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容予,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上官婉兒#,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她,源於「王者榮耀」。
但她的「成名」不僅遠不只於此……
現在人們常說,「寒門難出貴子」,在古代這個「潛規則」同樣盛行,寒門子弟許多連溫飽都是問題,何談讀書?任何理想在生死面前,皆是小事。
上官婉兒一個女性,在封建社會男權統治下,要想翻身,更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但她成功了,從一個罪奴,成為無冕巾幗宰相。
01、從相府千金到掖庭罪奴
上官婉兒是西漢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期祖孫三代的後裔,高祖父上官賢官至北周幽州太守,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時任江都宮福監,祖父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
相傳上官婉兒降生的時候,她的母親鄭氏夢見一個巨人,給了她一一桿秤,並說道道:「持此稱量天下士。」
鄭氏聽後,想著這腹中必是一個男孩,將來定能稱量天下人才,執掌國政。
後來孩子生下後,鄭氏看是一個女兒,心裡很是不高興。心覺那夢甚是荒誕,她便只當成一個吉利的笑談。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唐高宗李治起了廢后之心,與當時宰相上官儀商議,上官儀為李治草擬了廢后詔書,但此事被武后發現,將上官儀、上官廷芝父子斬首,此事導致上官家滿門抄斬。
當時有一權臣叫裴炎(上官儀的學生),因上官婉兒尚在襁褓之中,向武后求情放過剛出生的上官婉兒和她的母親鄭氏。或是為彰顯自己的寬容,武后動了惻隱之心,將剛出生不久的上官婉兒與其母鄭氏以罪奴之名,發配掖廷。
一夜之間,上官婉兒從宰相府的千金,成為掖廷罪奴,彼時她一歲不到。
02、一首《翦彩花》詩,與仇人為「友」
被抄家之前,上官儀不僅是宰相,也是當時時代文壇領袖,上官婉兒很明顯得到了這一「家族遺傳」。
掖廷為奴期間,在鄭氏精心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達吏事,聰敏異常。
13歲的上官婉兒,不僅不但容貌妍麗,更引人注目的,是她的才華橫溢。就連武則天都忍不住親自召見她。
與「滅族仇人」相見,許多人大約是痛恨、憤怒的,就算不是一定執著於「報仇雪恨」,也會選擇「人生陌路」。
儀鳳二年(677年),武則天召見了年僅14歲的上官婉兒,並當場出題考驗她。
所出的題目是:以翦彩花為題,作一首五律詩。
密葉因栽吐,新花逐剪舒。
攀條雖不謬,摘蕊詎智虛。
春至由來發,秋還未肯疏。
借問桃將李,相亂欲何如?
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且文意通暢,詞藻華麗,語言優美,真好像是夙構而成。
傳言,武則天讀罷問:「『借問桃將李,相亂欲何如』,這尾聯何意?」
上官婉兒從容應答:「奴婢聽聞,詩沒有一定的解釋,全憑解詩的人之心境,倘若認為奴婢在含沙射影,也敢詭辯。」
(也有傳言,上官婉兒打動武則天的是一首《牡丹詩》,現流傳只剩兩句:勢如連璧友,心似嗅蘭人。又稱《題詠雙頭牡丹殘句》)
面對「滅族仇人」,上官婉兒以敏捷的才思與得體從容的應對,讓武則天大為欣賞,當即免除了她的奴籍,賜五品才人,還任命上官婉兒掌管「詔命」,也就是執行秘書。
後來武則天稱帝,詔敕多出自上官婉兒之手,時稱「內舍人」。
03、無冕女相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上官婉兒深宮長大,更是明白其中道理,故而得武則天提拔也依舊謹小慎微,但即便如此,也難免犯糊塗。
一次,她因違忤旨意,差點被武則天處死,但武皇憐惜上官婉兒的文才,就特予赦免,卻依舊要處以黥刑。
(黥刑:在臉上刻字)
不論古今,女子都是極愛重自身容貌的,而上官婉兒正值容顏青春妍麗,黥刑仿佛一個恥辱,印刻在她的臉上。於是她在傷痕處刺了一朵梅花,卻不成想成為流行一時的「紅梅妝」,引得宮中女子紛紛效仿。
此後,上官婉兒對武則天更加精心伺奉,也更加懂得如何在權力的漩渦中保持自己的安危,漸漸讓武則天對上官婉兒更加喜愛與信任。
從通天元年(696年)(出自《景龍文館記》,《舊唐書》為聖歷年)開始,武皇讓上官婉兒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朝廷事務。群臣奏章莫不經過她手批閱,法令、詔書、甚至官員任免等莫不經過她的手下達。此時的上官婉兒,年僅18歲。
經過數年的磨礪考驗,上官婉兒已經成為武則天的左膀右臂,代武則天批閱奏摺,擬定上諭,處理國事……其後三十年,上官婉兒一直輔佐武則天,可以直言,她是權傾朝野的無冕女宰相。
神龍元年(公元705),武則天病危,對朝廷、對身邊人的控制力日益下降,上官婉兒和李唐舊臣裡應外合,逼迫女皇退位,中宗李顯復位。
中宗一朝,是上官婉兒真正輝煌的時期。
作為復國功臣,中宗李顯給予了上官婉兒一個「昭容」名號,後宮妃嬪等級中,位列二品。還將其母親鄭氏,封為「沛國夫人」,上官儀父子也恢復了名譽。
但中宗李顯允許上官婉兒繼續參與政事,並對她比武則天時代更受信任。上官婉兒憑一己之力,總攬中宗朝的制詔工作,批覆四方奏摺,草擬朝廷詔令。
(《舊唐書職官志》記錄了從武德、貞觀到武周朝所有負責制詔工作的外庭官員的名單。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魏徵、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在內,人數多達二十人。唯獨中宗一朝,上官昭容「獨當書詔之任」。)
此時的上官婉兒41歲,雖青春容顏不再,但依舊大權在握,盛極一時。
04、一個人的戰爭,註定單槍匹馬
中宗懦弱,韋後專權。
公元710年7月,唐隆政變爆發,李隆基除誅殺韋後和安樂公主外,也殺了上官婉兒,時年46歲。
但不久之後,李隆基後悔了……他不僅恢復了上官婉兒的「昭容」之位,並予以安葬,還特意派人將上官婉兒的詩文編撰成集,讓文學家張說作序,可見李隆基是無比欣賞上官婉兒絕代才華的。
(此詩文集今佚,《全唐詩》僅收錄上官婉兒詩作32首)
上官婉兒眾多詩作中,被人提及最多的是《彩書怨》: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裡餘。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
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從這首詩中,上官婉兒的才華可窺見一斑。
白巖松說,一個人的戰爭,註定單槍匹馬。上官婉兒這一生,無疑是孤獨的,她似乎一生都在孤獨中修行,在隱忍中強大。
沒有家族做依靠,除了母親,沒有人真正可以去訴說,但她不敢說,也不會說。
輔佐武皇三十年,依舊不曾得武皇真心相待,她不得不在深宮處處謹慎,步步為營,一著不慎便會滿盤皆輸,她不敢有一絲鬆懈。
從一個罪奴到巾幗女相,其中的艱辛不言自明,但她從未放棄過努力,對上官婉兒來說,生活是「若無人做我的太陽,給我光芒,那我就自己照亮遠方」。
如果不曾努力,也許至死,她也只是唐宮中一個帶罪奴僕,默默無聞……當然,歷史沒有如果,只有結果和後果。
突然想起上官婉兒出生前,其母鄭氏做的那個夢:「持此稱量天下士。」
或許這就是一場宿命的輪迴,上官婉兒從出生起,便註定了,這是她一個人的戰爭,要單槍匹馬闖下去。
【作者簡介】容予,願在充滿忙碌的生活裡,尋一隅靜處,清茶一盞,閒書一本,讀一首詩給自己,聆聽萬物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