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油田二氧化碳提高採收率技術獲得業界高評

2020-11-26 中國石化新聞網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11月11日,河南油田新疆採油廠在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工程專業委員會組織的「2020年二氧化碳提高石油採收率技術研討會」上,提交的論文《二氧化碳改善春光油田稠油開發效果研究及應用》榮獲一等獎,標誌著新疆採油廠二氧化碳技術應用已走在業界前列。

    據悉,本次二氧化碳提高石油採收率技術研討會徵集的論文全面反映了近年來我國在二氧化碳提高石油採收率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和進展。

    二氧化碳強化採油技術能大幅度降低原油粘度、擴大蒸汽波及體積、增加彈性能量,提高採油速度。新疆採油廠近年來不斷探索二氧化碳技術在稠油開發和解堵實驗,成功運用二氧化碳強化採油和控水增油技術,提高了採油速度,增加了開發效益。

    春光油田稠油熱採動用地質儲量1055.5萬噸,受油層埋藏深、厚度薄、原油粘度高、距下部水層近等影響,導致周期生產時間短、吞吐效果差、生產成本高、儲量動用難度大,在低油價下開採經濟效益差。新疆採油廠工程技術人員通過實驗研究,二氧化碳對春光油田超稠油有良好的溶解降粘、溶脹增能作用,能大幅度改善油水流度比、改善孔隙滲流能力,具有控水增油技術機理。技術人員通過試驗、研究,針對不同油藏類型研究了二氧化碳強化採油和二氧化碳控水增油兩種工藝。

    二氧化碳控水增油技術能改善油水流度比、形成泡沫產生賈敏效應,針對稠油高含水井效果明顯,讓稠油高含水井開發無效變有效,有效動用了難採儲量。近年來,該廠對春10Ⅱ3-11-11H等井開展二氧化碳吞吐控水增油技術試驗取得成功後,先後在春10Ⅱ2-6-10H、春10Ⅱ2-7-10H、春10Ⅱ2-8-10H等高含水水平井擴大試驗規模,見到了較好的控水增油效果,確保春光油田稠油油藏效益開發和可持續開發。

    今年來,該廠針對普通稠油油藏高液量、高含水問題,加大低成本二氧化碳加氮氣複合控水技術攻關,應用16井次,綜合含水降低16.6個百分點,階段增油2500噸,減少無效產液10256噸,創效360萬元。針對不同類型油井配套二氧化碳、降粘劑複合技術、調剖等技術應用,減緩正常生產井周期遞減。優化措施118井次,累計產油2.9萬噸。針對寶浪油田油井產能低,缺乏有效的增產手段這一技術難題,開展二氧化碳解堵試驗,累計試驗3口井,階段累計增油180.9噸。

    (喬慶芳 張秉宇)

相關焦點

  • 從跟跑到領跑世界 這個研究室與提高採收率"槓"到底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提高採收率是油田開發永恆的主題。對於大慶油田來說,採收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相當於目前大慶油田兩年的原油產量。大慶油田有一個專門從事這方面工作的研究室——勘探開發研究院採收率研究室。
  • 全國首例深層底水砂巖二氧化碳驅油試驗在西北油田拉開序幕
    西北油田在該井所在S41-1井區建立「1注8採」模式,預計提升井組採收率10至15個百分點。S41-1井區位於新疆塔裡木盆地輪臺縣塔河油田,屬於三疊系油藏,深埋在地下4600多米,油層平均厚度7米左右,但原油下面的底水達到130米。「塔河三疊系強底水砂巖油藏類型特殊,屬於國內唯一,國外少有,它的特點是超深、高溫、高鹽和強底水,這種類型的油井一旦底水淹沒井筒後很難治理。」
  • 大慶油田二氧化碳驅產業化效益開發紀實
    近年來,大慶油田二氧化碳驅替規模不斷擴大,年產油已佔中國石油二氧化碳驅年產量的50%以上,同時對氣源的需求也逐年增加。  今年上半年,大慶油田持續推進二氧化碳驅產業化發展,實現了二氧化碳氣源「產購銷」一體化低成本供給,二氧化碳驅產油4.7萬噸,完成年計劃的52.2%,時間過半,任務超半。
  • 長慶油田創新壓裂技術 國內陸上最大水平井施工時率翻番
    中新網蘭州3月20日電 (高展 李忠斌 張佔聰)「長慶油田在隴東地區華H60、華H40分別部署實施作業的20口水平井,是全球陸上現有資料記錄井數最多、兩個最大的水平井平臺,單井產量由9.6噸提升到18.6噸,新建產能近120萬噸。」長慶油田頁巖油項目組常務副經理王瑞傑介紹說,非常規油氣藏已經成為推動長慶油田增儲上產重要的接替領域。
  • 大慶油田微生物驅油技術前景良好
    圖為大慶油田技術人員在篩選大慶油田自主研發的微生物驅油技術,已初步通過吞吐和驅油礦場試驗,有望成為油田開發後期的一項有效接替技術。目前,這項利用微生物活動及代謝物來提高原油採收率的技術,在大慶油田已累計增油總量約2萬噸,顯現出適用範圍廣、工藝簡單、投資少、見效快、不損傷油層和無汙染等優點。
  • 大慶油田驅油技術取得突破 新增近4億噸可採儲量
    近年來中國石油大慶油田公司每年在技術創新上的投入都超過6億元,作為接續技術的三元複合驅油技術已經取得全面突破,將成為「十一五」期間的主導技術。這一自主創新又將在現有開採基礎上提高採收率十幾個百分點,給中國石油新增近4億噸可採儲量。  在石油領域,勘探和採油技術就像IT領域的晶片和軟體一樣,堪稱核心技術。
  • 為資源枯竭油田尋出路
    因此,筆者關注的是,老油田資源枯竭怎麼辦?  一些老油田經過40多年的高速高效開發,儲量接替嚴重不足,大部分油井含水高達90%以上,人多油少、產量下滑的現象越來越突出。那麼,作為遠離城市的獨立工礦區,一旦油氣資源枯竭,老油田的出路在哪裡?  筆者以為,一是技術創新延長生命周期。
  • 二氧化碳驅先導試驗在普光氣田正式投運
    11月20日,普光105-1H井二氧化碳驅先導試驗正式投運,這是普光氣田開展「大幹70天、衝刺總目標」活動以來首個實施的重大項目,也為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持續攻堅創效注入「強心劑」。 二氧化碳驅提高採收率技術作為一項成熟的三採技術,以其適用範圍大、驅油效率高、成本較低等優勢,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重視,之前在普光氣田尚未有該項技術的應用先例。
  • 新疆油田建成我國最大的優質環烷基稠油生產基地
    6月9日,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發布消息,藉助該公司自主研發的科技成果——優質環烷基低品位稠油、超稠油開採成套技術,目前新疆油田公司稠油累計產量超1億噸,建成了我國最大的優質環烷基稠油生產基地。  世界稠油探明儲量約為8150億噸,約佔全球石油剩餘儲量的70%,是重要的石油接替資源。由於新疆油田稠油油藏地質條件複雜,地層壓力低,原油黏度高,開採難度極大。
  • 新技術延長大慶油田壽命 可採原油儲量將增1億噸以上
    據新華社9月26日消息,被發現至今已60周年的大慶油田,在應用最新研發的四次採油技術後,將增加原油可採儲量1億噸以上,有助於延長油田生命周期。
  • 長慶油田細化頁巖油開採技術 撬開效益開發「閥門」
    長慶油田隴東國家級頁巖油示範區。(資料圖) 張佔聰 攝中新網蘭州4月18日電 (高展 張佔聰)長慶油田第二採油廠通過實施「快速補能、穩壓生產、均衡洩壓、合理悶井」等一系列穩產技術,有效支撐了頁巖油高效開發。
  • 四川大學黃光速教授團隊:創新分子設計的粘彈性顆粒驅油劑成就老油田取得新勝利
    我國東部老油田大多進入開採中後期,經過二次採油和三次採油的長期開發後,原油採收率大幅降低,再加之高溫高鹽等苛刻油藏條件,使得地下雖含有高達60-70%的原油,卻只能望油興嘆,難於有效開採出來。聚合物驅後油田大幅度提高採收率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尤其面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能否創造出一種全新的驅油劑,有效開採出老油田大量的剩餘油,成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一個迫切任務。
  • 微生物驅油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微生物驅油技術就是利用微生物活動及代謝物來提高原油採收率的技術。石油經過兩次開採後,底層深處的油層需要三次開採。三次採油大多採用微生物採油技術,但這種技術需要檢測微生物的數量和活性,過程繁瑣,準確性低,效率不高。
  • 油田採油不暢「益生菌」來幫忙
    依靠化學驅(在注入水中添加各種化學劑,以改善水的驅油及波及性能,從而提高原油採收率的採油方法的一項主要措施),勝利油田連續12年化學驅年增油保持在150萬噸以上,共增油6000餘萬噸,成為油田穩產的重要措施。聚合物驅油是化學驅,能大幅度提高老油田採收率,為老油田持續穩產作重要支撐。
  • 新技術處置溫室效應禍首 二氧化碳埋地下安全嗎?
    而根據IEA的估算,為了達到上述目標,最廉價的方式就是培養消費者的節能意識,「但我們目前仍然在以高碳生活方式生活著,比如白熾燈依然在用,人走不關燈的現象也隨處可見。」張殿軍說。其次是提高能源效率,上述兩種方式加起來估計可以實現減排目標的50%,剩下的50%就必須另闢蹊徑。在中國,根據「十一五規劃」的要求,到2010年中國的能效將在2005年的基礎上提高20%。
  • 一文帶你了解擁有千億級市場的光熱稠油開採太陽能EOR技術
    (來源:微信公眾號「CSPFocus光熱發電資訊」 ID:cspfocus)1稠油開發稠油(heavy oil)亦稱重質原油或高粘度原油。按粘度分類,把在油層溫度下粘度高於100mps、已脫氣的原油稱為稠油。
  • 二氧化碳行業:變廢為寶用途廣 市場放量路漫長
    不過江蘇省氣體工業協會秘書長王榮華認為,決定成本高低的關鍵在於閃蒸部分,閃蒸屬於精餾環節的一部分,將惰性氣體分離出去的過程要帶走一部分二氧化碳,帶走的多,成本就高,反之成本就低。而正是在這一關鍵環節,凱美特氣自行研發了二氧化碳動態減壓分離提純工藝技術專利技術,可生產出純度為99.999%的特純二氧化碳產品。  在二氧化碳行業中,成本構成主要是電力,並不是二氧化碳原料氣。
  • 丙烯醯胺類聚合物在油田中的應用
    用於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以及用於油田注水井調整吸水剖面,將本品與引發劑等混合注入注水井高滲透層帶,聚合成高粘度的聚合物。丙烯醯胺類聚合物在油田中的應用在鑽井液中的應用二十世紀70年代以來,丙烯醯胺類聚合物作為鑽井液的絮凝和包被劑在鑽井液中廣泛應用,並逐漸成為一種低固相不分散鑽井液體系,從而有效地控制了地層的造漿,大大地提高了井壁穩定性,在提高鑽井速度方面見到了顯著的效果。
  • 勝利油田化學高級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濤:「科研玫瑰」無悔綻放
    她長期從事三次採油、堵水調剖提高採收率技術研究,主持承擔16項國家及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累計為油田增油60多萬噸,創造數億經濟效益。她的身上,生動體現著對初心使命的堅守,對石油精神的傳承,對至真至誠的追求。如一朵在奉獻中綻放的「科研玫瑰」,她把油田開發的技術難題作為研究方向,讓幾近廢棄的高溫高鹽油藏重新煥發活力。
  • 河南油田低密度水泥漿技術解決全井段封固難題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河南油田工程院研製應用低密度水泥漿技術,有效解決了地層承壓能力低,水泥漿返高不足,上部未封固裸露套管段易腐蝕損壞的固井技術難題,自2019年5 月份至今,該技術現場累計應用106口井,節約固井成本41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