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在「東升西落」,中國何時可以取代美國?

2021-01-15 水木然學社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西點軍校演講,稱美國仍可維持一百年霸權。


而同時,世行發布的報告稱,中國即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經濟大國。


自世界步入近代和現代以來,曾經誕生的世界性霸主有西班牙、英國、美國。而此前兩大霸主,都已經日落西山,其衰亡歷史,很容易使人聯繫到目前的美國,於是,華爾街危機稍起,美國衰落論便甚囂塵上。


未來的美國,是逐步衰落,還是走出困境,仍然佔據世界舞臺的中心?中國能否取代美國?


無不死之人,無不衰之國。


曾經的世界霸主荷蘭和英國的相繼崛起和衰落,令人嗟嘆,而當今美國遭遇挫折,是否也意味著其衰落的開始?


荷蘭、西班牙與英國曾經的衰落,很大原因,是因為其母體與海外殖民地之間,存在嚴重的結構性矛盾。以西班牙為例,其16世紀鼎盛時期,殖民勢力範圍遍及歐、美、非、亞四大洲。


但是在西班牙本土,各種奢侈品消費興盛,製造業等實體經濟日益萎縮,英國、法國、荷蘭的加工業佔領了西班牙國內和殖民地的市場。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敗。由於母體經濟的殘缺,西班牙國內經濟缺少自我調整能力,其海外殖民地或獨立建國,或被新起帝國侵吞,西班牙從此一蹶不振,最終被英國取代了霸主地位。


英國的衰落過程與此類似,持續兩個多世紀成為世界霸主之後,英國本土的工業,也日益空心化,金融等高利潤行業,才是本土商人熱衷的事情。隨著法國、德國、美國,乃至後來的日本和俄羅斯均逐步進入現代國家行列之後,英國惟我獨尊的「世界工廠」地位逐步被打破。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對於海外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削弱,此前依靠海外資源掠奪的優勢幾乎蕩然無存,英國也由此衰落。


但是,當今的美國,與西班牙、英國卻大為不同。


西班牙與英國在衰落時候日益成為虛體經濟,而美國仍然擁有強大的實體經濟,美國不僅製造業和服務業發達,在很多後發國家犧牲農業,造成普遍的結構性矛盾時,美國竟然超越中國、印度、埃及等傳統農業大國,成為世界第一農業大國。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服務業和新能源、新技術等新興產業,美國仍然走在世界前面,而且產業結構非常合理。


西班牙與英國過於依賴海外,其經濟是外生性增長的,而美國一直是一個內生性的經濟體,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國內市場,具有巨大的自我調整能力和抗擊風險的能力。


美國與當年的衰落時期的霸主西班牙、英國有巨大的不同,這就是美國能夠仍然自我調整更新,維持世界霸主的根源。


作為美國之後最強大的日、德兩國,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性巨頭嗎?不能。


從歷史上說,日、德兩國是一種缺乏先天稟賦的國家,從來都不具備成為世界一流強國的基礎,只能成為次強國。


德國與法國、英國的戰爭,除了爭霸歐洲之外,更主要是爭奪對於殖民地的控制權,而其本源,仍然在於無法解決國內危機。其國內戰略調整能力差,一旦發生經濟危機,只能依靠掠奪外部資源來解決。所以,德國只能依靠閃電戰打垮歐洲一些小國,一旦碰到前蘇聯這樣的真正巨頭,則不可避免失敗。


日本同樣如此,作為一個島國,其先天稟賦有限。上世紀上半葉日本侵華,在某種意義上說,正說明日本經濟強盛的脆弱性,只有依靠中國的資源,方可立足未來,很多當年侵華的日本高級軍官和政府官員,在對華戰爭之時,既驕傲自大,更有隱藏於內心的恐懼,在某種意義上說,徵服中國是日本無可選擇的必然之路。但是,既然歷史沒有給予日本這個機會,在未來,日本將是一個會被日益邊緣化的國家。日本的崛起,只不過是得益於中日之間現代化的時間差,在中國尚處於中世紀乃至半封建社會時,已經脫亞入歐的日本,對於中國有一個體制上的比較優勢。日本失去了徵服中國的機會,即等於失去成為世界一流強國的永久機會。


而其實,早在100多年前,就有日本人洞察到其未來宿命。而民國時期富有遠見的中國人,如國民黨的蔣百裡,共產黨的毛澤東等人,正在此基礎上,預見到中日之間經過持久戰後,日本必然失敗。


同時,日本和德國的崛起,某種意義上具有依附性。二戰後兩國均由美國佔領和完成現代化改造,其殘餘的封建制度,被逐步掃清。美國逐步將其培養成衛星國,他們共同的特性是:高素質的國民及由此造就的豐富人力資源、貧乏的國內資源和國內市場,可以納入美國的體系,而不太可能成為獨立的不可控的經濟體。與美國經濟的巨大互補性,是日本、德國迅速崛的重要原因,臺灣、韓國某種意義上也是走的這條路。


先天的缺陷,使日德缺少成為世界強國的基礎。縱使美國衰落,日德也無能力取代,新的霸主誕生之後,日德仍然只能成為未來主流經濟體的互補性力量,這是日德等類國家的宿命。


本次全球金融危機之中,關於新興國家興起,並逐步取代傳統強國的假設,已經普遍流行。


《全球通史》的作者,著名歷史學家斯塔夫理阿諾斯曾提出了一個廣為流傳的「遏止領先」法則:在轉變時期起先最發達和最成功的社會要改變和保持其領先地位將是最困難的。相反,落後和較不成功的社會則可能更能適應變化,並在轉變中逐漸處於領先地位。

雖然遏止領先假說被普遍接受,但是,這個假說,存在著一個前提,即起先最發達的社會已經徹底腐朽,失去其調整能力,而相對落後地區能夠產生新的,完全不同的文明。


幾大新興國家保持目前的增長勢頭,要追上美國,尚且需要數十年時間。更何況「月亮走,我也走」,在新興市場逐步發展的同時,美國也在同步發展,仍然具有強大的自我調整能力,遠未到日落西山的時候。


同時,眾多新興國家,都存在著自身的重大缺陷,這些缺陷,將在未來幾十年內,阻滯其追趕既有強國的步伐。在「金磚四國」之中,俄羅斯資源豐富,「休克療法」之後,已經完成了社會轉軌,但是,俄羅斯人口總量繼續下降,勞動力儲備嚴重不足將會制約其經濟的發展;巴西的能源不足,長期依賴進口,並且國內貧富懸殊巨大,社會結構極不合理;印度未來人口資源豐富,但是其種姓制度根深蒂固,同時,基礎設施與工業落後,需要長時間的彌補;墨西哥與南非,越南等,目前均只是地區性強國,尚且不具備成為全球未來一極的實力。中國貧富分化嚴重,資源缺乏,且人口倒置,未來成為老人之國,活力不再。


更值得注意的是,未來的新興國家的崛起,不僅面臨著與美國等傳統強國的競爭,也面臨著新興國家之間的競爭。俄羅斯希望能夠重振大國雄風,恢復全蘇聯類似的地位,巴西則要從一個「未來永遠在未來」的國家,成為一個「今日之國」,而,印度,則一直宣稱要成為未來的亞洲世紀的主角。


新興國家的群體崛起,反容易出現均勢競爭的格局。難以有某一家遠遠超越眾人,一枝獨秀,直追美國。


在未來時代,無論是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還是傳統工業強國,都難以產生如當今美國這樣的超級強國。在資源與市場等領域競爭的日益激烈,將使各種崛起力量分化。新興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將成為未來經濟中重要的一級,但是無法產生一個獨立的、成為全球經濟中心的大國。



美國的強大,不僅在於站立山顛,執天下之大象。更在於沉潛於山谷,虛心匯聚天下資源。


在某種意義上說,美國的強盛,得宜於全球化與「後暴力時代」,它有兩大特徵。


其一是,與古羅馬與近現代的西班牙、英國動用軍隊地他國的徵服不同。美國更多是藉助全球化的進程,通過跨國公司進行網狀的資源整合,這樣的整合不需要政府和軍隊,而是以個體的企業為具體的資源整合的主體。而這種跨國企業,其業務分散在全球,其對於全球的資源利用,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也是分散的。如IBM,其研發中心設在印度,利用印度的人力資源,其採購中心部分設在中國;而在全球數十個國家,都有銷售網絡;而從1967年,麥當勞在加拿大開第一家國外分店開始,其在全球一百個國家共擁有分店超過三萬家。


這種資源利用和經濟擴張的方式,使美國的影響既隨全球化擴展,又不會遭遇到具體的挑戰。這與傳統的帝國遭遇到殖民地的抵抗即土崩瓦解有天壤之別。這種滲透是無形的,而且是分散的。其主體是跨國企業,而非國家。美國的航空母艦暫時開不到的地方,麥當勞和可口可樂早就到了,這是以前的世界性霸主無法比擬的。


其二是,與傳統的通過武力掠奪佔領資源不同的是,美國更多地體現了現代性。主要通過自由交易和互惠互利的原則,來獲得外部資源。


與歷史上最強盛的任何帝國都不同的是,美國的強盛,並沒有建立在外部的擴張之上。無論是古代的羅馬帝國,還是近現代的西班牙與英國,其資源依靠武力掠奪,所以一旦武力失敗,也失去其資源控制能力。


而美國是一個富有雄才大略的國家,其從100多年前開始,即提出極度富有遠見的「門戶開放」政策,以貿易和交換為主要的資源獲取渠道,其海外雖有駐軍,卻基本沒有殖民地。


這種以為交易和互惠而非控制與武力掠奪的新的交往方式,使美國獲得了更為久遠的利益。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在某種意義上說,美國即為「天下溪」。它對於全球資源的控制,並非建立在暴力掠奪上,而建立在成為全球資源自由交流的中樞之上。通過為天下之溪,會聚全球性的資源。美國作為一個新興國家,其吸收全球資源的能力非常強大,電影《功夫熊貓》創造了票房紀錄。事實上,熊貓文化的發祥地中國,卻由於種種思想管制,導致國人想像力的缺乏和人文精神的枯竭,為什麼是美國人而非中國人拍出《功夫熊貓》?此中深意,令人反思。


美國的對於全球的資源控制能力,更多通過跨國公司體現。在金融領域,美國的十大銀行,其投資遍及世界各地,在中國,很多知名的新興公司,背後都有美國大銀行的背影:蒙牛背後的摩根,無錫尚德背後的高盛等。在基礎資源領域,美國大石油公司控制了全球石油的流動。在大眾產業領域,微軟、IBM、可口可樂、麥當勞、福特汽車、通用汽車等,風靡全球。甚至在下遊產業鏈,沃爾瑪成為全球數十萬家供應商的銷售商,以及全球上億消費者的提供商。而美國,則似乎是一個擴大化的沃爾瑪:它本身並不擁有更多資源,但是,卻是各種資源的聚匯之地。


在全球500強中,美國企業約佔一半,而在全球化浪潮中,市場自由度的加強,使這些世界性巨頭全球性資源整合能力日益增強。


美國的強盛,不僅僅在與器物文明,更在於制度文明。


有一本書,叫做《上帝,國家,可樂》,在國家與企業的背後,還有上帝的影子。而上帝,則更多的是一種價值觀與文化的象徵。正如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Joseph Nye)所言,美國的強盛,不僅在於硬實力,也在於軟實力。


在商業領域,美國亦仍為全球之王者,在商業文化,商業環境與具體的企業治理領域,均領先於全球。


知名商業雜誌《財富》有兩個知名的排行榜,一個是《財富》全球500強排名,一個是全球最受尊敬的企業。耐人尋味的是,最受尊敬的企業名單,與全球500強的名單,竟然有非常大的重疊。在2008年全球最受尊敬的十大企業蘋果, 伯克希爾-哈撒韋, 通用電氣、谷歌、豐田汽車,聯邦快遞等,全部都在全球500強之列。


以「義」為主的最受尊敬的企業,與以「利」為主的全球500強的驚人重疊,似乎為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視角。


一個企業要贏得全球性的尊敬,在企業責任、道德倫理、社會公益、造福公眾等方面,都需要作出表率。美國商業巨頭能夠突破國家限制,被廣泛地接受和推崇,就在於它們身上,體現了一種通用的、普世的、主流的道德與價值觀。正如偉大企業家,福特企業的創始人老福特所言,偉大的企業不僅提供好的產品和服務,還應該讓身邊的社會更加美好。商業必須「流著道德的血液。」


同時,美國不僅是世界上最為龐大的經濟體,也是世界上最為自由的經濟體。美國顯示了強大的包容能力和無與倫比的自由精神。美國建成了自由開放的帝國主義(Liberal Imperialism),這正是英法稱霸世界時,因自囿於歐洲傳統的傲慢優越、無法轉型而沒落的原因。這亦是東亞等富有威權主義傳統的國家無法達到的彼岸。美國將現代商業精神發揚光大。


這種自由的經濟體,提供了良好的商業環境,在美國註冊的外國公司,當為全球之冠。我們所熟知的很多所謂「中國公司」,很多就是在美國註冊,當很多出自美國的跨國公司在國內市場和全球自由發展時,很多中國公司,卻仍然在國有企業的夾縫中求生存,躲避權力的傷害。


而當中國出現三聚氰胺危機的時候,美國早在100多前的牛奶危機之後,就已經就食品安全立法。經過上時間的商業社會的演變與進化,美國擁有比較完善的商業法則與商業環境,這也是其一大優勢。


而在具體的企業層面,很多崛起於美國的商業巨頭,能夠成為全球性企業的楷模,亦體現了在微觀運營層面,這些企業處於領先地位。


美國公司股東利益至上的價值取向,體現出美國文化的某些特點。追求民主與自由成為美國的一個重要社會根基。全民投資幾乎成為美國社會追求平等與民主的文化縮影。


在美國,絕大多數上市公司最大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一般低於5%。充分的股權流動性、全民投資與嚴格的監管等特點,讓美國投資者得以在市場原則下自由選擇投資機會,充裕的資本優勢讓美國公司得以不斷擴大投資規模,並積極拓展全球經營,提高全球競爭力。在全球範圍內,美國式公司強調公司治理、股東利益至上等理念備受推崇。




改革是最大的紅利。


在亞洲,日本亦是靠改革而騰飛。19世紀後期,日本搞明治維新,中國人嘲笑日本是小國,不願學革新。後來日本崛起,擊敗了老大帝國的中國。而在二戰之後,日本更盡興了全面改革,徹底掃清了封建殘餘,打擊財閥實力,推行現代文明,由此實現了二次騰飛。


制度自信,並非不要學習。在」五不搞「的語境下,中國縱使可以不學西方,但是,東方一樣值得學習。中國未來需要向三個東方國家學習。學越南,搞東方社會主義政治改革。學緬甸,搞東方國家社會和解,學土耳其,搞東方國家文化大革新。


歷史是有周期的:國家也好,帝國也罷,運數皆是浮浮沉沉。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藍,都能發現一個事實:西方國家正在沒落,東方中國正在崛起,世界正在「東升西落」,這一輪升起的是太陽!從現在開始,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明正在替代西方文明成為人類文明的主流。生生不息正好就體現在善於不斷吸取先進思想,在容納的過程中又不迷失本位自我,最終將外來的先進思想轉化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水木然


美國能夠強盛200年,並且至今不衰,就與其強大的自我內部革新能力有關。19世紀中期,隨著資本主義與奴隸制的矛盾,美國通過南北戰爭,滌蕩了汙穢,掃清了發展道路,遂一躍為世界第一強國;在二戰之後,美國通過馬丁•路德•金髮起的民權運動,完成了對自我的又一次清算與革新,而經歷9•11的事件十年之後,美國在紐約世貿的廢墟上建立了9•11清真寺,族群融合與信仰的寬容,成為美國社會反思後的共識。


未來中國要趕超美國,最大的希望,並非在於硬實力,僅僅在經濟總量上超越,更重要的是軟實力,在制度和文化領域,不停改革,學習土耳其,在文化領域,徹底摧毀傳統的腐臭,涅槃而後新生。拜孔子,復儒家,是沒有出路的。事實上,中國一百多年來,骨子裡一直沒有超過張之洞。「中國特色」的藉口,其核心仍然是「中學為體」,只不過不願意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換了塊招牌。而在政治領域,更需要實現民進官退,還權於民,將權力的惡獸鎖緊籠子。


水木然認為西方崛起的曾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災難,但同時也給人類文明創造過巨大貢獻的,比如公平自由的市場、民主的選舉,憲政的體制、公民的權利等等,西方的成就對世界影響是深遠的。而中華文明的生命力和生生不息正好就體現在善於不斷吸取先進思想,在容納的過程中又不迷失本位自我,最終將外來的先進思想轉化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中國的改革,日久彌新。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毛澤東領導的二次共和再造,鄧小平領導的改革開放,是為中國的現代化的三次重要變革。未來,中國需要第四次大變革,以徹底掃清現代化的障礙,實現全面振興。


《跨界戰爭》(作者:水木然,已經出版上市)。我們正處於變革的浪潮之巔,傳統企業在衰變、大企業在裂變、小企業在巨變;傳統社會秩序被瓦解、傳統商業邏輯也被推倒重建,這就是一場「跨界戰爭」!國家、行業、企業、個人都被捲入其中!本書深刻剖析了這一系列過程,讓你活在當下,讀懂未來!請長按識別下面二維碼購買(或點擊下面閱讀原文)閱讀全書請關注水木然微信號:smr669

作者:羅天昊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FT)

轉自:羅天昊國與城

相關焦點

  • 《太陽的東升西落》石將軍-協助拍攝
    因此,人們在地球上看到太陽東升西落,這是相對運動的結果。太陽的東升西落【第1幅圖】此作品由濟寧攝影愛好者儲先生在著名的廈門地區拍攝太陽的東升西落【第2幅圖】此作品由海南攝影愛好者宦先生在著名的濟寧地區拍攝
  • 晝夜交替、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原因是什麼?
    晝夜交替、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原因是什麼?日月星辰會東升西落?
  • 為什麼所有的星都東升西落?
    如果長時間觀測星空,你可能會有一個感覺是什麼,所有的星都東升西落,但是為什麼叫東升西落呢?另外就是天文拍攝也有一些技巧,你可以加一些比較漂亮的前面這些風景,比如說有一棵樹,一些漂亮的巖石,然後這樣的話,拍出來這個照片它的藝術性會更強一點。
  • 看上古神話故事,為什麼太陽也是東升西落呢?原因讓人感嘆!
    看上古神話故事,為什麼太陽也是東升西落呢?原因讓人感嘆!說到上古神話很多人都會想到盤古開天、女媧造人、后羿射日、精衛填海這些經典的神話故事,其實在上古神話中還有很多經典的神話故事被人們喜愛著,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在神話故事中看的太陽,它是為什麼會東升西落的呢?真相又是什麼呢?跟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 東升西落
    「哥哥,你馬上要高三了,以後想做什麼呀」 「你管這麼多幹嘛」 「我就是問問嘛,你以後會選什麼專業,學醫好不好」 「不好,我會選金融」 落落撅了撅嘴小聲道「金融有什麼好的,學醫好,學醫可以救人」陳深並沒有在意,只當和小孩子的瞎聊。
  • 東升西落、中國復興--世界格局
    到21世紀的今天,中國的崛起又使人類文明的重心逐漸遷移到了東亞,東方文明將替代西方文明成為人類文明的主流,東亞正在成為人類文明和全球的重心。「西強東弱」的格局將被徹底改變,世界經濟、政治和文化的走向將是:重心和勢力東移,秩序和格局重構。原來的「華盛頓共識」是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建立的秩序和格局,那麼在人類文明東移後,「華盛頓共識」將被「北京共識」取代。什麼是中國共識?
  • 為什麼太陽會東升西落?2個專業知識點來分析答案,看完恍然大悟
    你當然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又不是世界末日。但你有沒有——哪怕只有一次,思考下為什麼太陽會,而且一直都是東升西落?這種現象背後又藏著什麼原理?自然地,古人將太陽在天空中的運動視做太陽在繞著我們運轉。隨著現代天文學的誕生,我們逐漸了解其實太陽在以另一種方法繞行。太陽看起來在繞著我們旋轉是因為地球不僅公轉,同時也在繞著地軸自轉。
  • 其實太陽東升西落的軌跡每天都會悄悄出現變化,你注意到了嗎?
    問:為什麼太陽東升西落的軌跡在一年中會出現變化?「我對天文學一無所知,但我對日落十分好奇。當我於傍晚時分坐在門廊上觀賞落日時,我注意到它總是在不同的位置下落。但我發現僅僅時隔一夜,結果就大不相同。你每天看到的太陽東升西落其實是地球繞著地軸自轉的結果。由於地球的自轉,在我們看來,太陽仿佛在天空中東升西落。但讓太陽每天的軌跡略有偏移的是另一種現象——地球也在繞著太陽公轉,因此一年中的每一天,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都不一樣。於是,由於地球與太陽的夾角每天都在改變,一年中太陽在天空中的「路徑」也就隨著日期變化各不相同了。
  • 愛意東升西落,浪漫至死不渝
    但想想大晚上的,還是選首慢歌吧~2020,五月天的第二場線上演唱會了上次是2020年5月31日這次是2020年的最後一天從夏初的溫熱到寒冬的泠冽他們卻又一次在每個座位上放了螢光棒讓我瞬間想到了這樣一句話「愛意東升西落,浪漫至死不渝」2020年,真的足夠特殊
  • 東升西落一個輪迴,愛而不得,終究還是錯了
    這話也傳到了天帝的耳朵裡了,天帝震怒不想把自己心愛的女兒嫁給這個一事無成的人,想要直接拆散他們,但是礙於面子又不好直接拆散,而這時太上老君給天帝出了個主意,讓他們給人間值班,故給人間分為白晝、黑夜兩個班次,並且永遠都是東升西落,永不能會面,讓他們慢慢離開對方,但是天帝還是心疼自己的女兒,想著兩人慢慢疏遠,早晚會忘記這段孽緣,就給兩人的任務定了100年,年滿後兩人就可以回到天庭。
  • 無關愛情的溫柔小眾句子|太陽東升西落,朝思暮想地看著你
    #小安情話#太陽東升西落
  • 券商看好廣和通收購Sierra車載業務,反映全球模組產業「東升西落」
    國信通信認為,Sierra將部分資產出售給廣和通,反映了全球模組產業「東升西落」的產業趨勢,廣和通可通過此次收購進一步加強全球市場能力、產品能力,發展邁上新臺階。國信通信認為,此次收購對於廣和通的意義主要有兩點。其一,全球市場能力升級。
  • 愛意東升西落 浪漫至死不渝
    而我只希望你 :愛意東升日落, 浪漫至死不渝。 七歲和十七歲,中間有十年,十七歲和二十七歲,中間有一生。要一直相信愛,一定會來。在這兒給遺憾的生日許個願吧。希望最後嘴硬的女孩子會遇到一個懂細節的男孩子 ,而那個注重細節的男孩子會讓那個嘴硬的女孩子變得越來越溫柔 。
  • 從中國神話故事裡面看,太陽為什麼亙古不變的東升西落
    自古水火不相容,這句話是真的,水可以熄滅火,火可以給人間帶來溫暖,這些哲理其實在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裡面體現的淋漓盡致,不信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在中國神話故事裡面,共工水神和祝融火神一直不對付,但是嚴格算來,兩個人算是一家人,他們都是炎帝的後代,共工還是祝融的後代,按今天的制度來看,這都算是大逆不道了,但是在遠古神話故事裡面,卻沒有這麼多顧慮。共工做天神這麼多年,其實還是有點寂寞的,人不能閒,閒了就容易生事,共工還是那種唯恐天下不亂的性子。
  • 中山東升,一個與棒球結緣的中國小鎮
    他是「中國棒球之父」梁扶初之子。梁扶初是中山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他率領一支名為「熊貓」的棒球隊,以「拼命追擊,死纏到底」之球風,在上海屢勝多支國外強隊。  10年前,年逾八旬的梁友文從美國回到東升鎮,以義務擔任教練的形式,普及棒球。中山市復辦了梁扶初創辦的「熊貓杯」棒球賽。2014年,中國棒球協會向梁友文頒發了「中國棒球終身榮譽獎」。
  • 面對「三戰」,誰將成世界第一?專家預言中國將取代美國
    目前美國的疫情情況好、是最嚴重的國家,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國,但是現在美國的經濟正在快速下滑,如果美國霸權衰落,誰能成為世界第一呢著名經濟專家達裡奧表示,中國將很快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專家做出這個判斷也是有原因的,對於疫情,各國的處理方式也不同,中國及時採取措施,而美國對於疫情則是消極對待,隱瞞真實數據,致使美國疫情失控,美國死亡感染人數沒有達到預期數據,這說明美國政府的措施很有"成效"。美國現階段的狀況,任由疫情發展下去,美國的經濟就會受損,要想恢復到原本的經濟,恐怕是很困難。
  • 美國和中國的時差差多少?
    原標題:美國和中國的時差差多少? 去美國留學之前,一定要先了解美國和中國的時差,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美國留學生活,那麼美國和中國的時差差多少呢?下面是詳細介紹。 美國和中國的時差:12--13個小時。氣溫基本相同。
  • 時差,還是平行世界
    我們的時間,就是以太陽為參照物,地球自轉一周為24小時,一天中太陽東升西落,太陽經過某地天空的最高點時為此地的地方時 12點,因此,不同經線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時。同一時區內所用的同一時間是區時(本區中央經線上的地方時),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時間是世界時(0度經線的地方時)。所以,不同地方時的兩個地區的時差就產生了,我們稱之為時差!當然了,因為地球除了自轉外,還繞太陽公轉。
  • 東升西落,自然規律;邪不壓正,大道輪迴
    最近,疫情的關注焦點從中國武漢,一下子轉移到了歐洲,昨天,美國一下子衝上高點,單日17000多人被檢測染上新冠病毒,總數達到83000多人!實在是讓人感覺到世事難料,病毒不怕人,管你是誰,你嚴我躲,你松我粘!
  • 當美國正在疫情中苦苦掙扎的時候,中國正在拯救世界
    文/行走斯圖卡最近美國有兩個護士出名了,其中一個是來自南達科他州的急診室護士喬迪·多林(Jodi Doering),她在推特上分享了一件讓她崩潰的事:在過去一段時間,有好幾個病人一直到去世前一刻,都認為他們不是死於新冠病毒,也不相信美國正在遭遇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