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IS視角 | 醛縮酶B介導的果糖代謝誘導了結腸癌肝轉移過程中的...

2020-12-05 儀器信息網

癌症導致的死亡中,大部分是由惡性腫瘤轉移而引起的,在臨床上仍然是一個挑戰。轉移性癌細胞通常與原發癌細胞相似,但它們可能會受到所轉移器官附近環境的影響。本文揭示了結直腸癌(CRC)細胞在轉移至肝臟(一個關鍵的代謝器官)後經歷代謝的重組過程。特別是肝轉移細胞通過GATA結合蛋白6抗體 (GATA6) 上調醛縮酶B (ALDOB)的表達,提高果糖代謝,為腫瘤細胞增殖過程中的主要中心碳代謝提供能量。靶向ALDOB或降低膳食果糖可顯著降低肝轉移性生長,但對原發腫瘤幾乎沒有影響。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轉移細胞可以在新的微環境中利用代謝重組,尤其是在代謝活躍的器官,如肝臟中,對相關通路的操縱可能會影響轉移性生長的過程。

原發性腫瘤逐漸累積遺傳性改變,並受其腫瘤微環境的影響,直到獲得能轉移到遠處器官的能力(GuptaMassague, 2006;ValastyanWeinberg, 2011)。這一過程的典型特徵是,結直腸癌(CRC)經過腺瘤到癌的順序發展,最終導致轉移(Barker et al. 2009)(70%的患者) 優先轉移到肝臟這個部位 (Rothbarthvan de Velde, 2005) 。在這個階段,該疾病變得很難治療,並對大多數形式的聯合治療產生耐藥性,使得結直腸癌(CRC)轉移成為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無法進行手術的肝轉移患者對化療幹預治療效果較差,中位生存期為69個月 (Alberts et al. 2005) 。目前針對晚期結直腸癌的化療並不針對肝轉移。部分原因是由於觀察到CRC轉移與任何特定的基因突變並不一致 (Jones et al. 2008) ,而且它們通常與原發腫瘤中的細胞相似。然而,新出現的證據表明,非遺傳改變,如表觀遺傳和代謝重組,可能促進癌症轉移。將這種機製作為研究的目標可能為開發結直腸癌轉移的治療方法提供新的途徑。

在本研究中,來自臨床樣本和經盲腸移植的體內CRC轉移模型的數據表明,結直腸癌(CRC)肝轉移瘤的特定代謝通路發生了改變。特別是,肝轉移會上調ALDOB的水平,這是一種參與果糖代謝的酶。肝內植入表明肝環境導致CRC細胞上調ALDOB代謝組學和13C標記的果糖追蹤研究表明,ALDOB促進果糖代謝,促進糖酵解、糖異生和戊糖磷酸途徑。降低ALDOB或限制飲食果糖會抑制CRC肝轉移瘤的生長,但不抑制原發腫瘤或肺轉移瘤的生長,這突出了腫瘤微環境的重要性。

1、在結直腸癌CRC肝轉移中BALDOB表達升高

為了證實ALDOB在肝轉移中的上調,作者將3CRC細胞株:HCT1162株肝轉移患者來源的異種移植(PDX)細胞株CRC119CRC57植入NOD/SCID小鼠的盲腸末端。細胞攜帶雙標記報告基因結構,穩定表達螢光蛋白(mCherryGFP) 和螢光素酶。在盲腸注射前,流式細胞分選(FACS)分析顯示,這些CRC細胞株中KHKALDOBHK表達均為單峰。注射盲腸後,CRC細胞在2周內首次形成原位腫瘤。隨後,它們在5周內發生了CRC肝轉移。收集原發性盲腸和肝轉移腫瘤後,利用螢光流式細胞儀(FACS)分離CRC細胞。肝轉移瘤的ALDOB水平明顯高於原發性轉移瘤,而KHKHK水平基本保持不變(3B-3D) 20%40%的小鼠也出現肺轉移,儘管與原發性盲腸腫瘤相比,肺轉移中ALDOB沒有上調。

Figure 3. 肝轉移使體內ALDOB表達升高

為了研究肝臟微環境是否引起CRC細胞中ALDOB的表達上調,本文將HCT116CRC119CRC57細胞同時直接注入小鼠肝臟和盲腸。CRC腫瘤迅速在肝臟和盲腸中形成,注射10天后,分別採集腫瘤。腫瘤經盲腸轉移至肝臟之前,在盲腸注射模型中需要3~5(3E)。從採集的腫瘤細胞中,利用螢光流式細胞分選(FACS)分離出CRC細胞。Western blot檢測證實,從肝臟分離的CRC細胞中ALDOB水平高於盲腸分離的細胞,而KHKHK水平保持相似(3F-3H)。另一方面,Transwell遷移實驗中遷移和非遷移的CRC細胞表達了相似的ALDOB水平,這表明ALDOB與遷移能力的增強無關。此外,在體外培養後,肝臟和盲腸分離的腫瘤細胞表達相似的ALDOB水平。綜上所述,這些數據表明肝臟微環境可導致CRC細胞上調ALDOB的表達。

2ALDOB促進CRC肝轉移瘤的生長

HCT116CRC119CRC57細胞中ALDOB 的表達下調(RNA幹擾下調表達),不影響體外含葡萄糖或果糖培養基中培養的CRC細胞遷移 。儘管盲腸移植HCT116CRC119CRC57細胞與對照載體均可有效發展肝轉移(3個細胞系的5只小鼠中有5只發生了轉移) ,但在盲腸注射模型中,ALDOB下調表達可抑制CRC肝轉移。經shRNA1幹擾的ALDOBHCT116CRC119CRC57細胞分別在5只小鼠中僅有2只、2只和2只出現可檢測到的肝轉移,而經shRNA2敲除的小鼠分別為212(5A-5E) 。此外,ALDOB 下調表達細胞中的肝轉移比對照細胞中的肝轉移腫瘤少得多,且小得多。然後進行肝內注射,觀察ALDOB是否促進肝內CRC的生長。對照載體的HCT116CRC119CRC57細胞在肝臟中生長明顯大於ALDOB表達下調的細胞(5F-5H)

Figure 5. RNA幹擾ALDOB表達可抑制CRC肝轉移

3、靶向果糖代謝抑制肝轉移

接下來考慮的是,果糖攝入量的水平是否會影響腫瘤的生長,尤其是在肝臟。注射CRC至盲腸後 (每組5只小鼠) ,高果糖飲食的小鼠顯示CRC肝轉移增加,而不含果糖飲食的小鼠相對於對照組顯示肝轉移減少(6A-6D) 。隨後將這兩種治療方法結合起來。對小鼠注射ALDOB基因敲除劑後,然後按規定對其餵食不含果糖的飲食。這正如預期的那樣,抑制了CRC的肝轉移(6A-6D) 。將CT26細胞注射到具有免疫功能的BALB/c小鼠的盲腸中,在果糖飲食對肝轉移瘤的影響方面也顯示出類似的結果。一直以來,高果糖飲食降低了老鼠的存活率,而低果糖飲食和低碳水化合物能延長老鼠的存活率。

用相同shRNA結構轉染LV-HCT116細胞,下調ALDOB的表達。與盲腸注射模型一致,ALDOB下調表達和果糖限制飲食抑制了肝臟中CRC腫瘤。關於抑制肝臟LV-HCT116腫瘤,ALDOB下調和果糖限制似乎比5-氟尿嘧啶或奧沙利鉑更有效,這兩種藥物都是晚期和轉移性CRC的一線化療。與ALDOB敲除或果糖限制飲食不同,5-氟尿嘧啶或奧沙利鉑在腫瘤抑制或生存方面幾乎沒有益處。因此, 針對ALDOB和果糖代謝的調節可能會影響肝轉移瘤的生長,並對目前的化療作為一個補充策略。

Figure 6. 飲食果糖限制抑制CRC肝轉移

關於珀金埃爾默:

珀金埃爾默致力於為創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續創新。我們為診斷、生命科學、食品及應用市場推出獨特的解決方案,助力科學家、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解決最棘手的科學和醫療難題。憑藉深厚的市場了解和技術專長,我們助力客戶更早地獲得更準確的洞見。在全球,我們擁有12500名專業技術人員,服務於150多個國家,時刻專注於幫助客戶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類生活質量。2018年,珀金埃爾默年營收達到約28億美元,為標準普爾500指數中的一員,紐交所上市代號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關珀金埃爾默的信息,請訪問www.perkinelmer.com.cn

相關焦點

  • 大腦果糖代謝可能引發阿爾茨海默症
    當其他組織增加糖酵解以補償減少的ATP時,神經元中的葡萄糖被導向磷酸戊糖分流,產生抗氧化劑,以對抗氧化應激引起的線粒體丟失。」 果糖代謝過度活躍,包括一種叫做酮己激酶C(KHK-C)的酶,它引發了一系列的不良發展:葡萄糖代謝不足,氧化應激增加,線粒體逐漸喪失,以及(最終)神經元功能障礙和死亡。
  • 綜述|呂志民團隊總結代謝酶在癌症等疾病發生發展中的非經典功能
    責編 | 兮代謝異常是腫瘤和其他疾病的重要特徵之一。腫瘤細胞不僅可以調節代謝酶的經典功能來滿足自身快速增殖的需要;同時還能通過代謝酶非經典/非代謝(Moonlighting)功能調控多種複雜的細胞活動和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
  • 癌細胞中的細菌,中山大學張革團隊揭示腫瘤內細菌促癌轉移機制
    但是這些細菌在腫瘤中具體作用卻並不是很清楚。,誘導腫瘤細胞大量產生miR-1246/92b-3p/27a-3p和CXCL16/RhoA/IL-8富集的外泌體,並進一步促進癌症轉移。胞內菌感染可以介導宿主細胞分泌性外泌體(exosome)的改變,外泌體通過其攜帶的蛋白質、核酸、脂質和代謝物等發揮細胞間通訊功能,參與多種生理和病理過程。
  • GUT:癌細胞中的細菌,中山大學張革團隊揭示腫瘤內細菌促癌轉移機制
    但是這些細菌在腫瘤中具體作用卻並不是很清楚。 該研究表明,具核梭桿菌(F. nucleatum)在結直腸癌患者的腫瘤組織和糞便樣本中富集,誘導腫瘤細胞大量產生miR-1246/92b-3p/27a-3p和CXCL16/RhoA/IL-8富集的外泌體,並進一步促進癌症轉移。
  • 惡病質在腫瘤轉移中的作用
    腫瘤肌萎縮常見機制 二、循環因子:直接影響全身代謝功能 在腫瘤發生和發展過程中,腫瘤細胞會重編程自身代謝途徑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生物能和增殖需求,同時破壞人體機體系統代謝。因此,宿主組織的代謝功能障礙是腫瘤惡病質的特徵,表現為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
  • 中山大學張革團隊揭示腫瘤內細菌促癌轉移機制
    但是這些細菌在腫瘤中具體作用卻並不是很清楚。,誘導腫瘤細胞大量產生miR-1246/92b-3p/27a-3p和CXCL16/RhoA/IL-8富集的外泌體,並進一步促進癌症轉移。胞內菌感染可以介導宿主細胞分泌性外泌體(exosome)的改變,外泌體通過其攜帶的蛋白質、核酸、脂質和代謝物等發揮細胞間通訊功能,參與多種生理和病理過程。
  • 肝臟與腸道中的果糖激酶在代謝失調中發揮不同功能
    肝臟與腸道中的果糖激酶在代謝失調中發揮不同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5 16:35:57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Miguel A.
  • 植物激素代謝組學|山東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植物激素介導鹽脅迫綜述
    以及植物是如何通過控制各種激素的合成、信號傳遞和代謝來構建防禦系統的。在此過程中,也強調了不同植物激素之間的信號交互(crosstalk)。中文標題:植物激素介導鹽脅迫作用機制綜述發表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 影響因子:14.416發表時間:2020年7月13日研究亮點·脅迫激素和生長激素在調節植物鹽脅迫反應中都是重要的。·鹽脅迫下植物生長適應過程中不同激素之間發生了複雜的串擾。
  • 糖酵解過程及中的重要酶類及其調控(二)
    催化糖酵解第六步的酶是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是巰基酶,所以碘乙酸是其不可逆抑制劑。NAD之間有負協同效應,當NAD+不足時可以保證酵解仍可進行,而當NAD+過多時也不會過度反應造成酸中毒。
  • 穀氨醯氨基轉移酶高是怎麼回事 竟是這些原因
    那麼,穀氨醯氨基轉移酶高是怎麼回事呢?這種情況可怕嗎?要怎麼辦?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穀氨醯氨基轉移酶高是怎麼回事谷丙轉氨酶主要是存在於人體的肝臟、心臟和骨骼肌當中。若肝細胞或者是一些組織損壞或者壞死的話,這樣都會導致谷丙轉氨酶升高。如果長期飲酒,造成脂肪肝,肝臟受損,肝功能下降,從而導致穀氨醯轉移酶會有明顯的升高現象。
  • 上海藥物所揭示組蛋白甲基轉移酶G9a促進乳腺癌發展機制
    前期的工作表明,G9a在臨床結直腸腫瘤組織中顯著高表達,幹擾或抑制G9a能誘導DNA雙鏈斷裂的發生,並伴隨細胞衰老的發生,顯著抑制結直腸癌細胞體內外生長,且該類抑制劑與臨床結直腸癌的一線化療藥物伊立替康具有協同抗腫瘤作用。
  • 2016年執業醫師考試:生物化學之糖代謝的知識點總結
    2016年執業醫師考試:生物化學之糖代謝的知識點總結 2016甘肅執業醫師考試備考開始了,下面是甘肅醫療衛生考試網為您整理的臨床醫學綜合知識。比較多執業醫師備考資料記得關注甘肅中公教育。
  • Cell子刊:清華大學傅肅能團隊揭示果糖有「毒」的秘密,代謝太快導致「毒性」
    該研究首次系統地揭示了果糖代謝特徵以及三碳糖激酶TK通過調控果糖代謝流向配比影響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生和飲食性果糖耐受的機制。該項研究發現,果糖代謝的最大一個特點就是「快」,而「快」是「毒」的根源。果糖是一種最為常見的己酮糖,是葡萄糖的同分異構體,它以游離狀態大量存在於水果的漿汁和蜂蜜中,果糖的甜度是蔗糖的1.8倍,是所有天然糖中甜度最高的糖之一。該研究發現,果糖代謝比葡萄糖代謝快5-10倍。果糖代謝繞開了糖原合成酶和果糖磷酸激酶,因而能夠長驅直入,進入三羧酸循環,脂肪酸合成,甘油三磷酸合成,以及葡萄糖合成和戊糖磷酸途徑。
  • 雲南農業大學楊生超團隊在姜狀三七齊墩果烷型三萜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取得重要進展
    內容來源於Planta人參皂苷是人參屬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前期人參屬植物三萜代謝途徑挖掘工作主要集中在達瑪烷型的人參皂苷生物合成,但針對積累在姜狀三七這一分布在我國西南部的人參屬植物中的齊墩果烷型三萜例,例如ginsenoside Ro、chikusetsusaponin IV和IVa的生物合成卻未見報導。
  • 動物所等揭示RNA修飾酶Dnmt2在精子獲得性遺傳中的重要作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段恩奎/張瑩研究組和周琪研究組,與美國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 的Qi Chen實驗室以及德國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Frank Lyko實驗室合作,揭示了RNA甲基轉移酶Dnmt2在精子RNA介導的獲得性代謝疾病跨代遺傳中的重要作用。
  • 全世界都在「抗糖」,看看Cell子刊怎麼說|果糖|絲氨酸|細胞|葡萄糖...
    由於果糖比葡萄糖口感更好,但飽腹感較差,據統計果糖佔美國總卡路裡攝入量的10%左右,但果糖的攝入增加往往會導致肥胖和代謝症候群的發生。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果糖不僅是癌症的潛在誘導因素,也可作為癌細胞增殖和轉移的「補充燃料」。  GLUT5是一種果糖轉運蛋白。
  • NF-κB誘導激酶在抗腫瘤免疫中維持T細胞的代謝適應性
    NF-κB誘導激酶在抗腫瘤免疫中維持T細胞的代謝適應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7:22:09 近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孫少聰及其研究組發現,NF-κB誘導激酶在抗腫瘤免疫中維持T細胞的代謝適應性
  • 肝轉移可通過巨噬細胞介導的T細胞消除來抑制免疫療法
    肝轉移可通過巨噬細胞介導的T細胞消除來抑制免疫療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7:19:37 美國密西根大學Weiping Zou、Michael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