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2020-11-26 中國教育在線

薛鳴球

  薛鳴球,男,1930年10月生,江蘇宜興人,中共黨員。1956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系我國儀器光學和光學設計領域的代表人物,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歷任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室主任、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等職, 現任 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58年,薛院士研製了我國第一臺高精度經緯儀;1959年研製了我國第一臺大口徑高倍 率觀察望遠鏡; 1967年為我國第一代遙感衛星設計了高質量光學系統,在地對空的攝影光學系統中,研究並解決了高級色差的校正、減少中心遮攔和防止雜光、便於工藝實現等問題,促進了我國各種大型靶場光學測量裝備順利研製成功。主持過全國性的電影物鏡與電視攝像鏡頭的設計工作,為我國攝影光學系統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在我國變焦距光學系統的發展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是「現代國防試驗中的動態光學觀測及測量技術」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個人證書獲得者之一。1984年10月被批准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1993年提出普查、詳查結合型光學遙 感的創新思想,該項目於2000年8月獲國家發明專利。1990年被批准享受部分高級專家特殊津貼。1992年被評為陝西省勞動模範,獲陝西省優秀共產黨員專家和陝西科技精英稱號。

  薛鳴球是中國第一顆遙感衛星用相機,中國第一臺大型靶場光學設備,中國第一臺跟蹤電視變焦距光學系統,中國第一臺大倍率軍用觀察望遠鏡的光學負責人。他對幾何光學象差理論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豐富並發展了幾何光學的理論。他主編或合著了「儀器光學」、「電影攝影物鏡光學設計」、「光學設計概論」等專著。他的多項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大會獎以及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他是中國建國後成長起來的儀器光學和幾何光學的代表人物。先後獲國家級、省部級獎16項,主編、合著專著3本,發 表論文60餘篇,培養 博士生16名,碩士生9名。他指導培養的大多數碩士、博士已成為學術骨幹、學科帶頭人,有的成為單位領導。薛鳴球曾兩次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陝西省優秀博士生指導教師。他先後應邀到日本、美國、義大利、德國、加拿大、敘利亞等國參加國際會議,做特邀學術報告或專題講學,進行學術交流,在國際上有著廣泛的交往與影響。

  研究領域:

  儀器光學和光學設計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光子量子工程技術創新與系統...
    陝西正大招標有限公司受業主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委託,於2020-04-21在網上發布: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光子量子工程技術創新與系統集成化研發保障平臺項目橋式行吊設備 採購及安裝項目中標公告。
  • 「大數據分析」中國科學院大學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複試分數線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西安光機所)創建於1962年,是中國科學院在西北地區最大的研究所之一。經過五十多年的創新曆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以戰略高技術創新與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的綜合性科研基地型研究所。
  • 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08年招生簡章
    上海光機所情況簡介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成立於1964年,是我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雷射科學和現代光物理學專業技術研究所。在上海光機所老、中、青三代科學家的努力下,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上海光機所現已發展成為以現代光學為主導方向,以探索重大基礎前沿、發展大型雷射工程技術並開拓雷射與光電子高技術應用為重點,以高技術創新與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的綜合性科研基地型研究所。在國際上有著重要影響。
  •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隔震平臺公開招標公告
    採購項目名稱 隔震平臺 品目 貨物/通用設備/儀器儀表/試驗儀器及裝置/其他試驗儀器及裝置 採購單位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聯繫人及聯繫方式: 項目聯繫人 範雲鵬 項目聯繫電話 18818215844 採購單位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釹玻璃精退預處理加工公開招標...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釹玻璃精退預處理加工 品目 貨物/專用設備/工程機械/其他工程機械 採購單位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行政區域 上海市 公告時間 2020年10月28日 18:12 獲取招標文件時間
  • 西安光機所突破用於光學成像的自由曲面技術
    自由曲面被認為是一種革命性光學成像技術,是目前國際光學設計領域的研究熱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其列為「Cutting Edge Technology」,歐洲航天局(ESA)將其列為「Game Changer Technology」,其打破了傳統光學曲面迴轉/平移對稱的局限性,為光學設計人員提供了更多設計自由度,具備大幅提升特別是非對稱光學系統視場、像質、體積等的潛力
  • 俄羅斯名校風採:俄羅斯國立精密機械和光學學院
    另外,它的光學和精密機械領域處於比美國還強的世界領先水平,目前美國國內的光學人才很大比例來自於這所學校。它也是俄羅斯公認最好的專門院校。使原蘇聯唯一一所光學、光電技術、精密機械和計算機技術為教學核心的高等院校,對阿倫敦的空間級宇航技術做出了重大貢獻,對我國的光學事業開創也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我國早年該院的留學生中不乏建國初期創業的我國老一輩的光學專家、著名的科學家、高級工程師。
  • 西安光機所表面等離子體亞波長光學研究取得進展
    它能夠克服衍射極限,產生許多新穎的光學現象,如負折射、完美稜鏡、隱形等。這些複雜的現象有可能預示著新原理、新理論、新技術。SPPs為發展新型光子器件、寬帶通訊系統、微小光子迴路、數據存儲、顯微鏡、太陽能電池、新型光子傳感器等提供了可能。目前,基於SPPs的亞波長光學成為光學和光子學中發展最為迅速的研究方向之一。
  • 超快光學優秀青年學者2019年論壇 通知
    超快學科是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的主要科研方向之一。
  • 西安光機所拖曳式光纖水聽器陣列海試完成
    西安光機所拖曳式光纖水聽器陣列海試完成 2017-08-14 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本次海試中,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自主研製海洋光學設備——拖曳式光纖水聽器陣列經受住了惡劣環境的考驗,順利完成了調查任務。  拖曳式光纖水聽器陣列是光、機、電、聲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型水聲探測裝備,具有靈敏度高、動態範圍大、抗噪能力強等優點,在水下目標探測、海洋環境噪聲測量、海底石油礦產勘探等多個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西安光機所光學成像研究取得進展
    西安光機所光學成像研究取得進展 2019-02-21 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期刊Optics Express 同時刊登了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姚保利研究組的三篇研究論文。
  • 2019陝西中科院西安光機所招聘特別研究助理公告
    一、研究所簡介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西安光機所)創建於1962年,是中國科學院在西北地區的研究所之一。現有包括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重點實驗室在內的共29個研究單元,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基礎光學、空間光學、光電工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瞬態光學與光子學理論與技術、空間光學遙感技術、幹涉光譜成像理論與技術、光電信息技術等。
  • 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在OH自由基與不飽和醇的大氣化學...
    近期,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張為俊研究員課題組在OH自由基與C6不飽和醇的大氣化學反應過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集成微光機電系統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34李顯凌碩導精密光學系統機械結構,精密機械及儀器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35劉波碩導飛行器結構設計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51龔學鵬碩導同步輻射光束線技術,精密機械設計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52劉永順碩導微光機電系統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 【預告】《光講》線上報告 | 南京大學陸延青教授:軟物質、硬科技——基於液晶的新穎光學器件
    報告直播二維碼此次報告由析光學術、兩江科技評論、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 2014年光子與光學工程國際會議暨西部光子學學術會議
    2014年光子與光學工程國際會議暨第六屆西部光子學學術會議定於2014年10月13至15日在著名古都西安召開。本次會議是光學領域的前沿技術論壇,將有多位國際著名學術專家進行大會特邀報告,大會共設六個學術專題。會議論文將收錄在美國SPIE論文集(EI檢索),會議規模約120人。
  • 愈發重視科學儀器,這位光學專家新任科技部副部長
    相裡斌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計算光學與光譜成像技術研究和航空航天光學遙感工作,是中國光學和遙感事業的奠基人。據中科院光電研究所網站信息顯示,相裡斌發展了我國新型光譜成像技術,提出高靈敏度光譜成像儀物理模型,提出了大孔徑靜態幹涉光譜成像技術創新方案,對光譜成像技術領域前沿研究方向空間調製幹涉光譜成像技術、層析光譜成像技術、高速光譜成像技術、幹涉光譜成像儀數據反演和定量化技術等進行了深入研究。
  • 西安光機所箭載光學設備助力「胖五」成功復飛
    作為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的「眼睛」,長徵五號「測量系統攝像裝置」由西安光機所曾承擔「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等多項國家重要航天任務的飛行器光學成像監視與測量技術研究室負責研製。   此次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攝像裝置的成功應用是西安光機所積極參與國家重大項目的代表,為未來研究所在重型運載火箭多場景精密光學成像、測量技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讓光照進海洋 中國水下光學戰略平臺從青島進入大洋
    「空中飛人」吳國俊從今年5月底到現在,每月數次乘飛機往返西安與青島之間,已經成了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西安光機所)吳國俊博士的出行常態。為了能夠省出更多的工作時間,他每次從西安出發,都會乘坐最早的一個航班來青島。1978年出生的吳國俊,雖然是西安光電所的年輕學者,但在水下光學研究領域已是相當資深的研究專家。
  • 高效準直照明 中科院西安設計LED透鏡
    】近期,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信息光子學研究室的科研人員設計出了用於實現國際光電領域權威雜誌認為,研究者採用簡單、快速的方法,設計出兩種非成像LED準直透鏡,這與現有LED光學設計通常採用的複雜迭代軟體設計方法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