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盛行一種看起來極為靚麗的妝容,即「梅花妝」,即在額頭染出梅花模樣的妝容。而這梅花妝,據說卻是由一代女傑上官婉兒發明出來。她發明梅花妝的最初目的卻是為了遮瑕,沒想到歪打正著成為了流行一時的妝容。
上官婉兒,出自官宦世家。其父上官儀是大唐高宗時期的重臣。然而,生性軟弱的李治,在和武則天爭奪大唐政權的過程中失敗。失敗後的李治,面對武則天咄咄逼人的責問,只得將所有罪過全部推到了為其起草廢后詔書的上官儀身上。導致武則天懷恨在心,將上官家一族男丁盡數誅殺,女眷則被充實到宮中做奴婢。
此時尚在幼年的上官婉兒,就在這種形勢下進了皇宮。
不過,其母出身名門大族,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在上官婉兒的成長過程中,對其進行了悉心教導。使得上官婉兒小小年紀,就展現了一代才女的能力。
武則天深得太宗遺風,能夠知人善用。因為是一代女皇,她除了重用男性大臣外,很多有才華的女性也被其充分挖掘。而出口成章的上官婉兒就這樣為武則天所賞識。儀鳳二年,武則天令上官婉兒掌管宮中命,即起草詔書。而後,更是令上官婉兒參與政務,儼然半個宰相。
此時的上官婉兒和武則天之間可謂是相處融洽,一個愛才惜才,一個感恩盡心。
但是為何一代女傑上官婉兒會被處以墨刑之苦呢?
《舊唐書》中說:則天時,婉兒忤旨當誅,則天惜其才不殺,但其面而已。然而,書中寥寥數語,僅僅說明了一個大概。那就是上官婉兒觸怒了武則天,但是武則天因為愛惜她的才華,沒有殺她只是賜她黥刑。因為書中並沒有說明前因後果,使得人們對此事揣測出多個版本,其中流傳最廣的有兩種。
其一、上官婉兒為武則天所傷
在《北戶錄》裡的說法:「天后(武則天)每對宰臣,令昭容(上官婉兒)臥於案裙下,記所奏事。一日宰相對事,昭容竊窺,上(唐高宗)覺。退朝,怒甚,取甲刀札於面上,不許拔。昭容遽為乞拔刀子詩。後為花子,以掩痕也。 」
這個原因很明確,武則天命上官婉兒在案下記錄大臣所奏之事,而上官婉兒則在這個過程中窺視了宰相,令武則天大怒。於是將裁紙用的甲刀刺到她臉上,並且命令她不能拔下來。後來上官婉兒為了掩蓋傷痕,發明了梅花妝用以遮瑕。
其二、上官婉兒和武則天的面首有染
武則天做了皇帝之後,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在後宮大肆豢養面首。上官婉兒作為武則天的心腹,自然對此心知肚明。而武則天和面首們行雲雨之事時,也並不避諱上官婉兒。武則天不避諱,但是不代表上官婉兒對此能無動於衷。自古便有哪有女孩不懷春的說法,看到這種情景,正值青春時期的上官婉兒久居深宮,不得良緣,心中自然有些怨念。她曾經寫過一首詩,便足以道出她的心思:
《彩書怨》
葉下洞庭初 ,思君萬裡餘 。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
欲奏江南曲 ,貪封薊北書 。
書中無別意 ,惟悵久離居 。
這首詩歌中,帶著濃濃的怨念,塑造了一個在秋意漸濃的時候,懷遠離居已久丈夫的妻子形象。於是一來二去,她便和武則天當時最為喜歡的一個面首在一起。被武則天知道後,對她施以面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