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真知派##科學思維看百態#太空有多空?到三體那裡看一看

2020-09-05 彈星者的歌唱

太空有多空?到三體那裡看一看


我是三體粉,但這篇文章不談三體小說,談一談三體星系的冷知識!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初唐四傑之首王勃的這一名句,通常被用來形容兩人之間實際距離很遠,但心理距離很近的狀況。詩句表現出的豁達心境感染和影響了古往今來的無數讀者,一定也感染了中國的天文學家。於是,中國人把距離太陽最近的那顆恆星,命名為「比鄰星」,形容它和太陽系的距離,就像鄰居一樣近。

比鄰星距離太陽系,只有4.22光年。它目前正在向太陽系方向運動,在未來的旅程中,離太陽最近時,僅有3光年。在宇宙空間,星系的大小動輒以數萬光年計,星系團的大小以百萬到千萬光年計,超星系團的大小則要以億光年計,4光年的尺度,在天文距離上,的確太小了,比鄰星真是沒有叫錯。

需要說明的是,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是「輪值制」的。數萬年前,離地球最近的恆星,並非比鄰星,而是一對名叫魯坦726-8的雙星。再過數萬年,一顆名為羅斯248的紅矮星將取代比鄰星,更為接近我們。事實上,在未來的數萬年後,將有6顆恆星比目前的比鄰星更為接近太陽。不過,「比鄰星」這個名字不輪值,只屬於半人馬座α星C。

比鄰星是個紅矮星,在它的不遠處,還有兩個大哥,分別被命名為半人馬座α星A、半人馬座α星B,它們的大小和太陽差不多,A比太陽大一些,B比太陽小一點。

三體三兄弟與太陽大小的比較

比鄰星所在的半人馬座α星又叫南門二,是夜空中排在天狼星、老人星之後的第三亮星(太陽及其行星除外)。從地球上用肉眼看過去,這三顆星看上去就像是一顆星,只有藉助於天文望遠鏡,才可以把它們哥仨分辨開來。

半人馬座α星AB兩個大哥離得非常近,是密近雙星。如果A星在太陽的位置,B星大約在土星的軌道附近。兩顆星球的物質可以互相交換,一會兒A把B的物質吞一些過去,一會兒B把A的物質吸一些過來,甚至在不遠的將來有可能合二為一。比鄰星離它們則遠得多,距離兩位哥哥約1萬個天文單位,如果以太陽為基準,它的位置已經到了奧爾特雲內側。有科學家推測,隨著時間的推移,比鄰星甚至會離開這兩個哥哥,獨自在半人馬座流浪。

由於比鄰星的質量遠小於另外兩顆恆星,也離它們相對較遠,因此這三顆恆星的運行軌道是很穩定的,並不存在三體小說中描寫的軌道混亂的情形。不過,宇宙之大,三合星並不罕見,四合星(五車二)、五合星(1SWASP J093010.78+533859.5)、六合星(北河二)都有發現,這些多星系統的運地軌道就要複雜得多,三體小說中描述的恆星軌道運行混亂的情形並非不可能發生。

比鄰星的兩個大哥離得非常近,相當於太陽到土星的距離

1990年4月24日,美國人用發現者號太空梭,把一個大約公交車大小的望遠鏡送上了太空,這個望遠鏡就是哈勃空間望遠鏡。除了各種普通人不易理解的科學觀測目標,由哈勃的數據所生成的各種精美太空照片,大大豐富了人們對於宇宙的想像,也加深了人們對於宇宙大小的理解。那些照片中,有很多是以億光年為單位之外的星空,哈勃深場甚至為我們帶來了百億光年處的星空影像。

三體的大部分故事,發生在從太陽到半人馬座α星這個4光年的空間,在哈勃望遠鏡為我們建立的認知體系中,這似乎是一個很小的空間。事實上,與地球人能夠活動的空間相比,4光年是一個大得難以想像的空間。


這個4光年的空泡容器可以裝完三分之一可見宇宙的星星

以太陽和半人馬座α星的連線為直徑,想像一下,有一個巨大的宇宙空泡,這個空泡的體積為3.4*10^40立方千米。我們的太陽,體積是1.4*10^18立方千米。如果這個空泡是一個球形容器,可以裝得下2.43*10^22顆太陽大小的恆星。這個數字太大了,換一種表述方式即是243萬億億。

如果我們不太好理解這個數字的話,那再換一種表達方式吧。

據科學家估計,可見宇宙空間(半徑約為460億光年)的恆星總量約為700萬億億顆。以剛才我們想像的空泡容器,只需要三個,就可以把可見宇宙所有的恆星全部裝完。

以上計算,是以太陽作為宇宙恆星的平均體積為計算標準的。真實的情況是,宇宙中體積越小的恆星數量越多,太陽的體積超過了90%左右的恆星。宇宙中數量最多的是肉眼看不見的紅矮星和橙矮星,比如比鄰星、巴納德星,都是紅矮星。如此算來,可能裝走所有可見宇宙的泡泡容器只需要兩個就夠了。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完全是因為宇宙實在是太空曠了,星星與星星的距離實在太遙遠了,大部分地方,什麼也沒有。

相關焦點

  • #尋找真知派##科學思維看百態#教你畫出真實太陽系
    那你知道這些星星離我們有多遠麼?」「我知道地球離太陽有1.5億公裡,其它的星星就不知道了。」「不錯了,還知道日地距離,它叫做天文單位。太陽系內的星星都以它為單位來計算遠近。」「爸爸,天問一號去火星遠,還是去太陽遠?」「這是個好問題啊。地球到火星時遠時近,當他們都位於太陽的同一側時最近,一個在東側,一個在西側的時候,就是最遠的。
  • #尋找真知派#科學思維看百態#化石形成的必要條件
  • 楊振寧談《三體》:「我買來看過,但看不下去」,原因有2個
    實際國際中有外國先進的實驗室、充足的經費;實際國際有年輕且死心塌地的女學生;實際國際有大門翻開、敞開懷有的祖國…實際國際太適合一個精美利己主義者生計了。現在回頭一想,楊振寧對立建造大型對撞機,也是更垂青眼前實際的思維方法(當然,我並沒有資格說他的觀念過錯)。這麼說可能有點過火,換一個說法,一個只看實際的科學家,可能會成功,但永久不會巨大。
  • 獲雨果獎的《三體》,為何楊振寧稱看不下去,歐巴馬卻強烈推薦?
    小米雷軍更是多次推薦這本書:他說「這十年裡面,我推薦最多的書是《三體》,沒看過的真的可以看一看,看完你就知道網際網路的戰略。大家現在談的比較多的「降維攻擊」「黑暗森林」,基本都是《三體》講的,我覺得《三體》對戰略幫助非常大」。
  • 三體章北海傳:未來人類一直生活在太空,可能會有哪些問題?
    在《三體》章北海傳中,未來人類的戰艦和空間站已經遍及太陽系,並且許多人一出生就日子在太空中。這會呈現許多問題,畢竟人一向日子在地球,幾百年也不一定能進化成太空物種。現在太空中,即使是短時刻就已經呈現了許多問題。所以在三體中長時刻的日子這些問題將會更加嚴重。
  • 楊振寧談《三體》:非常有名氣,我買來看過,但看不下去
    不過他曾在《人物》採訪中表示自己因喜愛科幻小說,買來非常有名氣的小說《三體》,卻看不下去。為什麼他會有如此的說法呢?獲「雨果獎」而聞名於國際領域的《三體》又是一本怎樣的小說呢?如三體文明用粒子的低層研究鎖死地球的科學研究,使其科學發展停滯不前。尤其在三體遊戲中有許多物理和歷史的結合,劉慈欣獎古代東西方歷史代入三體每個文明的興亡,遊戲角色是各個時代的名人。
  • 看了《流浪地球》後,卡梅隆導演把劉慈欣的《三體》連續看了2遍
    如此巨大的國際架構和多線故事對影視導演的掌控能力有很大的考驗。《三體》其實早在2016年就曾拍照過電影版,由作家、編劇孔二狗擔當製作人,但由於本錢質量和完成度等許多問題,總算沒有上映。此次《流浪地球》在票房和口碑上的成功,無疑給國內的大劉書迷和影迷對《三體》的影視化增加了一份信心。
  • 從牛頓、三體到混沌:科學認知如何從簡單到複雜
    大家可能都遇到過,準備周末出去玩,一看氣象預報是晴天,到周末卻開始下大雨,大家可能都會指責氣象臺預報的不準,事實上氣象是一個非常混沌的系統,基本沒有辦法長時間預測。本來廣州應該晴空萬裡,但有一隻蝴蝶在美國芝加哥揮了揮翅膀,它對空氣的影響可能一秒鐘以後就會加倍,兩個星期以後就會影響著廣州的氣候。
  • 一篇文章,6分鐘帶你看完,中國第一科幻巔峰巨著《三體》
    可他們其中的一個太陽,能量耗盡即將變成黑洞,這也預示著他們的星系即將毀滅,他們必須尋找新的宜居星球,才能延續他們的文明。可以看出,每個文明都有埃隆·馬斯克這樣的先驅人物。於是他們向宇宙中發射信號,就像我們現在在幹的事情。但我們這麼做,是希望和地外文明交流,而他們是為了侵略,為了活下去。
  • 楊振寧:《三體》很有名氣,我買過,但是看不下去
    楊振寧:《三體》很有名氣,我買過,但是看不下去楊振寧是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曾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曾在採訪中表示自己很喜歡看科幻小說,也買過在科幻界頗有名氣的《三體》,但是卻看不下去。《三體》中的時空觀已經超越了我們平時擁有的思維極限,從地球文明面臨毀滅到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的鬥爭,實現了時間和空間上的穿越旅行。而且,《三體》具有深切的社會意識,小說中逐漸浮現出的「宇宙社會學」,糾結在制度建構與人性道德的衝突之上,實際上也更為直接地將「中國經驗」的難題投放在整個宇宙的尺度之上。
  • 外國人都要把《三體》吹上天了!帶你看外國網友的那些熱評!
    國內讀者對《三體》的評價可謂是十分高,像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峰在讀了《三體》後說:「在讀過最新出版的《三體》以及《三體Ⅱ·黑暗森林》以後,我毫不懷疑,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 為什麼楊振寧看過《三體》後說:我曾經看過《三體》,卻看不下去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是非常狂熱的「三體迷」,他曾說「讀完《三體》,我才覺得當一個美國總統也這樣渺小」。在讀完《三體I》後,親自通過政府給劉慈欣寫郵件催更。商業大佬馬化騰,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及看什麼書,他毫不猶豫地回答《三體》。
  • 《三體》7天加印10次,劉慈欣:大概看看就行
    人類的外太空的距離有多遠,或許只有創造出《三體》這部超出人類思維的劉慈欣才能做出勉強合理的解釋。或許我們對劉慈欣本人了解的並不多,但是當看過《三體》之後,你就會知道,《流浪地球》只是他浩瀚思維中的星星點點。
  • 楊振寧:《三體》非常有名,我買了本來看,但看不下去
    Facebook創始人扎爾伯格曾在社交網絡上公開發文,正在讀劉慈欣的《三體》,並且愛不釋手。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為了看《三體》,甚至還動用了總統特權,向劉慈欣發電子郵件「催更」第二部和第三部《三體》的英文版:你好,美國總統歐巴馬先生看了您的《三體》之後十分喜歡,能否發一下後續的作品,很著急。
  • 楊振寧說:我很喜歡科幻小說,《三體》我也買了,但實在看不下去
    楊振寧十分感慨地說:「我很喜歡科幻小說,《三體》我也買了,但我實在看不下去,不過值得年輕人都去看一看。」楊振寧是世界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他,不僅對現代物理學有著極其重要的貢獻,而且還被譽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 最新太空望遠鏡尋找三體星以遠的智慧生命。
    中國作家劉慈欣轟動一時的科幻小說《三體》中描寫了住在距離太陽系4光年外的半人馬座裡面的&34;文明。 現在美國航天局計劃發射能夠探測39光年以外智慧生命跡象的太空望遠鏡。這部曾獲科幻文學作品的雨果獎,英譯本成為暢銷書的《三體》裡面還提到描述宇宙叢林法則的&34;理論以及宇宙社會學,引起讀者極大興趣。BBC科學撰稿人尼科爾斯博士(Jonathan Nichols)說,美國宇航局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JWST)一旦進入軌道位置,在距離地球150萬公裡處圍繞太陽運行,將帶來一場天文學革命。
  • 連歐巴馬都痴迷《三體》,為何楊振寧卻連連搖頭,實在是看不下去
    而這樣一位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卻表明自己曾經看過著名的科幻小說《三體》,可是看不下去,這是為什麼呢?2006年5月,《三體》小說開端在《科幻國際》雜誌上面連載,可謂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個文章一出現就招引了大批的追隨者,引起了軒然大波,可謂是科幻小說的裡程碑。小說的文筆樸實無華,可是內容卻非常新穎。
  • 劉慈欣的《三體》三部曲將拍成劇集,原著你看了沒?
    中國的科幻小說裡,劉慈欣的《三體》絕對是其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部作品,《三體》以氣勢宏偉的故事結構、奇特美麗的科學構思、質樸深刻的人文意義。創作了這樣帶有崇高意蘊的太空史詩巨作,一經發行就轟動了科幻小說界,這部書分為三部,在中國科幻小說歷史上可圈可點,我們就來講一下這三部曲原著。其中的時間表如下,可以更好的閱讀。
  • 楊振寧談《三體》:非常有名氣,我買來看過,但看不下去
    楊振寧曾說過,自己小時候很喜歡看科幻小說,其間有一部他現在都還記住名字叫做《奧秘的國際》,這本書激起了他對物理最初的興趣,乃至可以說科幻小說便是楊振寧的物理啟蒙。正是因為這本書,激起了他對物理學的濃厚興趣,毫不誇大地說,科幻小說便是楊振寧的物理啟蒙。那麼,在楊振寧這種等級的物理大師看來,我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三體》,是怎樣的一部什麼水平的作品呢?
  • 卡梅隆對話劉慈欣:想看《三體》拍成電影
    2月5日《流浪地球》上映首日,導演郭帆發微博長文,以父親的口吻給《流浪地球》寫了一封信,感謝了對影片有幫助的人。郭帆感謝的第一個人就是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他說自己在15歲的時候看了卡梅隆導演的《終結者2》,從此立志要拍科幻片,這才有了後來去拍《流浪地球》的可能。