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星圖:夜空重演生活與詩意(圖)

2020-12-02 鳳凰網江蘇站

星座在古代中國被稱為「星官」,東漢張衡如此描述星官的命名:「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於是備矣。」中國古代的星官,從天皇大帝到農丈人、從戰場到市場、從天槍到簸箕,其名稱和布局都非常社會化。山川百物、人間百業都搬上了天際,涵蓋了古代神話、歷史典故、社會制度和人文習俗等,幾乎是按照地上人間的模式在天上複製了一個世界。

不同於西方星座以神話中的神、人或動物來給星座命名,中國古人把紫禁城裡的生活投射到了天上,皇帝有紫禁城,天上就有個「紫微垣」,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它以北極為中心,並以北極附近的一片星群為基礎而構成。中國古人發現,北極有一顆星星是不動的,其他星星都圍繞著它轉,因此把這片天區選作皇宮。那顆不隨天球旋轉而轉動的星星被古人稱為「天極星」,成為皇帝的象徵。自然也少不了代表後宮、庶子、太子、妃子的星名,還有星星被叫作丞相、侍衛官、輔弼、少尉等,另外還有星星被稱作天廚、天床、天牢、天廁等。而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主要指朝廷,天市垣則是三垣的下垣,就是老百姓的集貿市場。

要想在天上同時看到這三垣,最好的時間是每年的六月中下旬,也就是夏至節氣前後。當黃昏來臨,一絲清風送走夏日西邊最後一線光亮,舉目北望,莊嚴的紫微垣,儼然高懸北極四周,「北鬥」和「文昌」居於牆左,而「華蓋」和「傳舍」列於垣右;轉身回望,在西南方天空中,明亮的「五帝座一」高掛,以它為中心的是天帝和大臣們處理政務的太微垣;向東看去,東南方地平線上銀河正慢慢升起,銀河西岸邊就是熱鬧的天市垣,仔細傾聽,也許能聽到來自天上集市的叫賣聲……

B、北鬥七星指示季節

在民間知名度最高的星恐怕就是北鬥七星了,這七顆星有各自的名稱,從勺頭開始依次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位於勺頭的前4顆叫鬥魁,其餘3顆叫鬥柄。

由於「北鬥」圍繞北極日夜不息地旋轉運動,從很早開始,「北鬥」就被人們想像成天帝的車駕。《史記·天官書》說:「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方」,意思是:北鬥七星是天帝坐著的馬車,天帝以中央為樞紐,坐在馬車上巡查四方,定四時,分寒暑。

在山東嘉祥縣東漢時期的武梁祠中,就有「鬥為帝車圖」的畫像石,圖中的北鬥七星,由鬥魁4星組成車輿,有一帝王形象的人端坐在鬥勺之中,鬥柄3星組成車轅。這輛車沒有車輪,它是騰雲駕霧而行的。

萬昊宜介紹,在每天的黃昏時候觀察北鬥七星,人們發現在不同的季節,「北鬥」的方位和鬥柄的指向不同。因此北鬥七星很早就成為指示季節的星空標誌。戰國時代的《冠子·環流篇》中寫道:「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其中的道理可如是解說:戰國時候,在春分時節每當黃昏來臨,仰望北天,可以看到鬥柄正指向東方。由於地球繞日公轉的緣故,鬥柄「東指」的時間會逐日提前4分鐘。如果每天晚上同一時間抬頭仰望北鬥星,會看到鬥柄指向逐漸沿逆時針旋轉,到了夏至黃昏,鬥柄已旋轉到指向南方的位置,標誌著夏季的開始;而到了秋分和冬至,鬥柄則分別指向西方和北方,標誌著秋季和冬季的開始。

不過由於歲差的影響,從戰國時期到今天,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現今在春分時要看到「鬥柄東指」,已不再是黃昏時分,而是在幾近子夜的23:30左右了,其他的季節延時也與此相同。

C、《步天歌》讓星空充滿詩意

早在上古時期,當時的人們就將滿天星鬥劃分成群,並一一取名。約公元前270年前後,三國時期吳國的太史令陳卓統一了全天星官,編成具有283個星官、1464顆恆星的星表,史稱「陳卓定紀」,這一星象體系被後世史書所採納,成為我國觀測星象的基礎。陳卓關於全天星官的劃分凸顯了中國「二十八宿」星官體系,二十八宿簡單地說,就是先以歷史上一些重點觀測的恆星作為標準,然後再以線形聯結起它近旁的部分星,如此構成一宿。全天共有28宿,分為四組,稱為東、南、西、北四官,即東官蒼龍、南官朱雀、西官白虎和北官玄武,以這二十八宿為代表,攜領囊括全天的所有星官。

三垣的創立比二十八宿晚一些。人們仰觀天頂,先把北極周圍的廣泛天域定為「紫微垣」,也叫「紫宮」或「中官」。由於古人已將二十八宿分配入東西南北四官,而中官僅含一個紫宮,有些單薄,他們便將紫微垣和二十八宿之間的部分天域進行了劃定,分別命名為天市垣和太微垣。三垣在隋唐之際趨於成熟,合併二十八宿後成為新的二十八宿三垣體系。後來三垣的地位逐步提升,在此基礎上成為三垣二十八宿體制。

相關焦點

  • 中國古星圖:夜空重演生活與詩意
    目前國際通用的88個星座是由古代巴比倫和希臘天文學演變而來的,而同樣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國古代天文學則因西方科學體系的衝擊,同時又版本眾多,謬誤頻現等原因自清末逐漸淡出主流。  機緣巧合,曾任《天文愛好者》雜誌社社長的齊銳和北京古觀象臺助理研究員萬昊宜在擦拭位於北京古觀象臺的清代天體儀時,發現其上所刻的星圖與蘇州的宋代石刻星圖《天文圖》有很多不同,由此兩人運用現代天文觀測數據,結合天文史學文獻,一一比對了中西星圖中1400多顆星,終於完整呈現了中國古代星空的盛景,並編寫成《漫步中國星圖》一書。
  • 小粉絲集體登上古觀象臺繪製古星圖 古老渾儀測算星空坐標
    「說對了,但又不完全正確」,周老師告訴大家,「人們習慣將它稱作『渾天儀』,其實它的名字叫『渾儀』,是中國古代用於測量天體球面坐標的觀測儀器。」渾儀的最基本構件是四遊儀和赤道環。四遊儀由窺管和一個雙重的圓環組成。窺管是一根中空的管子,「這個管子就是古代的天文望遠鏡。」雙重圓環的環面上刻有周天度數,可以繞著極軸旋轉,窺管夾在四遊環上,在雙環裡滑動。
  • 好山好水多逸趣,朱梅邨繪《石濤詩意圖》
    如此好的「彩頭」,引起了近代畫家的興趣,從而有了這幅《石濤詩意圖》,專門圖說這兩句詩。 朱梅邨 石濤詩意圖 這幅畫的作者是海派名家朱梅邨,他是吳湖帆的外甥。由於石濤是一位著名畫家,他畫石濤的詩,如何擺脫石濤的影響就成了創作中的首要問題。
  • 花山有徑 古韻今風:你的詩意生活還缺這場畫展!
    花山有徑 古韻今風:你的詩意生活還缺這場畫展!一組美圖帶你先賭為快。畫作欣賞>清供圖(2019)南京大學校領導薛海林、鄒亞軍、王明生,東南大學校領導任利劍,以及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導、著名花鳥畫畫家江宏偉,著名山水畫畫家薛亮,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南大藝術學院聶危谷教授等書畫界、藝術家代表一同出席了開幕式。現場速遞
  • 山溪疊院|背山川面溪流,在5000畝山林溪谷中,邂逅詩意的生活
    這裡山谷、密林、溪澗、瀑布、溫泉......群山環繞,溪流遍布,四面諸峰高低錯落,蔚然而神秀,灣區獨有的風景裝點了溪谷生活的詩意,走過世界的江山湖海,行至溪谷深處,讓心在此流淌。    (實景圖)  山溪疊院打破傳統居住空間的扁平化,雙層設計、合理布局、動靜分區的生活空間,更具私密感,無微不至地照顧不同家庭成員各自的生活需求和習慣。
  • 杜甫是詩意成都的文化符號 成圖公益講座多樣角度解讀錦官城
    他已經成為美麗成都、詩意成都的文化符號與形象代言。9月28日下午,西華大學圖書館館長、四川杜甫學會副會長、碩士生導師潘殊閒,在成都圖書館帶來《杜甫與成都》公益講座。整場講座圍繞「杜甫與成都」的主題展開,從「杜甫為何選擇成都」「成都對杜甫的接納」「成都對杜甫的改變」「杜甫對成都的書寫」「成都對杜甫草堂的守護」等角度進行了詳細詮釋。
  • 少見天文星象圖大花錢識讀
    中國古代天文學從原始社會就有了萌芽。早在堯帝時代,就設立了專職的天文官,專門從事「觀象授時」。從史籍上看,中國古代的天文星象觀察,對於太陽、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恆星,以及日食、月食、太陽黑子、流星雨等特殊天象,都有著豐富的記載,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古代天文觀測成果在民俗花錢上也有所體現。
  • 中國的四大名繡-湘繡(圖)
    到了清朝,湘繡已遍及湖南廣大城鄉,處處可見"母友相傳,鄰親相授"的傳藝學藝生動場面,特別是長沙一帶,湘繡成為家家戶戶的農村副業,農村婦女在勞作之餘,不僅用繡針和彩線來美化生活,而且開始把繡花作為謀生的手段。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短短10多年間,在長沙一帶新設立的湘繡繡莊就達40多家,大大推動了湘繡的刺繡水平和藝術水平的提高,表現手段不斷豐富,逐步形成了湘繡的流派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 汪國真用詩意詮釋對生活與生命的理解
    一個人的生命的長短是靠跳動的心臟來維持的,一個人是靠與身邊的事物和人的聯繫來生活。每個人用著屬於自己的生命在這個世界生活,每個人也有著自己對生命,對生活的理解與態度。汪國真用著自己的生命與生活作了詩意的詮釋。願每個人的生命如夏花般絢爛,生活如詩意般美好。
  • 《出水芙蓉》圖賞析
    《出水芙蓉圖》中的主體雖然以「一花一葉」簡潔、單純的方式出現,但是給觀者的感受,卻像似看到了整個荷塘滿滿的花與葉。這種「以一當十」、「以少勝多」的意象構思成為我們中國繪畫領域中的經典。這種構思其實就是利用物象的不完整性表達空間的無限延續,當然這種不完整不是指畫面不完整。這個不完整的圖形要通過巧妙構思和精心設計。這就是大家經常說的「越簡單的東西卻越難表達」的現象了。
  • 詩意的田耕生活
    《低頭種地,抬頭唱歌》裡岜農的這段自序,是他的生活寫照,在城裡生活了十多年的他,回到了山腰上的老家,過起了耕田唱歌的生活。繁體的「農」字,上為「曲」部,這似乎表示耕種不僅僅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它同樣是一種詩意的生活方式。在《低頭種地,抬頭唱歌》裡,岜農試圖將故鄉的地情風貌、耕作的酸甜苦辣,以及那些遙遠的傳說、成長的記憶,放置在這些詩歌、相片、繪畫當中。
  • 藍光雲報攜芙蓉園回歸山林詩意入世
    項目選址安寧太平山水新城,承中國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精神,擷蘇州園林之意境,築蘇派建築之雅貴,成就昆明蘇派院墅開山之作。這次藍光地產與雲南日報報業集團安之泰地產的合作,標誌著又一高端品牌項目落戶滇城,引眾人共同期待。
  • 英語美文:解讀中國最詩意的花語(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語美文>正文英語美文:解讀中國最詩意的花語(雙語) 2019-10-09 11:24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世界十二大畫家範光陵在富春江畫範光陵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是元代畫家黃公望於1350年創作的紙本水墨畫,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乃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幾經易手,並因收藏人之 「焚畫殉葬」 而使畫作身首兩段。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無用師卷」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歌手遊鴻明,創作充滿詩意,生活回歸本色
    人自從開始記事以來,就在對自己的日後進行著不斷的定位,儘管你不承認,但是只要生活在這個社會當中,肯定是有著一定的追求,無論是精神層次上面的亦或是物質的方面的。這裡還要著重提出一點,遊鴻明的歌曲不僅是被大家聽著感覺郎朗上口,甚至拋開伴奏的曲子輕輕去讀也能感覺到一股特別清新的詩意境界,現在的大家此時如果再聽到這些遊鴻明創作的歌曲時候,是不是還能依稀回憶起當時遊鴻明出現在大家視野中並演唱的場景,是否還會跟著他的聲音一起輕聲的合著節拍一起吟唱呢?
  • 中秋最大最圓的月亮美圖:西湖好詩意
    中國不少地區天氣條件不錯,攝影師們也趁機捕捉到了皓月當空、「月上中天頂空照」等美景,對於遺憾錯過的網友來說,不妨欣賞下這些美圖,筆者覺得杭州西湖、鎮江金山寺的美景最富詩意。當然,今年中秋也延續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說法,今晚還有「超級月亮」可以觀賞。
  • 家裡掛孔雀牡丹圖好嗎 一篇文章詳細剖析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家裡掛孔雀牡丹圖好嗎 一篇文章詳細剖析 在家中掛字畫,美化的是牆面,增加的是氣場,彰顯的是藝術的魅力。將傳統國畫掛置在牆面上,是藝術融入生活最常見的表現形式。適合懸掛於新人家中,代表著新人生活的甜美幸福,新人愛情的忠貞不渝,是很好的家居風水圖。   二、家裡什麼地方適合掛孔雀牡丹圖?
  • 有圖有數據:中國生活質量的世界排名為何如此差?
    和微友的一段對話最近一直讓我不大放得下,這位微友這樣問我,中國現在的生活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你們有房有車我們也有了,不少中國人都能跑到世界各地爆買了,但是為什麼有條件的都在紛紛移民,或者不遠萬裡跑美國生孩子也要給下一代一個美國國籍?我覺得不好深入談這個問題,於是籠統地回答說是國內的大環境較差,因此生活質量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