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見習記者李勤 通訊員覃欽博)近日,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劉少軍及其團隊宣布,成功培育出兩性可育的同源四倍體魚。目前,同源四倍體鯽魚已穩定繁殖7代,形成一個新型同源四倍體魚品系。相關成果日前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於《生殖生物學》雜誌。
遠緣雜交是指親緣關係在種間及種間以上生物個體之間的交配,不育或育性很差,難以通過自交繁衍後代。
該團隊研究了雌性紅鯽與雄性團頭魴亞科間的遠緣雜交行為後,在其雜交F1中獲得了兩性可育的異源四倍體鯽魴(4n=148)群體。不過,他們發現雄性異源四倍體鯽魴的育性很差。雌性異源四倍體鯽魴的卵巢發育也較普通二倍體雌性個體的卵巢發育差。這導致其生殖細胞發育特殊,並產生由兩套紅鯽染色體組成的同源二倍體配子。經反覆試驗,該團隊終於成功培育出兩性可育的同源四倍體魚(4n=200),它們具有4套來自紅鯽的染色體組。
這是世界上首例通過遠緣途徑培育出的兩性可育同源四倍體魚品系。研究人員還發現,上述同源四倍體魚的基因組發生了明顯的重組和變異。這些遺傳變異增加了同源染色體之間的非同源性,使同源四倍體魚表現出快速二倍體化的特徵,並恢復了二價體配對的減數分裂模式,為其穩定繁殖奠定了堅實的遺傳基礎。
《中國科學報》 (2014-10-23 第4版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