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模態分析主要是通過模態實驗,測量系統的振動響應信號或同時測量系統的激勵信號、響應信號,從測量到的信號中,識別描述系統動力特徵的有關參數。
識別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兩種:
(1) 物理參數識別,包括質量矩陣、剛度矩陣和阻尼矩陣;
(2) 模態參數識別,包括固有頻率、衰減係數、模態矢量、模態剛度和模態阻
尼。
模態分析系統一般由以下三都分組成:
(1) 激振系統:使得系統產生穩態、瞬態或隨機振動。
(2) 測量系統:用傳感器測量實驗對象的各主要部位上的位移、速度或加速度振動信號,然後將這些信號與激振信號一起記錄到磁帶記錄儀或硬碟上。
(3) 分析系統:將記錄在磁帶或硬碟上的激勵信號和響應信號經過模數轉換,採樣輸入到數字式分析儀或計算機中,用硬體或軟體系統識別振動系統的模態參數。
由於在做模態實驗時,只需要測得傳遞函數的一行或一列就可以獲得全部模態信息,因此,若固定在一點測量振動響應信號,而不斷改變激勵信號的作用點,這樣就測量出了傳遞函數的一行;若固定在一點進行激勵,而在不同點進行振動響應信號測量,即不斷改變振動響應信號的測試點,這樣就測量出了傳遞函數的一列。
測量的基本步驟如下:
(1) 確定實驗模型,將實驗結構支撐起來(邊界條件的確定)。
(2) 模態實驗,利用錘擊法、激振器法等方法激勵實驗結構,並記錄原點及各測點的激勵、響應時間歷程。
(3) 對各測點的時間歷程的記錄數據進行數字處理,利用相關理論及FFT求出各測點的傳遞函數,並組成傳遞函數矩陣。
(4) 利用多自由度系統的模態參數識別方法進行參數識別。
(5) 進行動畫顯示。
模態實驗流程圖
本文相關內容整理編輯自孫利民撰寫的《振動測試技術 》。
聲明:本微信轉載文章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繫我們,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