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面臨的是什麼?
疫情!疫情!疫情!
當前最渴望的是什麼?
復工!復工!復工!
當前最急需的是什麼?
口罩!口罩!口罩!
那麼,中國當前需要多少口罩呢?
以下是數據分析:
截至2016年底,我國醫療衛生機構超過98萬家,全國衛生人員總量達1117.3萬人。高達一千萬的醫護人員在崗,他們每人每天至少需要4隻口罩。也就是說,僅醫護人員這個群體,每天就要消耗4000多萬隻口罩。
以北上廣深這四大一線城市的人口來算,有超過7000萬人。每人2隻口罩,每天消耗量在1.4億隻左右。
如果把口罩需求量按照14億人的總量來計算,那缺口將是天文數字。
假若去掉遠程辦公、網絡教學上課、廣大山區鄉村居家的極少依賴口罩的人口,中國每天至少還有幾億人必須出門,工作,每天需要幾億隻口罩。
而中國目前的產能是多少呢?工信部說「最高產能達到每天2000萬隻」,這僅僅是樂觀的最高產能,這還是遠遠不夠。
口罩危機下,網友們想出種方法提高口罩利用率,有用酒精消毒的,有用鐵鍋水煮的,有用紫外線消毒的……這些方法都被專家證實不可行!
還有香港大姐出妙招,在口罩內放上摺疊的棉巾紙,棉巾紙有隔離作用,隨時更換,有效提高口罩的使用次數。當然,這樣的口罩用於出入電梯、小區、上街可行,高暴露場所、高危場所(密集市場、醫院等)等肯定要換。
口罩欠缺,這倒是個好辦法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日前便對DIY口罩展開研究,通過評估物料,科學分析,自製了一款過濾功能(針對20-200nm氣溶膠微粒)達到外科口罩9成以上效果的自製防護套裝!
該項目小組由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發起,並得到香港消費者委員會、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香港科技園公司和香港城市大學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支持。
DIY自製口罩
DIY自製口罩必須參考醫護口罩的三重設計(面層防水、中層過濾、底層吸水)的原理,同時,在選擇物料及模型時,需符合以下需求:
安全-符合處理食品衛生標準
易買-成本低
易找-日常家居材料
易做-製作簡易
易戴-透氣舒適
經過分析物料纖維組織,並比較安全性、可行性、成本等因素,工作小組分別找到相對應的替代材料。
1、 面層防水-文具用的透明膠套作面罩膠片(或擋太陽帽或其它質料安全的透明膠類)。為提供類似外科口罩的防水功能,工作小組建議以透明膠套作為面罩。在螢光劑模擬咳嗽測試中,面罩能有效阻擋大量飛沫。透明膠片成本只需約兩元,且可以清洗後多次使用。
2、 中層過濾-廚房紙。廚房紙一般可達到處理食品的衛生標準規格,而在香港科學園掃瞄電子顯微鏡檢視其纖維大小、空隙及排列,與外科口罩物料相若。
3、 內層吸水-袋裝或盒裝三層或四層面巾紙。面巾紙的質地柔軟,衛生標準高及吸水力強,最宜作內層物料。
實驗證明,以一張面紙巾(貼面最內層)加兩張廚房紙作為外層而製成的自製口罩,其在相同環境下,對20-200nm氣溶膠微粒的過濾功能能夠達到外科口罩9成以上效果。
自製口罩全程圖片詳解
1.先徹底清潔雙手及用具;
2.使用兩張不同品牌的廚房紙 或將兩張廚房紙(如同一品牌)以90度重迭 (目的是要儘量避開壓花位置重迭從而減少壓花位纖維之間的空間),其作用如口罩的過濾層;
3.蓋上1張袋裝厚紙巾作口罩底層,其作用如口罩內部的吸水層;
4.迭好的廚房紙及面紙巾,剪開兩份,再用闊度約2吋的膠紙將各份的邊緣對摺粘好;
5.以釘窿機在口罩兩邊上下釘窿;
6.在口罩表面鼻梁位加包膠鐵線,如無鐵線,可用眼鏡固定鼻梁位置 注意:避免用沒有包膠的鐵線,以免鐵線外露,刮傷眼或臉;
7.穿上4條橡皮圈/繩,調整長度 (確保口罩貼面,不宜太松或太緊);
8.再將透明膠文件套剪開成兩張膠片作用:如口罩的防水層,再將膠片固定在眼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