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以殷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果殼」(ID: Guokr42),原文首發於2020年8月29日,原標題為《把這枚硬幣植入豬腦,馬斯克給我們帶來了什麼?》,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北京時間8月29日凌晨,埃隆·馬斯克在腦機接口初創公司Neuralink總部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是一個硬幣大小的Neuralink植入物和進行設備植入的手術機器人。馬斯克聲稱,這項技術,使得人類向著他孜孜以求的「超級人類」方向,邁出了跨時代的一步,讓曾經只能在科幻小說中存在的「人機一體」,擁有了現實性的可能。
發布會上的馬斯克 | www.neuralink.com
簡單來說,「超級人類」通過腦機接口,使得人的大腦信號與外部設備直接相連,意識可以影響甚至控制外部環境。根據去年Neuralink發布的示意圖,Neuralink設備位於耳後,電極則穿入大腦。今年的新設備簡化成了一個圓圓的「硬幣」,且位於頭頂。這款設備直徑23毫米,厚度8毫米,擁有1024路連接,能夠感應溫度氣壓,並讀取腦電波、脈搏等生理信號。
去年Neuralink展示的設備位於耳後,今年發布的新設備位於顱頂 | www.techchurch.com
在以往的醫學研究中,腦機接口是有線的,頭上掛著線走來走去,不方便也不美觀。馬斯克稱新一代的Neuralink設備是完全無線的,使用感應充電,設備的電池續航時間為一整天,可以直接連接到佩戴者的智慧型手機上。
安裝設備的新款手術機器人可以自動完成所有手術工作,先開顱,取下一小塊頭骨,再植入電極和電線,最後安裝Neuralink設備填補頭骨的空缺。
馬斯克表示,植入手術可以在一個小時內完成,而且不需要全身麻醉。只要處理得當,手術中都不會流血,術後腦袋上只有一個小疤痕。
植入腦機接口設備的流程圖,以及Neuralink開發的腦機接口手術機 | www.techchurch.com
不過,在這次直播發布會上,接受移植的,是一頭豬,所以這個圓圓的「硬幣」植入豬腦後會發生什麼呢?
植入Neuralink設備的小豬格特魯德 | www.theverge.com
被植入Neuralink設備的小豬名叫格特魯德(Gertrude),已經接受植入兩個月了。直播現場展示了豬腦活動的實時無線傳輸。當工作人員摸摸豬鼻子時,可以看到豬的神經元開始興奮。
為了表明Neuralink設備是安全的,馬斯克還展示了另外一頭活蹦亂跳的小豬,這頭小豬植入Neuralink設備後又移除,看起來並無異常。在直播中,馬斯克不斷強調小豬「健康和快樂」,以證明Neuralink設備的實用性。
去年,馬斯克展示了Neuralink公司已經取得的三項成就。第一項是比頭髮絲還細的新型「線式(thread)」電極,這種電極比通常所用的更為柔軟,植入後對大腦的損害比較小。第二項是做神經外科手術的機器人,它長得像縫紉機,可以精準地將電極植入大腦皮層中。第三項則是可植入腦機接口的晶片,可以對電極記錄的信號放大化和數位化,而且只要一根USB-C電纜,就能傳送所有通道同時記錄到的數據。
植入大鼠腦部的Neuralink線式電極 | www.theverge.com
馬斯克團隊將這套系統應用到大鼠腦內,並在它的大腦上安一個USB接口,這看起來比《黑客帝國》裡的後腦插槽更為驚悚。今年的「硬幣」似乎更容易接受,實驗的小豬也看不出明顯的手術後的痕跡。
馬斯克團隊採用的,是頭部打洞的侵入式腦機接口,由於外來物入侵大腦,很容易引起免疫反應,人體可能會在電極和神經組織之間生成疤痕組織,導致信號傳輸的衰退甚至消失。不過相應的,侵入式腦機接口獲得的信號質量也更佳。
除了侵入性腦機接口外,現存的腦機接口技術還有部分侵入性腦機接口和非侵入性腦機接口。侵入式腦機接口將電極植入大腦灰質,部分侵入性腦機接口則植入到顱腔內,但位於灰質外。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看起來最安全,往往是佩戴一些可穿戴設備來測量大腦信號,因為信號要穿越顱骨,所以非侵入式的腦機接口記錄到的信號的解析度不高。
Facebook設計的腦機接口設備 | www.wired.com
因為侵入式的腦機接口帶來不確定的風險過大,目前業界更青睞於非侵入式腦機接口,Facebook做的便是非侵入式。他們為喪失說話能力的病患設計的腦機接口是不用動口、不用動手,動動腦就把字打出來。
發布會上,馬斯克列舉的能夠被腦機接口技術治癒與改善症狀的疾病 | www.neuralink.com
腦機接口在醫療領域確實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馬斯克認為人的感受和痛苦都是電子信號,修正這些信號便能解決問題。在此次發布會上,馬斯克列舉了一系列可以用腦機接口能夠解決的疾病,包括記憶缺失、聽覺缺失、失明、癱瘓等等。
他表示,Neuralink已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授予「突破性設備狀態」,這意味著該機構將比以前更快地對公司申報做出反應,但不構成對人體試驗的批准。
在馬斯克心中,超級人類就是人類與機器融合的生化人cyborg | www.theverge.com
馬斯克的野心遠不止於此,他的終極目標是打造「全腦接口」。他曾一度擔心「機器人上街殺人」,為了趕在人工智慧超越人類之前,他決定先發制人,將人類和機器相融合,打造「超級人類」。
儘管設想很美好,但神經科學家則持更為謹慎的態度。
如果要實現全腦接口,讓大腦中的每個神經元都與外界「無縫對接」,就得同時測量大腦中800億個神經元。然而,現有技術只能在腦內安置幾百個電極,每個電極一次最多同時測量大約500個神經元。測量如此巨量的大腦信號後還要進行解碼,要達到精確提取被植入者的意識,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創傷性的開顱手術往往是病人面臨生命危險時才會選擇做。要健康的普通人果斷選擇開顱,手術水平必須如同現有的「雷射矯正近視」,成熟便捷又價格合理才行。另外,植入大腦的電極採用的材料是矽樹脂和金屬之類的堅硬物,電極尖端深入的組織越深,造成的損傷就越大。
馬斯克還希望用腦機接口來開發娛樂用途,讓自己的大腦和家用電器形成「物聯網」,用意識操控機器,甚至儲存和替換記憶。要用意識開特斯拉?或許我們還需要等待一段漫長的時間,至少比馬斯克本人預想的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