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小徐的科普系列。
植物染料是什麼?
植物染料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指從自然界的植物中提取的色素來作為染料。植物染料種類眾多,據《染料植物譜》 記載有300餘種,其可用於染色的部分有樹皮、葉、根、果實、花、莖、及全草等。
我先列舉幾種常用的染料是從什麼植物中提取出來的:藍色染料——靛藍;紅色染料——茜草、紅花、蘇枋(陽媒染);黃色染料——槐花、薑黃、梔子、黃檗;紫色染料——紫草、紫蘇;棕褐染料——薯莨;黑色染料——五倍子、蘇木
同時,植物染料可以分為幾大類:
直接型:紅花、槐花、苺草、桅子、薑黃、鼠李、石播、阜鬥等
還原型:蓼藍、馬藍、蔣藍等
媒染類大多數:茜草、蘇木、紫草、五倍子等
分散染料:指甲花等
酸性類:藏紅花等
陽離子型:黃蓮、黃柏等小檗鹼類
是不是好奇這些植物都長什麼樣呢?接下來由我帶你們了解一下。
來看看那些可提取染料的植物吧
紅色植物染料:
「赤,赫也,太陽之色也。」——《釋名·釋採帛》
紅花。
紅花適合多種纖維的直接染色,是紅色植物染料中色光最為鮮豔的一種。用它染得紅色被稱之為真紅或者猩紅。
茜草。
茜草花
茜草根
茜草是我國古代使用比較廣泛的一種紅色植物染料。茜草春秋兩季皆可收穫,以根部粗壯呈深紅色為佳。茜草染紅色時需要加入媒染劑,因此屬於媒染性染料。茜草有東洋茜、西洋茜、印度茜等,其中東洋茜為我國所大量使用,所染顏色偏橙色。西洋茜和印度茜需要進口,價格昂貴,不經常被人們使用。
蘇木。
蘇木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紅色植物染料之一。有關蘇木用於染色的史料記載,最早見於西晉時期。
《南方草木狀》中載「蘇木,樹類槐花,黑子,出九真,南人以染絳,漬以大庚之水,則色愈深」。可見蘇木早在西晉時期就已經作為中國普遍的紅色植物染料。另外,我國古代女子使用的胭脂中,蘇木就作為一種重要的原料存在。現在,蘇木也廣泛應用於食品色素加工中。
藍色植物染料:
「青,生也,象物生時色也。」
——《釋名·釋採帛》
染料藍草是指可以製造靛藍染料、用於染布的多種植物的統稱。 用於染藍色的藍草又可細分為蓼藍、菘藍、馬藍等。藍草是古代的叫法,近代民間一般都統稱其為藍靛。
蓼藍
馬藍
我們的祖先早已開始使用藍草進行織物染色了,《詩經》中:「終朝採籃,不盈一簷」。《禮記·月令》中:「仲夏之日,令民毋艾藍以染。」此時,人們不但使用藍草進行染色,還大量種植,作為一種經濟作物,很多地方以藍草作為生計。
黃色植物染料:
「黃,地之色也。」——《說文·黃部》
梔子。
梔子花
梔子
常綠灌木,開白花,其果實用作染料,它的色素成分是梔子苷。它作為黃色植物染料,可以直接進行染色,也可以加入一些媒染劑進行染色。
槐花。
槐花屬於豆科植物,用其花朵或者槐蕾進行染色。槐花中用於染色的成分是芸香甙,能和多種媒染劑作用,染出不同的色彩,可以作為黃色、綠色植物染料。
鬱金。
姜科類草木植物,內含薑黃素,可以直接染色得到黃色織物,也可加入媒染劑染出明度不同的黃色。最遲至漢代,鬱金已經作為一種植物染料使用。
黃櫨。
即為櫨木,漆科類落葉植物,分布於中國東北部和中部,木材可制器具。黃櫨是一種高貴的黃色植物染料,自隋代到明代一直作為「天子服色」。
藎草。
禾本科一年生細柔草本植物,其莖葉可作為黃綠色植物染料。可用於直接染色。
黑色植物染料
「黑,火所燻之色也。」——《說文·黑部》
狼尾草。
狼尾草為禾本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鼠尾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香味刺鼻濃鬱,夏季開淡紫色小花。
五倍子。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可做藥用。
綠色植物染料
鼠李。
落葉灌木或者小喬木。是一種優良的天然綠色植物染料。
還有同樣可染黃色的槐花、藎草。
紫色植物染料:
紫草。
典型的媒染性染料。早在春秋時期,紫草染色就已經興盛。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載: 「齊桓公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紫色系屬於五方間色,不符周禮所制,因此孔子曾經有「惡紫之奪朱」,孟子有「紅紫亂朱」的言論。
下一期我們會主要講一講植物染料的應用和現在植物染料的發展前景。歡迎關注我,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