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鋸齒技術的新節點:深度學習超級採樣(DLSS)到底是什麼

2020-12-05 超能網

如果讓你在腦海裡以進化的視野回望過去歷史的長河中遊戲的畫面是如何從拙劣慢慢進化到目前的精細,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歷史觀,首先當然是隨著解析度的提高、硬體的圖形性能、顯存容量的發展,遊戲中能夠刻畫的模型解析度越來越高、越來越精細,而隨著發現貼圖、曲面細分技術的發展,遊戲當中的地面、牆體在更加精細的同時能夠顯示足以以假亂真的沙塵、泥團、軌跡、地毯紋理,人物的衣物能夠顯示更加立體、更加有層次的質感,再往後,我們皮膚在更加精細的同時能夠顯示更多的表情,貼圖的位移更加精細,甚至連毛髮都可以以假亂真。

另一方面,隨著內存、顯存的進步,遊戲引擎本身在邏輯方面的追求,我們開始迎來沙盒式遊戲,開始習慣在開放世界中以自己的方式改變著遊戲的面貌,改寫歷史的進程。在光影方面,在體積光、屏幕空間反射、遮蔽光的普及,再到近年愈加火熱的「基於物理」的熱潮,似乎萬物皆可「基於物理」,比如說基於物理的渲染、基於物理的著色器,如果你認真觀察的話,似乎我們現在目前所處的時代已經擁有足夠讓人滿意、甚至是讓人無欲無求的畫面,比如說《戰地1》,這似乎讓人想到段子中經常看見的那位美國專利局局長在1899年時所說的「所有可以被發明的東西都已經被發明完」。

這是真的嗎?當然不是,只有不負責任的反智言論才會讓你相信我們現在處在過剩的時代,尤其是在技術層面,技術是永遠無法超過欲望的,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像是魔術師使用各種各樣的Trick、Hack來騙過你的眼睛,調動你的滿足感。比如說新發布的圖靈顯卡主要標榜的光線追蹤,就是嘗試以真實的光線路徑創造出真實的反射,讓應該黑暗的地方如同真實般黑暗、應該明亮的地方如同真實般明亮。

什麼意思?簡單的例子是《戰地》系列,當我初次玩的時候,我就感覺到一股以往從來沒有在《使命召喚》系列體驗到的真實感,這份真實感是來自團隊合作?還是來自於大規模的載具?似乎都是,但是認真對比同時期的《使命召喚》對比後,我很快發現關鍵就在於光影,比如說《戰地3》當中的黑夜地圖,明顯就感覺除畫面當中固定的少數光源外,其他地方都非常黑暗,近乎伸手不見五指,雖然會不習慣但很快你就會發現這跟現實情況如出一轍,而《使命召喚》當中的夜戰環境就更像是簡單將亮度調低,相比之下很容易跳戲。

這是《戰地3》當中的夜間巷戰

這是《使命召喚》系列的黑夜

你更喜歡哪種風格的黑夜?

鋸齒——影響畫面真實性的歷史難關

那麼是不是如果紋理足夠精細、光影足夠飽滿,我們對於畫面的夢想就已經接近實現呢?聽起來好像有些道理,但是你忘記有項基礎性的問題,就是遊戲的鋸齒。因為畫面的生成原理問題,畫面是無法完全避免鋸齒的,而在如何消除鋸齒方面,簡單來說有兩種手段,一種是通過更多的像素採樣,生成更加精細的畫面,然後超採樣到屏幕裡,因為解析度的原因,更加精細的畫面能夠實現消除鋸齒的效果,這種抗鋸齒效果比較好,而且要實現沒有太多技術難度,但是對於性能的要求非常高,其中的代表就是簡單粗暴的超級採樣抗鋸齒(SSAA)、多重採樣抗鋸齒(MSAA)。

來自《古墓麗影:崛起》的抗鋸齒對比

來自《刺客信條:梟雄》的抗鋸齒對比

第二種是採用後處理的Trick,通過靈活的算法來以一定程度的畫面模糊來消除鋸齒,這種抗鋸齒的特點是沒有前者「實實在在」超採樣而帶來的效果,不夠精細,如果比較早期的遊戲(2011-2014)通過比較是能夠明顯看出來更模糊的,但是它突出的優點是它的最大價值:對於性能的要求極其低,有些時候能夠做到忽略不計,畢竟這是主要基於後處理的技術,其中的代表是FXAA、SMAA,目前的遊戲已經基本不會給你變模糊的感覺,但是在線條較多、場景複雜的環境依然容易顯得鋸齒明顯,所以部分遊戲當中能夠看到他們的結合。

來自《上古捲軸:天際》的抗鋸齒對比

而如果要說第三種的話,那就是TAA,它的本意是時間性抗鋸齒,最常見的拼寫是「Temporal anti-aliasing」,但是NVIDIA的電影化抗鋸齒TXAA的含義同樣是如此,現在具體的含義與本源雖然不清楚,但是在質量跟效果方面,TAA處在上述兩種方案之中,是比較中庸的方案。在目前的一些遊戲當中,TAA已經成為最主流的選擇,而以往很常見的MSAA都是變得罕見。

不只是光影,圖靈架構還帶來什麼?

在上述所有的抗鋸齒技術、光影技術的邏輯當中,共同的邏輯就是所有的計算性能仿佛就是一塊蛋糕,每當你開啟新的技術,蛋糕就要被切除一塊,而如果你開啟軟陰影、全局光照、超級採樣,那麼蛋糕當中的極大部分就會被砍掉,或者說硬體性能守恆,這意味著除非更換硬體,否則沒有辦法在不削弱一部分體驗的前提中提高你另一部分的體驗(在大多時候都是遊戲),這點就註定很多的優化軟體都是基於歪理邪說,道理很簡單,如果你不升級配置,或者不超頻,那麼你的幀率就永遠只有那麼多,你想要流暢,就註定要砍掉優先級較低的特效,而如果你想要栩栩如生的畫面,就註定要忍受較低的幀率——這是無從辯駁的、跨畫遊戲世界的扛鼎理論。

但伴隨著圖靈架構當中新增的張量單元,在全新的GeForce 20系列顯卡當中新增的深度學習超級採樣抗鋸齒( Deep Learning Super-Sampling)是跟以前有根本性差別的抗鋸齒,看名字似乎跟我們熟悉的SSAA超級採樣抗鋸齒有淵源,但其實並非如此,後者是相當暴力、在本地緩衝區直接生成數倍於目前解析度的圖像然後超採樣精細化,因此硬體損耗極其龐大,而前者則是利用張量單元賦予的深度計算性能,讓本地生成的圖像跟使用超級採樣生成的圖像對比,然後通過學習、觀察其中的差距來復現後者的質量。

很重要的改變就是:顯卡不再將所有的運算都在本地執行,是的你沒有聽過,通過圖靈架構,你能夠通過張量單元,跟位於英偉達總部的土星-V(Saturn-V)超級計算機(660節點、5280伏打核心)來依靠深度學習,來獲得四兩拔千斤的效果, 通過龐大的AI訓練,能夠以很小的代價獲得更好的採樣效果,說誇張一點,就是以FXAA抗鋸齒的性能損失,換回SSAA抗鋸齒的畫質,聽起來是不是很夢幻。

在德國的科隆遊戲展期間,NVIDIA公布的支持深度學習共有十餘款,但是目前我們能夠親自測試的作品只有兩項Demo,其一是虛幻引擎4公布早期時的潛行者Demo,其二是《最終幻想XV Windows Edition》。在這兩項作品當中能夠跟TAA進行對比。

性能畫質對比:幀率的甜點,但是有模糊化的嫌疑

針對這兩款作品的測試Demo,我們使用Intel Core i7-8086K、RTX 2080/80 T顯卡來測試,驅動已經是最新的GeForce 411.70,針對虛幻4引擎的潛行者Demo,我們可以使用PresentMon來測試,記錄幀率跟幀時間,但是針對《最終幻想XV Windows Edition》,我發現最方便的工具PresentMon無法工作,所以只能使用Fraps來記錄幀率。測試解析度全部都是4K。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僅有圖靈架構的RTX顯卡才能支持DLSS抗鋸齒。

這次測試的顯卡是來自索泰的RTX2080/80TiX-GamingOC

我們首先來看到《潛行者》Demo的平均幀,你會發現跟TAA抗鋸齒相比,DLSS抗鋸齒的性能可以提高超過20%,就單項技術來說,這已經可以說是相當龐大的性能差距,其實原本來說TAA就並非硬體需求很高的技術,可見DLSS抗鋸齒對於硬體的負擔真的是很低的。另外再看幀生成時間,我們同樣能夠看到,開啟DLSS抗鋸齒後幀時間確實是最穩定的,要遠遠比TAA抗鋸齒更加平直、穩定。

幀時間圖

幀率圖

在《最終幻想XV Windows Edition》當中的情況類似,在開啟DLSS抗鋸齒後依然能夠看到相比TAA抗鋸齒有超過20%、甚至在RTX 2080 Ti上面能夠看到接近30%的性能差距,就單項技術的影響來說,真的很少有那能夠影響如此劇烈的效果存在。

既然硬體需求如此的低,那麼如果畫面還足夠好的話那就真的是完美的技術,然而事實是這樣嗎?根據Digital Foundry撰文記錄的來看,似乎並非如此:DLSS抗鋸齒在部分場景會顯得模糊,而相比之下原本畫面並不突出的TAA抗鋸齒則會顯得更加銳利、清晰,我們就來針對《最終幻想XV Windows Edition》的測試過程來對比看看。

首先來看看這張露營的截圖,這張截圖區別足夠明顯,無論是高幫靴,還是帳篷、衣物、手臂、皮膚、頭髮都會顯得TAA抗鋸齒更加銳利,仿佛經過銳化一般,而DLSS抗鋸齒則顯得有些模糊,當然在這份模糊的背後,TAA沒有完全消除的抗鋸齒,比如帳篷支架、頭髮都已經在DLSS抗鋸齒當中沒有看到,這其中的孰優孰劣就讓玩家自己來評價吧。

點擊放大,注意看

這些截圖是Digital Foundry錄製的

注意看頭髮

左邊是DLSS,右側是TAA

這兩張全景圖放在一起看

你會發現TAA的細節更多、更清晰

總得來說,DLSS是一項跟以往的抗鋸齒技術完全特立獨行,具有更廣闊的技術潛力的抗鋸齒技術,通過張量單元,GeForce 20系列顯卡能夠以相當實惠的性能損失獲得足夠好的採樣效果,而且可以預見的是,它在遊戲裡的優化空間是很大的,現在它很像是當時FXAA抗鋸齒剛出來的模樣,也許日後它能成為相當主流的選擇呢。

相關焦點

  • AMD Radeon HD 6800形態抗鋸齒性能測試、畫質對比
    每一代新顯卡發布,總會在畫質方面進行一定程度的增強,尤其是抗鋸齒技術。隨著AMD Radeon HD 6800系列問世,我們又看到了新的「形態抗鋸齒」(Morphological AA),簡稱MLAA。
  • 英偉達詳細介紹可變速超級採樣VRSS,大大提升VR體驗
    背景1.1 超級採樣SSAA(超級採樣抗鋸齒)是一種早期的抗鋸齒方式。具體來說,先把圖像映射到緩存並把它放大,再用超級採樣對放大後的圖像像素進行採樣,一般選取2個或4個鄰近像素,然後將採樣混合起來,生成最終像素,令每個像素擁有鄰近像素的特徵,從而致使圖形邊緣的過渡趨於平滑。最後再把最終像素恢復至原來大小的圖像,保存到幀緩存,並輸出到顯示器。
  • N卡新架構抗鋸齒技術測試
    解析度有固定的像素,所以3D遊戲中不可能出現任何絕對平滑的斜線,故由有限的像素點形成了畫面的鋸齒。因此,鋸齒不能完全克服,只能儘可能縮小對人體感覺的影響。抗鋸齒技術的發展伴隨著GPU性能級的進步,衍生了多種技術。那麼有哪些是值得去體驗呢?
  • 12年等來了什麼
    第二,也是最不可思議的一點,今年的NVIDIA口風極嚴,發布會開始前人們討論最多的話題居然還是「新顯卡到底是11系還是20系」、「新顯卡架構到底是Volta伏特、Ampere安培還是Turing圖靈」這種最初級的命名形式。至於性能以及重大變化幾乎沒有人討論,因為真的是一點信息都沒有,這也是令我們最為頭疼的一點。
  • 困擾我好多年:那些遊戲畫面設置選項都有什麼用?
    簡單暴力、土豪隨意:超級採樣抗鋸齒(Super Sampling Anti-Aliasing)我們首先從抗鋸齒技術開始說起,之所以會產生鋸齒是因為3D圖形繪製過程中像素定位引起的,而抗鋸齒原理本身就是在某個像素的周圍採樣若干次,讓某一個像素擁有周圍其他幾個像素的信息,因此看起來仿佛變得圓潤流暢了,但是如何在消除鋸齒的同時又避免圖形變得模糊就相當考驗開發人員的算法水平了
  • Arnold渲染器設置窗口之採樣(Sampling)中英文對照及功能介紹
    採樣模塊採樣模塊分為:(1)Samples(採樣數值)CameraAA(攝像機採樣數值):採樣數值越大,抗鋸齒質量就越高,渲染時間也隨之增加。(註:此窗口是場景的全局採樣設置,也是局部的倍增,局部採樣數值可以在相應節點屬性(samples)設置。以下同理)Diffuse(漫反射):該數值增加,可減少場景中間接漫反射產生的噪波。Specular(鏡面反射/高光):該數值增加,可減少場景中間接鏡面反射產生的噪波。Transmission(透射):該數值增加,可減少場景中透射過程中產生的噪波。
  • 人工智慧(AI) 機器學習(ML) 深度學習(DL),到底他們哥仨是什麼關係?
    原標題:人工智慧(AI) 機器學習(ML) 深度學習(DL),到底他們哥仨是什麼關係? A BOUTBEAUTY 有三個詞,這兩年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L),深度學習(DL),到底他們哥仨是什麼關係?今天小編化繁為簡,用幾張圖帶你迅速看明白。
  • 騰訊AI Lab聯合清華港中文,解讀圖深度學習歷史、進展應用
    騰訊 AI Lab 於 2017 年下半年開始布局圖深度學習的研究,積極探索圖深度學習的應用邊界。並且在各大機器學習數據挖掘頂級會議上發表多篇文章,涉及大圖計算,超深圖神經網絡,無監督圖學習,圖的對抗攻擊,圖的樣本學習等。在未來我們將探索圖深度學習在廣泛場景的應用,如社交推薦,藥物研發等。使其能夠真正造福人類。一 圖與圖神經網絡1 什麼是圖?
  • 華中大提出新型採樣與重建算法, 提升稀疏深度稠密補全任務性能
    深度補全  深度測量與感知在機器人技術、無人駕駛和增強現實等領域都有著重要的應用。近年來出現了多種多樣的深度傳感器、豐富了我們對於真實世界的尺度感知,但這些傳感器卻有著不同的局限性。  稀疏深度補全的任務主要是補充出缺失的點,並儘可能精確地計算出這些點的深度。先前開發的算法主要利用的是隨機採樣來獲取稀疏深度,但這與雷射雷達等傳感器的工作機制不符,其採集的深度點取決於機械電子結構,有著一定的規律性。  另外絕大多數的重建算法,包括深度學習算法,都在使用規則的、標準的旋轉不變性的核來處理圖像,但顯然不同鄰域信息對於深度重建的重要性是不同的。
  • 逆勢而上的技術:圖神經網絡學習來了!
    2、兩個節點之間依賴關係的學習:傳統的神經網絡中,這種依賴關係只能通過節點的特徵來體現。3、推理能力:GNN 能夠從非結構化數據(例如:場景圖片、故事片段等)中生成推理圖。圖神經網絡技術已被應用在百度內數十個實際項目中,大幅度提升公司效益。為了幫助廣大同學入門圖學習,百度飛槳 PGL 團隊開發了「圖神經網絡7日打卡營」。
  • 到底選擇實時採樣還是等效時間採樣?
    順應市場需求 捷多邦推出一站式服務新模式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86486.htm實時技術到底有什麼意義?
  • 《質量效應2》N卡開啟全屏抗鋸齒方法
    遊戲的視覺效果也如電影般精彩,但遺憾的是該遊戲使用虛幻引擎,默認不支持全憑抗鋸齒,就算你在顯卡3D設置中強行開啟也無濟於事。這如果你要是有一款高端顯卡豈不是很衰。。無法發揮最大潛力。這裡向大家介紹N卡開啟抗鋸齒的方法,首先下載nHancer軟體(點擊下載),安裝並運行後如下圖,默認表單中沒有質量效應2,操作步驟:圖一:1、新添加一項,我這裡命名為me22、為這項添加執行程序,大家選遊戲目錄xx\Mass Effect 2\Binaries下面的MassEffect2.exe即可3、AA抗鋸齒設置,分三種,我這裡選擇了
  • 一場突如其來的討論:到底什麼是深度學習?SVM其實也是深度學習嗎?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2019 年底、2020 年初,許多機器學習界活躍的教授、研究員們投身參與了一場的突如其來的討論:深度學習是什麼?在過去十年洶湧而來的深度學習浪潮中,大家對深度學習在應用中體現出的各種特點已經非常熟悉了,但畢竟深度學習的理論仍未建立完善。
  • HPC大計算:挑戰深度學習的計算力黑洞
    9月24日,由亞洲超算協會聯合浪潮等主辦的2015高性能計算用戶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圍繞目前的新技術趨勢提出「大計算」理念。高性能計算可以顯著降低工業設計、研發和生產的成本,並大幅度提升效率,是實現工業4.0最重要的創新工具之一。
  • 黃浴:基於深度學習的超解析度圖像技術發展軌跡一覽
    作者 | 黃浴轉載自知乎導讀:近年來,使用深度學習技術的圖像超解析度(SR)取得了顯著進步。本文中,奇點汽車自動駕駛首席科學家黃浴對基於深度學習技術的圖像超解析度技術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總結,分析了這門技術近年來的發展軌跡。
  • 深度學習之Google Deepmind的Alphago人工智慧算法技術演變歷程
    2016年Google與facebook兩個大拿在圍棋領域基於深度學習都發表了文章,其中facebook文章如下:《BETTER COMPUTER GO PLAYER WITH NEURAL NET- WORKAND LONG-TERM PREDICTION》 ;Google文章如下:《Mastering the game of Go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 and tree
  • 地球最強抗鋸齒技術演示:真的沒狗牙了
    虛幻引擎開發商Epic Games之前已經不止一次說過將在新版本的「虛幻4」引擎中加入一項新絕活來消滅煩人的鋸齒現象。現在,Epic Games正式展示了這種新技術——Temporal AA,並宣稱這是迄今最優秀的畫面抗鋸齒技術,而它將出現在「虛幻4.4」引擎當中。
  • 集智科學家張江解析:為什麼複雜性需要深度學習?
    那麼,站在2016年的末端展望未來,下一波的熱潮將會是什麼呢?有沒有可能是引領工業界革命的深度學習技術呢?實際上,將深度學習技術引入複雜性科學研究已經有了大量的研究案例。例如,最近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用遙感和衛星數據結合來預測貧困」的研究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1。
  • 大會直擊|微軟亞洲研究院劉鐵巖:深度學習成功的秘密
    有了這個技術,我們就可以自己產生訓練數據。我們把這個技術應用到了機器翻譯上,取得了非常好的結果。大家知道機器翻譯這幾年有突飛猛進的進展,得益於大量雙語語料的存在,如果只有很少的數據能做什麼呢?這張圖上面最上麵條形圖對應的是用百分之百的雙語語料訓練的結果,最底下一行是使用傳統的深度學習技術只用5%的雙語語料的結果。
  • 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有什麼區別?
    作為人工智慧的核心技術,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也變得越來越火。一時間,它們幾乎成為了每個人都在談論的話題。那麼,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到底是什麼,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什麼是機器學習?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是人工智慧的子領域,也是人工智慧的核心。它囊括了幾乎所有對世界影響最大的方法(包括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