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創建同源四倍體魚品系

2020-12-05 科學網

 

本報訊(見習記者李勤 通訊員覃欽博)近日,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劉少軍及其團隊宣布,成功培育出兩性可育的同源四倍體魚。目前,同源四倍體鯽魚已穩定繁殖7代,形成一個新型同源四倍體魚品系。相關成果日前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於《生殖生物學》雜誌。

遠緣雜交是指親緣關係在種間及種間以上生物個體之間的交配,不育或育性很差,難以通過自交繁衍後代。

該團隊研究了雌性紅鯽與雄性團頭魴亞科間的遠緣雜交行為後,在其雜交F1中獲得了兩性可育的異源四倍體鯽魴(4n=148)群體。不過,他們發現雄性異源四倍體鯽魴的育性很差。雌性異源四倍體鯽魴的卵巢發育也較普通二倍體雌性個體的卵巢發育差。這導致其生殖細胞發育特殊,並產生由兩套紅鯽染色體組成的同源二倍體配子。經反覆試驗,該團隊終於成功培育出兩性可育的同源四倍體魚(4n=200),它們具有4套來自紅鯽的染色體組。

這是世界上首例通過遠緣途徑培育出的兩性可育同源四倍體魚品系。研究人員還發現,上述同源四倍體魚的基因組發生了明顯的重組和變異。這些遺傳變異增加了同源染色體之間的非同源性,使同源四倍體魚表現出快速二倍體化的特徵,並恢復了二價體配對的減數分裂模式,為其穩定繁殖奠定了堅實的遺傳基礎。

《中國科學報》 (2014-10-23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創建同源四倍體魚品系
    近日,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劉少軍及其團隊宣布,成功培育出兩性可育的同源四倍體魚。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同源轉座子維持普通小麥多倍體亞基因組...
    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張一婧研究組與河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和河南科技學院合作完成的題為Homology-mediated inter-chromosomal interactions in hexaploid wheat lead to specific subgenome territories following polyploidization and introgression的論文,通過解析矮抗58三維基因組揭示同源轉座子參與維持普通小麥多倍體亞基因組高級結構穩定性
  • 農學院小麥研究中心在《植物細胞》發表小麥多倍體研究新成果
    本網訊    我校農學院小麥研究中心在小麥多倍體研究上再次取得重要進展——為小麥多倍體形成過程中親本等位基因調控種子發育開闢了新的研究方向,同時也為親本衝突假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 科學家首次破譯同源四倍體紫花苜蓿基因組—新聞—科學網
    但由於紫花苜蓿是同源四倍體,異花授粉。這極大阻礙了其基因密碼的破譯和新品種培育。 5月19日,《自然—通訊》在線發表我國地方特有品種新疆大葉紫花苜蓿的四倍體基因組,並成功將四倍體基因組組裝到了32條染色體上。
  • 首個魚類遠緣雜交品系:開啟新魚類種群之門—新聞—科學網
    要將跨越了物種界限的遠緣雜交推向品系建立並應用於生產,首先必須挑戰「育性」這道「瓶頸」。 1558 年,科學家用鯉魚與金魚雜交得到世界上第一個有記錄的遠緣繁衍形成雜種。400多年來,雖有上千種魚類做過雜交試驗,卻一直沒有獲得可育且體能穩定遺傳的四倍體魚群體,遠緣雜交一代能否繁衍到二代以至於最終形成雜交品系一直是個謎。
  • 2013高考生物知識點:四倍體(AAaa)的自交分析
    2013高考生物知識點:四倍體(AAaa)的自交分析 2012-08-22 20:25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科學網— 破譯同源四倍體紫花苜蓿基因組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等
  • 雙鏈DNA同源重組與修復研究
    ,通過同源重組的方式修復,這一過程對DNA複製、DNA損傷的修復及減數分裂中重組和同源染色體分離等有重要作用。 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由Spo11蛋白質催化形成斷裂雙鏈,RecA族蛋白結合於斷裂的DNA末端形成DNA-蛋白質細絲,能夠催化同源配對,使單鏈DNA末端入侵其同源區段,Rad51和Dmc1兩個RecA的同源蛋白在此過程中起重要作用。但是科學家對入侵後的同源重組過程則了解得比較少。
  • 科學網—科學家創建更為精準的譜系示蹤技術
    本報訊 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斌研究組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將Dre-rox同源重組系統引入到傳統的基於
  • ATP合成酶和鞭毛輸出裝置系出同源?
    所以儘管兩個系統從功能結構上看上去很像,但聲稱二者同源的結論還十分不穩固。最近,Matzke等人梳理了鞭毛輸出裝置和ATP合成酶同源性研究的歷史,並從基因排列順序(gene order)的角度對鞭毛輸出裝置和ATP合成酶的系出同源假說提供了新的證據。 功能上關係緊密的蛋白的編碼基因常常位於同一個基因簇中,並且保持著固定的排列順序。
  • 《東莞植物區系與植被》出版—新聞—科學網
    東莞植物區系與植被》一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東莞擁有豐富的植物區系,植被類型多樣,境內的銀瓶山森林植被被譽為「廣東十大最美森林」;東莞的植物資源富有特色,莞香、莞草聞名於世。   該書是在作者對東莞植物區系和植被進行了多年野外調查的基礎上,經標本鑑定、樣方資料整理分析,對東莞的植物區系、群落生態學、物種多樣性、珍稀瀕危植物、植物資源等進行了系統研究,提出了東莞植被分類系統、植被分區方案,以及保護與利用建議。
  • 高中生物 | 染色體、染色單體、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和四分體辨析
    同源染色體是指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且在減數分裂過程中能兩兩配對(聯會)的一對染色體。如圖中的1和2為一對同源染色體,3和4為一對同源染色體。形狀、大小不相同,且在減數分裂過程中不聯會的染色體叫非同源染色體。如圖中有四對非同源染色體,它們是1和3,1和4,2和3,2和4。
  • 趣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區和武漢校區,同根同源,如今彼此獨立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1 同根同源,兩所大學具有相同的根中國地質大學,簡稱地大中國地質大學源於1952年創建的北京地質學院,由北京大學地質系,清華大學地質系,天津大學地質系等大學的地質系合併而成。文革期間北京地質學院遷入武漢成立武漢地質學院。1987年成立中國地質大學,分別在武漢和北京兩地辦學,武漢為主體。
  • 科學網—科學家以RNA為模板首次在植物中實現同源重組修復
    本報訊(記者李晨)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人員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合作,使用RNA作為同源重組修復的模板,並分別利用核酶自切割和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