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腦植入晶片

2020-09-05 全聚德烤鵝店吃燒雞

於北京時間8月29日,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舉行現場直播,展示了一頭植入Neuralink設備的豬,名為Gertrude。它在兩個月前被植入Neuralink設備,目前狀態良好。

植入Neuralink設備的豬,名為Gertrude

Neuralink設備能夠讀取大腦活動,「大約一枚硬幣大小」,不會對大腦造成任何持久損害。該設備的電池續航時間為一整天,可以直接連接到佩戴者的智慧型手機上。
據說這款設備可以幫助解決許多神經系統問題,例如記憶力減退、中風和成癮等。

最新一代的Neuralink設備是完全無線的,使用感應充電。

Neuralink設備

Neuralink設備直徑23毫米,厚度8毫米,擁有1024路連接。

2019年展示的設備位於耳後(左),右側為最新設備

「Neuralink在豬身上的實時現場直播demo說明技術的穩定性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是一個簡單實驗室的原型,離植入人體進行轉化應用近了一大步」。
馬斯克在直播中聲稱,Neuralink的最終潛力幾乎是無限的,例如可以用心靈感應召喚一輛自動駕駛中的特斯拉。「可以解決失明、可以解決癱瘓、可以解決聽力」。
目前,該設備僅限於大腦表面。Neuralink尚未進行人體測試。

相關焦點

  • 馬斯克展示「腦機接口」晶片植入豬腦,未來將知識儲存在大腦裡
    Neuralink晶片無損植入豬腦,並能讀取大腦活動,離植入人腦還有多遠?Neuralink公司可能很多人有些陌生,2016年夏天,Neuralink悄然成立。而直到一年後,人們才發現「現實版鋼鐵俠」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之一。這家公司是做啥的?Neuralink以可植入的腦機接口為主要開發目標,實現人類與AI共生。
  • 馬斯克的「天馬行空」:給豬腦植入晶片,欲載人登陸火星
    8月底,美國未來主義企業家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線直播演示了小豬大腦被植入腦機接口設備的新進展,這是其旗下「神經連接」公司最新的腦機接口技術。給豬腦植入晶片技術令人吃驚事實上,馬斯克最雄心勃勃的計劃並不是致力於將一艘滿載人的飛船送上火星。8月28日,舊金山。馬斯克通過網絡直播向全世界的人工智慧(AI)愛好者展示了他的「神經連接」公司在將大腦與計算機結合方面取得的進展,讓很多人感到吃驚。他說這項工作對人類的未來至關重要。
  • 馬斯克的「天馬行空」:給豬腦植入晶片,欲載人登陸火星
    8月底,美國未來主義企業家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線直播演示了小豬大腦被植入腦機接口設備的新進展,這是其旗下「神經連接」公司最新的腦機接口技術。馬斯克和他雄心勃勃的一系列「計劃」再次引起全球廣泛關注。今年以來,馬斯克創辦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不斷創造「奇蹟」:新一代運載火箭「星舟」原型機首次試飛,將是全球功能最強大的運載火箭。
  • 給豬腦植入晶片,下一步是人類,馬斯克將再度改寫人類歷史?
    兩個月前,它被植入了一個硬幣大小的電腦晶片。接受晶片植入兩個月的小豬絲毫沒有影響,依舊正常地生活著。作為對照組,另外的兩隻小豬分別為:1. 植入過晶片但是取出來了;2. 從未植入過晶片。從直播上來看這三隻小豬並沒有太大區別,都非常健康快樂。
  • 把一枚「硬幣」植入豬腦後會發生什麼?
    文 | 以殷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果殼」(ID: Guokr42),原文首發於2020年8月29日,原標題為《把這枚硬幣植入豬腦,馬斯克給我們帶來了什麼?》,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以及Neuralink開發的腦機接口手術機 | www.techchurch.com不過,在這次直播發布會上,接受移植的,是一頭豬,所以這個圓圓的「硬幣」植入豬腦後會發生什麼呢?
  • 硬幣大小晶片植入腦中,實時讀取信息……
    北京時間8月29日早上,在15萬人圍觀的直播中,馬斯克發布了旗下公司Neuralink的腦機交互設備,並向大家展示了三隻植入腦機晶片的小豬。這次演示意在表明,該設備的腦機接口技術正在進步,有望在未來某一天安全地應用於人類。
  • 馬斯克演示晶片植入豬腦的新技術
    新華社華盛頓8月28日電(記者譚晶晶)美國知名企業家埃隆·馬斯克28日在線直播展示了大腦被植入腦機接口設備的小豬,其腦部活動信號可以被實時讀取。這意味著向利用這類植入設備治療記憶力衰退、頸脊髓損傷等人類疾病又邁進一步。
  • 從火星移民,到將晶片植入大腦,讀寫意識,馬斯克要控制人類嗎?
    圖註:通過手術植入動物大腦的Neuralink晶片。在Neuralink播放的演示中,觀看者可以看到科學家使用晶片分析了豬的大腦活動。該研究通常用於研究豬,因為豬腦更類似於人腦的解剖結構。星期五的演示展示了幾隻豬:一隻叫「喬伊斯」,沒有植入晶片的豬。
  • 馬斯克震撼發布腦機接口,已無損植入豬腦,下一步人腦;微信內測「群直播」
    (給技術最前線加星標,每天看技術熱點)參考:程式設計師的那些事、開源中國、solidot、cnBeta、騰訊科技等0、馬斯克震撼發布腦機接口,Neuralink無損植入豬腦,下一步植入人腦美國當地時間 8 月 28 日,馬斯克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 舉辦發布活動,公開了可實際運作的 Neuralink 設備和自動植入手術設備。
  • 人體植入晶片靠譜嗎?
    部分家長擔心人販子拐跑小孩,甚至提出在小孩身上植入具有定位功能晶片的想法。上述種種現在聽起來或許有些瘋狂,但不可否認的是,晶片很可能會顛覆我們傳統的生活方式,不遠的將來,植入晶片是否會像打防疫針一樣變得稀鬆平常呢?誰也說不準。
  • 馬斯克展示晶片植入豬腦 未來人類可以用意念來駕駛特斯拉?
    在發布會上,馬斯克在線直播展示了大腦被植入腦機接口設備的小豬,其腦部活動信號可以被實時讀取。這意味著向利用這類植入設備治療記憶力衰退、頸脊髓損傷等人類疾病又邁進一步。頭頂打洞裝「硬幣」?「神經連接」公司創立於2016年。
  • 動物植入晶片,小晶片大作用
    動物標籤為一個擁有15為ID號碼的玻璃管電子晶片,採用的是生物玻璃封裝,植入體內對動物不會有不良反應,對於動物本身與管理均具有極大的積極意義和作用
  • 馬斯克腦機接口新進展:可在豬腦正常工作,仍在爭取人體試驗
    馬斯克展示了三頭被植入大腦晶片的小豬,解釋了晶片的信號傳輸過程,並表示小豬們「健康」又「快樂」。人們期待的人體試驗並未出現。但馬斯克說,Neuralink已取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U.S.更簡化的晶片組件2019年7月,成立三年的Neuralink首次揭開神秘面紗,發布了微型晶片N1。晶片上有1024個電極,每個電極都有讀取和寫入功能,可以檢測大腦的神經元活動。在去年的構想中,人類志願者需要植入四塊N1晶片,耳朵後還有一個配套的信號傳輸設備。馬斯克認為這不夠自然。所以今年,晶片植入方案更加簡化。
  • 人腦植入電腦晶片好嗎?
    人腦植入電腦晶片有人設想,把電腦晶片植入大腦,人直接和電腦通過大腦意識和電腦交流。當你需要某一資料或考試卷答案時,馬上會有資料或試題答案出現在你的腦中。如能這樣,學生們將再也不害怕考試了,個個都是學霸了。
  • 馬斯克震撼發布腦機接口,無損植入豬腦,下一步植入人腦
    植入方法也很簡單,有專用的設備,植入當天就可以出院。 實驗主要是植入晶片後,能直觀看到豬的腦活動,演示人員撫摸它的鼻子時,豬的神經開始興奮系統包含三個組成部分:極為精細的聚合物探針(插到大腦中),一臺神經外科機器人(專負責插線),以及外部的晶片和配套方案(Neuralink稱其為定製化的高密度電子技術)。
  • 科學網—當大腦植入晶片,奇蹟發生
    不過其在兩年前接受了大腦晶片植入手術,現今24歲的他終於又能自由控制右手臂和右手腕了,為全球首例通過大腦晶片植入「復活」癱瘓肢體的人。 在人類大腦中植入晶片,是不少科幻電影中為觀眾所熟悉的橋段。而這一「黑科技」,目前正在從大熒幕上來到真實的人類生活中。
  • 馬斯克發布腦機接口最新成果,無損植入豬腦,下一步植入人腦?
    馬斯克現場展示了已經植入Neuralink設備兩個月活蹦亂跳的健康小豬。實驗主要是植入晶片後,能直觀看到豬的腦活動,演示人員撫摸它的鼻子時,豬的神經開始興奮。系統包含三個組成部分:極為精細的聚合物探針(插到大腦中),一臺神經外科機器人(專負責插線),以及外部的晶片和配套方案(Neuralink稱其為定製化的高密度電子技術)。
  • 你願意在大腦植入晶片嗎?
    編輯:常樂校對:百味據多家外媒報導,8月29日,擁有美國太空探索技術的埃隆·馬斯克在發布會上,向全世界展示了旗下Neuralink公司開發的接口晶片和自動植入手術設備。2016年,馬斯克透露了想實現人腦與機器交互的想法,2019年,他的公司才真正受到關注,原因是因為Neuralink公司使用一個外科手術機器人,把「薄紗細線」植入了生物大腦,並與外部計算機處理單元相連接。實際上,Neuralink公司並不是孤獨前行。
  • 外國科學家已發明用於治療腦部損傷的腦機,處於豬腦試驗階段
    外國科學家馬斯克在豬腦中植入了他新發明的腦機,腦機是用於治療癱瘓、煩躁、焦慮這些病症。這是一個科學的進步,對於一些腦部受損的病症者來說,是福音,但對人類來說,卻是雙刃劍。先從好的方面吧,現階段腦機存在於豬腦中,植入腦機的豬和其他豬沒什麼區別,一樣活潑,且可以記錄它們的腦部反應,如果植入人腦,用於治療癱瘓、煩躁這類病症,是好的方向。
  • 速讀 | 黑科技:植入晶片能否改變醫療模式?
    人體內植入晶片早已不是什麼天馬行空的幻想。目前公開的最早植入晶片記錄於1998年,英國倫敦雷丁大學的布凱文·沃維克教授,把一枚晶片植入前臂,並通過計算機跟蹤自己位置。目前主要採用的是RFID或NFC技術,但若採用更快速可靠的藍牙、WiFi等技術,如何控制晶片大小,保證數據安全?還有,目前很多可植入晶片防潑濺但不防水,在植入人體後,植入晶片該如何抵禦人體體液的侵蝕?而植入晶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是倫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