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走進國家級創新團隊,地震研究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2021-02-15 港西Baby

12月22日,鄭國光局長一行赴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調研指導工作,看望「地震監測預報服務產品設計與實用化」高級研修班學員,視察了中國地震局地震觀測技術研究院(E-研究院)、全球地震可預測性合作研究計劃(CESP)中國檢驗中心、國家測震臺網數據備份中心和中國地震科學臺陣數據中心、小孔徑臺陣中心。鄭局長還特別來到國家級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工程抗震減災設計地震動研究」團隊,聽取團隊科研情況匯報,並與科技人員親切交談。




「工程抗震減災設計地震動研究」團隊作為國家級重點領域創新團隊,長期以來,在強震動觀測技術與地震動特性認識、地震波動的數值模擬理論與方法、地震區劃及工程設計地震動確定方法、重要工程結構地震影響分析理論與方法等研究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在聽取團隊匯報過程中,鄭局長充分肯定了該團隊作為國家級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成績,兩次與團隊成員握手並鼓勵科技人員產出更多的科技成果。


       

         鄭國光局長強調,新的形勢下防震減災事業發展必須要科技創新,要把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落地生根,要調動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要使地震科技充滿活力;要充分利用好部門內外的科技力量和資源。新形勢下創新要三個面向:面向事業科技發展前沿、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地球所既要頂天又要立地,頂天:基礎研究、事業科技前沿;立地:支撐中國防震減災事業發展。

地震科技創新之路任重道遠,鄭局長此次地球所之行無疑是給廣大地震科技人員吃了一片定心丸。從事地震研究,要腳踏實地、也要仰望星空。仰望星空,是說地震研究應以解決科學問題為宗旨,要走在基礎研究的前沿;腳踏實地,是說地震科技必須積極為防震減災事業發展做貢獻,面向公眾提供全方位服務。

12月的北京已是隆冬,但鄭局長的到來讓廣大科技人員感覺到了融融暖意。的確,地震科技迅猛發展的春天,已經不遠了。

 

相關焦點

  • 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深海異獸》
    與《歐羅巴報告》《異星覺醒》等同類型科幻異獸影片視角不同,本片並沒有仰望星空,而是將視角下沉,沉到深深的海底。在地球最深的海溝裡,獻上一場有關異獸的饕餮盛宴。要知道目前人類載人下潛海底最高紀錄也不過是蛟龍號的7020米,遠沒有達到影片中的科技水平。
  • 仰望星空頂層設計,腳踏實地推動閱讀
    仰望星空頂層設計,腳踏實地推動閱讀 2015-06-01 來源:教育部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受教育者獲得自我教育的能力。而自我教育的最佳路徑與方式是學會閱讀和熱愛閱讀。
  • 周廣勝: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但此前的防風效應研究多集中在單條林帶或網格,且以對觀測結果的定性描述或統計分析為主,難以用於大面積農田防護林網的規劃、設計、評價與管理。 網格化的防護林建設有著很深的學問,既要考慮林帶最佳的防風效應,又要最大限度地減少林帶的脅地效應。因此,農田防護林建設究竟是採用長方形還是正方形?長和寬的比例多少才是最佳?所建林帶又該如何實現林、草、灌木的有機結合?
  •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南仁東先進事跡報告會在滬舉行
    報告會上,中科院北京分院業務主管韓博作了題為《科技報國,築夢蒼穹》的報告,貴州省科技廳副廳長、黨組成員,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副經理彭勃作了題為《科學魂,澆築大國重器》的報告,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高級工程師楊清閣作了題為《您的身影,是我追隨的目標》的報告,貴州省黔南州大數據管理局局長張智勇作了題為《千山崇仁萬水向東》的報告,中國新聞社記者張素作了題為《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 仰望星空 腳踏實地 寶珀經典系列卡羅素月相腕錶品鑑
    正圖與背圖卡羅素——腳踏實地的本性        提及卡羅素,我們不得不從地心引力開始說起。卡羅素機械圖       百年之後,寶珀重新賦予了傳統卡羅素新的生命,創新性地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枚一分鐘同軸卡羅素腕錶,同一年的寶珀乾坤卡羅素還「入主」故宮博物院,隨著寶珀連續生產的多款主打卡羅素功能的腕錶,新生的卡羅素再度
  • OPPO仰望星空、vivo腳踏實地,走向兩極分化的「藍綠大廠」
    OPPO仰望星空、vivo腳踏實地,走向兩極分化的「藍綠大廠」 「仰望星空」的OPPO:躍遷致善在OPPO未來科技大會,速途網看到了一個在技術投入方面愈發激進的OPPO。在會上推出三大「概念產品」壓陣的OPPO,似乎更加強調長期的技術布局,同時也在力求將科技手段,上升成為一種文化追求。這一點,從「躍遷·致善」的主題中便可略見一斑。在大會上,CEO陳明永給出了OPPO的科技選擇——致善式創新。
  • 科學匠人丨在數據智能領域,做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的研究
    DKI 組的研究以數據為核心展開,涵蓋數據理解、數據生成和數據交互三大主題。其中,數據理解是各項研究的基礎,根據數據形態的不同,例如結構化、半結構化、無結構化以及混合結構化,數據理解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來獲得相應的理解方法及工具。此外,語義理解是數據理解的重點和難點,經常要涉及到數據的上下文以及常識知識。
  • 為何要仰望星空?
    人們記住的第一個仰望星空者恐怕要算泰勒了,他被譽為科學之父。記住他的另一個理由是,他過於專注,以致欲望星空時,掉入了枯井。我們的祖先尚不能像我們今天這樣理解宇宙。沒有尾氣,沒有工業汙染的天空格外美麗。它像一個倒置的海洋,深不見底。星星的亮度不一,分布不均。但古人早就發現這些晶瑩剔透的珠寶似乎鑲嵌在一個巨大的天球上,因為它們相互間的位置是固定的。而整體(對北半球)圍著北極星在轉動。
  • 開學第一課丨「仰望星空,北鬥璀璨 腳踏實地,行穩致遠」,「北鬥人」用科學點亮星空
    北鬥系統是我們國家的國之重器,我們目前還是要對深海深空的導航問題進一步的去研究。建立更加廣闊宇宙的太空燈塔,實現了這個技術人類再往月球上走,往火星上走,那個導航問題就將是更加的便利、方便和可靠。仰望星空,北鬥璀璨,腳踏實地,行穩致遠,同學們通過好好地學習,我相信下一代的更加優秀的北鬥系統,未來的宇宙中間的「布星人」就一定會在你們中間誕生,同學們,加油!
  • 蝴蝶工匠森林女神 |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這個樹妖不媚不妖,優雅從容,有著最樸素的裝扮和最柔軟的心腸,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描述的大概就是這樣一種人。
  • [學習時報]王利明:仰望那遙遠的星空
    如果它的意思是指,我們要徵服宇宙,探索未知,我們要遠航大海,走向深藍,這無疑會為我們樹立遠大的理想。仰望那遙遠的星空——博大、深邃、美麗、璀璨,像是懸浮在茫茫蒼穹中的星海,又似散布在湛藍天幕上一顆顆耀眼的明珠,讓人痴迷!那遙遠的星空仿佛有一種神秘的力量,不斷激發人類發現和探索宇宙的神奇欲望。
  • 8K「視界」我們為什麼要仰望星空?
    8K「視界」我們為什麼要仰望星空? 這是人類思想史上最氣勢磅礴的名言之一 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像映在頭頂的星辰大海 照耀著無數埋頭疾走的後人 試想,當你仰望星空 曾幾何時出現在時間和空間的某處
  • 「仰望星空」感受創新魅力
    8月25日晚7點還未到,參加在北京天文館舉辦的「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的公眾就早早來到入口等待入場。原來這是在北京天文館舉辦的「仰望星空」科學之夜的科學故事會上,來自英國的北京化工大學戴維教授,給觀眾們演示的「神奇」的化學反應。旁邊4歲的小姑娘婷婷感慨地說,一粒小黑球放進水裡就能產生這麼大的反應,等我長大了也要學化學。
  • 仰望星空,放飛心中夢想
    仰望星空以超越光速的目光追尋138億光年宇宙邊緣的風景縱觀一個無限小的奇點一聲巨響炸開時空演化成星雲、恆星、星系、簇團的宇宙壯美歷程以智者的思想思考牛頓的萬有引力霍金的黑洞愛因斯坦時空彎曲產生的引力波楊振寧的宇稱不守恆尋找潘建偉團隊的墨子號量子衛星北鬥導航的衛星系統
  • 腳踏混沌創新號遊輪,仰望浩瀚無垠之宇宙
    混沌「創新號」遊輪已經航行在太平洋之上,夜空下是5000名學員熱火朝天的比賽備戰,而夜空之上卻是浩瀚無垠的宇宙。腳踏實地,讓你找到人生的價值,而仰望星空卻讓你時刻銘記人生的意義。我最看重的是混沌大學的創新,混沌專注的也是創新。現在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我們一定要學會不斷的更新自己。不只有許同學,還有一支來自雲南的少數民族戰隊,隊長之前參加過混沌的創新思維模型大賽,正是在大賽上結識了現在的隊員,她們回去之後選擇了創業這條路,今年又回到了賽場。
  • 地震預測 我們為何要仰望星空?
    並且大量研究結果表明,由地震引起的電離層異常變化確實存在,其中包括電磁場異常、等離子體溫度、密度變化等,強震發生前數天到數小時會發生電離層擾動,具有十分明顯的短臨特性。B已有案例地震前後電離層異常變化在我國,地震—電離層耦合效應研究起步稍晚,僅20年左右,目前仍處于震例研究的定性分析階段。
  • 探索星空奧秘,帶孩子們走進奇美的天文學殿堂
    孩子想知道的關於星空的一切,都在裡面。為什麼孩子需要這套書?對孩子來說,星空是「既有吸引力又無趣」的矛盾體。他們既渴望仰望星空,尋找星座;看見一閃一閃的星星後,又是一頭霧水,興趣寥寥。星星背後是什麼我們仰望星空,不僅要教孩子觀星,還要教孩子懂得「星星」背後是什麼?書中不僅介紹了怎麼觀星,還告訴孩子星星的科普知識,讓孩子了解天文學的基礎概念。我們看到的是一顆正在膨脹的紅巨星,還是一團包含無數恆星嬰兒的塵埃雲?
  • 仰望星空的智者在拯救世界,而見識淺陋的「智慧」卻成了「真理」
    文章來源:文教在線原創:子正先生引言: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仰望星空、「無所事事」的閒人去探索宇宙萬物的終極本源和人類的精神世界,而是遍布腳踏實地的成功「智慧」和功利者。這樣的民族註定不會成為未來的引領者。1、信奉「眼見為實」,是動物式的文盲。
  • 喜報 | 我院王晉軍教授課題組「分離流動及控制JFM團隊」榮獲北航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團隊獎學金
    11月15日上午,2019年北航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團隊獎學金評選答辯會在東辦公樓110會議室舉行。經學校答辯評審,我院王晉軍教授課題組的「分離流動及控制JFM團隊」榮獲該項獎學金(全校共5支團隊獲獎)。
  • 在火星仰望星空,好奇號拍下一張驚人照片
    有意思的是,好奇號平時腳踏實地做探測,偶爾還會忙裡偷閒仰望星空。比如,2020年6月5日,在日落後大約75分鐘,好奇號抬頭望向天空,拍下一張驚人照片——照片中兩個微弱的小亮點分別是地球和金星。好奇號用火星版暗淡藍點再次告訴我們,即便在太陽系中,我們的地球也不過是一粒不起眼的微塵,更不用說放眼浩瀚無垠的宇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