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10天的解書稿,被拒了,你經歷過嗎?
想要提高解書稿過稿率,你要知道編輯是怎麼想的。
兵法裡有句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雖然咱們給平臺寫解說稿不是打仗,但如果你能事先了解編輯的思考方式,而不是一味按自己的想像來,自然你的過搞機率就會上升很多了。
今天我重點來分享三個內容
1、編輯喜歡什麼樣的作者?
2、搞清平臺調性和偏好。
3、如何用三步法確定出平臺編輯的心思。
01編輯喜歡什麼樣的作者?
答案是編輯都喜歡好作者,那麼什麼樣的作者會被編輯認為是好作者呢?
1.1首先好作者要基本功紮實,能寫出好稿子。編輯如何來判定你基本功是否紮實呢?一般編輯會採用兩種方法來測試你。
第一種方法是針對熟手,也就是給其他平臺寫過稿子的作者,編輯會通過你之前的作品來評估你的寫作水平。
第二種方法是針對新手,你從來沒有寫過解書稿,但你可能文筆不錯,那麼編輯老師就會指定一本書讓你試筆,然後給你規定一個截止時間讓你交作業。不管是熟手還是新手,編輯老師要的都是成型的稿子,稿子的質量將直接決定編輯用不用你,這就需要你去新公司面試成不成功,就這麼一哆嗦。
對於新手來說,特別要提醒的是你一定要按照上篇文章講的,先找平臺要內參
你在通過寫聽書稿,副業賺錢嗎?6條乾貨,零基礎學會寫聽書稿
1.2其次好作者要守時,保證按時交稿。通常解說稿的初稿完成都是要求在兩周內,這就是要求你要有很好的時間管理概念,做好計劃。
我一般是2-3天之內讀完書,兩天整理思路,一周寫稿,最後剩兩三天來修改,不提倡去趕稿子,因為你沒有思考的時間的話是寫不出好稿子的,尤其是整理思路的時間絕對不能省。
有句話說慢火煲靚粥,寫稿子也是一樣的道理。
另外要提醒的是,一旦你承諾了時間就千萬不要拖稿了,因為你的脫稿會打亂編輯原有的計劃,導致整個產品上架的拖延。
你一定要記得你是在和一個團隊製作產品,寫稿子是第一道工序,這個基礎如果搞不好,那麼別人下一步就沒法開展了,自然就不願意和你合作。
在這個圈子裡你也就失去了誠信,只會讓自己成為不受歡迎的作者。再說了,對個人來講,脫稿也不是什麼好習慣,很容易演變成拖延症的。如果你有脫稿的形象,一定要在第一時間讓自己意識到它可能帶來的嚴重性。
1.3另外好作者還要態度端正有些同學覺得自己寫稿子寫得很辛苦,也寫得不錯,編輯為什麼總是雞蛋裡挑骨頭呢?
這種想法恰恰證明你態度不太端正了,不管你自己認為寫的有多好,你都要注意,你有你的視角,編輯有編輯的視角,你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解讀一本書,你總結的觀點也會受到自身經驗的局限,而編輯通常是站在平臺角度去看你的稿子,很多意見可能恰恰是你之前沒有意識到的,這個時候其實是你得到進一步信息和深入學習的機會,只有虛心請教和溝通,你才可能得到編輯指導,儘快上稿。
還有些新手特別討厭編輯,讓自己一遍一遍改稿。
這裡我要特別強調一點,所謂千錘百鍊出真經,好稿子都是改出來的。
想想看編輯老師能坐到這個位置,一定是有兩把刷子的,為什麼他會覺得這樣寫不行,有什麼好的建議?
有些編輯可能會直接幫你改,或者說是告訴你怎樣改更好,這可是免費的學習機會,大家一定要珍惜了。
02搞清平臺的調性和偏好
有些老師或許會告訴你,你就應該這麼寫,不要問為什麼編輯就喜歡這樣的,其實這樣的做法是欠妥當的,編輯為什麼會喜歡這樣的?
你不明白下次遇見不同的場景,你就不知道該怎麼應對了。
打個比方,為什麼簡知平臺會不太喜歡年輕化的調侃風格?那是因為簡知的用戶大部分都是在25~45歲的普通女性,他們有職場煩惱,有家庭問題,多數是上有老下有小,他們是帶著一種求知的渴望來聽解讀書的,希望能夠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不是來解悶來聽閒書的,當然不希望聽到的是胡吹亂喊了,每個平臺都有不同的調性和偏好。
具體你該怎麼去搞清楚,方法有三個
2.1、開門見山直接問編輯只要你問編輯一般都不會拒絕你,他們會簡明扼要的告訴你,如果你還不明白的話,他們會提供給你他們喜歡的稿子樣例,讓你自己去體會。
2.2、仔細研讀平臺資料尤其是前面我們講過的內部參考資料,一般在創作規範中都會告訴你,平臺面向的用戶是什麼樣的,希望您使用的是什麼樣的語言風格等等。這個已經講過了,在這裡就不多說了,錯過或遺忘的小夥伴可以轉回頭去再去聽一聽。
2.3、翻閱平臺上已經公開發布的稿子,了解平臺的側重。比如樊登讀書會,幾乎沒有文學類書籍,基本都是非常暢銷的實用類書籍解讀。
但是你再比較一下有書平臺,你就會發現兩者很不同,有書是相當平衡的,文學、歷史、哲學、心理等等都會涉及,而且兩者的風格非常不同。
樊登的現場感很強,有做電視節目的感覺,而有書則是很正統的播音效果,有廣播劇的感覺,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調性,只有把握準才能不寫篇。
那麼剛剛提到的三種確定平臺調性的方法,大家要記好了,非常實用。
03三步確定編輯心思
有同學會說了,我態度很端正,文稿也符合平臺調性,為什麼編輯還是不給過稿?
編輯心裡到底想什麼呢?
告訴你答案之前,我先講自己一個小故事,我曾經解讀過一本叫做銷售洗腦的書,平臺由於剛開始做解讀書項目,並沒有內參資料,我只能按照以往的經驗來寫。
可是沒想到的是交稿第二天就被打回來了,編輯一個字都沒改,就給了三個字通知,請重寫。
我趕緊問原因,編輯反饋說沒寫出吸引力,沒吸引力是什麼意思?我很困惑。因為第一次合作又沒有內參資料,編輯反饋又極其模糊,如果我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改,結果應該還是會不合格。
於是我梳理了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編輯老師認為什麼樣的稿子是有吸引力的稿子。
能否提供一個樣板,別的平臺的也行。問這個問題我是希望能搞清楚編輯老師認為的吸引力標準是什麼。
第二個問題,已經完成的這份稿子是在哪方面缺少吸引力?
我想知道自己這份稿子和編輯老師目標中的好稿子差距在哪方面。
第三個問題,如果我這麼改,編劇老師覺得可以嗎?
我同時提供了三種不同的修改思路給編輯老師做選擇,只要弄清楚這三個問題的答案,我就能了解平臺想要什麼樣的稿子了。提出這些問題之後,我很快接到了編輯老師的反饋,就這樣,這篇幾乎要被廢掉的稿子被挽救回來了。
講這個故事其實是想告訴大家,稿子過不過,影響的是你自己的利益,與編輯關係不大,有時候編輯的反饋可能就是很模糊的,你根本弄不清楚編輯的思考模式,如果你硬著頭皮改,多半結果會不好,那麼這個時候你可以主動出擊,用提問的方式得到你想要的信息。
那麼從哪幾個方面來提問?
一要搞清標準,也就是編輯心目中理想的稿子。
二要認清現實,搞清你的初稿和編輯心目中理想稿子之間的差距。
三是提供寫作思路給編輯做選擇題,明確具體要求,搞清楚了這三點,相信你的稿子裡過審就不遠了。
那麼還有一點特別提示一下,像編輯提問時態度一定要好,不要帶有情緒。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所有內容了。這節課的作業是請你梳理本篇的知識點,然後來總結一下你與編輯老師喜歡的好作者差距在哪裡。
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