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一個當我們回首歲月時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名字。作為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武則天的一生有太多傳奇故事,在她數次「上位」的過程中有一首詩詞起了大作用。
公元637年,唐太宗李世民巡幸洛陽宮。這個時候的武則天還只有14歲,但是因為傾國傾城的容貌已經名聲在外。武則天隨後便被徵召進宮封為才人,而她「武媚娘」的名字也是這個時候獲得的。
雖然武則天容貌秀麗、膽識過人,但是在侍奉李世民的十二年時間裡她卻並沒有得到寵愛,地位和權勢也沒有任何提升。不過在此期間,因為李世民病重,讓他和太子李治有了更多接觸的機會,兩個人也逐漸暗生情愫。
公元649年,李世民駕崩。按照慣例,武則天和其他沒有子嗣的嬪妃們被一起送到了感業寺出家為尼。或許很多人就此認命,伴著青燈古佛度過餘生。
但是武則天不僅僅懂得隱忍,更有堅強的毅力和韌性,勇於反抗自己的命運。在出家的這段時間裡,她始終堅信自己會有再次出頭之日,也與往日情人、當今皇帝藕斷絲連。
終於,在度過了四年清貧寂寞的失意歲月後,武則天在公元650年迎來了人生的重大轉機。五月份,李治因為要祭拜李世民,再次來到感業寺,昔日情人得以再次相見。
武則天當然不會錯失這次天賜良機,兩人相認之後互訴衷腸,依依不捨。在此期間,武則天將自己提前寫好的詩詞拿了出來,一首《如意娘》讓李治感慨萬千,加上王皇后等身旁的人極力贊成,更加堅定了李治要召武則天再次入宮的決心。
武則天這首《如意娘》不僅僅成為她表達情意、改變命運的詩詞,也成為了一首千古名篇。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這首詩曲折婉轉,極盡相思愁苦,字裡行間流露的都是款款深情與依依不捨,試問哪一個男子面對昔日愛人這樣的表白還能夠不為所動呢?即使是帝王也有情感,更何況是無比痴迷武則天的李治呢!
武則天的思念到底有多深?她說自己因為相思過度而身心俱疲、形容憔悴,每一天都茶飯不思、魂不守舍,以至於最後竟然將紅色都看成了綠色。
隨著時間的流逝,百花凋殘,枝頭只剩下綠葉,這也是武則天在向李治暗示自己年華逝去、美貌不在。另外,紅花和綠葉難以相伴,武則天又藉此說明自己的孤獨寂寞,感慨自己紅顏薄命。
雖然第一句詩只有七個字,但是武則天卻表達了三層意思,這樣的語句肯定會讓被為她著迷的李治心痛無比,也增加了她回宮的可能性。
可是到這裡還遠遠不夠,武則天直抒胸臆,繼續說:「我為什麼會這麼憔悴呢?是因為太過思念你所以精神恍惚、思慮萬千。」不得不說武則天確實字字含情、句句帶淚,肯定讓李治欲罷不能。
武則天不僅僅表達自己的悽苦,還會用嬌嗔來博取同情。她說:「如果你不相信我說的、不相信我是因為思念你才以淚洗面的話,那你就去打開我的箱子,看看我石榴裙上面的點點淚痕吧!」
武則天的這種決然執著、欲擒故縱肯定起了作用,她鮮明的性格和形象也躍然紙上。整首詩其實只說了一件事,那就是武則天相思成疾、鬱鬱寡歡、度日如年,言外之意很明顯,她在問李治究竟什麼時候才能夠接她回宮。
這首詩當中的「看朱成碧」後來也成為無數名家大師爭相模仿的對象,包括「詩仙」李白都曾寫下「昔日橫波目,今成流淚泉。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這樣的名句;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在《柳亭詩話》曾寫下「倚欄看碧成朱,等閒褪了香袍粉。」
由此可見,武則天並非是那種庸脂俗粉,她既有才華又有謀略,不然也可能在男權社會裡登上權力的頂峰。
其實武則天能夠回宮不僅僅有詩詞的作用。相傳當時李治的王皇后看出皇帝和武則天的事情之後,便極力贊成將武則天重新招入宮中,以幫助她對付蕭淑妃。只不過王皇后沒有想到的是,後來武則天卻成為了她和蕭淑妃兩個人的大敵,並且被武則天搶了皇后之位。
武則天的一生曲折而傳奇,她曾語出驚人為唐太宗馴服烈馬、親手殺女博取同情(有待考證)、在皇宮大院數起數落、臨朝稱制、修建明堂、首開武舉、執掌天下!
她所經歷每一件事情幾乎都能夠給予我們為人處世一些啟示,只要用心去閱讀,都能夠從中學習到寶貴的人生智慧!那麼如何才能夠系統了解武則天的一生呢?最好的辦法自然是閱讀人物傳記。
我目前在讀的這一本詳細記述了武則天生平所經歷的一些大事,從她出生一直到去世都有詳細記載,而且對於重大歷史事件還有分析和評價,對於我們詳細了解武則天的生平、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技巧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