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月4000去教小學生踢球,不找兼職還真是難以維持生計,前國腳汪強在採訪中的話,也揭示了中國足球以及體育教育現有的諸多問題。他說道:「我現在一個月4000塊錢,沒有五險一金,我也不是正式編制。刨除開車的油錢和生活基本開銷,就剩1000多塊。一般的小學教練工資就三、四千,當他每個人為生計奔波,為還房貸奔波時,他能有多少熱情去教孩子呢?我想為中國足球去做點什麼,為什麼我要去帶一年級小孩?退役後半年時間內,我不斷去看各種小孩的訓練,發現他們的水平確實很差。就像我看六年級小孩踢比賽,就像桌球一樣,天天開大腳。」
面對汪強的話,我有以下幾點想說。
1、在固有的傳統教育觀念中,體育一項還是不會被重視,尤其是對於小學生,寧願上美術和音樂的補習班,恐怕也很難讓家長支持他們踢球。因此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一個月工資4000,也是合乎常理的,簡單的理解的話,沒有創造多少價值,那麼工資就必然不會高。而這樣的工資顯然就會想汪強說的那般,在基本生活難以維計的前提下,很多沒有「前國腳」身份,沒有急需的老師,就不可能專心的教學,必然會找點兼職,讓自己生活過得去。
2、當我們批判中國足球基本功差時,顯然應該想到大多數在接受足球教育起始,就沒有培養好正確的觀念。汪強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六年級小孩踢比賽,就像桌球一樣,天天開大腳。這樣的描述可謂是十分形象,孩子們並沒有將足球細膩化,更多是以「玩樂」、釋放情緒為主。
因此在小學足球教師工資低,引發教師無法全身心的教學,讓一些孩子從小無法培養好的意識,這對於中國足球的發展很不利。當然歸根結底還是教育觀念的問題,雖然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或許有不夠專心的情況,但因為體育的不被重視,尤其是對於小學生,關於體育課都會非常少,而且還會出現「佔課」的現象,所以有些教師也只能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最值得大家思考的一個方向,就是關於體育教育理念的培養,這不僅僅是針對孩子,更是要讓家長們有更多了解。
雖然大家對於中國足球有諸多不滿,但其實心底還是愛的。不過好消息是,如今朱婷、姚明等人都開始著手關於體育教育這一塊,他們為此提了不少很好的意見,同時隨著90後的家長比以往,觀念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觀,所以讓體育的分量變重也不是不可能的。當然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首先至少培養國民的體育意識,讓大家開始對體育有更多的關注,然後讓體育有創造價值的可能,最後大家在接受這一塊也就順其自然了,期待中國體育,中國足球慢慢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