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去過網吧了?
實不相瞞,潮姐上次去網吧,還是高考結束那晚跟同學熬夜上網對答案。
一轉眼,潮姐畢業已多年,曾經的網吧也升級為網咖。
許久不曾光顧網吧的你是否也會疑惑:智慧型手機如此普遍,筆記本電腦人手一臺,上網如此便利,為什麼還有人去網吧?
去年知乎上有網友問:2019年了,為什麼還有人經常去網吧打遊戲?
他的提問方式,讓潮姐想起王思聰的知名金句:9012年了,還有沒過國的沙雕?
何不食肉糜。
電腦白菜價,網絡更便宜?
去電商網站搜一下,最便宜的筆記本電腦也要1500元起步,普遍都在4000-8000元,組裝臺式機則更貴。
這個價位,對大量月薪兩三千的打工人來說,真的不算「白菜價」。
再說網絡,現在商場飯店到處都有WiFi,給人一種全民實現WiFi自由的錯覺。
是的,這是錯覺,看看手機應用市場WiFi萬能鑰匙的下載量就能窺見還有多少人家裡沒寬帶,要靠蹭別人家WiFi來上網。
對於一些租房居住,工作又不穩定的藍領打工族來說,如果房東沒給裝寬帶,那麼為了玩遊戲自己裝寬帶顯然是不划算的,還不如直接去網吧按次消費。
當然,現在去網吧的也不全是家裡沒網沒電腦的,完全可以在家上網打遊戲卻還要去網吧,是因為家裡「環境」沒有網吧好。
家裡有孩子的哭鬧,老婆的嘮叨,父母的指使。
遊戲裡激戰正酣,一會兒老婆喊給娃衝奶粉,一會兒老媽讓去扔個垃圾,稍微玩久一點就會被嘮叨「那麼大人整天玩遊戲像話嗎!」,打遊戲太投入沒及時回話還會引發夫妻爭吵家庭戰爭……
相比來說,網吧可就清淨自由多了,沒有打擾,沒有嘮叨,不用中途退出被隊友罵,戴上耳機連上麥痛痛快快玩一把!
潮姐一個經常約哥們兒去網吧開黑的朋友說:「一個人在家玩,哪裡比得上和和朋友一起在網吧玩來得舒服?網速又快,人又多,鍵盤聲噼裡啪啦,聽著就刺激!」
「不管你是誰,進網吧之後就只有一種身份,那就是隊友,這種隔斷感讓人放鬆。」
對一些想要釋放職場壓力,或者逃避瑣碎家庭生活的中年人來說,網吧既是他們的避風港,又是回春劑,讓他們短暫找回高中時和好友逃課鑽網吧打遊戲的感覺。
還有一類人愛去玩吧,既不為逃避什麼也不為尋找什麼,單純因為它便宜。
雖然如今網咖因為環境好設備新,上網費已由幾年前每小時四五元漲到十幾元,但相對其他娛樂方式來說,仍算是低廉的。
幾個好朋友周末相約,吃完飯總要安排點活動。
KTV唱歌?有人是麥霸,有人天生五音不全,去KTV就是從頭到尾傻坐玩手機,難免覺得沒意思;
去肩頸按摩?貴,而且有人會覺得這也太像老年人了吧?
看電影?票價不便宜,不一定有好看的電影,而且靜靜坐著不能說話,無法達到聯絡加深感情的作用。
這樣看下來,網吧打遊戲算是得票最高的活動了,又可以組隊戰鬥體現兄弟情,價格還不貴,敞開了玩通宵也不心疼,so happy~
上網如此便利的時代,網吧依然存在,自然是有原因的。
你又會因為什麼去網吧?上網如此便利的時代,網吧依然存在,自然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