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順北53-7井,一架9000米的全自動鑽機正在鑽井作業,副司鑽陳自華拿著手持無線手柄指揮鑽機操作。功能轉換到「自動送杆」、點擊「確定」後,鑽機的機械手臂準確夾住感應到的鑽杆,手指自動閉合,跟隨著手柄遙控指揮指令,在上提遊車的助力下,將鑽杆提升至二層臺,隨後再進行井口對扣,各個環節一氣呵成,真正實現「機械手」替代鑽井工人,助力持續攻堅創效,自此,標誌著油田鑽井技術邁進自動化、智能化的全新領域。
「以前下鑽的時候,鑽臺上至少需要兩個人,1個人操作液氣大鉗,1個人扶立柱對扣,二層臺還需要1名井架工推拉立柱扣吊卡。現在這些體力活基本被『人工智慧』系統替代。智能系統一套操作僅需3分20秒左右,平均每個小時可接18根立柱,比人工操作要多接2根立柱,人工智慧系統高效、安全。」陳自華介紹說。
今年8月,西北油田引入了具備人工智慧屬性的全自動化9000米鑽機承擔順北鑽井任務。經過調試,新型鑽機首次在順北53-7井應用。據測算,新型鑽機可縮短鑽機周期15%,降低故障複雜時間30%,降低井均鑽井成本15%。
與常規的9000米電動鑽機相比,全自動化9000米鑽機增加了一套管柱自動化操作的人工智慧系統,其中包括鑽臺機械手、二層臺機械手、動力貓道、液壓排管架和鐵鑽工,實現所有設備司鑽集成控制和無線搖杆控制。
據了解,這套人工智慧系統的主要優勢是將二層臺和鑽臺面兩處最危險的操作區域上的人工作業由自動化機械設備代替,實現了自動送鑽具上鑽臺、鐵鑽工自動上卸扣、鑽臺機械手和二層臺機械手自動排管等功能,在降低鑽工勞動強度的同時,也有效減少了人身機械傷害的風險。
「自動化鑽機具有較高的可靠信、先進性、適應性和經濟性,特別適用於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順北區塊的鑽井施工,可減少鑽工勞動強度,節約人工成本,助力順北鑽井提質提效。」西北油田石油工程監督中心負責人馬新中說。(崔慶玉 董小虎)
責編:張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