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3月2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何雙伶 通訊員 方皓 劉欣)暮色四合。一輛警車緩緩駛進金華市婺城區秋濱街道呂獻塘社區,在小廣場邊停下。一名身著制服的警官走下車,走向公園中心。「周子豪,你過來!」聽到他的聲音,廣場上七八個孩子立刻停止打鬧湧向他。「張叔,現在我按時上學了」「我找到工作啦」……
這樣的場景,每周都會出現。這位警官名叫張峰,是金華市公安局江南分局刑事科學技術室副主任。分局轄區裡有多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由於父母無暇顧家,部分處於叛逆期的未成年人走上了偷盜之路。作為一名勘查犯罪現場的刑警,張峰開始接觸這些孩子。為了讓他們遠離不良的生活習慣,自2016年下半年起,他開始和這群孩子交朋友,循循善誘,努力打開他們的心結。
斑白的頭髮,魁梧的身材,不苟言笑,一看就是個「硬漢」。他如何憑藉一己之力,「管起」50多個有過偷盜經歷的未成年人?幾次長談,一起去出租屋裡「家訪」,看他和孩子們互動,記者一直在尋求答案。
一群「無法無天」的孩子
屍體、指紋、DNA,這是張峰日常工作中打交道最多的對象。每天,一接到報案電話,他就會立刻趕往犯罪現場勘查記錄。他從來沒想過,這些現場會帶著他認識一群孩子。
「大約在3年前,我發現未成年人盜竊現場逐年增多,佔年勘查現場量的20%至30%。案件高發時,佔每日勘查量的70%。」張峰告訴記者,「這些現場很有特點,特別肆無忌憚。例如對沿街店鋪進行掃街式盜竊。」
作為第一個與犯罪現場接觸的人,張峰也成為第一個研判出孩子身份的人。由於未達到法定責任年齡,無法追究孩子們的刑事責任或進行行政處罰,他們越來越「猖狂」,這讓張峰的工作量激增。與其把精力放在破案上,不如把精力放在防控上,從源頭上把這些孩子管起來,減少案件的發生,張峰決定去會會他們。
今年15歲的河南人丁小龍,是張峰接觸的第一個孩子。一頭黃毛,手臂文身的丁小龍「刷門」技巧高超,在同伴中頗有「號召力」。「你要不要變好?」「不要。」初次和丁小龍對話,張峰就知道自己遇上了「刺頭」。
丁小龍有個好兄弟叫張睿,也來自河南。他今年14歲,人高馬大。和母親溝通不順,父親總動手打他,他受不了就離家出走,用偷來的錢住賓館。發現丁小龍等人能幫他出頭,陪他一塊兒玩,他覺得找到了「組織」。
方俊傑則是丁小龍的小弟,和丁小龍同歲。母親出走,父親再婚,來自江西的方俊傑和妹妹一直跟著爺爺生活。一次,方俊傑被人打,找同校的丁小龍幫忙,從此,丁小龍便成了他「大哥」。「剛認識方俊傑時,他總是斜眼瞪著我,一臉怨恨。很長一段時間,他都不笑。」張峰說。由於沒人照顧,方俊傑穿的鞋子都快爛了。
這些孩子聚居在秋濱街道,家住學校附近,平時路上遇到了,便臨時起意,結伴作案。在孩子們的「江湖」裡,有一幫共同的「老大」——陳家浩、徐俊楠等,他們是同校學長。正是陳家浩等人的「傳幫帶」,讓幾十名孩子誤入歧途。
融入00後的世界
如何改變這群「無法無天」的孩子,阻斷「傳幫帶」?張峰選擇了最樸素的方式:用心。
為了走進孩子們的世界,他一有空就去「家訪」,給孩子買零食,請他們吃飯。70後的他學會了00後的生活方式,每天刷快手、上QQ。把他當朋友後,孩子們缺錢會直接找他要。「最多回去被老婆罵。」他爽朗一笑,「那也比孩子為了錢去偷來得好。」他還玩起了自拍,有孩子變乖了,他就獎勵「自拍合照」一張。
每當遇到孩子們的犯案現場,他便會主動尋找孩子,勸他們清退贓物,去派出所交代犯罪事實。「別人辛辛苦苦打工賺來的錢,就這麼沒了。要是這錢是你爸媽的,你什麼感覺?」「如果是你弟弟,你忍心帶他去偷東西嗎?」「做錯了事,就要承擔責任。」他不厭其煩地勸說。他還偷偷塞錢給同事,讓他們帶孩子結案時買點好吃的。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經歷,張峰用心觀察,因材施教。
相處3個多月後,方俊傑終於肯對張峰笑了。「這孩子很靦腆,我感覺他內心非常渴望親情。」張峰表示。於是,他開始扮演「爸爸」的角色。「晚上10點前,一定要回家」「睡前記得洗臉洗腳」……這都是張峰給方俊傑立的「規矩」。方俊傑做到了,張峰就主動給他發個小紅包,並寫上「聽話」二字。
最終,方俊傑被張峰感化,已輟學半年的他,去年9月回校複課。讓張峰驚喜的是,今年春節前,方俊傑主動找他,提出要回老家。「回江西後,我就不會遇到讓我偷東西的同伴了。」
對於叛逆狡黠的丁小龍,張峰更是用足了十二分的耐心。一開始,丁小龍拒絕溝通,張峰便帶丁小龍去上班,一有空便和他講道理。可一離開張峰,丁小龍又忍不住作案。家訪、談心、送武術學校,用遍各種方法,丁小龍總是反覆不定。
2017年9月,丁小龍去三江派出所結案,張峰早早來到門口等他。天色漸晚,看到張峰,丁小龍一下子哭了:「叔叔我好餓,你帶我吃東西去。」張峰拍了拍他的頭,帶他去找快餐店。「叔叔,還是你對我最好。」丁小龍一邊往嘴裡扒飯,一邊說。事後,丁小龍保證再也不偷了。
「孩子們很頑皮,有時他們會騙我,也常有反覆。但只要有人往好的方向轉變,我就感覺自己做的這一切是有意義的。」張峰告訴記者,讓他欣慰的是,變好的孩子佔了大多數。他的電話因此成為「24小時求助熱線」。孩子們常晝伏夜出,在午夜接到電話是常事,可每次接起電話,他都耐心地聽完。「孩子們很敏感,你表現出一點不耐煩,他們可能就再也不找你了。」
守護美好的青春
張峰成了孩子王。辦公室裡,常有「小鬼」來接受教育;微信裡,常有孩子慕名找他投案。為了幫助這些孩子走向未來,張峰全力以赴,並由此帶動了越來越多人加入同行。
張峰總會先和孩子們講道理,再召集家長開家庭會議。「我沒空來」「孩子你們公安管去好了,我不想管」……這是以往不少家長的反應。看到張峰一次次親自上門,家長們逐漸改變態度,與他合作,學習用恰當的方法管教孩子。「家長的配合是管教好孩子的關鍵。」張峰表示,「我希望消弭孩子和家長間的隔閡,重建家庭關係,讓孩子們找到依靠。」
學校也積極配合張峰,即時報告校園周圍的不良情況及學生們的動向。張峰會根據情況,和派出所的同事一起加強對特殊地點的巡防。未來實驗學校校長劉猛告訴記者,在學校孩子們都很乖,方俊傑還搶著幹髒活累活。「如果家長們履行好職責,幫助孩子們回歸學校,外部不良影響也會逐漸消除,孩子們誤入歧途的概率會小得多。」
現在,金華市區的未成年人盜竊案件已大幅下降,越來越多的民警加入到幫教叛逆孩子的隊伍中來。目前,金華市公安局正對全市範圍內的未成年人犯罪情況進行專題研判,並將根據具體情況出臺相應措施。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人格形成最重要的階段。」浙江大學刑法研究所教授李華表示,孩子們易受亞文化影響,漠視法律,當家庭無法給予歸屬感時,他們易從同輩團體中尋求庇護。這時候,其他力量需要及時補位,如矯正機構、社區力量等。
「少年時期是一段美好的時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是項長期性的工作,我一個人的力量是單薄的,希望社會各方都更加重視,讓青少年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張峰說。(文中孩子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鄭瑩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