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當時的著名詩人,他是當時名噪一時的美男子,他的家族每逢家宴,自比東晉的王謝之家,他是安樂公主、上官婉兒、韋皇后、太平公主的入幕之賓,他還曾經把自己的妻子女兒供奉給李隆基,他最後被唐玄宗所殺,這個神奇的人物也是最有才華的烏龜--崔湜。
崔湜出身博陵崔氏,博陵崔氏起源於春秋,東漢時候成為天下名門,家裡曾經出過不少三公,在北齊北周時期全面上升為一流士族,至唐代被列入七姓十家之一。整個大唐出了15名宰相,被視為天下士族之冠。他的爺爺崔仁師,就是太宗李世民時期的宰相,父親崔挹也做到了戶部尚書。當時的社會,先不要說才學相貌,僅說出這個門第,便令人肅然起敬,高看一眼。
崔湜從小就非常聰明,並且文採出眾,後來年紀稍微大一些,就直接考中了進士,後來又做了左補闕。他的三個弟弟崔液、崔澄、崔滌皆有文才,並且都是面如冠玉,貌如潘安。每次兄弟們飲宴之時,崔湜都自比東晉時的王謝貴族,常道:「我們崔家出身高貴,官職顯要,都屬一流。大丈夫應該掌權治人,豈能默默地受制於人。」
而且他的文採連張說都佩服不已,他做宰相的時候年僅三十八歲,他曾在傍晚出端午門,下天津橋,賦詩道:「春還上林苑,花滿洛陽城。」張說嘆道:「這般文採地位,我還可以追得上他,可是像他這般年紀便有如此成就,我就比不上了。」要知道,張說號稱一代文宗,最拿手的就是五言詩。能讓張說都敬佩不已,可見他的文採之高。
但是崔湜當時投靠的是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和張昌宗,到了張柬之等人發動了神龍政變的時候,張易之兩個人倒臺了,張柬之等人開始變得炙手可熱起來,崔湜又趕緊改換門庭投奔了他們,這時候唐中宗又非常信任武三思,崔湜又轉身投靠了武三思,並且多次說張柬之等人的壞話,最終張柬之等人被殺害。
到了李重俊發動景龍政變的時候,武三思被殺了,崔湜見靠山沒有了,又搭上了上官婉兒的線,兩個人都是才華橫溢的詩人,共同語言非常多,很快兩個人勾搭成奸,上官婉兒為了崔湜不惜在皇宮外建造府邸,而且在韋皇后面前極力說崔湜的好話,硬生生的把崔湜升成了宰相。崔湜從此周旋於韋皇后和上官婉兒之間,可以說是人生得意。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很快唐中宗因為吃了一塊毒餅而死,韋皇后、上官婉兒都被隨後李隆基發動的唐隆政變所誅殺,崔湜也因為是她們的黨羽被貶到了偏遠地帶,離開了京城。
但是短短的時間之後,崔湜又回到了長安重新做了宰相,這個原因就是崔湜又搭上了太平公主的線,原來太平公主與李隆基鬥法,急於拉攏人才,崔湜不但才華過人,政治經驗豐富,而且風流倜儻,太平公主竟不嫌棄他曾是上官婉兒的舊情人,熱情接納了他。
而且崔湜同時腳踏兩隻船,一邊與太平公主勾結,一面又去巴結當時是太子的李隆基,崔湜的妻子非常美麗漂亮。他將自己的妻子和二個女兒,一同進獻給太子宮中,由此而得以官任中書侍郎行使宰相的權力。以至於當時好事者直接有人張貼出榜文說崔湜:"本是個庸才卻身居宰相要職,原來是將自己美貌的夫人進獻給東宮的緣故啊!"
後來太平公主陰謀發動政變取代李隆基,最後事情敗露被李隆基一網打盡,崔湜作為太平公主的重要黨羽也被清算,這時候他再也沒有了好運氣,被李隆基下令流放嶺南,路過荊州的時候,他非常累了於是靠在樹上打了個盹,夢見自己一邊聽人說「法」,一邊照鏡子,他就問善於佔夢的張猷。張猷道:「這是大兇之兆啊。坐在地上聽法,法是從上而來的。鏡子是金旁加個竟子,難道要終於今日?」
果然很快,朝廷的御史傳來了皇帝的詔命,讓崔湜自盡,結束了他荒唐又不可思議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