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油田讓居民用上「放心氣」

2020-12-06 中化新網

23048次閱讀

作者:江傑 李敏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20年12月04日

收藏

  11月13日晚上10點,庫車縣塔裡木鄉維族大爺艾哈買提的飯店,打烊比平時晚些,因為周末,來吃飯的人會多一些、晚一些。幾年前,他和兒子在鎮上開了個小飯店,最近,他把做抓飯用的柴油灶換成了天然氣灶。雖然用天然氣要比柴油用貴了點,但他說,用油田的氣好,煙子小,做飯快。而且,他和村裡的人家做飯也都用的是西北油田的天然氣。

  西北油田的生產報表顯示,截至目前,全油田產天然氣約為15.5億立方米,向新疆當地供氣11億立方米。目前,該油田日產天然氣551萬立方米,自用63萬立方米,日供天然氣428萬立方米,除了少部分自用和通過管網進入西氣東輸管道,多數服務了當地的工商業和居民生活。

  因為特殊的地質原因,西北油田生產的天然氣含硫化氫、有機硫、氮氣、汞等,天然氣凝液介質組分複雜,高效淨化處理難度大。這兩年,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地面規劃研究所多個技術團隊為了讓駐地各民族用上放心氣,不但立足於對老設備舊工藝進行改造,還努力進行新技術的引進和研發,為當地提供高質量天然氣。

  脫氮攻關 保天然氣品質優良

  油田在原油開發階段,因為工程技術需要,注入了大量氮氣替油。這樣就造成了伴生天然氣的氮氣含量較高,其中外輸氣中氮氣含量達到10%~15%,部分注氮集中區域氮氣含量達到40%,影響了天然氣品質。

  針對氮氣含量超標問題,技術團隊開展針對不同規模下的脫氮技術研究,形成了適應不同工況下的天然氣脫氮技術系列。在使用過區塊整體注氮開採的地區,需要進行大規模天然氣脫氮,採取低能耗深冷脫氮技術、溶劑吸收脫氮技術,可使脫氮成本小於0.2元/立方米。

  針對區域性採取過注氮的地區,他們還進一步創新性地提出「分子門」與「膜分離」脫氮技術思路,研發儲備了高含氮天然氣優先吸附氮氣分離工藝、氮甲烷膜分離工藝,突破高含氮天然氣傳統工藝處理局限,國內首次突破高含氮天然氣高效脫除技術瓶頸,脫氮後天然氣含氮量小於5%。

  該技術採用膜分離脫氮技術、分子門脫氮技術,就是根據氮氣、甲烷分子分子大小、形狀、冷凝性等性質不同,特徵不同,利用膜、分子門材料物理法低成本分離氮氣和天然氣,實現就地脫氮,以小投資解決整體含氮量超標問題。不但解決了天然氣處理成本高、建設投資大的問題,而且解決了傳統天然氣脫氮技術淨化效果差的難題,提升了天然氣的品質。

  脫硫技術 讓天然氣更安全清潔

  10月18日,該所技術人員在西北油田二號聯合站,對自主研發的「高含硫天然氣複合胺脫硫技術」應用,進行了例行檢測。檢測發現該技術在應用中,複合胺吸收溶劑脫硫運行正常,脫硫效果明顯,各項數據均達到正常值要求。至此,今年秋天的常規技術巡查結束。

  每年該所都要在夏初秋末兩次,對研發的新技術進行巡檢。

  西北油田天然氣高含硫且硫組分複雜,除硫化氫外還含有機硫,如果不進行完全脫硫,天然氣根本無法使用。原來傳統的胺法化學脫硫工藝只能脫除硫化氫,不能有效脫除有機硫,導致外銷天然氣總硫超標、產品質量不合格,進而影響產品銷售。

  為此,該所組織技術攻關,基於分子結構重組理念,以改善溶劑對有機硫吸收效率為出發點,以提高有機硫在溶劑中的溶解度與傳質速率為目標,設計開發了新型複合吸收脫硫溶劑。研發的天然氣脫有機硫複合脫硫溶劑在天然氣處理站首次進行了應用,實現了天然氣中硫化氫和有機硫同步高效脫除。相比傳統的胺法化學脫硫工藝,該技術可以提高淨化伴生氣質量,淨化天然氣產品總硫含量下降至60毫克/立方米以內,滿足《GB 17820-2018天然氣》產品質量要求。每年增效2300萬元。讓用戶用上了安全氣、放心氣。

  設備改造 提高天然氣產量

  塔河油田一號聯合站共有30萬立方米、50萬立方米兩套輕烴裝置,主要擔負採油一廠所轄井、站來天然氣集中進行脫水、分餾等深加工處理,承擔著生產出合格的液化石油氣和穩定輕烴的重任。

  但30萬立方米輕烴裝置,運行效率較低,產生天然氣產品效益差,技術人員將塔一聯30萬立方米輕烴裝置進行DHX工藝改造,新建重接觸塔1座、冷箱1臺、凝液增壓泵2臺,並對相應運行參數變動設備進行校核。改造後將大幅提高裝置C3+組分收率,原料氣C3+組分3.5%,外輸幹氣組分<0.5%,按甲烷平衡法計算目前C3+收率72.62%。大幅提高輕烴、液化氣產量,每年增效300萬元,老裝置精細高效生產再上新臺階。


相關焦點

  • 麥麥提的西北油田夢
    今年27歲的麥麥提阿卜拉•伊德日斯心中有著一個美好的西北油田夢,激勵著他苦學、苦練和思變,他始終堅信美好的生活源自於努力拼搏和不懈奮鬥,也始終相信自己的明天會更加美好。得知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對口支援和田地區皮山縣勞動力轉移就業,妻子阿斯古麗• 阿卜力米提堅定的幫他報了名,在母親和妻子的鼓勵下他也順利通過面試。2017年9月麥麥提阿卜拉•伊德日斯踏上開往巴州地區輪臺縣的火車到西北油田就業。  初到西北油田,麥麥提阿卜拉•伊德日斯就異常努力、勤奮,因為他心中初次有了夢想,屬於每一個西北石油人的西北油田夢。
  • 西北油田:託普臺東三維地震勘探項目啟動
    12月26日,地球物理公司江漢分公司SGC2128隊承擔的「2019年度塔河油田託甫臺東高精度三維地震項目」通過西北油田開工驗收,標誌著該項目正式啟動。    該項目部署位於新疆庫車縣,採用28線8炮336道束裝正交觀測系統,施工滿覆蓋面積178.848平方千米,總炮數27376炮。
  • 西北油田順北鑽井成功引入「人工智慧」
    功能轉換到「自動送杆」、點擊「確定」後,鑽機的機械手臂準確夾住感應到的鑽杆,手指自動閉合,跟隨著手柄遙控指揮指令,在上提遊車的助力下,將鑽杆提升至二層臺,隨後再進行井口對扣,各個環節一氣呵成,真正實現「機械手」替代鑽井工人,助力持續攻堅創效,自此,標誌著油田鑽井技術邁進自動化、智能化的全新領域。
  • 西北油田井控能力培訓覆蓋鑽井施工各個環節
    截至12月2日,西北油田井控實訓基地已經輸送了1398名合格人才,極大提高了操作人員井控風險控制能力。2017年為提升承包商井控風險管理能力和水平,降低井控事故發生率,西北油田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率先開始對所有承包商的井控管理能力進行考核驗證,考核驗證內容設計鑽井、井下、試井、試油等4個環節。
  • 西北油田研發井下油管電化學保護裝置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近日,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自主研發的「一種用於井下油管的電化學保護裝置」,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授權。    塔河注水井井下管柱腐蝕問題突出,電化學防腐技術中的犧牲陽極法因其成熟度高、成本低、易安裝等優點被廣泛應用於油田金屬管保護。
  • 西北油田注氮氣三採技術增油突破200萬噸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注氮氣三採」低成本開發接替技術,在塔河油田縫洞型油藏成功應用,截止2018年5月,累計注氣量8.8億方,井次超過1000井次,增油逾210萬噸。    2012年,塔河首例注氣井TK404井成功開啟西北油田「注氮氣三採之路,注氣後實現增油5千餘噸,當年累計注氣9井次,累計注氣量497萬方,年增油量0.28萬噸,通過技術攻關,短短6年時間,「注氮氣三採技術」在塔河油田作為注水開發後的接替技術,實現規模推廣,2017年累計注氣264井次,累計注氣量2.2億方,年增油量61.7萬噸。
  • 全國首例深層底水砂巖二氧化碳驅油試驗在西北油田拉開序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5月16日19時40分,隨著一陣機器轟鳴聲起,液態二氧化碳被順利注入井筒,全國首例深層底水砂巖油藏二氧化碳驅油先導試驗在西北油田TK124H井拉開序幕。西北油田在該井所在S41-1井區建立「1注8採」模式,預計提升井組採收率10至15個百分點。S41-1井區位於新疆塔裡木盆地輪臺縣塔河油田,屬於三疊系油藏,深埋在地下4600多米,油層平均厚度7米左右,但原油下面的底水達到130米。「塔河三疊系強底水砂巖油藏類型特殊,屬於國內唯一,國外少有,它的特點是超深、高溫、高鹽和強底水,這種類型的油井一旦底水淹沒井筒後很難治理。」
  • 西北油田填補國內無人機探測天然氣管道洩漏技術空白
    近日,由中石化西北油田開展的無人機智能探測天然氣管道洩漏技術在油田現場試驗成功。無人機搭在雷射甲烷探測儀在風力3級、80米飛行高度的試飛環境中,0.03秒即可探測出天然氣洩漏點,為現場人員及時發現油氣洩漏點,及時整改治理安全隱患提供強力支撐。
  • 中石化西北油田超深井超稠油開採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自主創新的「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學降粘技術研發與工業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有效開採超稠油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世界稠油資源佔總油氣資源量的53%,但由於其開採技術難度大、成本高,目前動用有限。隨著油氣需求的日益擴大與技術進步,稠油開採的潛力不斷凸顯,已成為下步資源接替的重要陣地。
  • 西北油田:TP311井酸壓作業效果好
    5月11日,從西北油田採油一廠託甫臺傳來喜訊,TP311井酸壓後轉抽排液見油,目測無明水,日產油25噸,成為百日攻堅以來託甫臺區塊措施作業見效的第一口井,極大鼓舞了員工百日攻堅上產士氣。    託甫臺區塊位於阿克庫勒凸起西南斜坡帶,處於南部烴源巖區油氣向阿克庫勒凸起高部位運移的路徑上,是油氣長期運移聚集的有利地區,綜合研究認為該區與塔河油田具有相近的油氣成藏地質條件,是增油上產的有利地區。
  • 頂層設計+問政於民,讓市民生活得「心氣高、心氣順」的青島思路
    用「一把手」精簡凝練的言辭,直觀地呈現出青島官員的思想之新、觀念之新、作風之新;用準確詳實的數據,展現出「關鍵少數」盡責履職的決心和誠意;這無疑是對民心、民意的最好回應。這一年,不平亦不凡。述職報告中青島歷經的阻滯、正在發生的改變、逆勢而起的後勁,讓我們對2021年多了幾分迫切的期冀。啟幕在即的「十四五」時期,有多少「紙上宏圖」能坐言起行?有多少發展紅利,能民、企、政共享?
  • 西北油田塔裡木盆地順北8井南三維地震勘探高效完工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10月8日,新疆塔裡木盆地順託果勒區塊順北8井南三維地震勘探項目通過西北油田收隊驗收,該項目採用高能炸藥震源激發,最高日效1320炮,較設計提前6日完工,單炮資料合格率高達99.96%。    該項目投資2.08億,設計總束線數121束,採用高能炸藥震源激發,覆蓋次數352次,共完成採集60546炮,滿覆蓋面積579.6km2。
  • 西北油田 創新「拌稀油+注水基降粘劑」工藝節約稀油顯著(圖片新聞)
    10月18日,中國石化西北油田採油二廠TH121100井日生產原油10.3噸,摻稀量11.4立方米,生產穩定。  今年,該廠自主創新「拌稀油+注水基降粘劑」工藝。該工藝由稀油和降粘劑組成的「雙系統降粘保障」,流程簡單,無油水置換期,實現無人值守,消減了安全風險。
  • 為資源枯竭油田尋出路
    因此,筆者關注的是,老油田資源枯竭怎麼辦?  一些老油田經過40多年的高速高效開發,儲量接替嚴重不足,大部分油井含水高達90%以上,人多油少、產量下滑的現象越來越突出。那麼,作為遠離城市的獨立工礦區,一旦油氣資源枯竭,老油田的出路在哪裡?  筆者以為,一是技術創新延長生命周期。
  • 西北油田:3D列印和「失蠟法」複合模型製作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由西北油田實驗中心和勘探開發研究院聯合研發出更先進的可視化縫洞物理模型製作技術,模型承壓梯度、透明度、三維縫洞表徵模擬、壽命等關鍵指標大幅提升。
  • ...伊拉克Majnoon油田位於伊拉克巴斯拉附近,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之...
    據路透:伊拉克與安東石油以及英國能源服務巨頭派特法公司籤署協議開發Majnoon油田。伊拉克Majnoon油田位於伊拉克巴斯拉附近,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之一,估計石油地質儲量380億桶。
  • 西北大學2020年碩士研究生分數情況
    西北大學坐落於陝西省會西安,是教育部與陝西省共建的綜合性全國重點211大學,位列首批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西北大學有2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 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喜慶70華誕
    為新中國培養了第一批石油地質專業人才的西北大學地質學系今年已經整整走過了70個春秋。近日,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正在舉行包括「大陸地質及大陸構造國際研討會」在內的一系列學術活動,來慶祝自己的70歲生日。
  • 《正氣歌》:心氣一元,宇宙生命的本源,在上曰正氣,於人曰浩然
    有史以來,對於《孟子》的浩然之氣,解釋的最好的,了解得最為深刻的,在行為上表現得最徹底的,當屬文天祥!尤其《正氣歌》的第一段,最為扼要精簡。文天祥的學術思想,把宋明理學家們有時自相矛盾的「心氣二元」直截了當統一成為「心氣一元」。他認為宇宙生命的根本來源就在於氣。
  • 塔裡木油田向新疆南部供氣超400億立方米
    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11日電(記者顧煜)記者11日從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獲悉,截至目前,塔裡木油田累計向新疆南部輸送天然氣超400億立方米,其中,2020年輸氣42.24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全力保障了環塔裡木盆地400餘萬各族群眾用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