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足球少女王嘉怡 來源/採訪對象提供
「風雨彩虹鏗鏘玫瑰,縱橫四海笑傲天涯永不後退……」一聽到這歌詞必會想起中國女足,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小「鏗鏘玫瑰」加入到了這一綠茵場上的運動中,今年畢業於的上海市曹楊第二中學、如今在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專業就讀大一的王嘉怡就是其中一位。
談及自己十餘年在球場上揮灑汗水的經歷,王嘉怡衷心地笑了:踢足球讓我更堅強而獨立。
球隊「差生」變成「全能手」
今年滿18歲的王嘉怡來自於一個普通工薪階層家庭,父母是多年前從外地遷入上海來務工的個體戶,她是家裡唯一的女兒,父母對她疼愛有加又傾注殷切期望。在王嘉怡的童年時期,「上課,訓練,晚自習」三點一線的生活幾乎是她全部的生活節奏。7歲的時候,她被選入上海市普陀區金沙江小學足球隊,拜在著名女足教練錢惠和張翔的門下。從小學到初中的近十年是風雨無阻的足球訓練和交織於節假日的比賽,她的童年遠遠比其它同齡的孩子要辛苦得多。
初見王嘉怡,很難把她與「鏗鏘玫瑰」聯繫在一起。被曹楊二中足球校隊師妹們稱為球隊「顏值擔當」的她,身材纖細,長相清秀,笑容和煦。但就是這樣一名秀氣的女孩只要一上綠茵場就氣場全開,踢起球來可謂大殺四方,而且屬於全能型球手。「雖然她在曹楊二中校隊時,主要踢左邊衛,但是,她綜合能力很強,其實是一位全能型球手,什麼位置都能踢。」曹楊二中體育教研組組長顧燕芸說。
「其實,我並不是一個很有足球天賦的人。小學剛開始學球的時候,我還屬於球隊的『差生』。」王嘉怡坦言。但是,在啟蒙教練和隊友們的不斷鼓勵和支持下,她在足球和學習上從未鬆懈,始終默默堅持,終於在小升初期間迎來了轉機——文化課取得了班級第一,成為球隊裡唯一超出梅隴中學錄取分數線的足球隊員,不僅如此,她的運動技術也受到了市體校教練的認可,收穫了許多肯定。
圖說:王嘉怡(左二)和她的教練、隊友們
也曾經歷「迷茫」到「堅定」
普陀區「體教結合」的「龍頭」發揮效應,為隊員的成長提供了沃土。經過三年初中生涯的積澱,王嘉怡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上海市曹楊第二中學,高一直接進入了曹楊二中的義大利語理科實驗班學習。自2018年全國高校校園足球聯盟建立實施和完善,很多的高校對具備足球特長品學兼優的運動員拋來了橄欖枝,這些中不乏有國內著名高校如:上海復旦大學、上海同濟大學等。一切的利好政策為足球特長的孩子敞開了大門,原本一心想著奔赴海外求學的王嘉怡徹夜輾轉,在國內還是國外的選擇中糾結、徘徊。在多方的建議和支持下,她堅定了內心的選擇,想要實現自己繼續踢球的理想,目標復旦大學高校高水平運動隊。
然而,復旦高水平招生考試的門檻很高,不僅要足球技能突出而且文化課能力強勁。在這個階段,王嘉怡經歷了重重困難和考驗,心理上的巨大壓力也讓身體發出「警報」,生病缺課缺考,陷入了惡性循環的泥沼。身兼曹楊二中足球校隊主教練以及女足專項的老師察覺出王嘉怡的反常,及時與其溝通並疏導,讓她在足球專項課中擔任老師的輔助教學工作,轉移壓力,重塑信心,還讓她在足球隊裡擔任隊長。在責任與信任的驅動下,她重拾了往日的朝氣與自信,帶著全隊拿下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她也從「考上」與「考不上」的內心魔障中逐漸走出來。
最終,王嘉怡順利通過復旦大學自主文化課考試評定,秋季高考分數也令人欣喜,遠遠超過了一本線,順利被復旦大學錄取。
成為足球隊裡的「定心丸」
王嘉怡說,她的足球生涯其實經歷了「欲揚先抑」的過程,但也正因為如此,經歷了從「疲憊」到「堅持」再到「適應」的階段,給她的成長奠定了堅韌的基礎。「如果沒有這段人生經歷,可能就沒有現在勇敢堅強的自己。」
在教練們眼中,王嘉怡是一個刻苦努力的小女足隊員。「她敢打敢拼。一個踢球動作,她都要細心琢磨,反覆練習。為了保持體能,讓自己處於一個良好的狀態,她除了一次意外受傷之外,幾乎不缺席每一次訓練,而且每次都是第一個到訓練場,最後一個離開。」顧燕芸說,每次她帶足球隊出去打比賽,都能看到王嘉怡第一個到集合點進行熱身等準備。在隊員們眼中,王嘉怡又是球隊的「知心大姐姐」,有她在就仿佛有了「定心丸」。球隊師妹們都喜歡喊她「嘉怡姐」。「無論是我們學習、生活的細節,還是對於踢球方面的困惑,她都能幫我們解答。」
「或許是長期的體育運動造就了她獨立、負責的性格。只要是王嘉怡在球隊中,大家都覺得吃了『定心丸』那樣安心。」顧燕芸說,王嘉怡多年的努力終究開花結果,一方面靠她自身的堅持努力,另一方面也得益於普陀區「體教結合」一條龍的培養模式和良好政策的指引。「學生運動員在各個階段的學校沃土中都能受到呵護成長。比如,自2018年高校高水平女足放開招生政策後,2019年我校的陸佳妮同學順利考取復旦大學、曹嘉怡考取同濟大學。」
新民晚報記者 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