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油田 創新「拌稀油+注水基降粘劑」工藝節約稀油顯著(圖片新聞)

2020-11-26 人民日報人民網

  10月18日,中國石化西北油田採油二廠TH121100井日生產原油10.3噸,摻稀量11.4立方米,生產穩定。

  今年,該廠自主創新「拌稀油+注水基降粘劑」工藝。該工藝由稀油和降粘劑組成的「雙系統降粘保障」,流程簡單,無油水置換期,實現無人值守,消減了安全風險。3月23日,該廠首次在TH121100井試驗,日生產原油10.3噸左右,日均節約稀油31立方米,日均產生效益9000元。截至目前,該井累計增油597.2噸,節約稀油8891.8噸。

  圖為工作人員現場了解生產情況。

  丁玉萍 胡強/圖文

相關焦點

  • 西北油田注氮氣三採技術增油突破200萬噸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注氮氣三採」低成本開發接替技術,在塔河油田縫洞型油藏成功應用,截止2018年5月,累計注氣量8.8億方,井次超過1000井次,增油逾210萬噸。    2012年,塔河首例注氣井TK404井成功開啟西北油田「注氮氣三採之路,注氣後實現增油5千餘噸,當年累計注氣9井次,累計注氣量497萬方,年增油量0.28萬噸,通過技術攻關,短短6年時間,「注氮氣三採技術」在塔河油田作為注水開發後的接替技術,實現規模推廣,2017年累計注氣264井次,累計注氣量2.2億方,年增油量61.7萬噸。
  • 中石化西北油田超深井超稠油開採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自主創新的「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學降粘技術研發與工業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有效開採超稠油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世界稠油資源佔總油氣資源量的53%,但由於其開採技術難度大、成本高,目前動用有限。隨著油氣需求的日益擴大與技術進步,稠油開採的潛力不斷凸顯,已成為下步資源接替的重要陣地。
  • 丙烯醯胺類聚合物在油田中的應用
    丙烯醯胺類聚合物在油田中的應用在鑽井液中的應用二十世紀70年代以來,丙烯醯胺類聚合物作為鑽井液的絮凝和包被劑在鑽井液中廣泛應用,並逐漸成為一種低固相不分散鑽井液體系,從而有效地控制了地層的造漿,大大地提高了井壁穩定性,在提高鑽井速度方面見到了顯著的效果。
  • 紫外線消毒在油田注水消毒中的優勢
    中國上海2008年9月3日電 /新華美通/ -- 紫外線(UV)消毒專家 Hanovia 最近開發出一套紫外線系統,用於防止油田注水在石油開採過程中的微生物汙染。紫外線減少了人們對傳統消毒化學品的需求,消毒化學品的海上運輸和保存,具有成本高、高毒性和存在的潛在危害等不利因素。
  • 四川大學黃光速教授團隊:創新分子設計的粘彈性顆粒驅油劑成就老油田取得新勝利
    在國家油氣田科技重大專項三個「五年計劃」的持續支持下,針對聚合物驅後油藏和高溫高鹽油藏提高原油採收率的難題,四川大學黃光速教授團隊和勝利油田產學研結合,原創性地提出了部分支化部分交聯的粘彈性顆粒驅油劑(PPG)分子設計。
  • 全國首例深層底水砂巖二氧化碳驅油試驗在西北油田拉開序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5月16日19時40分,隨著一陣機器轟鳴聲起,液態二氧化碳被順利注入井筒,全國首例深層底水砂巖油藏二氧化碳驅油先導試驗在西北油田TK124H井拉開序幕。西北油田在該井所在S41-1井區建立「1注8採」模式,預計提升井組採收率10至15個百分點。S41-1井區位於新疆塔裡木盆地輪臺縣塔河油田,屬於三疊系油藏,深埋在地下4600多米,油層平均厚度7米左右,但原油下面的底水達到130米。「塔河三疊系強底水砂巖油藏類型特殊,屬於國內唯一,國外少有,它的特點是超深、高溫、高鹽和強底水,這種類型的油井一旦底水淹沒井筒後很難治理。」
  • 勝利油田耐溫凝膠堵水技術百日攻堅創效明顯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百日攻堅創效」行動前後對比,勝利油田濱南採油廠鄭4平2井生產曲線顯出兩條美妙的弧線:該井在實施耐溫凝膠堵水施工後,日產油由原來的2噸,上升至9.5噸;含水由原來的95.0%,下降至50.0%。日增油7.5噸,含水下降45.0%,效果相當顯著。
  • 順北油氣田SHB5-2CH井喜獲「新生」
    12月14日9時許,西北油田採油四廠油藏經營管理一、二區副總監王利剛看著手機釘釘群裡剛發的當天生產日報高興地說,「看來,SHB5-2CH井這口井可真是『滿血復活』了。」  SHB5-2CH前身為SHB5-2H井,是順北油氣田一區5號斷裂帶的一口開發評價井,於2017年6月2日開鑽,同年10月17日完鑽,投產後初期油壓33.8兆帕,日產油120噸,但「好景不長」,隨後油壓、產量下降快,後期經酸壓、注水和氣舉處理,上產效果均不理想,產量最低時不足1噸,該井曾一度被打入「冷宮」棄用。
  • 西北油田讓居民用上「放心氣」
    雖然用天然氣要比柴油用貴了點,但他說,用油田的氣好,煙子小,做飯快。而且,他和村裡的人家做飯也都用的是西北油田的天然氣。  西北油田的生產報表顯示,截至目前,全油田產天然氣約為15.5億立方米,向新疆當地供氣11億立方米。目前,該油田日產天然氣551萬立方米,自用63萬立方米,日供天然氣428萬立方米,除了少部分自用和通過管網進入西氣東輸管道,多數服務了當地的工商業和居民生活。
  • 河南油田二氧化碳提高採收率技術獲得業界高評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11月11日,河南油田新疆採油廠在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工程專業委員會組織的「2020年二氧化碳提高石油採收率技術研討會」上,提交的論文《二氧化碳改善春光油田稠油開發效果研究及應用》榮獲一等獎,標誌著新疆採油廠二氧化碳技術應用已走在業界前列。
  • 長慶油田公司慶城油田勘探開發重大成果情況介紹新聞發布會實錄(文...
    長慶油田公司黨委副書記、新聞發言人李逵,長慶油田公司副總經理付金華,長江大學教授、非常規油氣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主任羅順社和長慶油田公司副總地質師、緻密油項目組組長吳志宇對長慶油田公司慶城油田勘探開發重大成果情況進行介紹並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 西北油田研發井下油管電化學保護裝置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近日,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自主研發的「一種用於井下油管的電化學保護裝置」,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授權。    塔河注水井井下管柱腐蝕問題突出,電化學防腐技術中的犧牲陽極法因其成熟度高、成本低、易安裝等優點被廣泛應用於油田金屬管保護。
  • 中國低溫餘熱發電技術突破 最低溫度降至60℃
    中國低溫餘熱發電技術突破 最低溫度降至60℃ 來源: 新華網      日期:14.06.03      近日,由天津大學和山西易通環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低溫餘熱發電機組經過一年多的工藝改進,實現產品大型化生產。專家稱,這一產品技術填補了國際上60-70℃的餘熱發電空白,具有巨大節能潛力和應用前景。  數據顯示,中國總體能源利用率只有33%左右,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9倍、發達國家的3倍至4倍,約67%的能源在工業生產中被直接排放。
  • 大慶油田深挖緻密油「寶藏」
    中國石油網消息 (記者張雲普)緻密油資源家底豐厚,大慶油田全力「砸」開緻密油層,為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大慶油田緻密油勘探及開發動用有序展開,截至1月8日,已開闢緻密油試驗區14個,投產10個,累計建產達20萬噸。
  • 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領導到採油一廠調研指導開發工作
    10月15日,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副總經理張初陽、李德儒到採油一廠調研指導地質開發工作;通過聽取匯報,把脈問診,開出良方,並對下一步開發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該廠總地質師匯報了油田開發基本情況、三季度所做主要工作效果、開發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四季度重點保障措施、明年產量預測及重點工作部署。
  • 麥麥提的西北油田夢
    中新網新疆新聞5月21日電 (牟原川 章新 王宏)夢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今年27歲的麥麥提阿卜拉•伊德日斯心中有著一個美好的西北油田夢,激勵著他苦學、苦練和思變,他始終堅信美好的生活源自於努力拼搏和不懈奮鬥,也始終相信自己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 修舊利廢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推進新型重油堵塞油管清洗工藝
    修舊利廢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推進新型重油堵塞油管清洗工藝 2020-12-01 08:39:42 來源:工人日報 今年以來,中石化西北油田完井測試管理中心採取措施降本增效,進一步推進新型重油堵塞油管清洗工藝
  • 華北油田推廣微生物降解淨化汙水
    北極星環保網訊:華北油田公司一份水質監測數據顯示:一種應用特定微生物種群簡化淨化汙水的採出水處理工藝,在該油田哈一聯、寶一聯等低滲透油藏規模應用。經過連續12個月監測,採出水達到注水水質第二級指標,標誌著該工藝破解低滲透油田水處理難題。
  • 青海油田低油價下礪煉降本增效「真功夫」
    低油價下,青海油田生產經營指標逆勢而上,截至3月31日,今年累計生產油氣當量突破182萬噸,實現開源節流降本增效4200萬元。  年初以來,面對疫情防控和低油價的雙重「大考」,青海油田圍繞高效增儲、效益開發、開源增收、嚴控成本等9項核心任務,細化49條舉措,多措並舉紮緊成本「錢袋子」,打響提質增效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