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京天文館仰望星空,在國家重點實驗室領略前沿科學魅力

2020-09-03 科學加

「宇宙真的很神奇,有那麼多大大小小的星球,比如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聽著老師的講解,我不由地沉迷在廣闊的宇宙中不可自拔。」8月29日,2020年「參觀科技展覽有獎徵文暨科技夏令營」全國營第二日的旅程自北京天文館開始,給營員們帶來了一場神秘而夢幻的探索之旅。感受到宇宙的神秘與廣袤之後,一名營員在第一時間寫下了上述感悟,表達了對於神秘太空的無限嚮往之情。

天文館是一個對世界產生好奇的孩子的絕佳去處,其中展示的浩瀚宇宙不僅會放飛孩子的想像力,更有可能為孩子們推開科學探索的窗戶。而北京天文館作為我國第一座大型天文館,展陳豐富,能生動還原地球上肉眼可見的大多數恆星,展示最逼真的星空和宇宙圖景,無疑是孩子們探索宇宙的不二之選。

本次雲遊之旅由主持人鄭洋與北京天文館講解員趙紅碩牽頭,從望遠鏡開篇,經過月球隕石廳,了解雙星知識,認識太陽家族,最後以星座顯形(黃道十三星座)結束,讓孩子們感受宇宙的奇妙,體驗天文的魅力。

▲青海的營員開啟雲遊北京天文館之旅

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北馬路小學的邊毅洋非常喜歡天文知識,但遺憾的是此前只去過科技館和博物館,沒有去過真正的天文館。他非常喜歡這次的雲遊天文館活動,因為這讓他知道了太陽系八大行星的重量,是否適合人類居住等信息,提高了他對於星球的了解和認識,也讓他更期待真正去天文館實地參觀的那一天。

泰安倉庫路學校的李沐陽同樣對太陽系八大行星有著濃厚的興趣,她認為每個行星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木星,就是八大行星中「最厲害」的一個——因為它又大又重,可以「吞」下好幾個地球。

雲遊科普場館之外,營員們還參與了兩場特色科普教育活動,其一是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教授,青少年科普教育專家高雲峰為孩子們帶來的《身邊的趣味科學遊戲》。高雲峰教授帶領科學通訊社「科學小記者」、中國科技館首屆科學故事大王張凌鋼利用身邊的工具和材料,開展了一些有趣的科學探究遊戲,如小熊爬繩、隔空取物、紙蜻蜓、有驚無險、懸崖勒馬、沉浮子等。他不僅演示了這些遊戲應該如何操作試驗,還細緻講解了其中涉及的科學原理,令營員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高雲峰教授帶領張凌鋼做趣味實驗

其二由北京交通大學國家級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師陳徵負責,主題為《我們身邊的聲光電——隨手可做的科學實驗》。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姿多彩的物理世界之中,力熱聲光電等現象是我們每天都在打交道的事,與我們密不可分。陳徵老師帶領科學通訊社「科學小記者」、北京市東城區廣渠門中學學生田金洋運用一些簡單的材料,為營員們演示了幾個與聲、光、電相關的小實驗,讓營員們對聲、光、電建立起了更直觀的認識,更加深了對自己的了解。

▲陳徵老師帶領田金洋做科學實驗

這兩場特色科普教育活動受到了營員們的熱烈歡迎。呼市南馬路小學的白宇軒覺得,跟著高雲峰教授動手做實驗可以接觸到很多平時根本接觸不到的東西,也能將課本上學到的知識更加融會貫通。曲靖市第二小學的井子薇通過實驗課認識到,科學實驗不是一次就能做成功的,相反,它可能經常會失敗,所以必須要有堅持不懈,努力嘗試的精神。

▲雲南曲靖的營員跟著高雲峰教授做實驗

黑龍江省望奎縣和平小學的王軼煬對陳徵老師的「小孔眼鏡」實驗有著深刻的印象,因為他有輕微近視,而透過「小孔眼鏡」往遠方看,竟然真的可以看得更清晰!黑龍江省雞西市密山市實驗小學的胡楊表示第一次上這麼生動的實驗課,老師很博學,講課方式也很有吸引力:「陳徵老師用常見的聲、光、電也能做很多有趣的實驗,這些實驗看似很簡單,卻闡釋了深奧的科學原理,用這樣的方式也讓我們這些孩子更願意去學習背後的知識。」

動手實驗之外,營員們還線上探訪了天地一體化信息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見識了若干與衛星相關的前沿基礎性研究。該實驗室成立於2015年,是航天科技集團第一個、國內軍工企業首批科技部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應用基礎理論研究與前沿技術攻關平臺、國家級的國內外開放交流合作平臺、高端人才培養與學術交流中心及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推廣基地。

▲天地一體化信息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外觀

據天地一體化信息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石慧峰主任介紹,我國的衛星可簡單分為三大類:導航,通信,遙感。此次探訪之旅就圍繞這三個方面展開,向營員們介紹了能夠面向全球提供定位和導航服務的北鬥系統是如何服務於國計民生,雷射通信是如何實現的,以及衛星遙感的工作原理,令營員們大開眼界。

龍裡縣第三中學的羅森從這次探訪中受益頗多,他表示以前只知道北鬥系統可以導航,通過這次探訪天地一體化信息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才知道,原來北鬥系統還可以應用在很多其他的地方,例如用在地震現場救援等。

三天的旅程已經過半,最後一天,營員們還將參觀中國古動物館,探索脊椎動物上億年的演化過程;科學教師們將在線聆聽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魏紅祥、北京西城青少年科技館特級教師周又紅這兩位知名教師的精彩報告,學習啟發學生創新思維,碰撞教育理念和方法。首日精彩旅程之後,已經有營員在科學加APP科通社平臺上發布雲遊文章,記錄自己的感受與收穫。歡迎更多同學加入進來,隨手寫下點滴心緒,將這趟奇妙旅程的珍貴回憶永久留存。

(文/記者 趙玲 新媒體編輯/呂冰心 )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歡迎朋友圈轉發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

請發郵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違者必究

閱讀更多權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動,請下載「科學加」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去北京天文館仰望星空,在國家重點實驗室領略前沿科學魅力
    而北京天文館作為我國第一座大型天文館,展陳豐富,能生動還原地球上肉眼可見的大多數恆星,展示最逼真的星空和宇宙圖景,無疑是孩子們探索宇宙的不二之選。 本次雲遊之旅由主持人鄭洋與北京天文館講解員趙紅碩牽頭,從望遠鏡開篇,經過月球隕石廳,了解雙星知識,認識太陽家族,最後以星座顯形(黃道十三星座)結束,讓孩子們感受宇宙的奇妙,體驗天文的魅力。
  • 七夕之夜,北京天文館邀您仰望星空
    下周二(8月25日),北京天文館將舉辦「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8月25日正值中國傳統的「七夕」節。當晚,天文館將舉辦戶外親子科技嘉年華,天文館A館B館的常設展覽將同步開放,家長可與孩子一起參觀內容豐富的科普展覽,體驗「一帶一路」科普展演,聆聽外國專家科普講堂,觀看科普演出、科學秀、科普劇等各類科學表演和天文科普大片。天文館還將特邀科技工作者、外國專家、科普講解員、醫務工作者、大中小學生、文化教育工作者和媒體代表等一起奉獻一場「仰望星空」科學故事會。
  • 北京天文館奇妙夜 領略秋季夜空的魅力
    本文轉自【環球網-文旅頻道】;【環球網文旅報導】暑期舉行的北京天文館科學之夜和延時開放是否令您有些意猶未盡呢?經過認真研究和精心準備,北京天文館將於10月24日(本周六)起,連續四周的周六開放夜場參觀,每周六17:30-21:00為夜場時段,觀眾可通過提前預約購票前來參觀,體驗奇妙的天文館之夜。據了解,連續四次的夜場活動共包括四個主題,分別為「今夜星空」「月球」「行星」「望遠鏡和星空攝影」,圍繞四大主題,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即將陸續登場。
  • 「七夕」到天文館「望星空」!北京8家博物館下周二開「夜場」
    屆時,觀眾可以領到紀念版門票,專業講解員還將帶觀眾走進「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講述北京往事。大鐘寺古鐘博物館等將延時閉館或舉辦「夜場」文化活動。一場「巧樂箏輝 七夕琴緣——2020年中國園林博物館七夕節雲展演文化活動」將在線開演;北京汽車博物館將推出「智慧巧手 中國製造——七夕節專題直播活動」……初步統計,近20項活動將在線舉行,市民足不出戶就能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 北京天文館奇妙夜又來了!蔡司九型光學天象儀帶你仰望星空
    「科學之夜」嗎?如今,北京天文館夜場參觀活動將再度開放。  據了解,從本周末(10月24日)起,北京天文館將連續四周開放夜場參觀,每周六17:30-21:00為夜場時段。觀眾可通過官網提前預約購票,體驗奇妙的天文館之夜。
  • 「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即將開啟!
    舉辦「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當天晚上,特邀的科技工作者、外國專家、科普講解員、醫務工作者、大中小學生、文化教育工作者和媒體代表等將一起奉獻一場別開生面的「仰望星空」科學故事會。科學故事會結束後,參與現場活動的代表一起傾聽天文學家的專題科普報告——館長星夜秀,並在天文科普工作者的指導下觀測「七夕」夜的美麗星空。
  • 五大權威科學帳號直播接力,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在快手領略科學魅力
    來自中國科學院太空製造技術重點實驗室的高級工程師劉亦飛在中科院中國科普博覽的快手直播間為廣大老鐵答疑解惑。  5月30日是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當天,北京天文館-BJP、台州市科技館、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中科院中國科普博覽五大科學、科普類快手帳號通過直播方式,展現科技工作者的風採、工作成就和高昂的工作熱情,呈現我國在航空航天等各個領域的研究成果,為大家科普天文、恐龍、病毒檢測等各方面的知識。
  • 北京天文館迎60歲生日 仰望星空60年
    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館在西直門外開館迎客,2004年,天文館新館對公眾開放。今天,北京天文館迎來了60歲生日,甲子一輪迴,半個多世紀以來,北京天文館影響了一代代國人,這裡是科學家傳播科學、普及知識的地方,是民眾在鋼筋水泥城市中仰望星空、思考宇宙的地方。
  • 謳歌科技明星 感受創新魅力——「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舉辦
    為滿足公眾多樣化科普需求,2020年科技活動周期間,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國外人才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於8月25日在北京天文館舉辦了「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B館二層活動大廳裡,特邀的科技工作者、外國專家、科普講解員、醫務工作者、大中小學生、文化教育工作者和媒體代表等一起參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仰望星空」科學故事會。
  • 「仰望星空」感受創新魅力
    8月25日晚7點還未到,參加在北京天文館舉辦的「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的公眾就早早來到入口等待入場。原來這是在北京天文館舉辦的「仰望星空」科學之夜的科學故事會上,來自英國的北京化工大學戴維教授,給觀眾們演示的「神奇」的化學反應。旁邊4歲的小姑娘婷婷感慨地說,一粒小黑球放進水裡就能產生這麼大的反應,等我長大了也要學化學。
  • 七夕夜,北京青少年與星空「約會」
    8月25日,裝扮成太空人的北京天文館工作人員迎接參加「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的觀眾。北京天文館供圖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記者劉藝煒)8月25日晚,很多中國年輕人奔赴約會,慶祝傳統節日「七夕」。而在北京天文館,青少年們和星空、科學來了一場浪漫而別具意義的「約會」。在由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國外人才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舉辦的「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上,大中小學生聆聽科學故事,觀測七夕星空。
  • 製作星空故事書、觀賞秋季星空……天文館奇妙夜開場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本周起,北京天文館連續四周周六開放夜場參觀。在今晚舉行的首場「今夜星空」主題活動中,天文館開啟鎮館之寶——蔡司九型光學天象儀,天文專家利用天象儀現場為觀眾講述四季星空和神秘天象。在A館天象廳中,光學天象儀把真實的星空「投」在了球幕上,給人帶來震撼的感覺。
  • 北京天文館開啟周六奇妙夜
    本報訊(記者 雷嘉)看北京天文館的鎮館之寶,聽天文專家講天文知識、在戶外用天文望遠鏡觀測月球和火星、自己動手製作行星模型……本周末起,北京天文館將連續四周開啟周六夜場參觀,每周六17:30-21:00的夜場時段,大小觀眾可以提前預約購票,來參加和體驗四大主題活動。連續四次的夜場活動包括四個主題:「今夜星空」「月球」「行星」「望遠鏡和星空攝影」。
  • 七夕遇上科學之夜,北京天文館講解觀測織女星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作為2020年科技活動周的特色活動,「仰望星空」科學之夜今晚在北京天文館上演。8月25日正值中國傳統的七夕佳節,參觀者在天文科普工作者的指導下觀測了「七夕」夜的美麗星空。今晚,特邀的科技工作者、外國專家、科普講解員、醫務工作者、大中小學生、文化教育工作者等奉獻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仰望星空」科學故事會。在天象廳,北京天文館副館長齊銳帶領觀眾追隨球幕影像遊歷星空,講述星空的科技故事。天文館A館B館的常設展覽同步開放,家長與孩子體驗了「一帶一路」科普展演。小朋友和「太空人」互動。
  • 七夕遇上科學之夜,北京天文館講解觀測織女星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作為2020年科技活動周的特色活動,「仰望星空」科學之夜今晚在北京天文館上演。8月25日正值中國傳統的七夕佳節,參觀者在天文科普工作者的指導下觀測了「七夕」夜的美麗星空。今晚,特邀的科技工作者、外國專家、科普講解員、醫務工作者、大中小學生、文化教育工作者等奉獻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仰望星空」科學故事會。在天象廳,北京天文館副館長齊銳帶領觀眾追隨球幕影像遊歷星空,講述星空的科技故事。天文館A館B館的常設展覽同步開放,家長與孩子體驗了「一帶一路」科普展演。
  • 科學家發現屎殼郎竟然經常仰望星空!慚愧吧?!
    這使我們猜測它們能夠依據整天星空進行導航,在此之前我們從未證實昆蟲具有此類特徵。」研究小組在南非進行的現場實驗顯示屎殼郎能夠在星光夜空下沿著直線路徑推動糞球前行,在測試中,這種昆蟲頭部被裝配了一個小型紙板蓋,用於改變它們的視野範圍。隨後它們被放置在一個由1米高的黑布環繞的圓形臺,使它們無法看到周邊的地標。
  • 抬頭看,今夜星空!北京天文館又啟夜場
    10月24日晚上,北京天文館又啟夜場,「今夜星空」主題活動帶觀眾們領略秋季星空,探索神秘天象。「大家抬頭看,這就是此時此刻你頭頂的星空。」天象廳中,天文館鎮館之寶——蔡司九型光學天象儀為觀眾們打造了一片秋夜星空的夢境。
  • 北京天文館奇妙夜登場!連續四周每周六開啟
    看北京天文館的鎮館之寶,聽天文專家講天文知識、在戶外用天文望遠鏡觀測月球和火星、自己動手製作行星模型……本周末起,北京天文館將連續四周開啟周六夜場參觀,每周六17:30-21:00的夜場時段,大小觀眾可以可提前預約購票,來參加和體驗四大主題活動。
  • 北京天文館奇妙夜來了!連續四周每周六開啟
    北京天文館將於本周末起連續四周的周六開放夜場參觀,每周六17時30分至21時為夜場時段,觀眾可通過提前預約購票前來參觀,體驗奇妙的天文館之夜。北京天文館夜景連續四次的夜場活動共包括四個主題,分別為「今夜星空」、「月球」、「行星」、「望遠鏡和星空攝影」,圍繞四大主題,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即將陸續登場。
  • 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與天地對話:好奇心驅動,無問西東
    與天地對話:好奇心驅動,無問西東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希望更多年輕人仰望星空「有兩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覺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我頭頂燦爛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法則。」天文愛好者,該以何種方式仰望星空?天文學家和他們的生活,是如《星際穿越》般跌宕起伏,還是整日湮沒在觀測與數據當中? 記者日前專訪了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學傳播中心首席科學家、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替茫茫然的天文「小白」們,尋找一個通向天文學家與天文學秘境的引力透鏡。 研究天文究竟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