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時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自我意識,是3歲孩子開始叛逆的關鍵

2021-01-11 朗朗育兒課堂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朋友長大的過程最有趣,但是家長們也擔心。畢竟大家都是第一次面對彼此,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各種陪伴與引導,而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儘管困難重重,我們也還是要硬著頭皮,繼續帶著孩子走下去。

最近小藝就非常頭疼,因為她不知道為什麼還要這段時間裡,情緒起伏會這麼大。從孩子出生的時候,她就陪在孩子的身邊,一步步到現在,兩年多過去了,孩子從來沒有這麼反常過,她擔心是不是孩子被嚇到了。

想歸這麼想,但是小藝並不覺得孩子是因為受到了驚嚇,才會出現情緒和行為上的變化,畢竟孩子是在長大的,興許是自己沒有注意。

平常的時候小藝給孩子穿什麼衣服,背哪個小背包,孩子都快快樂樂,開開心心的,但是這段時間裡孩子總和寶媽唱反調。

還不止這樣,吃飯的時候鬧脾氣可是三天就發生幾回,孩子的爸爸也開始問寶媽,孩子最近這是怎麼了?

對於孩子這些比較反常的情況,相信寶媽們一點也不陌生,因為這就是孩子成長必須經歷的階段,我們會覺得奇怪,那是因為我們並沒有看到這一點。

一、3歲,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

反常的情緒,古怪的行為,喜歡和父母作對………這些行為在孩子的生活裡出現的話,說明幼兒的自我意識在不斷萌發。

之所以孩子「叛逆」行為的出現意味著他在成長,自我意識在萌芽,是因為在這個過程和階段裡,孩子開始「想為自己做主」。

想想看,孩子不願意接受父母的安排,是不是因為你並沒有問過孩子,或者這些選擇並不是孩子做的呢?自我意識萌發的第一個特徵,便是「做決定」。

而3歲左右的寶寶最容易出現自我意識的萌芽。一是因為在這個時期孩子開始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判斷力,二是因為隨著認知的增加,孩子開始主動的探索外界,這也被成為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二、3歲時,家長的管教方法,影響孩子之後的自我意識發展

既然是第一個叛逆期,那麼家長們就需要注意兩個地方,一個是叛逆,一個是「第一次」。

3歲看小,5歲看大,古老的話語要告訴我們的是要重視經驗的總結,而不是簡單的認為所以的意見都是危言聳聽。

在孩子第一次叛逆期裡,家長的態度和方法決定了你以後和孩子的交流是怎樣的,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整個家庭的人員關係。在孩子的性格成長裡,也或多或少的會因此而受到影響。

家長們可以想想看,當孩子第一次試探的時候被拒絕,兩次被拒絕,三次四次的不被允許,那麼他還願意繼續再尋求自己內心的答案嗎?

反之,如果孩子的脾氣和任性家長聽之信之,覺得無所謂,那麼刁鑽野蠻的性格自然就存在了。

因而,在這當中,家長的態度很關鍵。

三、關於3歲孩子的教育,家長該怎麼做?

1、 注重溝通

語言的魅力可以加深彼此的感情,讓孩子在愛裡成長,在愛裡變得完整,在孩子叛逆的時候最怕的就是兩個人都不說話。

這就好比吵架的夫妻,冷戰帶來的是各種猜想和不安的情緒,並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因而,要想解決3歲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問題,尤其是行為衝突上,必須注重二者的溝通問題。

2、 給予孩子信任感

家長們會不解,對孩子進行教育為什麼要強調信任的作用呢?不是教育方式的討論嗎?

實際上,信任感的強弱,將直接影響到孩子是不是聽話,他能不能接受家長的意見。

讓家長們注重同孩子之間信任感的建立,是為了達成情感連結,有助於交流,這是教育、溝通的基礎。

3、 不要擅用家長威嚴

中國的家庭裡,父母的地位是必然的,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為人父母的崇高地位毋庸置疑。所以家長們會習以為常的在孩子的生活裡使用這樣的威嚴。

但是家長們要注意,3歲的寶寶自我意識開始萌發,這個時候她需要的是一份尊重和平等,並不是家長居高臨下的碾壓,寶媽寶爸們要注意了。

3歲時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才會變得不聽話?自我意識,是3歲孩子開始叛逆的關鍵,孩子對父母提出的異議其實是在傳遞「我想自己選擇」的信號。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讀懂「馬斯洛需求理論」,就明白青春期孩子為什麼容易叛逆了
    在心理學中,把孩子的這一段成長時期叫做「叛逆期」。孩子進入青春期,變得叛逆不聽話,一直都認為是因為孩子在長大,生理心理逐漸成熟,他們開始尋找獨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但如果我們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仔細觀察下兒童的成長,我們就會發現,孩子的叛逆不聽話幾乎是一種必然。
  • 為什麼青春期孩子容易叛逆?了解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你就明白了
    為什麼孩子到了初一、初二,到了十三四歲,就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的乖乖仔和乖乖女仿佛一下換了個人,變成了一個喜歡和父母對著幹,脾氣古怪又神神秘秘的傢伙?在心理學中,把孩子的這一段成長時期叫做「叛逆期」。孩子進入青春期,變得叛逆不聽話,一直都認為是因為孩子在長大,生理心理逐漸成熟,他們開始尋找獨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 「3歲分床,5歲分房」害了太多孩子!分床的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她解釋道,網上都說了,3歲分床,5歲分房!我家都5歲半了,再不分床是不是就晚了?這是個很有代表性的問題。我也不止一次聽到「3歲分床,5歲分房」的說法。這句話有問題嗎?孩子的爸爸媽媽脾氣都不太好。孩子哪裡做得不對、不合大人心意就是一頓批評打罵。在孩子4歲半時,媽媽又懷了妹妹。孩子爸爸抱怨:他總是一副「膽小、怕事、看人臉色」的模樣,看著就難受。
  • 生命體如何形成自由、獨立的個體——了解3歲的孩子
    在三歲以前,兒童的生命中充滿了創造性和一些很重要的事件,但三歲前發生的事情卻常常被兒童遺忘,因為兒童3歲時才開始具有意識和記憶。這是因為兒童在三歲前,人格還沒有形成。當各部分心理器官都建構完成時,兒童人格的統合才成為可能。心理器官構建時,那些潛意識和無意識的產物,都被孩子遺忘了。
  • 孩子頂嘴出現萌芽,是主權意識覺醒徵兆,學會給孩子空間很重要
    文/囧爸育兒(專注於原創優質文章,歡迎大家轉發分享)當孩子開始喜歡用「不」來應對父母時,那就說明他們已經開始有較強的自我意識了,頂嘴行為便拉開了序幕。而面對孩子頂嘴行為,父母利用好這3個方法,解決跟孩子之間的矛盾。今天和姐姐帶著小外甥到小區花園散步,因為剛下過雨不久,路過了一個小道的時候,正好有一小灘積水。
  • 孩子出生頭3年,家長做到「3要2不要」,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當今的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什麼方法都想試一試,很多寶媽從孕期就開始進行「胎教」,希望寶寶在肚子裡的時候就能學習很多知識。但是小愛媽認為教育並不用弄的那麼邪乎,其實真正的胎教並不是為了教育孩子,而是讓孕婦保持一個良好、樂觀的心態,這樣有助於胎兒的健康發育。
  • 孩子的叛逆與衝突,源於兒時自由情緒表達受阻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一個、兩個方法,卻不能跟著他們,告訴他們每件事情的辦法。 但如果我們教會他們面對困難時如何放鬆,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力量,那麼我們就再也不用擔心,他們遇到困難時會苦惱,他們也會變得更加自信,發現原來沒有什麼大不了!
  • 孩子越管越叛逆?是中了「海格力斯效應」,「以柔克剛」是上策
    親戚家孩子樂樂是一個天性活潑、喜歡玩鬧的孩子。樂樂很有禮貌、性格也很活潑開朗,幾乎見過他的大人,都會喜歡上樂樂。但是,對於親戚來說,樂樂有一個大缺點,就是不愛學習。不論親戚怎麼勸說樂樂,樂樂就是不願意學習。在親戚面前,樂樂表面上答應要好好學習,但是等到親戚一離開家裡,樂樂就開始放縱自我。
  • 科學家:孩子3歲以前開始學英語最好,過了7歲就晚了!
    而面對孩子的啞巴英語,提不上去的成績。咱們的焦慮感,真的是與日俱增!特別是寶寶年紀小的家長,更是抓狂。的確,每個孩子在生命的最初都是一張白紙。所以每位家長在畫上第一筆時,總是慎之又慎。有趣的是,我們幾乎從來不會擔心自己的孩子學不好漢語。這是為什麼呢?學英語和學漢語有區別嗎?和學日語、韓語、法語德語阿拉伯語有區別嗎?這其實就在啟示我們呀——孩子學習母語的方法是不是可以來指導學習外語呢?01 孩子學英語的最佳時期幼兒什麼時候開始學英語最好?
  • 有科學依據:「3歲看大」不是胡扯,三歲前培養孩子性格很重要
    在剛開始成為家長的時候,許多朋友都不知道該如何去帶、去養、去教育自己家的小寶,所以難免會有些家長走歪了路,或者是沒有做足功課,把孩子帶得不夠好。而每當到了這種時候,咱們自己的父母就會顯現出他們的作用了,許多老人們的經驗是我們自己跌撞摸索多了才能得出來的,比如今日咱們要講的這個話題:三歲定終身。相信不少家長都有在長輩們口中聽到過這句話吧?
  • 孩子記不住3歲前發生的事情,心理學家《記憶》稱,遺忘有規律
    從此,定量取向的研究方法一直在記憶研究中居主導地位,心理學研究者關注的主要問題是「記住了多少」,而不是「記住了什麼」。直到20世紀70年代,記憶的定量取向研究逐漸轉向精確取向研究,記憶研究開始關注人們所報告的與實際發生的是否符合。同時,精確取向的記憶更多與實際生活情境相結合,不僅關註記住了多少,更關註記住了什麼,尤其是記錯了什麼。
  • 這些電影適合3-12歲孩子觀看,給孩子快樂童年,增進親子關係
    3、星球大戰(1977)這是一個極為經典的科幻的開篇之作。導演盧卡斯能夠吸引到孩子的興趣,這是個心愛的流行文化圖騰的真正目標受眾:一個七到十歲的小朋友,第一次體驗英雄從童年到成年的旅程。我們成年爸媽們也可以陪著孩子觀看,重新體驗我們的懷舊情懷,這就是為什麼,如果你和孩子第一次看此片,那麼就可以和你的孩子一起獲得如此難忘的經歷。那一刻,我們和孩子一樣,都回到七歲的那一刻,坐在黑暗中,並且知道力量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生成。
  • 「3歲孩子一年認識2000字」,媽媽的4個智慧教育法是成功關鍵
    文/好奇的萌娃控最近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媽媽憑藉著自己,讓3歲的孩子在一年的時間裡面就認識了2000個字。聽到這個故事後,很多網友都表示震驚,紛紛好奇,到底這位母親是用了什麼方法讓孩子如此神速的認字呢?
  • 孩子對於自己的隱私部位,知道多少?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是否需要儘早讓孩子知道呢?媽媽說你是男孩子不能親我笑笑的孩子今年5歲了,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兩個眼睛圓溜溜的,睫毛長又彎,像一個洋娃娃,從小孩記事起,笑笑就開始非常注重給孩子普及安全意識。什麼部位是隱私部位,別人不能碰,如果遇到了怪叔叔或阿姨需要怎麼做?
  • 孩子3歲前經常看電視,容易在這幾個方面掉隊,上小學時就會顯現
    「如果能讓你的孩子在12歲之前不看電視,那麼他們這一生都將受益。」這才讓周圍人意識到堂姐的用心良苦,原來3歲左右的寶寶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差距這麼大。孩子3歲前經常看電視,在這些方面容易掉隊英國很早就有專家提出建議:應該制定法律禁止家長讓3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
  • 孩子越管越叛逆?多半是「海格力斯效應」在作祟,可用這3招化解
    如果想要問家長,最難搞的孩子問題是什麼?相信會得到一致的答案,就是叛逆。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們都覺得相當的頭疼,你越是教育孩子,似乎會導致孩子變得越反叛。加上,叛逆的孩子,其實他們的反抗能力是非一般的,有時候還過於用力的教育,很可能會把孩子推向極端。那麼,父母面對叛逆小孩就沒有辦法了嗎?小秋今年12歲,其實相對來說,她還算是一個比較乖巧的孩子。
  • 埃裡克森人格心理八階段理論——孩子6歲前,要抓住這3個主要矛盾
    我們今天重點來說說前3個階段,也就是孩子0-6歲階段。一、0~1.5歲嬰兒期基本信任與不信任的心理衝突這個階段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度很高,於是造成了他對父母既信任又不信任的心理矛盾。二、1.5-3歲兒童期自主與害羞的衝突一歲半之後,孩子第一個反抗期會開始出現,他會有較強的自主性,同時,堅持自己的意見,其實需要克服一定的害羞或懷疑心理,於是矛盾出現。
  • 禁止孩子3歲前看電視,你可能會扼殺他的天性,毀了孩子
    英國非常有名的教育專家馬丁·洛森曾經給出一條建議:「那就是在孩子未滿12歲之前,儘可能不要讓他們看電視。」雖然在當今社會,讓孩子在12歲之前不要看電視,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家長能做到的僅僅是不要讓孩子沉迷電視而已。
  • 西瓜子「紮根」氣管 3歲孩子咳嗽2個月
    但對兒童來說,這類零食稍不留神就會誤吸入氣管支氣管,造成氣管堵塞等意外事件的發生。近日,3 歲的小楊楊(化名)因氣管內驚現被卡長達 2 個月的瓜子,所幸經過醫生氣管鏡取出,避免了可能出現的其他嚴重後果。
  • 科學研究:3歲前看電視的孩子,7歲時大腦變化明顯,易傷到大腦
    科學研究表明:3歲前看電視的孩子,7歲時大腦變化明顯,易傷到大腦。當明明三歲的時候,他的家人發現他的專注力很差。只有在看電視時才能長時間的坐下來,平時就算玩最愛玩的玩具時,過不了多久也會轉去做別的事情。他的父母認為等孩子長大之後專注力應該會自然而然的提升。然而,當明明進入幼兒園後,各種問題接踵而至。其他的孩子可以聽從老師的指示安靜地坐在位子上,但是明明卻到處亂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