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一抖畸變沒有 年終合影拍攝技巧揭秘

2021-01-08 中關村在線

    眼看著馬年春節越來越近,眼看著一年即將過完,大家是不是也已經開始進入各種部門聚會,團體合照的節奏了呢?這樣那樣的節前團體活動總是必不可少,不過,就是春節前的小小合照,卻也引出了ZOL數碼影像事業部的一次小「風波」。拍合照能有多大名堂,拍合照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下面就讓筆者為大家一一道來吧。


一張合照引發的大戰 變形究竟誰的錯

    忙碌了一整年,在春節前大家終於搞定了自己手裡的活兒,開始準備進入「假期模式」。按照慣例,按照慣例,我們也按「老規矩」,一個部門聚在一起來拍一年一度的部門大合照。不過由於這次時間有限,空間有限,我們找來找去,16個人也只能在狹小的評測室裡拍合照了,其結果就是手裡的50mm、35mm、70-200mm這些鏡頭都排不上用場了。好在,我們ZOL數碼影像的石經理在數次眼饞後,耐不住心動買下了尼康的廣角第一神器: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面對部門大合照,自然不會放過這個「顯擺」自己的好機會,毫不猶豫的拿出了這枚神頭來為大家拍合照。而大家眼看著這款現如今可謂是最強超廣鏡頭之一的尼康14-24,也紛紛表示十分認同,決定來一次高端大氣的部門合照。


誒?感覺好像不太對

    在經過一番的排隊、造型、布光工作後,利用相機的延時快門,我們完成了自己的大合照。自然,我們不會放過這張新鮮出爐的大作,一幫人湊到了顯示屏旁,來看看這14-24拍出的合照會又怎樣的不同。可是,就在我們打開照片之後,大家都傻了。第一反應是:這是這麼貴鏡頭拍出來了?


卓鵬老師的臉明顯的變形了呀

    合照兩邊的卓鵬老師和小陳老師的臉變形這麼嚴重?眾人都對合影中大家臉型的「巨大變化」表示十分震驚。一枚廣角神器拍出來竟然還有如此嚴重的變形?這1萬多花得也太虧了吧。這樣的結果讓不少人都感到有些失望。


好不容易用上了尼康14-24,成像不可能差啊

    我們知道,尼康的14-24可謂是現在廣角鏡頭中最為優異的一款,鏡頭採用了一個較為標準的反望遠結構,鏡頭極端的用料以及各方面極致的處理,讓這枚超廣角鏡頭既擁有著極佳的畫質表現,同時也有著良好的變形控制。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我們的合照顯得如此的奇怪呢?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討論一下。


變形原因主要有倆 畸變以外還有它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拍攝中,總是或多或少會遇到拍攝圖像變形的問題。而我們也對這樣的變形已經越來越熟悉。大家第一反應都會是鏡頭畸變,沒錯,鏡頭畸變是我們常見的最容易造成我們拍照出現變形的緣由。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在鏡頭測試時那樣的看重鏡頭的畸變控制表現。


超廣角鏡頭的變形本身也是我們一些創作的需要


可以看到,在風景照中,14-24的拍攝也是橫平豎直的(沒有弧形線的出現)

    現如今,大家也都了解,畸變這個問題廣角(甚至是超廣角、魚眼鏡頭)鏡頭的變形現象最為嚴重(照片讓人看起來不那麼真實,照片四周有明顯的變形),而隨著焦段的增長,鏡頭畸變逐漸減輕。而我們常說的那些高級鏡頭,他們之所以被專業用戶以及攝影愛好者奉為經典,不只是他們在解析度和色彩表現上的優異。同時在畸變,暗角等方面的控制上,也都是一流的。


通過畸變測試,我們也能看到尼康14-24有著非常好的畸變控制表現


畫面中央的人像並沒有變形


站在邊上的就出現明顯的變形了

    而我們在對尼康14-24做畸變測試時也證明,這枚來自尼康的神鏡在畸變控制的表現上是相當優秀的(14mm端擁有這樣的畸變控制力,器材黨表示有這麼一顆這輩子就值了)。而我們也看到,合照中心的幾個人並沒有出現變形,而兩邊的幾位則明顯的臉型變得十分詭異。那麼究竟是什麼造成的我們看到的變形呢?這裡就要說到另一個問題——透視變形。


增加參照線可以看到,照片並沒有出現明顯的畸變,可見並不是鏡頭的問題

    透視在這裡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照片的呢?說白了還是那句老生常談的道理:近大遠小。在拍攝合照時,為了使合照者充滿畫面,使用廣角鏡頭就必須更為接近被拍攝者。而對於任何一種鏡頭,當非常接近被攝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生這種失真。而越接近被攝體,這種失真越嚴重。正是由於希望讓合照中的人充滿畫面,就進入了廣角鏡頭的失真距離範圍。而這就是造成我們合照變形的最主要問題——透視變形。


透視會形成變形效果


最常見的,這種樹林縱深的變形,就是透視效果(近處的樹更高大,而遠處的樹則很小)

    其實我們在合照中就已經可以看到,無論是房頂還是地面,都有明顯的可參照的直線存在。因而可以證明,其實照片中不存在嚴重的畸變變形。而這其實是正常的透視效果。我們用上面那張透視效果圖展示,大家或許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兩邊本應是變形的,只是我們平時看不到(嘗試感受一下你眼鏡余光中的景象,就基本理解了)。

    不知道以上的這些介紹是不是讓大家都能理解,不理解也沒關係,不懂不妨礙我們會用,知道有問題存在,問題是什麼不那麼重要,更重要的還是解決問題。下面,就來看看筆者為大家帶來的變形解決方案吧。

解決變形器材篇:人多更要用長焦

    那麼說了這麼多,咱們來點兒乾貨。既然合照中有種種的變形存在,我們應該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前期焦段調整,另一則是後期圖片處理。我們還是先來說說前期的焦段調整。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花上萬的開支來解決畸變問題,而無論是多好的廣角鏡頭或多或少也都必然會存在畸變現象。那麼我們日常拍照應該怎樣呢?這個道理說起來有些欠抽,但實際上就是:人越多,選擇鏡頭焦距應該越長


拍合照時,使用18-55mm這樣的鏡頭應該更多使用55mm端

    怎麼來想這個問題呢,其實基本上就是避免使用廣角。比如手裡有一顆18-55mm鏡頭,那麼在拍合照時應該更多的使用55mm端而非18mm端。而隨著合照人數的增加,更應該使用更長焦段的鏡頭來完成拍攝。這樣既可以避免廣角端的畸變,同時,被拍攝者距離越遠,透視變形就開始變得越來越小,甚至是扁平化。對於自然風光扁平的感覺雖然不好,但對於合照而言,這樣的視覺效果往往是最佳選擇。


使用長焦鏡頭拍合照,需要非常遠的拍攝距離

    當然了,這就為合照的拍攝者提出了不小的要求,因為需要使用更長的焦段,為了把人收進來需要不停的往後站。帶來的結果就是,如果是大合照,請為這位拍合照的同學準備一個喇叭,不然他說話被拍的人可能聽不到。再有就是,因為拍攝者需要退的很靠後,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哦~

解決變形後期篇:PS與LR來幫忙

    說過了物理解決方案後,我們再來說說後期的處理問題。在很多時候,儘管我們想要使用長焦拍攝來避免畸變和一部分的透視問題,但拍照環境還是會限制我們焦段的使用。在相對狹小或者人頭攢動的地方,用長焦拍攝顯然是不現實的(想像一下在地鐵站那樣大人流的地方用長焦拍攝,你要怎麼等才能等到用長焦拍合照的機會……筆者想想都覺得頭疼)。所以這裡就要說到後期來解決變形問題了。


後期處理時我們主要用到的兩款軟體:Photoshop和Lightroom

    那麼既然最終我們還是被迫用廣角甚至是超廣角完成了大合照的拍攝,我們如何通過後期來補救變形的問題呢?首先,我們還是先解決畸變帶來的問題。這裡需要注意一點,由於我們需要在後期處理畸變,最好還是用RAW格式拍攝,這樣在後期時軟體可以識別出鏡頭的型號從而做更好的優化。有了RAW格式文件,我們無論是利用Lightroom還是Photoshop裡的Camera Raw都可以更簡單地搞定變形了。


找到Lightroom中的鏡頭修正選項,注意儘量採用RAW格式拍攝


啟用配置文件,先通過軟體自動修正鏡頭畸變(注意使用RAW格式拍攝)


自動畸變調整後,我們可以進入手動選項,準備解決透視的問題


手動調整扭曲度(讓照片從中央「凸」起來),使圖片的視覺效果符合我們的習慣


在Photoshop中使用Camera Raw同樣可以完成處理工作


同樣,我們可以使用配置文件來先進行


Camera Raw中的透視修正也著不錯的效果(當然,這需要更多剪裁處理)


當然為了效果更好,我們還是採用了手動修正

    解決完畸變的問題,我們來看看怎麼讓照片的透視讓我們自己看起來更舒服。這裡我們主要用到的是Lightroom以及Photoshop Camera Raw中的鏡頭畸變修正功能。不過這裡我們需要自行手動處理一下。我們在鏡頭修正中,選擇手動處理,並負方向增加照片的扭曲度(形象上來看,就是讓照片鼓起來)。從而讓讓照片上的人,更符合我們日常的視覺感受。至於調整到什麼樣的程度,大家根據自己的標準來就好,沒有什麼固定的值(畢竟每個人感覺標準不同,使用鏡頭不同,這種凹凸程度就不一樣)。


怎麼樣,人像效果好多了吧!(拍張合照不容易,就原諒小峰那犀利的眼神吧)


對比一下,效果還不錯


這下人臉正常多了

    怎麼樣,修整後的效果讓合照中每個人都看上去正常多了吧。當然了,我們也可以明顯的看到,由於我們增加了照片的扭曲度(中心向四面的凹凸感),圖片中理應是直線的房頂線條等部分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變形(出現了明顯的弧度)。不過顯然合照中的人臉已經都變得正常了,因而就不要去在意這些細節就好啦(實際上是增加了扭曲度,這樣主體外的變形是無法避免的,但拍攝的重點既然是合照,環境的變形就不重要了)。

總結:幾點注意 假期開心拍合照

    合照是我們在眾多假期中拍攝過程中少不了的主題,如何拍出讓大家滿意的合照是我們很多時候必然面對的問題。以上我們也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了如何搞定合照的方法,我們也還是簡單的小小總結一下這之中的重點,好讓大家在拍攝時能更加的順手。

1.長焦拍攝雖虐心 誠然卻是最佳選


看到用長焦端拍合照的朋友,請不要黑他們,他們真的是想拍出好的合照

    的確,拍合照用長焦來拍攝者是一個讓大多數人無法理解的事情,我們要廣角不就是為了拍合照方便麼。其實不然,為了合照中人像更符合我們日常的視覺感受,並避免不必要的變形,選擇長焦或中長焦拍攝是最佳的選擇,這樣既能解決畸變問題,而使用長焦拍攝,透視變形問題會隨著焦段增加而漸漸消失(實際上是漸漸演變為另一種變形了),更適合合照拍攝。

2.簡單後期增光彩 RAW格式幫助大


RAW格式在後期鏡頭校正中也有著自己的優勢

    除了前期拍攝需要注意的,簡單的後期處理也能幫助我們擁有視覺效果更好的合照。這裡我們又提到了RAW格式,雖然RAW格式文件大、佔地兒,但是其數據記錄的優勢,以及對鏡頭數據記錄後畸變修正的幫助(軟體可以認出我們用的是什麼鏡頭進行優化)都是巨大的。而通過增加扭曲度來讓照片「凸出來」可以很好的解決廣角拍攝合照時看起來讓人覺得彆扭的部分。

3.遇到問題別著急 相信器材很靠譜


我們手裡的各種器材在更多時候性能是非常穩定的,不必擔心他們造成的成像錯誤

    當然,最後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遇到類似的拍攝問題,我們需要做的是先冷靜下來。不要去急著否定我們手裡的器材。無論是一個2,3千的卡片相機,還是4,5千甚至上萬的單眼相機。它們都有著十分穩定的拍攝性能。因而出現各種拍攝問題後,我們還是先嘗試改變一下設置來自己解決一下。有些時候換個思路,問題自己就解決了。

4.有舍有得,取捨在個人

    在合照中,我們最終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是取捨。為了保證畫面中人物的不失真(或者說是符合我們日常的視覺習慣),我們最終的結果是通過用畫面中其他部分失真來換取人物的正常。因而我們看到我們的背景部分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變形。但合照的目的在於人的正常,因而我們勢必會通過捨棄一些而得到我們希望的效果。那麼究竟是讓人變形去適應背景,還是讓背景變形去適應人,就看身為拍攝者的你怎麼去決定了。


如何取捨,要看身為拍攝者的你的想法了


願大家也能在春節拍出滿意的合照

    好了,最終我們也得到了大家滿意的大合照(不過相信最開心的還是經理發現自己的14-24很好用吧)。如果大家正好在這次的春節假期中也要面對合照這樣的題材,不妨按照我們介紹的方法嘗試一下,相信會得到更好的拍攝效果,也望大家能在假期裡拍攝出自己滿意的照片。

6尼康D610詳細參數

相關焦點

  • 地月合影怎麼拍?揭秘合影背後的故事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胡喆)一張由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奔火途中回眸拍攝的地月合影火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國家航天局對外正式發布了這一影像。這麼遠的距離、這麼快的速度,地月合影的拍攝難度可想而知。
  • 《方舟:生存進化》畸變生物馴養技巧大全 畸變生物怎麼馴服?
    方舟生存進化畸變生物怎麼馴服?相信很多玩家都想了解新DLC中不同的馴服方式,所以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便是玩家「丿血翼丶依樓」分享的方舟生存進化畸變生物馴養技巧大全,剛上手這個DLC的玩家不妨點擊進來看看是怎麼操作的。
  • 「天問一號」探火丨地月合影怎麼拍?揭秘合影背後的故事
    一張由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奔火途中回眸拍攝的地月合影火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國家航天局對外正式發布了這一影像。這麼遠的距離、這麼快的速度,地月合影的拍攝難度可想而知。
  • 《方舟生存進化》畸變安康魚怎麼馴服 安康魚馴服技巧
    導 讀 方舟生存進化畸變安康魚怎麼馴服?
  • 《方舟生存進化》畸變劇情結局是什麼 畸變劇情圖文解析
    導讀方舟畸變dlc劇情是什麼?今日不妨跟小編一起來看看方舟生存進化畸變劇情圖文解析,想要了解這段dlc劇情的玩家還不點擊進來一探究竟。 方舟生存進化DLC相關 ...方舟畸變dlc劇情是什麼?今日不妨跟小編一起來看看方舟生存進化畸變劇情圖文解析,想要了解這段dlc劇情的玩家還不點擊進來一探究竟。
  • 這張合影,拍攝於120萬公裡外……
    7月2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
  • 可能是沒有用這17種拍攝方法
    只有拍攝時離樹木足夠近,才能夠讓畫面的透視畸變效果更明顯;只有拍攝時的機位足夠低,才能夠將樹木整體容納在畫面中,從而表現出樹木的高大感。 當使用長焦鏡頭按此方法拍攝時,比如下圖,樹幹不會產生明顯的透視畸變,再加上虛化效果,畫面更唯美。 而如果使用廣角鏡頭按此方法拍攝,樹幹的紋路會被清晰表達出來,再加上透視畸變效果,更容易拍出富有生命力與力量感的畫面。
  • 揭秘交管12123六大車牌選號技巧
    揭秘交管12123真實的六大選號技巧第二、【有次數限定】選號的自編機會是有次數限定的,大部分地區總共20次,可以一個一個填揭秘交管12123真實的六大選號技巧第三、【自編號碼一定要編完整】有些人選了好幾次都選不上,懷疑是不是系統有問題,結果隨便試了個472這種破號,直接選號成功,也無法更改了,慘痛的代價。
  • 《方舟:生存進化》dlc畸變神器代碼一覽 dlc畸變神器代碼是什麼?
    方舟生存進化dlc畸變神器代碼是什麼?新dlc已經進行了更新,其中很多玩家對神器的代碼知道,這裡給大家帶來了「Maca」分享的方舟生存進化dlc畸變神器代碼一覽,需要的同學一起來看下吧。新dlc已經進行了更新,其中很多玩家對神器的代碼知道,這裡給大家帶來了「Maca」分享的方舟生存進化dlc畸變神器代碼一覽,需要的同學一起來看下吧。
  • 技術大講堂:最有效的鏡頭畸變校正「大法」
    ,然而,這些手段並不能完全消除畸變,攝像機標定技術應運而生。結合實際應用精度要求及操作複雜度等,目前最常用的畸變校正算法為模板法,其原理是:利用一個事先做好的模板(通常為黑白棋盤格),然後對模板進行拍攝,通過對拍攝前後提取的對應的特徵點,根據事先建立的成像模型,通過數學方法對參數進行求解,再將求得的參數恢復沒有畸變的源圖像。
  • 《方舟:生存進化》畸變dlc全神器位置一覽 畸變神器在哪裡?
    導 讀 方舟生存進化畸變神器在哪裡?
  • 鏡頭畸變是什麼?
    我們經常在相機、鏡頭、手機攝像頭的測評文字中看到「畸變」這個詞,對於不太接觸攝影的讀者,不大理解什麼是畸變。
  • 星空系列教程(中) 銀河及地景拍攝技巧
    拍攝條件中篇:銀河及地景的拍攝技巧3. 拍攝器材4. 銀河拍攝技法•星空拍攝參數•四種利用光源拍攝地景方法•手動對焦技巧•景深合成下篇:降噪方法比較及堆棧降噪實例5. 當然這些鏡頭也有價格昂貴,畸變控制不好,太重等等弊端,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和能力綜合考慮。除了主力鏡頭,我也使用三洋14mm/F2.8拍攝銀河,這是性價比非常高的一個大光圈廣角鏡頭。  三腳架:星空攝影都需要長時間曝光,穩固的三腳架和球頭是必須的。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不過你知道嗎,這張爆紅的照片,並不是用專業的探測載荷拍攝的。據國家航天局消息,該照片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自主曝光拍攝完成。那麼問題來了,光學導航敏感器是什麼?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不過你知道嗎,這張爆紅的照片,並不是用專業的探測載荷拍攝的。
  • 「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成立 向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
    光明網訊9月19日,「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成立儀式在2020年全國科普日特別活動上成功舉辦。「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首場科學直播之旅。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開展線上科普直播據了解,「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前身為2000年啟動的「中國科協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希望行」項目。
  • 超廣角用戶必看 教你如何輕鬆修正透視畸變
    但是,也正是因為其誇張的透視效果,會讓我們在近距離拍攝建築時產生不必要的透視畸變,今天筆者就教大家如何去修正這種畸變。此時的照片已經沒有了強烈的透視畸變,取而代之的是規規矩矩的建築外形,如果你注意一下街邊的樓盤廣告,廣告裡的建築一定都是這種水平透視的外形。
  • 辭舊迎新,年終報表必懂小技巧
    俗話說年報做得好,年終少不了,一份好的年終報表,有時候直接影響你的年終獎!馬上就到月底了,你的年終報表做好了嗎?今天教給大家幾個小技巧,輕輕鬆鬆讓你的年報製作事半功倍,年終獎手到擒來甚至加倍!1. Alt+= 快速求和匯總求和是年報製作裡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傳統方法是利用 SUM 函數 + 單元格拖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