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模態分析簡介及其基本的試驗流程

2021-03-01 聲振之家


實驗模態分析主要是通過模態實驗,測量系統的振動響應信號或同時測量系統的激勵信號、響應信號,從測量到的信號中,識別描述系統動力特徵的有關參數。

識別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兩種:

(1) 物理參數識別,包括質量矩陣、剛度矩陣和阻尼矩陣;

(2) 模態參數識別,包括固有頻率、衰減係數、模態矢量、模態剛度和模態阻

尼。

模態分析系統一般由以下三都分組成:

(1) 激振系統:使得系統產生穩態、瞬態或隨機振動。

(2) 測量系統:用傳感器測量實驗對象的各主要部位上的位移、速度或加速度振動信號,然後將這些信號與激振信號一起記錄到磁帶記錄儀或硬碟上。

(3) 分析系統:將記錄在磁帶或硬碟上的激勵信號和響應信號經過模數轉換,採樣輸入到數字式分析儀或計算機中,用硬體或軟體系統識別振動系統的模態參數。

由於在做模態實驗時,只需要測得傳遞函數的一行或一列就可以獲得全部模態信息,因此,若固定在一點測量振動響應信號,而不斷改變激勵信號的作用點,這樣就測量出了傳遞函數的一行;若固定在一點進行激勵,而在不同點進行振動響應信號測量,即不斷改變振動響應信號的測試點,這樣就測量出了傳遞函數的一列。

測量的基本步驟如下:

(1) 確定實驗模型,將實驗結構支撐起來(邊界條件的確定)。

(2) 模態實驗,利用錘擊法、激振器法等方法激勵實驗結構,並記錄原點及各測點的激勵、響應時間歷程。

(3) 對各測點的時間歷程的記錄數據進行數字處理,利用相關理論及FFT求出各測點的傳遞函數,並組成傳遞函數矩陣。

(4) 利用多自由度系統的模態參數識別方法進行參數識別。

(5) 進行動畫顯示。


模態實驗流程圖

本文相關內容整理編輯自孫利民撰寫的《振動測試技術 》。


聲明:本微信轉載文章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繫我們,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相關焦點

  • 實驗模態分析的測試設備
    實驗模態分析(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是以振動理論為基礎,綜合動態測試技術、數位訊號處理和參數識別等手段,以模態參數為目標的試驗,屬于振動試驗的一個重要分支。模態分析試驗在結構性能評價、結構動態修改和動態設計、故障診斷和狀態監測以及噪聲控制分析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對基於有限元的結構動態設計和動態修改具有重要意義。模態分析試驗是已知激勵和響應,求系統的模態參數。
  • 模態試驗中的附加質量問題
    在模態試驗中(如圖1),普遍採用接觸式傳感器獲得結構振動響應信號。當使用接觸形式的傳感器時,傳感器需通過某種形式與被測結構固定連接,一般通過蜂蠟(圖2a)或磁力座(圖2b)等形式。傳感器與磁力座是一種附加質量,一般情況下重量達到十幾克,尤其一個安裝座上放置有三個傳感器時(三向同時測量),或者磁力安裝座重量較大時(圖2c,梁的寬度為30mm),傳感器與安裝座整體的附加質量將達到數十克。
  • 振動與模態分析的主要概念
    從系統的物理參數模型(質量、剛度、阻尼)可以得到模態參數模型(模態、頻率、衰減係數或模態質量、模態剛度、模態阻尼、模態矢量),進而得到非參數模型(頻響函數或脈衝響應函數)。以上是振動理論的基本內容,也是系統識別的理論基礎。物理參數識別:結構的物理模型為基礎,物理參數為識別目標。是進行結構動力學修改的基礎。
  • 模態分析在產品設計中的用處
    模態是結構的固有振動特性,每一個模態具有特定的固有頻率、阻尼比和模態振型。這些模態參數可以由計算或試驗分析取得,這樣一個計算或試驗分析過程稱為模態分析。有限元中模態分析的本質是求矩陣的特徵值問題,所以「階數」就是指特徵值的個數。將特徵值從小到大排列就是階次。實際的分析對象是無限維的,所以其模態具有無窮階。
  • 什麼是Trimmed Body模態分析?
    車輛NVH分析的工況地圖中,有很多分支(如下圖),今天我想來說說Trimmed Body(關於其他的分支,也有細文講述,請諸君自行檢閱歷史文章)。模態分析中模態頻率和模態振型直接反應車身的動態性能,一階重要模態的識別影響整車模態分布表的規劃。
  • 模態分析方法簡介:實模態和復模態,及實模態提取技術
    按照模態參數(主要指模態頻率及模態向量)是實數還是複數,模態可以分為實模態和復模態。
  •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飛行器模態試驗測試分析系統項目中標公告
    貨物/通用設備/儀器儀表/分析儀器/其他分析儀器,貨物/通用設備/儀器儀表/分析儀器/分析儀器輔助裝置,貨物/通用設備/儀器儀表/分析儀器/環境監測儀器及綜合分析裝置,貨物/通用設備/儀器儀表/分析儀器/多種原理分析儀,貨物/通用設備/儀器儀表/分析儀器/化學變色式分析儀,貨物/通用設備/儀器儀表/分析儀器/氣敏式分析儀,貨物/通用設備/儀器儀表/分析儀器/蒸餾及分離式分析儀,貨物/
  • 什麼是應變模態?
    模態試驗除了傳統的實驗模態分析EMA,工作模態分析OMA,聲振模態和聲腔模態之外,還有不常見的應變模態分析。
  • 多模態研究:認知語言學的新方法
    ,以此為基礎對語言認知模式和意義發生機制展開多維度的探究,具體包括準備實驗材料、收集聲音和錄像數據、轉錄和編碼以及統計和分析等四個操作步驟。 關鍵詞:模態研究;隱喻;認知語言學;言伴手勢;手語;收集;記錄;分析;語言類型;口語 作者簡介:   作為語言學與認知科學相融合的一個學科分支,認知語言學在研究方法上的實證趨勢近年來逐漸明顯。其中,多模態研究的應用成為熱點話題。
  • 模態分析到底是什麼鬼
    而我們所提取模態的階數即對應要獲取的方程中特徵值的個數。實際的分析對象是無限維的,所以其模態具有無窮階。但是對於運動起主導作用的只是前面的幾階模態,所以計算時根據需要指定提取前幾階進行計算。複雜的振動一般都可分解為簡單振動的組合,而且,這些個簡單振動,跟外來的激勵樣式無關,只跟物體的本身的性質以及邊界約束條件有關。
  • 什麼是模態截斷?
    理論上講,結構有無窮多階模態,但實際我們在試驗測量或有限元分析時,只能得到有限階的模態,可能都是一些低階模態,那麼,相對而言,我們測量或分析得到的模態只是結構全部模態的一部分,因而,這就是模態截斷。進行的任何測量或分析都不可能得到結構所有的模態,所以,模態截斷總是存在的。
  • NVH|如何進行白車身自由模態分析
    但卻依然不妨礙我們通過一些經典分析項目對其進行管中窺豹。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模態分析。什麼是模態分析呢?模態分析是用於確定設計結構振動特性,即確定結構的固有頻率和振型。對白車身進行模態分析就是使其結構在設計中儘量避免共振和噪聲,加強其穩定性和安全性,同時計算方法與結果也可以為實車試驗提供參考和依據。
  • 超過三百套MB電磁式模態激振系統應用分析_瑞世佳華
    實驗模態分析或模態測試是物理獲取結構動態特性數據模型的過程。模態測試可得到結構的模態參數:固有頻率、振型、質量、剛度和阻尼。模態測試結果有助於診斷和消除結構共振,驗證有限元模型,預測結構修改的好處,支持設計驗證,並了解複雜載荷條件下的結構響應。衝擊或力錘激振是一種快速而且通常有效的模態激振方法。
  • 高速三角履帶總成機架靜載應力及模態分析*
    針對50 km/h高速三角履帶總成機架,分析其結構承載及張緊拉力,採用有限元分析機架的應力狀態。然後,以該應力狀態為基礎,開展機架的模態分析。針對三角履帶總成的模態特性,給出橡膠履帶花紋間距的數值範圍,為三角履帶總成的結構優化設計及性能研究提供參考。
  • 什麼是模態驗證?
    對模態分析得到的結果進行驗證的目的是對模態參數估計得到結果的正確性進行檢驗。有經驗的工程師憑藉經驗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作出判斷。當然,除了經驗判斷之外,我們還有許多手段。模態模型驗證可以按照三種級別進行。他們分別如下:第一級驗證相當直觀,不涉及任何數學工具。
  • 簡介差熱分析基本原理
    >簡介差熱分析基本原理·熱分析  熱分析是指在程序控制溫度下,測量物質的物理性質隨溫度變化的一種技術。根據熱力學的基本原理,物質的焓、熵和自由能都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可用Gibbs-Helmholts方程表達他們之間的關係:ΔG=ΔH-TΔS  其中: T絕對溫度;ΔG吉布斯能變;ΔH焓變;ΔS熵變  由於在給定溫度下每個體系總是趨向於達到自由能最小狀態,所以,當逐漸加熱試樣時,它可轉變成更穩定的晶體結構,或具有更低自由能的另一個狀態。
  • 多模態視角下《金星秀》的話語傳播策略分析
    摘要:本文從多模態話語分析的視角,通過分析語言符號、非語言模態、舞臺場景等多種符號如何共生意義,來探討這檔電視節目如何實現話語內容和節目價值觀的有效傳播。 關鍵詞:多模態視角;《金星秀》;話語傳播策略 一、多模態話語分析 多模態話語分析是話語分析的一個重要分支,多模態話語指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覺,通過語言、圖像、聲音、動作等多種手段和符號資源進行交際的現象。
  • 多模態:翻譯研究的新視角
    ,也加速打破了語言學的認知藩籬,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於20世紀90年代在西方應運而生。因此,翻譯活動本身包含著多模態信息傳遞的內容,我們借鑑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與成果來考察翻譯產品與過程,作為翻譯研究的新視角,具有其內在的合理性與可行性。從多模態的視角切入翻譯實踐和研究,我們能夠得到更多新的發現與收穫,從而豐富和完善翻譯研究的分支,同時也是對多模態話語分析這一語言學理論的開發與拓展。
  • Meta分析的類型簡介
    ,然後進行統計學分析 ,被認為達到了當今Meta分析的基本要求;1920年,著名統計、遺傳學家Fisher提出了「合併P值」的思想,被認為是Meta分析的前身;1930年開始,Meta分析開始廣泛應用了社會科學領域。
  • NeuroRA:一個用於多模態神經數據表徵分析的Python工具包
    作者:路子童在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的研究中,多元模式分析(multivariate pattern analysis, MVPA)比傳統的單變量分析提供了更豐富的信息,因而在最近十幾年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表徵相似性分析(representational similarity analysis, RSA)作為MVPA方法的一種,通過計算不同條件下大腦中不同表徵之間的相似度,已經成為一種有效的用於解碼神經數據的方法。此外,RSA適用於研究人員比較來自不同模態、甚至不同物種之間的數據。然而,傳統用於計算RSA的工具包都存在各種局限性,且易用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