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紫禁城投射到天上
從古至今,光輝的日月、燦爛的星空,一直吸引著地球上人們的目光。西方星座多以希臘神話和動物名稱來命名,如仙王座、仙后座、小熊座等。目前國際通用的88個星座是由古代巴比倫和希臘天文學演變而來的,而同樣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國古代天文學則因西方科學體系的衝擊,同時又版本眾多,謬誤頻現等原因自清末逐漸淡出主流。
機緣巧合,曾任《天文愛好者》雜誌社社長的齊銳和北京古觀象臺助理研究員萬昊宜在擦拭位於北京古觀象臺的清代天體儀時,發現其上所刻的星圖與蘇州的宋代石刻星圖《天文圖》有很多不同,由此兩人運用現代天文觀測數據,結合天文史學文獻,一一比對了中西星圖中1400多顆星,終於完整呈現了中國古代星空的盛景,並編寫成《漫步中國星圖》一書。
星座在古代中國被稱為「星官」,東漢張衡如此描述星官的命名:「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於是備矣。」中國古代的星官,從天皇大帝到農丈人、從戰場到市場、從天槍到簸箕,其名稱和布局都非常社會化。山川百物、人間百業都搬上了天際,涵蓋了古代神話、歷史典故、社會制度和人文習俗等,幾乎是按照地上人間的模式在天上複製了一個世界。
不同於西方星座以神話中的神、人或動物來給星座命名,中國古人把紫禁城裡的生活投射到了天上,皇帝有紫禁城,天上就有個「紫微垣」,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它以北極為中心,並以北極附近的一片星群為基礎而構成。中國古人發現,北極有一顆星星是不動的,其他星星都圍繞著它轉,因此把這片天區選作皇宮。那顆不隨天球旋轉而轉動的星星被古人稱為「天極星」,成為皇帝的象徵。自然也少不了代表後宮、庶子、太子、妃子的星名,還有星星被叫作丞相、侍衛官、輔弼、少尉等,另外還有星星被稱作天廚、天床、天牢、天廁等。而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主要指朝廷,天市垣則是三垣的下垣,就是老百姓的集貿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