系統或(其它系統)交互作用處,由於某些生態因子(可能是物種、能量、信息、時機或地域)或系統屬性的差異和耦合作用而引起系統某些組分及行為(如種群密度、生產力、多樣性等)的較大變化,被稱為邊緣效應。
我們知道在現行的行政區劃中,行政區劃的交界,即所謂的邊緣區(edgeregion)具有空間尺度上的層次性,往往是流域的沿邊地帶、國家的沿海與沿邊地區、城鎮間的分割帶、自然生態單元與城市建設用地間的綠色交接帶,等等。邊緣區在自然景觀、交通、經濟、人文等條件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城市土地利用層面上,貫穿於城市各層級空間的邊緣區將各種用地、空間與活動連為一體,形成有序的城市整體結構,並蘊藏著源於相鄰地域間生態關聯的邊緣效應。因此,在進行城市景觀規劃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就城市論城市,我們應當在區域範圍內進行景觀規劃,把城市溶入到更大面積的郊野基質中,把農田溶入到城市公園系統中,使城市景觀規划具有更好的連續性和整體性。同時,充分結合邊緣區的自然景觀特色,營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觀,建立系統的城市景觀體系。
2.2.2 食物鏈原理與區域景觀規劃
生態學上食物鏈(foodchain)是指植物所固定的能量通過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關係在生態系統中傳遞的關係。而能量在生態系統傳遞過程中形成的普遍的聯繫,使生物體彼此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從而形成食物網(foodweb)。我們知道,區域內各種自然環境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都是相互聯繫的整體,「牽一髮而動全身」,是「唇亡齒寒」的關係。正如前所述,景觀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其景觀結構和格局是相互聯繫的整體,其內在聯繫正如食物鏈一樣,是不能破壞、割裂開的。在區域景觀規劃的環境規劃中,我們更因該注重這種關係,不要只重視城市本身的環境規劃與整治,而疏於對整個相關區域的環境規劃與整治;只重視城市中心區的景觀改造和建設,而疏於城市郊野景觀的建設和城市綠化生態防護林的建設;只重視本地區的河段的汙染整治,而疏於從源頭以及整個流域的汙染整治。因此,應該把城市的環境保護規劃與區域的環境保護規劃密切聯繫起來,進行整體的規劃和統一。如長江流域的景觀系統中,由於上遊地區只從自身的利益出發,造成土地和森林等生態環境的惡化,以致造成1998年大洪水對中下遊的生命財產的極大破壞和整個國民經濟的巨大破壞。
2.2 區域規劃原理
2.2.1 從杜能圈結構到城市空間同心圓結構
德國農業經濟學家杜能根據自己40多年經營農場的經驗,假設在自然條件相同,生產成本也相同的情況下從事商品性農業生產,從而得到以城市為中心,由內向外呈同心圓狀分布的六個農業地帶――杜能圈。這是最早以地租形式而形成的對農業景觀的規劃。Burgess從生態學的觀點出發,深入研究人口流動所引起的城市空間分異現象,構成城市空間地域的同心圓結構。Burgess的同心圓學說是最早有關城市地域結構的理論,從而為對城市市域景觀規劃提供了理論依據。
2.2.2 中心地理論採集者退散
中心地理論(centralplacetheory)是由德國城市地理學家克裡斯塔勒(W.Christaller)和德國經濟學家廖士(A.L·sch)分別於1933和1940年提出的。所謂中心地(centralplace)是一個地域社會的中心,通常是一個城鎮。中心地理論的基本內容可歸納為:(a)區域有中心,中心有等級;(b)中心地與補充區相適應,補充區以六邊形為最佳;(c)中心地等級體系及其空間結構。深入研究中心地理論,我們可以將其精髓和思想應用於區域景觀規劃和城市規劃中。地理位置、區域條件和區域資源的不均衡分布對城市布局的影響是很重要的。城市的發展本來就是從其特殊的區域條件和區域資源的基礎上形成的。同時,交通線的不均衡分布對城市布局的影響與中心地理論中均一的交通面的假定,使得中心地及其六邊形區順著交通線延伸而形成梯形,從而增加了交通線上的城市密度。進而形成大都市連綿帶。克氏六邊形最優原則和廖士景觀放射形式也是城市景觀規劃中對城市形態和景觀格局的研究方向和啟發。
2.3 景觀生態規劃原理
景觀生態規劃是(landscapeecologicalplanning)模式是繼Ian.McHarg的「設計結合自然」(DesignWithNature,1969)之後,又一次使城鄉規劃方法論在生態規劃方向上發生了質的飛躍。景觀生態規劃是應用景觀生態學原理及其相關學科的知識,通過研究景觀格局與生態過程以及人類活動與景觀的相互作用,在景觀生態分析、綜合及評價的基礎上,提出景觀最優化方案和對策及建議。景觀生態規劃強調立足於當地自然資源與社會條件的潛力,形成區域生態環境功能及社會經濟功能的互補與協調,同時考慮區域乃至全球的環境,而不是建立封閉的景觀生態系統。
2.3.1 「班塊-廊道-基質」模式
班塊(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質(matrix)是景觀生態學用來解釋景觀結構的基本模式,普遍適用於各種景觀,包括荒漠、森林、農業、草原、郊區和建成區等景觀(FormanandGodorn,1995),景觀中任意一點或是落在某一班塊內,或是落在廊道內,或是在作為背景的基質內。這一模式為比較和判別景觀結構,分析結構與功能的關係和改變景觀提供了一種通俗、簡明和可操作的語言。在區域景觀規划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區域景觀內不同班塊、廊道和基質的比例、大小、形狀和相互聯繫,充分把握其景觀格局與景觀過程的相互聯繫,從而更好地把「班塊-廊道-基質」模式應用於區域景觀規劃中。
2.3.2 最優景觀格局――集聚間有離析
「集聚間有離析」(aggregatewithoutlines)被認為是生態學意義上最優的景觀格局(Forman,1995)。這一模式強調規劃師應將土地分類集聚,並在開發的區和建成區內保留小的自然班塊,同時沿主要的自然邊界分布一些人類活動的「飛地」(steppingstone)。「集聚間有離析」的景觀格局有許多生態優越性,同時能滿足人類活動的需要(McHarg,1969;FormanandGodron1986;FranklinandForman,1987)。包括邊界地帶的「飛地」可為城市居民提供遊憩度假和隱居機會;在細質地的景觀局部是就業、居住和商業活動的集中區;高效的交通廊道聯接建成區和作為生產或資源基地的大型斑塊。這一理想景觀格局又能提供豐富的視覺空間。這一模式同樣適用於任何類型的景觀,從乾旱荒漠到森林景觀,到城市和農田景觀。這應該是區域景觀規劃理論的重要依託和源泉。
2.4 可持續發展原理
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觀念。指出當代人的發展不應以損害後代人的利益為基礎,應當保護好後人的自然資源。認為應該將資源保護與人類發展結合起來考慮。而早在100年前,當工業化引起城市環境惡化,霍華德就提出了「田園城市」的概念。以及其後人們不斷對理想城市的模式的探討,都顯示人們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在國際城市規劃界出現了大量反映可持續發展思想和理論的文獻。1992年,M.Breheny編著了《可持續發展與城市形態》(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urbanform)。1996年M.Jenks等合寫的《集約型城市:一種可持續的都是形式?》(Thecompactcity:asustainableurbanform)一書,提出了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和操作方法。
認為的基於區域景觀規劃的可持續發展模式:(1)保留一系列的自然原生的景觀要素。把自然的基本元素與城市的基本元素集合起來,在城市空間的塑造中保持這些即使很細小但是非常有趣的自然人文景觀部分。(2)規劃一系列開放的緩衝性城市公共空間。可持續的城市,需要一系列的自然開放的城市緩衝空間,來區別和獨立繁忙的城市空間和自然休閒空間;在城市的邊緣地帶用自然的元素去創造一個清晰、邏輯的城市系統。(3)吸收獨特的地區文化,塑造一個諧調的多樣性城市層次空間。應該說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是區域發展的最高境界,基於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區域景觀規劃必然帶給區域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在科學的發展和新技術不斷的運用的基礎上,區域規劃迎來了新的發展機會,如何藉此機遇發展與區域規劃相關領域的區域景觀規劃也是我們應該研究和思考的問題。而在我國現階段,區域景觀規劃還只是一種概念上的提法,還沒有上升到系統的理論上來。在此也只是基於所學所思和所想,而對區域景觀規划進行初步的探討。其間的有關概念和提法限於篇幅和才疏學淺,不當之處還請批評指正。但相信,隨著科學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特別是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發展,區域景觀規劃必然迎來其研究和實踐的高潮。
2020年城鄉規劃師課程熱賣中!網校結合多年成功輔導經驗,從學員實際需求出發,結合城鄉規劃師考試命題規律、重點、難點,融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全新推出2020年城鄉規劃師【超值精品班】 【高效實驗班】。
多個個性化輔導班次,各輔導班次為考生精心設計,滿足不同類型考生需求,考試通過更有保障。2020年城鄉規劃師輔導課程>> 直接購買>>
了解更多輔導內容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備考內容及更多優惠內容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進群可領免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