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感受創新魅力

2020-09-05 中國科普網

今年的全國科技周雖然由於新冠疫情推遲召開,但公眾對科普的熱情卻絲毫未減。8月25日晚7點還未到,參加在北京天文館舉辦的「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的公眾就早早來到入口等待入場。

故事會 激發科學熱情

「哇……」隨著觀眾的一聲驚呼,一簇一米多高的柱狀白色煙霧從一個小小的燒杯中噴薄而出。

原來這是在北京天文館舉辦的「仰望星空」科學之夜的科學故事會上,來自英國的北京化工大學戴維教授,給觀眾們演示的「神奇」的化學反應。

旁邊4歲的小姑娘婷婷感慨地說,一粒小黑球放進水裡就能產生這麼大的反應,等我長大了也要學化學。

在科學故事會上不僅有科學表演秀,散文詩《死神與我們的速度誰更快》,讚美了抗擊新冠疫情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和醫護工作者的擔當壯舉。

越是艱險越向前。在過去的200多個日夜,他們在抗疫一線書寫精誠大愛,以生命守護生命,以生命之名護佑人民健康,成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火線上的中流砥柱」。

在這場影響世界的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中,中國醫務工作者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以專業素養和人道主義精神贏得世界讚譽。

小話劇《太行愚公李保國》再現了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35年如一日,長期奮戰在扶貧攻堅和科技創新第一線,帶領學生們紮根太行山與村民們同吃同住,把荒山變成花果山的科技扶貧感人事跡。

最讓觀眾印象深刻的是,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實驗小學的學生帶來的未來工程師科普劇《心新相印》。講述了人類醫學發展的日新月異,1996用3D骨骼列印大腿骨,使連體嬰兒成功分離。如今用3D列印技術再造人體新器官,使無法手術的重度心臟主動瓣膜狹窄以及惡性腦瘤患者重獲新生。未來的工程師們還將運用3D列印技術,為被新冠病毒受損的人們再造器官。

參加表演的同學都是來自人大附小DI創新思維社團的同學。苑同學說,節目內容是他們社團平時活動研究的課題。「DI創新思維社團不僅鍛鍊了動手能力,還教會我如何去規劃設計、如何去和隊友相處,這遠比在書本上學到的生動得多。我今年就小學畢業了,但是今後還想繼續參加這種活動。」

今日的「未來工程師」即將成長為明天真正的工程師,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希望,也是未來的科學之星。

「科學故事會」上還用視頻連線和現場報告的形式,講述了82年前德國人拉貝先生在日軍侵華戰爭中拯救了25萬中國人的生命;82年後,他的孫子,一位德國醫生向中國求援藥品抗擊疫情,中國醫藥企業免費贈藥,見證了中德兩國合作抗疫、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暖心故事。

會上還為參與科普公益課堂的中外專家頒發紀念證書。最後一曲《夜空中最亮的星》將晚會推向高潮。觀眾紛紛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掌聲裡既包含對科技工作者,醫務工作者的敬意,也是對崇尚科學的未來科學家們的希望和鼓勵。

科普展 品嘗科技盛宴

在天文館廣場還舉辦了內容豐富的科普展覽。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日益加重,很多年輕人得照顧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最多可達4~6位老人。寸步不離地守護不現實,所以老人居家的健康安全成為大問題

在「身邊的科學」展區,一款巴掌大的無線緊急呼叫器引起一位女士的興趣。這個呼叫器可以掛在使用者的身上,當使用者自感不適需要幫助時,一按上邊的紅色按鈕就會發出報警聲。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個語音電話呼叫器採用433M頻率和主機通訊,實現遠距離通訊,且有超強的繞障礙能力,在家裡的每個角落都能夠感測到呼叫的數據信息。主機和後臺伺服器採用wifi通信,方便設置和安裝。這個呼叫的有效距離為80米,如果超出這個範圍,只要按下按鈕主機就會響鈴報警,同時將報警信息發送至後臺,發起語音,電話告知緊急聯繫人。自動語音聯繫提前設置好的緊急呼叫聯繫人,只要裝上物聯卡即可。一個主機可以支持多個呼叫器工作,呼叫器小巧,方便老人攜帶,無需充電。

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個裝置目前西城區家庭養老床位已經使用了,西城民政局也在強力推薦這個呼叫器。

如今的高科技並非高高在上不接地氣,更貼近百姓生活,讓人們感受到身邊的科學。正如北科養老展臺工作人員所言:「隨著各種智能技術、產品的開發,概念化的智慧生活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

在「身邊的發明」展區,一曲悠揚的小提琴合奏吸引了一大堆人圍觀。這是藝飛創客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熊周易先生發明的智能小提琴。它是用高科技材料碳纖維製作琴箱主體,其中碳纖維複合材料是特有的專利和技術,已經完全可以替換傳統的木材聲學材料,聲音可複製可設計,堪比好品質的小提琴。目前可實現高標準品質及大規模量產。

結合現代通訊技術,在琴體裡內置硬體晶片,實現收、放音、語音互動功能,可通過軟體提供伴奏音源還可以智能陪練,遠程授課、遠程排練等,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讓學琴的孩子不再為學琴感到枯燥無味,大大降低學習小提琴的門檻。

熊周易深有感觸地說,來的觀眾普遍對科技產品有濃厚興趣,但對樂器的認知和創新了解的不多,科普知識的普及教育和音樂普及教育離歐美國家還是有相當差距,作為音樂行業的從業者來講,教育的路還很漫長,需要相關政府部門能重視起來,提供更多的機會讓老百姓能接觸並了解樂器和學習音樂的好處。

相關焦點

  • 謳歌科技明星 感受創新魅力——「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舉辦
    為滿足公眾多樣化科普需求,2020年科技活動周期間,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國外人才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於8月25日在北京天文館舉辦了「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B館二層活動大廳裡,特邀的科技工作者、外國專家、科普講解員、醫務工作者、大中小學生、文化教育工作者和媒體代表等一起參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仰望星空」科學故事會。
  • 格裡菲斯天文臺:感受天文魅力,探索星空奧秘
    格裡菲斯天文臺頂部的球幕影院,是模仿天空而建,你可以仰靠在座椅上,360度欣賞有關天體演變的影片,感受天文魅力。這裡還有一座加州最大的12寸巨型天文望遠鏡,所有遊客都可以排隊過來體驗,仰望星空,探索星空的奧秘。
  • [學習時報]王利明:仰望那遙遠的星空
    哲學家仰望這片星空,探索人類過去和未來的哲理;科學家仰望這片星空,發現宇宙無盡的奧秘;文學家仰望這片星空,書寫來自天外的故事;地理學家仰望星空,從日月星辰的運轉中探索地質變化的真諦;佔卜者也仰望星空,或許是他們試圖從星座中窺探人生的秘密。其實,宇宙遠比我們想像的要神秘複雜得多,許多宇宙現象也許是我們連做夢都無法想像的。
  • vivo X50 Pro仰望星空,絕美星空照輕鬆呈現
    你有多久,沒有仰望星空?對於星空,人們似乎都有著夢幻般的嚮往,嚮往它神秘而又深邃、迷人而又浪漫的意境美。而對於常常奮鬥在大都市的人來說,快節奏的生活卻讓仰望星空變成了一種奢侈。近日,vivo官微發布了一組由vivo X50 Pro所拍攝的星空美照,絕美的星空再一次有了小時候的韻味。星空的美,無與倫比小時候總喜歡仰望星空,看著顆顆如鑽石般閃耀的星星在天空中大展風採。它們像是螢火蟲般,為這個黑夜提供了一絲光芒,又像是黑寶石般,暗淡中帶著微光。而在vivo X50 Pro的拍攝下,這些或明或暗的星星,也真正做到了鋒芒畢露。
  • 仰望極地星空,邂逅「星際流浪者」
    7月17日至18日,阿里暗夜公園組織開展了以 仰望極地星空-邂逅「星際流浪者」 為主題的彗星觀測活動,同時也是一次很好的天文科普活動。活動期間,阿里暗夜公園安排了彗星觀測、攝影、天體觀測、星空留影以及在西藏自治區最大的16米數字天象廳內,觀看數字球幕影片活動內容,並邀請國家天文臺專家老師親臨現場,對前來參觀的當地解放軍戰士、學生、阿里本地居民和幹部職工,以及前來參觀的國內遊客、天文愛好者進行專業指導,講解天文知識,指導參觀者拍攝C/2020
  • 仰望星空,放飛心中夢想
    仰望星空以超越光速的目光追尋138億光年宇宙邊緣的風景縱觀一個無限小的奇點一聲巨響炸開時空演化成星雲、恆星、星系、簇團的宇宙壯美歷程仰望星空以哈勃深邃的鏡頭捕捉宇宙心臟的脈動目睹中子星、星系、創生之柱、太空禮花的絕美和震驚仰望星空
  • 感受,頂奢品牌的創新魅力!
    百達翡麗的昂貴不僅僅只源自於做工精細、技藝高超,更重要的是百達翡麗能夠堅持他人所不能堅持,在創新這座高峰上不斷攀登。 百達翡麗在不斷堅持運用傳統的精緻做工手藝,並將這種工藝傳承下去的同時,並沒有放棄對創新的追求,這就是百達翡麗作為傳統制表專家以及頂奢時計品牌的魅力所在
  • 局長走進國家級創新團隊,地震研究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鄭局長還特別來到國家級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工程抗震減災設計地震動研究」團隊,聽取團隊科研情況匯報,並與科技人員親切交談。「工程抗震減災設計地震動研究」團隊作為國家級重點領域創新團隊,長期以來,在強震動觀測技術與地震動特性認識、地震波動的數值模擬理論與方法、地震區劃及工程設計地震動確定方法、重要工程結構地震影響分析理論與方法等研究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
  • 「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即將開啟!
    為滿足公眾多樣化科普需求,在2020年科技活動周期間,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國外人才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於8月25日,在北京天文館舉辦「仰望星空當天晚上,特邀的科技工作者、外國專家、科普講解員、醫務工作者、大中小學生、文化教育工作者和媒體代表等將一起奉獻一場別開生面的「仰望星空」科學故事會。科學故事會結束後,參與現場活動的代表一起傾聽天文學家的專題科普報告——館長星夜秀,並在天文科普工作者的指導下觀測「七夕」夜的美麗星空。
  • 華僑城中學建成天文臺,讓更多的孩子可以仰望星空
    深圳這個城市經常雲厚星疏,光汙染往往使得晴天也看不到幾顆星星,但這些從來不是擋住深圳的孩子們仰望星空的理由,隨著深圳中小學4點半課堂的不斷開展,這裡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深圳孩子開始仰望星空。近日,在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中學,一個以「燕晗山」命名的天文臺正式啟用了。首次天文開放日之後,燕晗山天文臺成為了學生家長朋友圈中的網紅打卡地。
  • 從仰望星空到閃耀星空,這是浙大學子的奮鬥徵程|我和我的學校...
    從仰望星空到閃耀星空,這是浙大學子的奮鬥徵程|我和我的學校·記住這些年 大不自多,海納江河 在兼容並包的浙大校園裡 和孫書劍一樣在求真求知的師生們 也感受著
  • 仰望星空 讓聖潔靈魂陪伴(組圖)
    (原標題:仰望星空 讓聖潔靈魂陪伴(組圖))
  • 科技,擦亮學生仰望星空的眼睛
    科技圖書,可擦亮孩子仰望星空的眼睛,讓孩子把視角朝向遠方的天際,給他們插上了想像的翅膀。科技,激發孩子的探索與思考。科技類的圖書在給學生普及科學知識的同時,給孩子們帶到了一個新奇的世界——亙古的年代、遙遠的星空、深深的海底……讓孩子們知道除了生活的這個可以看得見的世界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未知領域,可以激起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強烈願望,讓創新的意識進入他們的頭腦,把他們變成為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勇者。
  • 去喜馬拉雅看星空,感受震撼靈魂的美
    點擊上方「與神對話讀書會」關注我們給你有深度的靈性追逐喜馬拉雅星空抬頭仰望蒼穹,不知何時銀河已經緩緩升起,微弱的營地光打亮了我們腳下的昆布冰川。從銀河初上到星空璀璨,又到星辰黯淡、皓月當空,用鏡頭記錄著喜馬拉雅山的星月交替。當皓月升起,夜晚的雪山在柔和的月光下,不再是白天陽光下刺眼的冰壁巖石,多了一絲俊美。同樣的角度,同樣的地點,不同的夜晚,不同的感受。
  • 南科大「星空畢業禮」 校長寄語「仰望星空,相信未來」
    當晚,繁星點綴的夜空之下,933名本科生畢業生和411名研究生畢業生參加了這一場特別的「星空畢業典禮」,成為南科大首屆擁有「星空畢業典禮」的學生。 「這是我第一次在南科大的畢業典禮上說『晚上好』。」南科大校長陳十一表示,為了讓大家留下一生難忘的回憶,更為了傳遞戰疫必勝的信心和力量,學校完善了相關防控措施後,決定在戶外舉行今年的畢業典禮。
  • 開福區:俯身耕耘課堂 抬頭仰望星空
    開福區一中的周小琬老師說:「何老師娓娓道來的書法文化故事,其中的魅力滲透在師者的一言一行、一字一句中,中鋒行筆如身正做人。」最後開福區少年宮袁雙妹老師提出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和傳承的重大意義,要充分發揮名師的示範輻射作用,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激發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
  • 人類月球日丨仰望星空,發現探索創新的力量
    這是一個關於探索與創新的日子,而它所傳達的意義,也是普羅格科技革新中堅定前行的動力。我們抬頭仰望,月亮和星星才有意義,像是偷偷的許願,像是口袋裡藏下的一顆糖,更像是無數個夜晚裡,最晶瑩剔透的美夢,伴我們一路成長。
  • stellarium:用來仰望星空的手機app
    可是,真的當你仰望星空的時候,天上的星星你又能認識幾顆呢?  除了天上的月亮,摔鍋以前只認得北鬥七星,然後還有北極星。我們大多數人,雖然不能像孫連城區長那樣有閒情逸緻,但是當你抬頭看到天上那幾顆很亮又很熟悉的星星,卻又叫不出名字來,這不能說不是一種遺憾吧。  現在福利來了,有這麼一款手機app和電腦軟體推薦給大家。Stellarium是一款虛擬星象儀的軟體。
  • 劉慧根:星空下的仰望者
    多年來,劉慧根一直致力於系外行星領域的研究,探索著璀璨星空的奧妙,樂此不疲。正如哲學家黑格爾所言,一個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民族才有希望。「80後」劉慧根就是那群仰望星空、不斷探索未知的天文學家之一。投身科研以來,他始終秉持著探索、創新的科研精神,希望可以藉助南大這個優質平臺,通過一次次的天體觀測,逐漸揭開系外行星的神秘面紗,為中國天文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 哲學|從仰望星空開始
    哲學開始於仰望星空——泰勒斯「長眠在此地,是我們偉大的天文學家」,泰勒斯的墓碑上這樣寫道。他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個有記載有名字留下來的思想家,被稱為「科學和哲學之祖」。一夜,他仰望星空,預測了第二天的大雨,卻因為當時太過專注,跌倒在了泥坑裡,還被隨行的女傭嘲笑。泰勒斯起身,抖落汙泥,笑了笑,繼續看天。鬥轉星移,變幻莫測。也許是變化的事物看得太多太膩,他便開始在變化中尋找不變,從表面探尋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