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麥~
提起在恐怖電影方面比較出名的亞洲國家,除了日本和韓國,想必就是泰國了吧。
東南亞地區在恐怖靈異這一方面可以說有著天然的優勢。
因為當地本身就具有不少靈異故事和各種各樣令人毛骨悚然的東西。
就比如煉製屍油、養小鬼、佛牌、鬼牌等等。
尤其是泰國,隨著近幾年前去旅遊的遊客越來越多,當地的這些民俗也逐漸被人熟知。
這也是泰國恐怖片最好的素材。
與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一樣,泰國恐怖片也比較善於營造恐怖氛圍。
它既會讓恐怖感縈繞在觀眾心頭久久不能散去,也會在你毫無準備的時候嚇你一跳。
而今天小麥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部電影,正是眾多喜好泰國恐怖片的小夥伴心中的經典作品。
那就是2008年上映的《厲鬼將映》。
《厲鬼將映》當年在泰國上映18天票房便高達5千萬泰銖,平均每日票房達到了277萬多泰銖。
隨著近些年來恐怖電影愛好者越來越多,該片也被傳得神乎其神。
在一些榜單中,它甚至超越經典的《鬼影》成為了「泰國十大鬼片之首」。
但在小麥看來,其實這部電影相比《鬼影》來說差距還是很大的。
畢竟《鬼影》可以說是泰國恐怖片的代表作品了,不論是恐怖感還是故事情節都讓人難以釋懷。
很多觀眾評價《厲鬼將映》是一個「假戲真做」的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小謙的電影院放映員。
他因為吸食大麻而陷入了經濟危機,甚至賣掉了女友小誦的手錶。
為了贖回女友的手錶,小謙被迫答應了黑道大哥幫助他偷偷錄製盜版電影的要求。
然而當第二天小謙去找黑道大哥的時候,他已經無影無蹤。
無奈之下,小謙只好一個人在深夜偷偷錄製。
沒想到竟然在電影中看到了死去的黑道大哥,不禁大驚失色。
在女友小誦的幫助下,二人發現電影其實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
於是二人前往片中「女鬼」扶桑嫂在現實生活中的住處一探究竟,卻發現她正在養老院安度晚年。
情急之下,小謙想到了飾演扶桑嫂的演員,二人便一起去製作公司尋找演員的聯繫方式。
在一段幕後花絮裡,二人發現原來飾演扶桑嫂的演員在拍攝過程中意外身亡了。
她的怨氣使得所有看過影片的人最終都難逃一死。
觀影完畢,小麥的第一反應是:這片子莫不是在強調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吧?
如果小謙和黑道大哥沒有錄製盜版這一舉動,也許就不會遇上這種倒黴事。
所以他們的遭遇完全是自作自受,也與盜版有著直接關係。
影片開始早有暗示,試映的時候導演本來想把扶桑嫂吊死的橋段刪減掉。
正是因為小謙要錄製盜版,沒有將原版膠片及時送回去,而是偷偷調了包,才導致了之後一系列恐怖事件的發生。
不管這是導演索普恩·薩達皮西想要傳達的思想,還是我們一廂情願的過度解讀,小麥都想針對盜版一事多說幾句。
近幾年來國內的盜版電影資源數不勝數,往往是正片剛剛上映,網絡上的盜版資源就已經流出,甚至泛濫。
往小了說這是對別人勞動成果的不尊重,往大了說就是赤裸裸的侵權。
沒有需求就沒有供應,小麥始終堅信這一點。
所以不僅是錄製和售賣盜版資源的無良商家應該被譴責,那些將觀看盜版視為理所當然的人也應該受到譴責。
更有甚者在觀看完盜版之後還在各大評分網站上打出低分,肆意謾罵。
拜託,你都沒有花錢又有什麼資格去評判別人的作品呢?
說回這部《厲鬼將映》。
雖然整個故事一直被電影界認為老套,但在當時來說還是讓人耳目一新的。
該片的題材和結局在當時看來非常新穎,即便敘事風格依然保持著舊式恐怖片的一貫套路,可整體來說還是恐怖感十足的。
尤其是「電影中的電影」這個設定,頗有一種夢中夢的感覺。
不過影片在寫實上的力道明顯不足,這也使得恐怖感略有降低。
而且「女鬼」扶桑嫂的造型像極了日本都市傳說中的裂口女,想來導演索普恩·薩達皮西多多少少也是從中獲取了一些靈感吧。
最重要的是,《厲鬼將映》也揭露出了影視行業的另一種「恐怖」。
我們都知道,對於很多影視作品來說,真實感十分重要。
片中的導演為了追求真實感沒能及時救下飾演扶桑嫂的演員,釀成悲劇,這才使得之後那位演員化身厲鬼加以報復。
而類似拍戲時假戲真做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就比如說義大利著名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執導的《巴黎最後的探戈》。
當時在拍攝一場強暴戲的時候,為了追求真實感,貝託魯奇並未事先徵得女演員瑪利亞·施奈德的同意。
使得瑪利亞·施奈德在之後很長時間裡都無法走出陰霾,甚至試圖自殺。
最可怕的是還有很多人因為影片的真實感將其視為佳作,殊不知我們看到的真實卻是用女演員難以釋懷的心理創傷換來的。
追求藝術固然可以理解,但請不要因為自己的藝術犧牲別人。
相比之下,尊重更加重要。
(本文由小麥撩電影原創,如需借鑑,請務必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