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衡城市研究|社區規劃師:設計「新宇宙中心」是怎樣的體驗

2021-01-10 澎湃新聞

北京的上地地區,近年來因大量IT公司,特別是網際網路巨頭集聚,被稱為「新宇宙中心」。從當地樓宇的名字,就能看到IT業在當地的影響:辦公樓叫矽谷亮城,小區叫領秀矽谷、領秀新矽谷……

那麼,在這個區域,通過社區規劃,從微觀層面去設計城市,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思考:社區居民最需要什麼?

城市規劃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交通、住房、服務設施等細節。規劃師忙於城市宏偉藍圖的設計,在市民熱議城市問題時,卻常常被非議。而反過來看,市民對於城市規劃,往往只有事後吐槽,普遍缺乏真正的參與感。

對於這種不接地氣的狀況,官方給出的辦法是「公眾參與」。不過,在傳統的規劃實踐中,公眾參與總是後置環節,也往往是被動的。政府加精英主導規劃的現狀並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

到底規劃可不可以從社區著手?

作為「馳名清河地區」的規劃單位——清華同衡,我們所在的上地街道,希望請規劃師通過下社區的方式,對上地地區進行全面的社區規劃。於是,清華同衡得以帶著研究目的,對大上地地區進行長期關注和規劃參與。而著名的「新宇宙中心」核心地帶的「信息路-上地南路」一帶,就成了我們的主要陣地。

正好,我們部分規劃師就住在單位附近的清河、上地地區,得以有幸參與單位和家庭附近的社區規劃。這也成了一種非常有意思的體驗。

信息路-上地南路-上地東二路一段

為什麼街道層面會想請規劃師來下社區?原來,作為五環外的新建地區,上地地區依託IT產業帶動,近幾年快速發展,也集聚了大量人口。居住人口構成較為多元,除了就近居住的IT從業者,還有一些外來暫住居民、租房住的學生、回遷戶,以及其他行業的從業者——包括規劃師同事。但因處於城鄉過渡地帶,這裡精細化管理較為滯後。在企業快速入駐軟體園的同時,當地大量居民區面臨配套服務設施不足、小區及周邊環境品質較低的問題。

規劃師一旦深入自己身邊的社區,了解本地居民的生活需求,看待城市的視角也會發生改變。例如,在上地東裡社區,一位媽媽抱怨說,在去超市的路口,看見兩次車撞了人,現在每次領著孩子從那裡經過,都很緊張。另一位姥姥說,小區門口的人行道,鋪地高高低低,推孩子的推車時,很容易絆倒,吃完飯,想帶孩子出去溜溜彎,也沒什麼地方。還有一位爸爸抱怨說,騎自行車去地鐵站很不安全。

一位住在這個小區的規劃師也談了自己的生活感受。有一次,她領著孩子在小區門口過馬路,因為沒有紅綠燈,面對川流不息的車輛,孩子害怕地問:「媽媽,為什麼車不停?我不敢過。」她說,自己之前並沒有太把這些問題放在心上,但從這次對話,她開始關注並思考身邊的這些細節。正因相似的生活經歷,居民提出的問題也讓我們感同身受。

在社區調研中,居民反映的一些問題:

A、B 社區周邊鋪裝高低不平,嬰兒車出行困難

C、D 自行車騎行環境堪憂

F 密集建設地區缺少公園綠地,街頭綠地以護欄隔離,居民無處活動

G 地鐵站早高峰出站人群過街難

H、I 步道不連續、環境差,乘地鐵需要翻山越嶺

社區居民們的呼聲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所在的社區,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職業。鳥瞰視角雖然宏大,但缺乏細節考慮,可能並未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社區規劃則重新將我們重新思考以人為本的問題解決之道。

我們發現,社區居民嚮往的生活,其實要求一點也不高:清風拂面的清晨,騎一輛自行車,悠然駛向地鐵站;溫暖的午後,帶上寶寶和寵物狗,在青蔥的草坪上嬉戲;夕陽西下,在樹影婆娑的小路上慢跑;華燈初上,在繁星點點的夜晚,能安心走在回家的路上。

實踐:「廣場舞、醫院和遊樂場」

知道我們要做社區規劃後,鄰居們七嘴八舌向我們反映各種問題。有大媽說:「得幫我們多留點跳廣場舞的地方」,有大爺說:「想在家門口建一個高級的醫院」,有小朋友們說:「阿姨,我們想要一個大型的遊樂場」。

全面反映民意,還是要做調查問卷。我們最早於2014年在天秀社區等地分發了大量紙質問卷。但當收回100份傳統的調研問卷後,發現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填寫的,對設施的需求大多集中在跳舞的廣場和看病的醫院上。也難怪,白天在小區裡活動的可不都是大爺大媽和孩子們麼!

要想了解年輕人的需要,網絡就成為第二陣營。我們在微信上建了上地公眾服務平臺公眾號,來進行網上調查。但這個舉措,一開始還引起了甲方的不理解和顧慮,怕會帶來不安定因素。在我們反覆溝通協商之後,最終網上問卷順利實施。並且政府和居民也由不信任走向了相互理解。

在正式進行問卷調研之前,我們通過各種訪談和調研,在交通、住房、服務設施等居民關心的領域,確定了問題選項。關於問卷設計,只有讓問題真正關係到大家的切身利益,大家才會積極填寫。問卷採用了封閉的選擇題而不是開放的問答題。選項也一定要精細設置。比如,在增加服務設施方面,是應當增加「養老設施」、「商業設施」、「文化設施」,還是「不需要增加服務設施」。「不需要增加服務設施」這個選項也很重要,因為按照一般人的心理,即便覺得不需要增加,但如果沒有對應選項,也會隨便選一個。會讓問卷對客觀需求的反映出現偏差。

微信公眾參與平臺

調研結果匯總後發現,市民最為關心的是與日常生活、工作聯繫最緊密的場所,如社區、街巷、街頭公園、市場等。比較典型的問題,有以下幾方面:(1)軌道交通最後一公裡接駁難;(2)家門口難覓安全的自行車騎行環境;(3)輪椅嬰兒車出行困難;(4)街邊綠地只能看不能進;(5)居民休閒活動空間不足;(6)社區周邊買菜難;(7)老舊社區環境髒亂差等等。

改善每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體驗,需要社區規劃的精細化治理。這就要各方參與,多方協調。

在街道辦事處與社區居民共同研討規劃方案

填過問卷的鄰居,滿心歡喜以為,今天填了問卷提了需求,明天紅綠燈可能就加上了,後天不平的路面就鋪好了。他們天天追問我們:反映的問題,什麼時候才能解決落實啊?他們卻不知,此時我們有多愁苦:別小看社區規劃,方案做到讓大家都滿意,並不容易。

例如,一個六百平米的街頭小綠地,最開始做了一個花草繁茂、曲徑通幽、環境宜人的方案。街道辦事處的領導卻說,這個方案也就是看著漂亮,如果人們可以隨便進入,肯定會踩踏花草,亂扔垃圾。所以必須得拿圍欄圍起來,我們才好管理和維護。

街道領導一開始覺得綠地應該圍起來

公示以後,居民認為這樣的方案漂亮卻不實用,他們想要活動場地和遊玩設施。於是,我們開始了在街道辦事處和居民之間的協調。最終,兼顧視覺派、高效派和實用派,形成了讓大家都滿意的方案。

綜合多方意見形成讓大家都滿意的街頭綠地設計方案

其他事情也都不簡單。居民區中被大家提意見最多的是信息路-上地南路-上地東二路這一段街道。這一段街道存在著交通信號缺少、過街通道缺少導致行人過節不便、人行道路面不平整,以及綠化不足和環境品質不高等問題。大家希望,這裡能增加紅綠燈、增加人行天橋、優化綠地、平整人行步道以及提升沿街景觀。

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紅綠燈歸交警大隊管,人行天橋和自行車道歸交通委管,大型綠地歸園林局管,人行步道歸街道辦事處管。就這樣,我們一邊不斷深入了解老百姓的需求,一邊協調各部門,最終完成整體優化方案。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與社區居民共同規劃設計的這段路,被選為區級示範道路,規劃已經開始實施。居民設想的美好藍圖,真的要變成現實中的幸福生活了。

此外,在社區規划過程中,很多原本陌生的鄰居們,也因共同參與座談等活動,開始互相認識。我們和街道以及社區居委會都保持了密切聯繫,並在規劃結束後不定期組織各種社區活動,還邀請當地居民到一些院校規劃系的實踐項目裡參與交流。

藉助社區規劃的契機,邀請當地居民到清華大學學生課題研討會上評圖

總結:多方協作、跟蹤評估與精細化管理

規劃師通過在大上地地區的社區規劃,不僅重新找到了規劃師這份職業的意義,也對社區規劃有了新的認識。走進社區的規劃師,一定程度上充當了城市規劃傳播者的角色,把相關規劃及時傳達給市民,也將市民意見反饋到政府部門,真正成為聯繫政府與公眾的橋梁與紐帶。

城市規劃關係城市中的每一個人,每個居民都有權利表達對家園建設的建議和意見。相比以往規劃編制過程中往往流於形式的公眾參與,在社區規劃中,我們從生活的點滴細節入手,從居民的生活訴求入手,通過全程的規劃引導和多方協作,試圖真正實現城市規劃的民主化和公眾參與。

同時,北京的城市建設已經進入以提升質量為主的內涵發展階段。通過社區規劃實現社區的精細化治理,將對城市建設品質的提升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與街道辦事處座談

規劃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社區規劃不易做,實施起來更難:部門協調難度大,基層實施部門專業力量薄弱。同時,也缺乏有效的需求反饋和跟蹤評估機制,特別是公眾參與不足和跟蹤評估不夠。最後,在社區規劃領域,以往的建設與管理方式針對性不強,精細化程度也不夠,需要完善加強。

在今後,可以從哪些方面進一步完善社區規劃工作呢?

首先應該需要政府加大關注力度,推動部門協作。當前北京的城市建設管理部門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管理體系。對於奧運、APEC這種重大事件,自上而下的統籌協調的力度足以破除部門利益的阻礙。但社區算不上大事,區一級政府重視力度不夠,街道幹部也覺得社區不足以體現政績和工作成就。因此,對涉及老百姓油鹽醬醋的「小」事,往往難以保證足夠力度的資源統籌,部門之間的條塊分割問題尤為突出。這將嚴重影響城市建成區的精細化治理力度。因此,各級政府需要加大對社區治理的重視,積極推動部門間的協作配合。

其次需要依託街道辦事處,建立社區跟蹤評估體系。雖說都是社區,但北京的中心城區、邊緣集團、新城的社區在產業發展、建成區比例、公共服務完善程度、城市環境質量等方面差異明顯,社區規劃的任務重點也各有側重。因此,需要結合各類地區發展特徵,分類開展長期跟蹤、評估,有針對性提出優化提升對策。特別是需要藉助智慧城市的手段,對社區人口、基礎設施、居民就業、公共服務設施運行情況等數據進行系統整合,形成跟蹤評估體系。彌補現有城市規劃體系對社區應對不足的問題。

最後是拓展社區規劃的作用,以社區規劃推進城市建成區的精細化治理。社區規劃的意義,不僅局限於社區,還可以形成一套方法論,幫助城市更好地發展。通過科學手段有效收集並反饋民意,並在規劃、建設、法律、管理等專業的指引下,為實施部門提供可操作的行動計劃,使社區層面的精細化治理實現有據可依、有章可循、有序推進。

特別是,對北京來說,二三環以內的城區,精細化治理已取得重大突破。但在城市外圍的五六環之間的地區,則相對被忽視。其實,這裡居住了最多的人口。大量外來人口因社區生活品質不足,對城市缺乏歸屬感,這裡更需要下功夫做好社區規劃。如果能把一個個社區都做好,我們的城市自然會更美好。

結語:規劃需要同理心

社區規劃的實踐,教育了我們規劃師,只有抓住人們心坎裡最直接、最細節的需求,才能做出讓人們真正滿意的設計。社區的精細化設計,並沒有像新城新區規劃那樣的宏大敘事和國家影響力。但是,這種設計滿足的是人們的日常需求,提升的是人們的幸福感,改變的是人們的表情。

大上地地區的社區規劃,讓規劃師從雲端落到地面,開始真正成為接地氣的規劃師。我們也和居民成為朋友。有不少「新宇宙中心」的居民,不斷通過微信等各種方式向我們反映小區的後續建設,並和我們交流各種想法。

最近一曲描述北京上班族工作疲憊的《感覺身體被掏空》爆紅於網絡。一位當初參與我們社區規劃的青年IT從業者,告訴我,這首歌描寫的就是他的生活。網際網路公司很忙很累,他往往回到家後,就只想一動不動躺著。不過,他又說,自從我們社區規劃後,他的小區環境不斷得到優化,有了更多綠地,還有孩子活動的設施。這樣每天回家後,他更願意抽一小會兒時間,帶著自己的孩子在小區裡散步,身心得到一些放鬆。我想,這就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鼓勵。

中國城市已經進入以提升質量為主的內涵式發展階段。社區將成為城市建成區精細化治理的主戰場,也是公眾參與規劃最直接的場所。改變城市,擁抱美好生活,需要從我們身邊做起。對規劃師來說,能夠讓紙上的規劃藍圖變成身邊的幸福生活,難道還有比這更有成就感的事情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 | 「(下)共建、共治、共享——綜合實施視角下...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河北雄安分院副院長高珊介紹了清華同衡參與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的詳細歷程和工作經驗與探索。>楊 軍清華同衡規劃研究院詳細規劃研究中心 副主任清華同衡規劃研究院詳細規劃三所 所長清華同衡規劃研究院城市副中心分院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 | 「藍綠交織 水城共融」助力公園城市高質量...
    2020年11月21日下午14:00由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市政規劃研究所、四川分院、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詳細規劃研究中心、風景園林研究中心、生態環境研究所和城市發展策劃研究所聯合主辦的「『藍綠交織 水城共融』助力公園城市高質量發展」分論壇在成都交子金融科技中心準時開場。
  • 安貞街道有15位「鄰裡規劃師」,讓自己的老舊小區設計的更美
    記者 程功 攝設計業界大咖親自操刀安貞地處北三環附近,共有22個小區、246棟居民樓,其中大多數屬於老舊小區,60歲以上老人更是佔到了40%。因此,地區社區治理、城市更新的任務迫在眉睫。比如劉泱,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現在是清華同衡規劃研究院的高級工程師,主持過多項國家級重點建築項目。在雄安新區的設計中,也留下了她濃墨重彩的一筆。為老舊小區設計項目,劉泱這樣的業界大咖卻花上了繡花功夫。在一次安貞西裡的改造方案討論會上,她細細看過三個方案,總共提出了消除隱患、提升綠化、改造設施3個方面、共24項建議。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溼地與城市生物多樣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
    今天的交流邀請多學科背景的專家結合溼地和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主題共同探討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路徑,觀點碰撞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同衡也在努力開展探索實踐,面向全國的溼地和生態資源開展了多種多樣的規劃和研究工作,希望大家通過交流促進合作,共創生態文明建設的美好未來!
  • 口述史裡找靈感,「責任規劃師」在北京胡同村莊都做啥?
    今年5月,《北京市責任規劃師制度實施辦法(試行)》發布,北京市全面推行責任規劃師制度。大量規劃師來到社區和鄉村,傾聽居民心聲,組織居民參與,讓規劃更「接地氣」。從環境整治到街區更新,「新職業」的背後,是北京城市治理精細化、專業化的提升。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 | 「國土空間規劃語境下基礎設施體系規劃探討...
    >2020年11月18日下午,由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市政規劃研究所主辦,城市公共安全規劃研究所、交通規劃設計研究所、靜態交通規劃設計研究所及生態環境研究所協辦的主題為「國土空間規劃語境下基礎設施體系規劃探討」的分論壇在清華同衡西區辦公樓100報告廳拉開了帷幕,全程線上直播。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 | 解析文旅融合,構建創新格局
    主旨報告——上午場——上午場的論壇由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颺擔任主持人。文旅融合的機遇與挑戰霍曉衛,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霍曉衛副院長認為旅遊本質上是一種文化體驗行為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 | 「後疫情時代:國土空間規劃與城鄉高質量...
    >2020年11月21日8:30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土地利用與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和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主辦、2020清華同衡廿年冠禮暨第八屆清華同衡學術周17分論壇「後疫情時代論壇邀請了全國工程勘測設計大師李曉江、原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書記黃小虎研究員、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博雅特聘教授馮長春、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尹稚、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土地利用與住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田莉教授、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特聘教授朱介鳴、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總工程師張曉玲、中國人民大學土地管理系主任張佔錄教授、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張蔚文教授、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盧慶強、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城市與經濟地理系主任曹廣忠教授
  • 同衡城市研究|碼農在「宇宙最堵」的路上如何耗盡洪荒之力
    因近年吸引了眾多IT公司總部,上地獲得「新宇宙中心」的名號。而作為上地最重要的道路,後廠村路卻背上「宇宙最堵」的惡名。有人說,這個名字太土,和其周邊諸多高大上的IT公司形成反差。還有人說,碼農對生活要求很簡單,有根網線就是天,對周邊環境不太在意。7月下旬暴雨後後廠村路的網絡報導 後廠村路的「宇宙最堵」之謎,究竟怎麼看,如何解?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 | 未來二十年中國城鎮化面對的問題與路徑
    原創 清華同衡 清華同衡規劃播報 收錄於話題#觀點集錦25#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28石楠;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司馬曉;河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 夏保林;陝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史懷昱;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 徐全勝。
  • 責任規劃師「集結」施力亦莊新城精細化治理
    「全方位覆蓋層」是由亦莊新城各區域控規、專項規劃中標團隊、城市設計團隊和技術審查團隊組成的第三方專業團隊,通過深耕各項規劃編研工作,不斷完善「1+4+N」的亦莊新城國土空間規劃體系(「1」是指「一張藍圖幹到底」,以亦莊新城規劃作為規劃編研工作的全局統領;「4」是指控規、市政、交通和城市設計四個維度搭建的骨架支撐;「N」是指涵蓋城市更新、產城融合、國際人才社區
  • 溼地與城市生物多樣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新視角
    今天的交流邀請多學科背景的專家結合溼地和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主題共同探討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路徑,觀點碰撞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同衡也在努力開展探索實踐,面向全國的溼地和生態資源開展了多種多樣的規劃和研究工作,希望大家通過交流促進合作,共創生態文明建設的美好未來!主旨報告清華同衡生態城市研究所所長鄒濤主持了本次論壇。
  • 城市規劃師考試輔導:區域景觀規劃初探
    但現階段景觀學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統的原理和方法,景觀規劃師往往借鑑相關學科的原理和方法來進行景觀的規劃與設計。目前,生態規劃的思想,土地利用規劃的思想,可持續發展的規劃思想等被廣泛應用在景觀規劃領域。
  • 2014城市規劃師複習資料: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的空間模型分析
    空間模型分析  城市規劃各個物質因素都在空間上佔據一定的位置,形成錯綜複雜的相互關係。除了用數學模型,文字說明表達外,還可以用空間模型的方法來表達。  ②等值線法:根據某因素空間連續變化的情況,按一定的值差,將同值的相鄰點用線條連接起來。常用於單一因素的空間變化分析。如:用於地形分析的等高線圖,交通規劃的可達性分析,環境評價的大氣汙染和噪聲分析。  ③方格網法:根據精度要求將研究區域劃分為方格網,將每一個方格網的被分析因素的值用規定的方法表示(如顏色,數字,線條等)。常用於環境、人口的空間分布。
  • 吳志強:蘭溪再創輝煌的城市規劃師
    「我是蘭溪人」吳志強教授長期從事城鄉規劃和人工智慧規劃,是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總規劃師,北京城市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綜合方案總規劃師。吳志強的父輩從蘭溪遷到上海工作,每當做自我介紹的時候,他總是說:「我是蘭溪人。」「對我來說,蘭溪是影響了我的價值觀的一個地方,其中,我對蘭溪的情感很大一部分是受父親的影響。」
  • 體驗「穿牆術」、漫步「宇宙」…… 洛陽市科技館新展廳20多個展品...
    既有「牆來了」體感互動遊戲,又有3D和雷射印表機現場操作;既有AR增強現實技術讓您體驗城市規劃的樂趣,又有VR虛擬實境技術帶您感受大擺錘的刺激和震撼……昨日,在位於南昌路的市科技館,《洛陽晚報》記者來到即將開放的新展廳——信息技術展廳,為您第一時間打探這些好玩、有趣又能長知識的最新展品。
  • 城市規劃師: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關係群落
    城市規劃師: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關係群落  1)群落的基本概念  生物群落簡稱群落,指一定時間內居住在一定空間範圍內的生物種群的集合。它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等各個物種的種群,共同組成生態系統中有生命的部分。
  •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李曉江:城鎮化進入...
    ▲攝圖網圖「城市改革開放發展四十年,真的是一個很好的節點。」採訪中,李曉江不止一次說出這句話。在他看來,回顧一下到底是什麼成就了中國的快速城鎮化,很有必要。在6月2日的「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18年會」現場,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李曉江闡述了他對中國城鎮化從「上半場」進入「下半場」的理解。
  • 《精靈寶可夢》場景介紹68:建有宇宙研究中心的城市——綠嶺市
    小夥伴們好呀,本篇我們要介紹的場景地點就是第七個道館的所在地,也就是綠嶺市啦,綠嶺市是豐緣地區的一個海島城市,有著獨特的海島風貌,也是能夠看到成群吼吼鯨出沒的一個地點,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綠嶺市是怎樣的一個城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