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神話裡,龍是一種非常神秘和高貴的生物。一般認為,龍有兩種,一種是蛇變的。在大宇老家,還有把蛇叫成小龍的習俗。還有一種則是鯉魚化的,有「鯉魚躍龍門」的說法,大家應該都聽過。
那麼這兩種龍的地位有什麼區別嗎?有,而且很大。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古人編撰的神話不是為了讓我們聽個樂,裡面都有很深的現實意味。
蛇怎麼化龍,具體的流程相當繁瑣。那麼鯉魚呢?簡單粗暴,躍過龍門即可。
這像極了古代那些寒門的學子,大家都一樣,地位,出身,權力都等於零。但是只要躍過了科舉這道「龍門」,人生就會迎來巨大的轉機。
而蛇則不一樣,民間有這種說法:大蛇化蟒,大蟒為蚺,大蚺為蛟,蛟大成龍,成龍…自己接!就算是當了龍,也分成好幾個檔次,角龍,應龍,神龍…
鯉魚化成的龍,是沒資格化成應龍的,而蛇就可以。
所以,相比較鯉魚,蛇的升級像極了古代武將的晉升。可以說,歷史上很少有一戰封神的武將,大多數名將,都是把頭拴在褲腰帶上,一戰一戰打出來的地位。他的每次失敗,都有可能是生命的終結。所以,相比較讀書人,武將的晉升之路更難,但是上限也更高。
縱觀中國歷史,沒有文臣可以改朝換代,但是武將就可以。所以這個應龍就像是當了皇帝,讀書人是沒有機會的,而武將就可以。
所以總的來說,應了那句「高風險有高回報」的說法。蛇化成的龍比鯉魚化成的龍要高級的多,比如在《西遊記》裡,龍的地位並不算高。比如玉帝招待神仙們的時候,吃的就是龍肝鳳膽,而獅駝嶺的散打王,大鵬鳥,一頓飯就要吃上無數隻龍。
那為啥各路龍王從來沒抱怨過?因為他們吃的龍,和龍王的龍並不是同類。
玉帝吃的是躍過龍門的鯉魚化成的龍,那麼身為一個玉帝,吃一頓黃河大鯉魚,問題不大吧?由此可見,都是龍,地位可是不一樣的。
從這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一些人生道理。不管是鯉魚也好,還是蛇也好,都是芸芸眾生裡普普通通的一員,選擇鯉魚這條道路,相對簡單一些(當然我並不是說科舉就簡單),但是上限也就在這了。
選擇蛇這條路,相對困難一些,但是上限更高。
如果拿來對比現在的話,鯉魚就像是打工上班的朋友,而蛇更像是自己創業的那些朋友。我並沒有看不起誰的意思,君不見,無數創業失敗的人輸的底褲都不剩,君又不見,在打工上班路上走上人生巔峰的也不在少數。
總的來說,天道公允,不管是蛇還是鯉魚,大家都要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努力,如果連龍都化不了,那我們充其量只是鹹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